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为大都督-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卿之展开飞快浏览了苏轼所写的《蝶恋花》一遍,叹息言道:“不愧是翰林院知制诰苏轼,光凭此词,足可以名列当世诗词大家!”
话虽如此,俏脸上并没有太多激动之色。
毕竟与那首堪为冠绝古今的神作爱情词《鹊桥仙·纤云弄巧》比起来,这首《蝶恋花》无论是意境还是文采,都相差不少,自然变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那颜姐姐你是否愿意也与苏公子一见呢?”碧玉连忙发问。
颜卿之轻声笑道:“只要能面见《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顺便捎带见一个苏轼又有何妨,只不过这位崔文卿还真是有趣,居然不愿意单独前来,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难道他以为我颜卿之是吃人的老虎,会一口吞了他不成?”
碧玉微笑道:“由此可见,崔公子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了,颜姐姐,那我现在就回去恭请两位公子前来?”
颜卿之自是点头道:“好,有劳碧玉妹妹告诉两位公子,颜卿之再次扫榻相待,恭迎他们的到来。”
碧玉飞快颔首,连忙转身而去。
待到碧玉离开,颜卿之重重吐了一口浊气,如花似玉的俏脸上激动的红晕依旧。
她略一思忖,转身开口吩咐道:“小环,速速将那罐最是珍贵的蜀地蒙顶春茶取来,另外准备铜壶燎炉,点心美食,我在池畔凉亭内款待贵客人。”
小丫鬟点点头,连忙准备去了。
雅间之内,待崔文卿和苏轼听罢碧玉颜卿之请他们前去一见之言,崔文卿倒是兴趣缺缺,苏轼却露出了激动不已的神色。
“文卿兄,今天还是你的面子大啊,事不宜迟,咱们快快走吧。”苏轼笑得非常开心。
崔文卿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言道:“今番我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苏兄,改明儿记得请我喝酒。”说完这句,才是一笑,与苏轼一道离开雅间而去。
旁边雅间内,司马薇自然看到了崔文卿和苏轼一道离去。
见状,她不由暗感奇怪,询问道:“怎么?难道他们二人还要前去他处不成?”
白真真略一思忖,言道:“瞧着架势,应是如此,看来应是有相熟女子,将他们邀约前去了内院。”
闻言,司马薇俏脸带煞,纤手重重拍案咬牙切齿的言道:“好个崔文卿,果然是一个贪花好色之徒!真真,咱们一道跟着他前去,我倒要看看崔文卿是与哪个不要脸的青楼女子暗中幽会。”
白真真暗觉司马薇今晚特别的奇怪,管得也忒宽,当下也不拒绝,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跟随着她离开雅间,尾随崔文卿一行而去。
第六四零章 凉亭相见
崔文卿倒是没有发觉身后多了两个“小尾巴”,他与苏轼跟着碧玉有说有笑的下得木楼,从一处甬道绕行走过大厅,转了几转行至一个挂着布帘的甬道前。
甬道门口守着两个彪形大汉,另外还有一个大概三十些许的艳装女子。
那艳装女子见到碧玉带人前来,立即挡在甬道门口冷冷言道:“碧玉,此乃内院,非东家之令,不能让任何男子进入,你这么带人前来可是坏了规矩。”
碧玉微笑作礼道:“王妈妈,这两位公子乃是颜姐姐的贵客,是颜姐姐特意让奴将他们带到院中一见的。”
“什么?卿之的贵客?!”艳装女子露出了不敢相信之色,“这个时候了,卿之也会有心思面见宾客?你这小丫头该不是骗我的吧?”
