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崔文卿如此说辞,苏轼倒是有些佩服他的勇气,颔首道:“那好,一切就拜托文卿兄了。”
  告辞苏轼,崔文卿来到了县衙书房之内,独自一人穿梭在林立的书架中思忖不止。
  月生日落,天色渐渐归于黑暗,喧闹了一天的保德县终于安静了下来。
  微微摇曳的烛火下,崔文卿的脚步一走一停,停的比走的时间多。
  万千思绪在他的脑海中来回纠葛缠绕,一条清晰的思绪终于在一团乱麻中被他整理了出来。
  就这么在窗棂前站定仰望中天之月犹豫良久,崔文卿忍不住轻轻叹息道:“难道……真的只有采用这个方法了么?这可是颠覆千百年来传统认识的事情啊,若未得到朝廷同意实施,可是一个不小的罪名!”
  没有人能够回答崔文卿的问题,甚至从古自今,从来都没有人敢如崔文卿这般作出这样大逆不道,甚至是颠覆封建体系的设想。
  然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法解决,崔文卿相信只要能够实施他这个办法,不仅是保德县异地安置之民升乱一事,就连整个隩州的乱像也能引刃而解。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们之所以听从大家族的命令进行交农,所为的也是一个“利”字,只要他更够拿出比大家族更多的利益,相信百姓们一定会临阵倒戈的。
  崔文卿终归是敢想敢做之人,就这么犹豫半响,终于打定了主意,连忙坐在书案前奋笔疾书,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构想落笔纸上。
  或许从今往后,大齐真的要不一样了。
  ※※※
  翌日清晨,霞光初露,照得整座保德县沐浴在了一片金光灿烂当中。
  苏轼揉了揉酸胀不已的双目,从榻上做了起来,望着窗外灿烂的阳光,口中却是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叹息。
  昨日与崔文卿分别之后,他整个脑海中都在想着如何处理百姓们交农之事。
  可惜的是,在榻上辗转反侧良久,他依旧没有半点办法,及至雄鸡长啼天色蒙蒙发亮,才稍事睡了半响。
  此刻睡醒,更是觉得满是疲乏,身体与精神说不出的劳累。
  穿衣起身,苏轼正准备出门,突闻一阵脚步声急匆匆的走入了院中,蹬廊入室,却见竟是崔文卿到了。
  见状,苏轼正要开口,然一见到崔文卿的模样,登时就呆住了。


第七一二章 想到办法

  历来干净整洁的崔文卿今日可谓模样大变。
  头发乱糟糟未结发髻不修边幅,脸膛上油光满面不用问也是还没洗脸,一双眼中布满了血丝,竟有几分憔悴的感觉。
  “文卿兄,你莫非一夜没睡?”苏轼惊声一问,大是敬佩崔文卿的认真。
  “差不多吧。”崔文卿也不多做解释,连忙一把抓住了他,开门见山的言道,“苏兄,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倒是可以破解陆若萱那臭小娘的阴谋!”
  闻言,苏轼自是精神大振,连忙询问道:“不知文卿兄想到了何等良策?”
  崔文卿呵呵笑道:“其实我的良策很简单,总结归纳就两个字,然延伸出来的条条款款却是很多,你且看我写好的谋划!”说完,从怀中掏出了一叠宣纸,可见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好!”苏轼连忙点头,从崔文卿手中接过了宣纸,认真细看了起来。
  然刚看罢几眼,原本一脸振奋之色的苏轼陡然睁大了双目,俊朗脸膛上露出了不敢相信之色。
  他呆愣半响,这才转头望着崔文卿,哭笑不得的言道:“文卿兄,你这是在说笑吧?!”
  崔文卿正容言道:“苏兄,你觉得我一晚上没有睡才想到的办法,是用来现在与你说笑么?”
