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崔文卿此话,魏小勇顿时感激零涕道:“多谢大人成全,只要能够让我回乡,再多打我十鞭子都行。”
  崔文卿好气又是好笑,又是言道:“只是你独自回乡势单力薄,不是那悍妇的对手,这样,本官就令尔之队正率领十名骑兵随你一并前去,处理矛盾纠纷。”
  魏小勇更愁斗不过那悍妇,没想到崔文卿居然令人陪他一并前去,更是感动万分,以头磕地哽咽道:“多谢崔大人,小的此生必定铭记你的大恩,不敢相忘。”
  崔文卿微微一笑,上前扶起了他,正容言道:“记住,好好训练,不要辜负本官以及你娘亲对你的期望。”
  魏小勇重重颔首,这才抹着眼泪去了。
  待到魏小勇离开,崔文卿心内却是满腹思绪,他在大帐内来回转悠了数圈,待到稍稍有了些许定见之后,这才落座在了案几上,开始研磨写字。
  烛火如豆轻轻摇曳,一个个漂亮的大字出现在了洁白如玉的宣纸上面。
  待到写满整整两张宣纸,崔文卿这才搁下了手中毛笔,稍事观看通读满意颔首,这才前去帐外。
  很快,一匹快马带着崔文卿所写公文,飞一般朝着洛阳城所在的方向驰去。


第七四五章 七月洛阳

  七月流火,骄阳炙烤着巨兽般的洛阳城,撒下火辣辣的阳光。
  时至午时,大街小巷几乎不见多少行人。
  即便有人匆匆路过,也是头戴斗笠遮住头顶太阳,脚步走得飞快,生怕在太阳下多呆一刻钟。
  如此做派,盖因今年河南一带的天气忒煞奇怪。
  开春之后少雨久旱,播到土地里的麦苗种子未能成熟,就已经干瘪瘪的枯萎下去,以至于许多人家夏种颗粒无收。
  而入夏之后,却一连数日下起了瓢泼暴雨,致使黄河水位持续高涨,差点来了个水漫洛阳。
  就在官家以及政事堂诸公盯着河堤水势紧张不安,彻夜不眠之际,滔天暴雨却又嘎然而止。
  还未等衮衮诸公松一口气,紧接着,便是长达两月余的持续久旱。
  每日红火大太阳都是冉冉升起,依依不舍落下,而河南一带的土地全都晒得龟裂,久旱少水的土地再也种不下一粒庄稼。
  对此,官家陈宏急得是团团乱转,然此乃天意为之,非人力而能扭转,除了调拨江南粮食入京抗旱救灾,实在别无他法了。
  “唔,真是热死了。”
  司马府内莲步轻轻,婀娜曼妙的身影恍若一道最是动人的美景,足可令人移不开眼来。
  司马薇身穿一件单薄宽松的湖水绿色襦裙,光洁如玉的额头上香汗淋漓,秀眉无匹的面颊上带着一丝燥热嫣红,纤手摇着一把绣着《小猫扑蝶图》的团扇走入了正堂内。
  与外面相比,正堂内的气温却是骤降。
  盖因前些日官家念及有功老臣,已经吩咐制冰署送来了消暑冰块,身为元老功勋的司马光,自然而然受到了重点照顾。
  整整一车冰块足可令司马府中之人消暑度夏。
  此时此刻,正堂内的隔墙内已经填入了冰块,丝丝凉气以肉眼可见的雾气从墙体中渗透而出,带来了一丝冰凉。
  见到小妹风风火火的进来,正端坐在案几后品尝着香茗的司马唐一笑,笑容不免有了几丝揶揄之意:“怎么地,又去你那学生会忙活了?”