碧玉嫣然笑道:“如此大事,奴婢岂敢谎言欺骗?若王妈妈不信,大可跟随我们一道面见颜姐姐,一切自然真相大白。”
闻言,艳装女子赶紧摇手笑道:“我是什么身份,岂敢前去打扰卿之静修?料你也不敢骗我,进去吧。”说完,闪身让出了甬道。
碧玉颇觉得意的一笑,转过身来对着崔文卿和苏轼眨了眨机灵的双目道:“两位公子,请吧。”说完,掀开布帘,将崔文卿苏轼二人带了进去。
及至三人离开,艳装女子才颇为惊讶的自言自语道:“颜卿之从来没有在夜晚面见宾客的习惯,也不知今儿个是怎么了,居然让这两个年轻公子进入了后院,真是奇怪。”
一言方罢,却又听见前面脚步响起,竟是两个俊俏郎君联袂而来。
艳装女子大感奇怪,连忙拦住他们道:“两位公子,此乃后院,若没有东家允许,外来宾客是不能入内的。”
司马薇不知崔文卿去了何处,本就急得不行,闻言登时冷笑道:“本公子今天偏要进入你能如何?还不快快闪开,否者本公子令人拆了你这群芳阁!”
一听此话,艳装女子才惊然发觉眼前的这位俊俏郎君乃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子,登时好气又是笑的的言道:“小娘子啊,咱们青楼可是大老爷们寻欢作乐的地方,你怎么偷偷溜进来了?”
司马薇美目一瞪,怒声言道:“怎么地?咱们大齐有那条法规规定,女子不能进青楼的?!”
此话完全是胡搅蛮缠,艳装女子自然不便与之争论,摇手笑道:“不管如何,女子进入青楼始终于理不合,若是小娘子识相,还是快快走吧,否者闹大了可不太好看。”
见这老鸨子如此嚣张,司马薇登时气红了脸,正要发作间,不意白真真已是暗中扯了扯她的衣袖,咬着她的耳朵无不担忧的言道:“薇薇,此人说得不错,若是此事闹大了被你爹知道,可少不了一顿板子,咱们还是早早走吧。”
司马薇也明白以她爹司马光的秉性,若是知晓她前来青楼这样的烟花之地,必定会气得不轻,家法伺候那也是肯定的。
她几经犹豫,见门口所站的彪形大汉全都用不坏好意的目光望着自己,心知硬闯也是无用,只得莲足一跺冷哼一声,转身气咻咻的去了。
另一边,在碧玉的带领下,崔文卿和苏轼已经步入了颜卿之所居住的小院之内。
适当初夜,明月高悬在树梢一角,银辉轻洒映照着积雪皑皑,整个天地一片银装束裹,光线迷离。
碧玉对着两人作了一个有请的收拾,轻车熟路的带着他们走过了小院前院,顺着一条幽静小径行至了池畔边缘,来到了一座凉亭之前。
崔文卿正在好奇打量间,突见凉亭内已是走出了一个体态婀娜的影子,行至亭边便是欠身一礼,柔柔女声响彻耳畔:“颜卿之见到两位公子,这厢有礼了。”
崔文卿闻声而望,可见正是时才因为距离相隔太远,看得并不贴切的颜卿之,此刻两人近距离而对,绝世容颜已是清晰无比的出现在了眼前。
她决然没有超过二十岁,有着一张世所罕见的倾国倾城容颜,那对眸子宛如一湖秋水,配上细长入鬓的秀眉,如玉似雪的肌肤,风资绰约的姿态,倍显动人美姿。
然最难得是,颜卿之有种令人心弦震动的高贵冷然气质,能使任何男子因生出仰慕之心而自惭形秽。
即便是古之褒姒西施,相信也不过如此了。
苏轼激动之下,脸膛微微有些涨红,他收敛了平日里玩世不恭的笑容,对着颜卿之拱手言道:“在下苏轼,见过颜娘子。”
崔文卿恍然醒悟,也连忙作礼道:“崔文卿见过颜娘子。”
“两位公子客气了。”颜卿之柔声一句,话音听起来让人大感如沐春风,美目视线直接落在了崔文卿的身上,似乎正在打量他的容貌,一脸微笑的言道,“今日得遇两位高朋前来,奴家幸何如之,两位公子里面坐了。”说罢,侧身一让,对着两人虚手作请。
苏轼拱手回礼,不料崔文卿却好不客气谦让,已是直接径直入内,倒是让颜卿之对他的失礼微感意外。
这个崔文卿,看起来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难道真能写出《鹊桥仙·纤云弄巧》这样的绝篇来?
