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要遭到重罚的!”
  司马薇颔首道:“自然知晓,所以文卿兄决定这样行事以后,便再三叮嘱这件事情只有我和他知晓,绝对不能告诉另外之人,确保不被发现。”
  陈宁陌更是惊讶,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你还要告诉我?”
  司马薇轻叹一声,言道:“国子丞,我们成立学生会的初衷,本就是团结国子监所有的学子,若当真让那些害群之马利用卑鄙手段混入其内,对学生会来说无异是一颗颗毒瘤,也会让不少有志学子心生迟疑,故而,采取变通手段也是必须的,就拿文卿兄说言,那些纨绔子弟如此胜之不武,那我们也要无所不用其极,我相信以国子丞你的明睿,也不会责怪我们的。”
  陈宁陌默然一阵,虽然觉得崔文卿所采取掉包推荐票之法有失公允,然当原本的选举结果本非具有公允所言,想了想也是为之释然,轻叹言道:“这事我就权当不知道,下不为例!”
  听到此话,司马薇顿时欣喜笑了:“我就知道国子丞你必定能够理解我们的用心。”
  陈宁陌轻轻一笑,继而语重心长的言道:“既然朝廷令我担任观察使,那我自当要为学生会负责,你和崔文卿的行径看似荒唐且有徇私舞弊之嫌,然出发点则是好的,故而我也能够理解,但下次你们做这种事情之时必须提前与我说说,免得到时候出了问题大家都是措手不及。”
  司马薇吐了吐舌头,颔首道:“知道了,下次我们一定会及时向国子丞禀告的。”
  陈宁陌嫣然一笑,目光转向了车窗外不断流失的风景,暗叹道:这个崔文卿,真是一个知变通,懂权谋的人物啊,而且还没有寻常儒家之士的古板守旧,安石相公将这样一个人用在变法之上,将来究竟是福是祸,会为大齐带来何等变数呢?
  心念及此,陈宁陌忧虑更甚,暗暗立誓道:看来我还得好好有心教导崔文卿才是,可不能让他走上了邪道,成为有才无德的小人。
  重感冒,浑身酸软无力,思绪混乱错杂,今日只更新一章,还是老规矩,欠更补,病情好转就补更。


第四五九章 贵人相邀

  翌日,便为十日一天的休沐节。
  崔文卿卯时起床,早早的沐浴完毕,穿上一套干净而又舒适的圆领袍衫,摇着折扇信步悠悠的出门而去。
  来到府门前,已有一辆马车在门外大树下等待。
  见到崔文卿出来,坐在车辕上的苏轼忽地一笑,轻捷利落的跳下马车边走边拱手道:“文卿兄,我还以为你忘记你我之约呢!”
  崔文卿拱手笑道:“苏兄之邀,在下岂敢相忘,让你久等了。”
  “呵,那里的话,其实我也是刚到不久。”苏轼笑嘻嘻的执着崔文卿的手,“走,上车,白马寺还有些路程,咱们得早点前去才行。”
  崔文卿点点头,与苏轼一道登上了马车。
  车轮磷磷间,马车很快就离开了尚善坊,驶向宽阔的朱雀大道。
  车厢内,崔文卿微笑发问道:“对了,今日苏兄莫非是邀约我一道前去和了元和尚喝茶下棋?做一回名士?”
  苏轼颇为神秘的一笑,压低声音道:“其实,这只是其中之一,今日咱们前去最为重要的事可非如此。”
  “哦?莫非苏兄另有其他安排?”崔文卿惊讶笑了。
  苏轼却不点破,只是挥挥手道:“你去了就知道了。”
  很快,马车出了城门,顺着官道轻弛半日,终是抵达了白马寺庙门之外。
  深秋时节,白马寺金黄飘零,秋风萧瑟,颇有几分寒凉之意。
  然门里门外往来香客却是颇多,倒也透着一份深秋之热闹。
  进入山门,崔文卿与苏轼一道前去客堂食用午膳。
  午膳乃是全斋之食,普普通通的青菜豆腐,白面馒头。
  虽则有失简陋,然也让向来锦衣玉食的崔文卿和苏轼吃得很香,总觉别有一番滋味。
  吃罢午膳,崔文卿笑道:“苏兄,现在咱们前去何处?你总可以告诉我了吧?”