  司马薇边点着螓首,边坐在了司马唐的对案,端起案几上早已经备好的冰镇酸梅汤吞咽几口,待那股冰凉之感流入喉头浸入心脾,她这才大感惬意,优美如黄莺出谷般的嗓音也是不紧不慢响起:“是啊,现在学生会的事情着实太多了,文卿兄又不在洛阳,很多事自然也只能由我这个副主席处理。”
  听到她提及崔文卿的名字,司马唐的脸上闪过了几丝不自在,手捧茶盏冷笑道:“说起那个崔文卿就来气,创建学生会本是此人的主意,没想到他凭借学生会赚足了名声之后,竟离开长安当那劳什子的安抚使去了,将这个烂摊子全部交给了你,小妹啊,要我说,你就是笨也!被崔文卿利用了都不知道,还整日傻乎乎的为他卖命做事。”
  学生会乃是崔文卿和司马薇花费无数心血而建,加之两人之间早就表明了心迹,司马薇岂能容兄长如此诋毁崔文卿?
  闻言之后,她那张倾国倾城的俏脸儿未免冷了几分,语气淡淡却又不失认真:“兄长,国难当头之时,文卿兄能够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安抚隩州,此乃不可多得的英雄行径,更是吾辈之楷模,你何能在这里说风凉之话?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呵?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司马唐抬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好气又是好笑道,“这崔文卿不过区区一安抚使,然在隩州那边却忒不安分,整日兴风作浪,弄得隩州麻烦四起,这几个月弹劾他的言官没有五十,也有四十了。”
  历来朝中大臣被言官弹劾可非小事,只注意到后面这句话的司马薇立即上了心,担忧问道:“怎么,有很多人弹劾文卿兄么?”
  司马唐点头道:“是啊,前段时间他在北地四州实行那免税之法实乃乱我朝纲,言官们风闻奏事,自然要将这乱国妖孽拿下!”说到这里,又一脸可惜的轻叹道,“只是崔文卿贵为王安石的关门学生,一直甚得王安石的庇护,而官家又对王安石引以为股肱,那些弹劾奏折也是石沉大海留中不发了。”
  闻言,司马薇这才放下心来。
  记得前段时间她与陈宁陌交谈之际曾言及免税之策,在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口诛笔伐当儿,陈宁陌倒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陈宁陌认为崔文卿所实施的免税之策,也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法而已。
  也只有此法,才能尽快的平息异地安置之民动荡。
  崔文卿能够顶着压力作出这样的选择,也算是敢作敢当了。
  想到陈宁陌对爱郎所持的肯定评价,不甚懂得政事的司马薇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上几分,有种与荣俱荣的感觉。
  只可惜父亲司马光以及兄长司马唐,却对崔文卿不甚认同……
  想到这里,司马薇不由暗自一叹,对她与崔文卿之间那见不得光的感情起了几分不知前路所在何方的忧虑。
  司马唐倒是没有注意到司马薇略显黯淡的神情,他的心思已经被今日早朝上的争吵所填满了,冷哼言道:“而且这崔文卿也根本不懂得进退,实在得寸进尺,前段时间实施免税之法也就过去了,今儿个居然又向着朝廷送来一封奏折,说是提议免除北地四州原住之民五成赋税,而折昭也不知道被崔文卿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也同意了,就此两人联名上书,顿在早朝上激起了一番争吵,父亲和王安石两人更是争锋相对,一人反对一人支持闹得没完没了。”
  “吖,爹爹又和安石相公吵起来了?”司马薇立即惊讶了。
  司马唐面色凝重的点头道:“爹爹老成持重,素来与做事急功近利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当有此争吵。”
  “那……官家最后可否同意崔文卿上奏奏折?”司马薇问出了最是关心的问题。
  司马唐冷笑道:“今日反对之人不在少数,官家岂会轻易做出决定,奏折已经发回政事堂,容诸相商议之后再做决定了。”
  司马薇失望的点点头,心思飘了很远很远。


第七七六章 政事堂内