  见他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后,苏轼大觉荒谬,一时之间又难以置信,竟是愣怔在了当场。
  过了半响,苏轼略带颤音的嗓音才悠悠传来:“文卿兄,倘若真的这么做的话,激起的风浪实在太大的,一个不好,说不定朝廷会治你我重罪的。”
  崔文卿一脸了解的点点头,严肃开口道:“可是不这么做,却不足以平息动乱,我们只管做事,至于朝堂之上,就交由安石相公去斡旋吧,我相信他一定会支持我们的!”
  苏轼咬紧牙关久久沉默着,一时之间竟有些拿不定注意。
  说实话,倘若是其他人想到这个办法,说不定苏轼已经直接骂一句失心疯,对其嗤之以鼻了。
  然想到这个办法之人乃是崔文卿,可以说他也是苏轼生平最为看重以及敬重之人,故而办法虽则非常疯狂,然苏轼也认真思量起来。
  及至半响之后,苏轼终于打定了主意,重重点头道:“文卿兄,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吧,出了问题咱们两人一并丢官便是!”
  “好兄弟,讲义气!”崔文卿大是感动,扬起手来用力拍了拍苏轼的肩头,展颜笑道,“放心吧,苏兄,风险有多大,利益就会有多大,我相信我们二人必定能够凭借这一次改变,名震天下的。”
  ※※※
  清晨的阳光照入了花园,撒在了凉亭之内,却照不进陆若萱满是阴霾的心境。
  今日午时,便是崔文卿必须答复的最后时辰,陆若萱虽然不愿意与崔文卿对敌做对,然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采用交农之法,逼迫崔文卿就范。
  她相信在万余名百姓的联合交农之下,崔文卿一定会为之妥协,为之服软,到时候她便可以带着族人们返回江南路,并治好幼弟的病情。
  心念及此,陆若萱心内却丝毫没有半点喜悦之意,反倒说不出的忧愁,轻轻一声怅叹也是随之而起。
  这时,一个人影走入了花园,来到了凉亭之前,正是陆氏族老陆西东。
  “族长,其他家族的几位族长都在外面等着你,时候已经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前往保德县吧。”
  陆若萱点点头,这才出了凉亭,与陆西东一道,登上马车朝着保德县而去。
  今日保德县城墙之外,未及午时已经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昨日丢弃的农具小山依旧堵在城门处,在金色的阳光中一片金光灿烂。
  待陆若萱一行所乘的马车磷磷隆隆而至的时候,天空中的太阳已经快要升上头顶。
  陆若萱走下马车,与相熟的几位族长略作寒暄之后,这才望向了高耸的城楼。
  只见城楼上面的厢军将士依旧把守在此,不过却很明显没有了昨日那般剑拔弩张,气氛大见轻松。
  见状,陆若萱微微安心,暗忖道:瞧着架势,看来崔文卿已经服软了,若他当真要对抗民意,此际断然不会是这样松泛的做派了。
  站在她旁边的陆西东手搭凉棚遥望半响,开口言道:“族长,崔文卿似乎并没有在城楼之上啊!”
  陆若萱淡淡言道:“眼下还未及午时,稍安勿躁,崔文卿一定会来的。”
  此际离保德县十里之外,一支马队正在官道上纵马飞驰,风驰电骋般朝着保德县而来。
  为首骑士头戴飞凤盔,尺长的矛缨随着马背起落轻轻颤抖着,身上所穿也为一件银白色的战甲,肩头所系血红斗篷迎风招展飞翔。
  骑士胯下的那匹血红色的骏马更是雄峻,四蹄起落几乎如同腾空而行,恰如一支红色利箭速度飞快。
  及至看到矗立在天际尽头的保德县,为首骑士这才松了一口粗气,手臂一举鼓号声响起,原本疾驰着的马队速度也是渐渐放缓,最后停了下来。
  为首骑士,正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而这支马队,正是她的护卫骑队。
  前日得知崔文卿在保德县遇刺,折昭心急如焚,带上护卫骑队就朝着保德县飞驰而来。
  一天两夜不眠不休纵马追赶,终是来到了保德县外。
  此刻,一员骑兵飞马而至,行至折昭马前抱拳言道:“大都督,保德县外有大批农人聚集。”
  折昭凤目一闪,沉声问道:“可知这些农人因何事聚集?”