  苏轼嘿嘿一笑,言道:“不瞒文卿兄,今日是有人想要见你一面,特地请我来做个东道,替他引荐一番。”
  崔文卿恍然醒悟,哈哈笑道:“原来如此,没想到现在我崔文卿也是成为了名人,居然有人慕名而来,到让我有些飘飘然了。”
  说笑间,便与苏轼一道离开课堂,朝着寺庙深处走去。
  白马寺深处主殿乃是大雄宝殿,而在大雄宝殿之后,则有着一片宽阔的庭院。
  院内小桥流水处处可见,假山怪石嶙峋峥嵘,水榭楼阁典雅别致,为这座佛门圣地带来了一丝雅致之感。
  崔文卿与苏轼刚顺着庭院小径走至水池边,便见水池回廊尽头一左一右守着两位壮汉。
  见到苏轼,其中一个壮汉立即抱拳言道:“苏公子,大人已经到了,正在池中凉亭内等着你们。”
  苏轼点点头,回首对着崔文卿笑道:“文卿兄,咱们走吧。”
  见状,崔文卿颔首,心内却是止不住奇怪。
  这苏轼,为何今日所作所为尽皆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瞧着架势莫非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要见我不成?
  心念及此,崔文卿当先想到的就是王安石。
  然而转念一想,却又摇头失笑。
  先不说王安石贵为当朝丞相,可没多少闲工夫来见他这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单是王安石日理万机之责,也不可能有闲心来这里约见于他。
  不用问,应该是另有其人了。
  想到这里,崔文卿心内好奇更甚,便跟着苏轼顺着曲曲折折的回廊走了过去。
  人还未行至池中凉亭,便见亭内正有一个须发白斑,身穿深蓝色袍服的老人对着池水负手而立。
  只可惜老人背着身子,却是看不清楚长相,然那腰身挺拔得却极其笔直,给人一种坚韧不拔老来苍松之感。
  待行至凉亭边缘,领先崔文卿一两步的苏轼忽地止住了脚步,崔文卿见状,也急忙停步。
  只见苏轼对着那位老人的背影深深一躬,亢声言道:“恩师,学生已经将崔文卿请来了。”
  闻言,亭内老人霍然转过身来,锐利如刀的目光朝着崔文卿一扫,脸上露出了几分淡淡的笑容,开口道:“崔文卿,咱们又见面了!”
  恰如被一记沉雷集中了头顶,原本脸上还挂着轻松之意的崔文卿霎那间一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安石!居然是王安石?!
  原来是他想要见自己!
  瞬时之间,崔文卿又是惊讶又是震撼,愣怔怔的看着王安石竟是说不出话来。
  王安石捋须笑道:“崔郎乃府州声名远扬的人杰,目前又忝为国子监学生会主席,老朽突兀邀请,倒是有些冒昧了。”
  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却又透着一份发自内心的亲热,光凭这一点,便令崔文卿大感激动,连忙深深一个长躬,毕恭毕敬的开口道:“小子崔文卿,见过安石相公。”
  王安石笑着摇手道:“今日休沐,出门在外也不要相公相公的叫了,崔郎就把老朽当作一忘年之交便可。”
  一听忘年之交这句话,崔文卿顿时大感荣幸。
  能够成为王安石的忘年之交,说出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毕竟这位丞相,可是华夏从古到今有名的名相啊!