  政事堂内饭菜飘香,议论声声。
  自唐以降,政事堂诸公都有边吃午膳边议事的习惯。
  非是诸位宰相不尊礼制不懂规矩,要作出那吃饭说话的逾越之事。
  而为前人总结经验,吃饭的时候谈工作往往具有较高的效率。
  许许多多原本争执不下的问题,通常能够在佳肴当前之下得以快速解决。
  而即便不能解决,吃饭之事商议要事大家声量也会较平日降低不少,鲜少出现朝堂之上破口大骂的情况。
  毕竟谁也不愿意与一个吃饭之时高声说话,唾沫飞溅的同僚共事。
  故此待到饭点,政事堂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渐渐消散了。
  此时,堂内七张案几分为环形排列,几位宰相正在边吃边谈,谈的话题自然是崔文卿减税奏折。
  目前宰相共有七位,分别为:秉笔宰相、尚书令王安石,中书令司马光,门下侍中蔡道贵。
  此三人乃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主官。
  而另外四人,则为:枢密使杨文广,枢密副使谢君豪,计相韩琦,另外就是刚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吏部尚书欧阳修,他也是刚成为宰相不久。
  就议题阵营划分来看,王安石、杨文广、欧阳修三人支持崔文卿的减税建议。
  而另外四人则持反对意见。
  特别是谢君豪,更对崔文卿之奏强烈反对,甚是说此举乃开乱国之先河,若是减税,只怕大齐赋税危矣!
  杨文广历来护短闻名,听到谢君豪这样污蔑崔文卿,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苍老的大手捋着颌下白花花的胡须,冷声冷气的言道:“谢相公,历来北地四州的赋税均是由振武军大都督调度支配,朝廷可没有收取一文一粮,即便减免一半赋税,对于朝廷也无甚影响,人家折大都督都已经同意了,真不知道你在这里反对甚来!”
  谢君豪仪仗谢太后之威,历来在朝堂内威风惯了,选少忌惮过什么人。
  然而他对于杨文广,却是实实在在有些忌惮。
  不仅这位老丞相乃是杨家家主,麾下杨家儿郎万千,是为数一数二的将门世家。
  最让谢君豪忌惮的,是杨文广年轻时从军征战,满身杀气,眉宇睥睨之间那英雄之气就让他大感浑身不自在。
  故而对于杨文广,他实在没心情与之针尖对麦芒一般争锋相对。
  尽管谢君豪缄口不言,计相韩琦却不乐意了。
  韩琦乃当朝数一数二的经济大臣,主管赋税收入,比任何人都更重视赋税的意义,此际绷着脸反驳道:“杨相公此言差矣!历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齐境内的赋税均是统一标准执行,倘若北地四州赋税减半,你要其他州郡如何作想?这些百姓岂不聚众闹事?”
  杨文广冷笑道:“北地四州乃我朝面对辽国和西夏的前沿阵地,那里的老百姓时时刻刻生活在异族的铁骑之下,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当此情况,免除一半赋税又有何等关系?倘若其他地方的百姓不愿意,那就让他们前去迁移到北地四州了事,也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边境狼烟。”
  此话落点,韩琦顿时一阵语塞。
  他明白杨文广所言乃是气话,朝廷也不可能同意迁移他处百姓前往北地四州,故而他大摇其头,拿起竹箸夹菜吃饭,似乎不屑于语。
  韩琦不说话了,不代表其余人不提出反对意见。
  门下侍中蔡道贵乃皇后之父,是为当朝国丈,历来都是站在陈宏这一边。
  然因丝绸庄的事情,他对崔文卿已经怀恨在心,破天荒地没有支持王安石,反倒站在了司马光这一边,对崔文卿的减税之法加以否定,自然而然又是激起了杨文广的反对之声。
  倒是新晋宰相欧阳修作了此番和事佬,温言圆场劝和同僚以和为贵,即便当真要吵,也得等到吃了饭再说不迟。
  而作为矛盾的中心,对立的源头,王安石与司马光却是一句未言,各自闷头吃饭。
  只是在午膳结束之后,当先吃完的司马光拿起锦帕沾了沾嘴,淡淡问道:“安石相公当真执意如此?”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王安石却听得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