  骑兵回答道:“似乎是因为不满官府以及钦差大臣崔大人,农人前来保德县外进行交农。”
  “交农?”折昭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休憩了,打马一鞭开口道,“传我将令,即可前往保德县。”
  话音落点,骑队又是起行,朝着保德县卷了过去。
  保德县外,农人聚集如同潮水,只闻城楼上响起了一片喧嚣的鼓声,崔文卿和苏轼两人已是出现在了城楼上面。


第七一三章 民情激愤

  今日崔文卿和苏轼,均是头戴展脚幞头官帽,身穿绿色绣纹袍服,年轻又不失英俊,当真是玉树临风让人心生仰慕之感。
  然可惜的是,两人的神情都是说不出的凝重严肃,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这时候,折昭马队堪堪赶到了保德县外围,然却因百姓太多,人群阻路,再也前进不得。
  折昭眼力极好,已经清晰的看见了城楼上的崔文卿,心知他此番前来必定是有大事宣布,故而也没有心急赶往城内,下令骑士们翻身下马,在旁边稍作休息等待,自己则带着穆婉上前,想要听听崔文卿有何说辞。
  日头终于升上了头顶,午时静悄悄的来了。
  陆若萱在陆氏族人的护持下走出了人群,来到城门前那座农具小山旁,对着城楼微微作礼,字正腔圆的开口道:“崔大人,一天时间已到,不知你对吾等百姓将欲返回江南路一事,有何说辞?是否允许?”
  清朗如同黄莺出谷的嗓音传了很远,也清晰传到了在场所有百姓的耳朵当中。
  面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百姓们自发安静了下来,一双双眼睛盯着城楼上站着的崔文卿,想要听听他是何等说辞。
  望着原野上人山人海,却是沉默一片的百姓,感受到了他们殷殷期盼的目光,崔文卿自是觉得如芒刺背,压力很大。
  然这个时候,却容不得他妥协软弱,因为他所代表的是朝廷,更代表着公道正义,若不能坚持正义,那安抚之事也就无从谈起。
  故而,他略作沉吟,清晰又不是坚刚的嗓音已是响了起来:“诸位百姓,陆氏族长,本官昨日已经申明了朝廷对于异地安置之民的安置之法,那就是与原来籍贯直接脱钩,就地安置落地生根,此乃朝廷所坚持的主张,也是异地安置之策的灵魂所在,故而大家想要朝廷提供盘缠返回江南路之事,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听到崔文卿如斯肯定的回答,百姓们顿时一片哗然,恰如一汪平静的潭水陡然沸腾开来,嗡嗡哄哄的议论声泯灭了天地的一切声音。
  直到这个时候,折昭才明白百姓们交农的具体缘由,也明白崔文卿已经断然否决了百姓们的交农请愿,如此一来,岂不是意味着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双方之间的矛盾更深了?
  心念及此,折昭大为担心,实在有些拿不准崔文卿是否能够顺利处置此事。
  反观陆若萱,也是被崔文卿这番话弄得呆愣当场。
  她不敢奢求崔文卿会服软同意自己的建议,然她相信崔文卿一定会为之斡旋,为之部分妥协,甚至还会客客气气的邀请她以及诸位族长入城协商,从而找到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办法。
  然而没想到的是,崔文卿居然毫不留情的拒绝了,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似乎就准备以自己一己之身,与百姓们硬抗。
  虽则崔文卿乃钦差大臣,检校隩州安抚使,然若轻视民冤,藐视民意,那就已经完全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上。
  想到这里,陆若萱暗叹一声真是愚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