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在午膳结束之后,当先吃完的司马光拿起锦帕沾了沾嘴,淡淡问道:“安石相公当真执意如此?”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王安石却听得明白,他淡然言道:“诚然减税之法有所纰漏,然就目前大局而言,北地四州不能乱。”
  “哼,崔文卿挟危得寸进尺,安石相公就投鼠忌器了?”司马光脸膛不由黑上了几分。
  王安石不愿意与之争吵,大度笑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本相相信崔文卿能够妥善处理北地四州事务,这一点支持,自然应该有的。”
  “那好吧,但如你之愿。”司马光站起冷冷拂袖,转身就走,待走到门口脚步停下,寒声提醒道,“安石相公,尔任用奸妄,总将成为历史罪人,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皇帝!”说罢,头也不回去了。
  闻言,堂内诸相均是一怔,此话的意思,司马光保留反对意见妥协同意了?
  谢君豪与韩琦、蔡道贵面面相觑,都忍不住在心头腹议道:怎么地,这么轻而易举就熄火了?还指望着司马光继续挑起反对旗帜呢?
  一时之间,三人的脸上都有些难看。
  唯有王安石露出了深思之色,半响苦笑了一下,告辞诸人前往了亿岁殿。
  亿岁殿是为大齐天子的书房,也为接见大臣的重要之地。
  待王安石刚到的时候,陈宏也是刚用罢午膳,见他到来不由悠然笑问:“老师,今儿个的赐食还满意吧?那道蟹酿橙可是选用最是美味的阳城湖(阳澄湖古名)河蟹,吃起来香而不腻,回味甘甜,实乃绝世名菜。”
  向来天子念及宰相们公务辛苦,时常都会将宫廷御膳赏赐给宰相们享用,今日这道蟹酿橙便是如此。
  王安石自然不会干出那饭后见面就谈公事的大煞风景之举,顺着陈宏的话题笑道:“据传蟹酿橙又叫橙瓮,因为橙子中空,口小腹大,跟瓮确实有点儿像,便有奇思妙想的厨子,将蟹黄蟹膏蟹肉塞入橙子中蒸食,于是乎有了这道名菜,原本此菜传于江南,今日得益于官家厚恩,老臣才有机会得以品尝了。”
  说罢,两人同时放声大笑了起来。


第七四七章 君臣对答

  亿岁殿檀香袅袅,君臣对立而笑,场面一片轻松。
  陈宏自然明白王安石此行前来的目的,笑罢之后发问道:“老师,不知道崔文卿所奏政事堂可有通过?”
  王安石点点头,却是一声轻叹,言道:“只要司马光没有反对,其他丞相也就没多少意见了,自是通过。”
  陈宏观人入微,笑问道:“既然如此,那老师你为何还是闷闷不乐呢?”
  王安石正容言道:“老臣之忧,在于河南一带这场百年不遇的旱灾,从目前情况看来,今年夏收秋收基本上都以绝产为定局,此乃自唐以来从未有过之事,而因前岁江南路洪灾,江南一带尚未从灾后恢复过来,由此可见这两三年内粮食一定非常吃紧。”
  陈宏自然明白此点,沉着脸点点头,言道:“不知天下粮仓存粮几多?”
  “回禀官家,洛口、含嘉乃国之储备粮仓,往年均有粟米小麦无数,然这几年不是这里饥荒就是那里闹灾,粮食调运不少,两仓早就入不敷出,故此存粮所剩无几。”
  “依老师之见,不知能否支撑一场大战?”