如此不拘礼节的行径,倒是与柳永,有着几分相似之处。
带着这样的疑问,颜卿之压抑住了心头的好奇,将两人请到了亭内石凳上落座。
石凳上早已经铺上了软垫,桌下备至了燎炉,倒也温暖如春,丝毫未觉寒凉之意。
而在石桌上面,还放着一个正在煮茶的燎炉。
铜壶内的开水已是沸腾不止,正在冒着丝丝热气,几样精致可人的美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足可令人是味蕾大开。
特别是那一盘捏成小兔形状的糕点,更让晚上没吃多少东西的崔文卿味蕾大开。
颜卿之观人入微,见那苏轼苏公子目不斜视的望着自己,脸上满是谦逊客气之色,行径风度翩翩,十分有礼。
反倒是崔文卿只在最开始瞄了自己一眼,接下来却瞩目于案上的糕点美食,似乎对她的绝世容貌丝毫不感兴趣。
见状,颜卿之不禁微感郁闷,暗忖道:这个崔文卿当真是个怪人,难道本姑娘对他的吸引还赶不上桌上的点心不成?
第六四一章 赋诗一首
心念闪烁间,颜卿之微微一笑,开口言道:“两位公子,容奴家先煮上一壶热茶,若是你们饿了,尽可食用桌上的点心。”
苏轼轻轻一笑,刚要说话推辞,不意崔文卿已是抢先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在下有不客气了,有劳姑娘煮茶。”说罢,伸出手来,从盘中抓起了一块小兔形状的糕点,放在嘴边大嚼起来。
刚才之话本是颜卿之的客气之词,没想到崔文卿还当真不客气,倒是令颜卿之多多少少有些意外,不禁怔在了那里。
旁坐的苏轼以手扶额,俊脸微红,只觉从来没有这么丢脸过,真想装作不认识崔文卿。
颜卿之回过神来,比起刚才出于习惯的笑容,此刻的笑容愈发真切,笑问道:“崔公子,奴家这里的点心味道如何?”
崔文卿吞下口中点心,这才意犹未尽的笑言道:“唔,味道还不错,豆沙味的!”
苏轼暗自悲叹一声,只觉自己好不容易装出来的彬彬有礼,轻而易举就被崔文卿毁之一旦。
倒是颜卿之闻言,笑得更加开心了,点头道:“若公子喜欢吃,那就多吃一些,说起来,你还是头一个来我这里一点也不客气之人!”说罢,云袖掩嘴而笑。
崔文卿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今晚喝了一肚子的酒,现在的确有些饿了,见到娘子所备置的美食,自然也忍不住。”说罢转头望向苏轼,殷切言道:“哎,苏兄,要不你也吃一块?很好吃的。”
“我不饿,我不吃!”苏轼几乎已是欲哭无泪了。
颜卿之淡淡一笑,开始动手煮茶。
自盛唐以降,无论是朝廷庙堂还是民间酒肆,都非常流行品茶。
但真正有水平,有艺术境界的品茶之法,却非直接用茶叶冲泡,而是以铜壶煮茶,并在茶末中配以各种佐料,以严格的流程,准确的火候,高超的手法,所煮出来的茶水。
而这一种方式,便称之为茶道。
今晚颜卿之所展示的,正是非常高超的茶道手法。
苏轼博古通今,加之又出身贵胄,自然算得上见多识广,光看颜卿之煮茶的架势,便知道此女茶艺了得,看着看着不禁露出了赞叹之色。
倒是崔文卿,虽然昔日的崔秀才对茶道了解皮毛,但研究得并不通透,加之又没机会见识过真正的茶艺高手煮茶,自然而然没有觉得丝毫的奇怪,反倒对颜卿之的茶艺等闲视之。
煮茶之余,颜卿之也在暗暗观察对坐两位才子的神色。
她观人入微,美目微微一瞥,已是看到了苏轼眼中的赞叹之色。
然而目光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