  崔文卿还记得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学过王安石所主导的熙宁变法,他那时候就对王安石钦佩万分,今日王安石活生生站在自己眼前,当真让他如感梦境一般。
  心思闪烁间,王安石已是邀约崔文卿入座。
  座位是凉亭内普普通通的石桌石案,桌上煮着一壶热气腾腾的热茶,阵阵幽香茶气冒出,使得人大感身心舒坦。
  陪坐一旁的苏轼亲自提起铜制茶壶,为崔文卿和王安石各斟满了一盏热茶,其后便默然无语,显示出他今日的陪客身份。
  王安石抬起手来指着崔文卿面前的茶盏笑道:“崔郎,先来试试老夫的茶艺如何。”
  一听此话,崔文卿这才知道原来此茶乃是王安石亲手所煮,一时之间大感意外。
  不过今日令他感觉到意外的事情着实太多了,故此也见怪不怪,连忙捧起茶盏轻呷一口,心内却在斟酌着接下来的言辞。
  感冒不适,头昏脑胀的,本来今晚不想写的,但看大家这么强烈的催更,布衣强忍不适咬牙写了一章,将就看吧。


第四六零章 解疑答惑

  秋风萧瑟,带动池塘内残荷败叶摇曳不息,点点游鱼穿梭其中,生动而又美丽。
  就这么沉吟半响,崔文卿茶盏过半,口齿留香,他微笑开口道:“安石相公今日所煮之茶,醇厚而又不失清香,手艺真乃十分高超,且茶具准备如此充分,可见相公今日约见小子,一定是颇费一番准备功夫,实在抬爱了。”
  王安石哈哈一笑,捋须言道:“老夫约见崔郎,自然非是为了喝茶这么简单,只是因觉得崔郎行径有趣,故而与崔郎一谈。”
  崔文卿明白能够让当朝宰相如此重视的谈话,铁定不会那么简单,故此微笑询问道:“不知安石相公觉得在下行径有趣何也?”
  王安石笑容一收,白皙的脸膛上露出了一丝严肃之色:“崔郎,老朽听说过你在河东路的行径,其中对你发行国债军债一事颇感好奇,在这里想问你一问,此法究竟利弊如何?”
  在这位千古名相面前,崔文卿不敢有丝毫隐瞒,轻笑道:“安石丞相,在我讲述国债军债之前,在下先给你讲个故事如何?”
  闻言,王安石露出了饶有兴趣之色,笑道:“既是故事,崔郎但说无妨,老朽必定洗耳恭听。”
  崔文卿点点头,言道:“在下家乡,曾有一个姓庞的商人,他头脑聪明,思绪灵活,通晓经营之道,为短期内筹集大量银两,他策划了一个阴谋,让城中百姓将钱财投资给他的店铺,并许诺投资百姓将在三个月内得到所投金额四成的利润回报,然后当第一批三个月承诺时间抵达之时,狡猾的庞姓商人把新投资百姓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氏商人成功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而他所拥有的钱也越来越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富可敌国,及至到得后面被人发觉蹊跷,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百姓清醒过来,其后百姓们将他这种方法称之为‘庞氏骗局’。”
  王安石仔细想了想,顿时倏然动容,言道:“好一招空手套白狼,自己一文钱也不出,就骗得了百姓们如此多的金钱,实乃惊人!”
  崔文卿轻笑道:“是啊,其实在下发行国债军债之手法,与庞氏骗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也是受到了庞氏骗局的启发,但唯有一点不同,庞氏商人换来钱财,多用于自己挥霍,而我崔文卿,却将这笔钱交给河东银行来运营,河东银行再将百姓们所投的钱借给另外有需要的人,并要求以高额利息,达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此一来,我们河东银行便可从中获得巨大利润。”
  听到这里,苏轼忍不住插言道:“文卿兄曾说过,银两只有流通起来才具有银两的价值,莫非就是这个道理?”
  崔文卿颔首笑道:“是啊,一部分老百姓购买国债军债获得利息,一部分老百姓借来河东银行的钱财进行合理投资获得利润,振武军以及河东路经略府依靠河东银行赚来巨额银两,便是三方共嬴之道,原本存在百姓们家中犹如死物的钱财,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