  陈宏之问可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只要涉及到战事,粮秣均是后勤首要问题。
  特别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更是耗粮几多,往往谁的粮食准备充分,谁就占据了战场主动权。
  古今闻名的长平大战,秦国在上党一带对战赵国。
  赵王之所以以赵括换下名将廉颇,便是因为廉颇的坚守不出以守为攻,致使赵国后勤粮秣无法支撑。
  而赵括之所以会轻敌决战,也是因为粮秣所剩无几,不得已而为之,希望一战定胜负。
  故此历来战事胜负,都与粮秣多寡息息相关的。
  如今大齐内有灾荒处处,明教妖人聚乱成事,外有辽人、西夏、吐蕃等外敌觊觎边陲,大齐日子可谓是非常的艰难,粮秣也是非常吃紧,若发生大规模战事,不仅仅只是雪上加霜这么简单,说不定还有亡国之忧。
  面对陈宏的问题,王安石轻轻摇头,如实回答道:“若朝廷要调动各处府兵作战,粮秣方面会非常吃紧,也无法支撑一场大战,所以在北疆方面,只能依靠振武军自己了。”
  一席话听得陈宏良久默然,半响才颇觉艰难的开口道:“难道我们就以数万振武军,抵御辽人一国之力么?这么一来对于振武军以及折昭来说,是否太过残忍了?”
  王安石沉默良久,方才喟叹道:“国家犹如大树,国人若以鲜血浇灌,方能茁壮成长,现在是需要有人牺牲,有人付出,有人流血的时候,此乃振武军以及折家的宿命啊!”
  陈宏醒悟了过来,恍然道:“所以这段时间老师你才对折昭以及崔文卿之情全都同意,对么?”
  “对,”王安石点点头,“司马光显然也明白此点,故此面对崔文卿减税之言,他虽然心存反对,但明里上也是同意了,这也是对振武军以及北地四州的一种变相支持。”
  陈宏颔首道:“由此可见,司马光除了有些迂阔,在关键时刻还是一个识大体的人。”
  王安石听陈宏如此评价自己的政敌,不禁同意一笑,长吁出声道:“而且我相信崔文卿并非凡人,他一定能够协助折昭,妥善处理好北地四州之事。”
  此话听得陈宏忍不住一笑,略显神秘的询问道:“那老师可知你这位关门弟子现在在干什么?”
  对于崔文卿的行止,王安石倒是不太清楚,略加沉吟揣摩言道:“应是忙着前去各地巡狩视察吧。”
  “错!”陈宏笑容更盛,“根据探子来报,崔文卿目前可是窝在振武军新军之内,为折昭操练新卒,据说还发明了一个叫做队列训练的方法,训练新颖,让人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咦?竟有此事?”王安石深深惊讶了,“崔文卿不是文官么?如何懂得练兵?折昭此举任人唯亲,乃是胡闹吧?”
  陈宏正容道:“你觉得折昭是这么不知轻重的人么?她这么做必定有自己的理由,总而言之,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
  王安石含笑点头,对他一直引以为奇的崔文卿,自是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此时此刻,远在隩州河曲县郊外前军大营中的崔文卿自是不知道陈宏王安石君臣之间的这场对话。
  现在他的满腔心思,已经被即将到来的新军演武所填满了。
  今儿一早,折昭如期返回了前军新军大营,时间不多不少刚好一个月。
  而与折昭同路而至的,除了振武军左军主将江判、右军主将莫离、中军主将黄尧、后军主将潘立,便是数十位领军校尉。
  用白亦非的话来解释,那就是振武军中只要领军两千以上的将领,全都来了。
  而折昭率领这么多将领前来目的无他,自然是为了观摩由崔文卿以队列训练方法训练后的新卒军演。
  因此而已,作为新军教头的崔文卿和前军主将的白亦非,都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见到崔文卿如此模样,折昭不由笑了起来,笑容恰如那空谷幽兰般美丽动人:“怎么?瞧夫君模样,对自己似乎没什么信心啊?本帅倒是听说你在新军军营中训练起来可是风风火火的,还甚得新军拥护呐。”
  崔文卿失笑道:“娘子你的消息倒是灵通,然今天看到你带领这么多将领前来观摩军演,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我也是担心将军演搞砸了丢你面子,损你军威而已!”
  折昭美目横得他一眼,似笑非笑的言道:“听你这么说,本帅倒是有些怀疑自己当初的眼光了,夫君,究竟是我折昭慧眼识珠任你为总教头,还是我折昭任人唯亲任你为总教头,就看新军明日的军演了,总之一点,你可不要让我失望才是。”
  崔文卿笑道:“都督娘子,我只是有些紧张,可非害怕,现在队列训练已经一个月,新军是骡子是马都应该拉出来遛遛,明日你就等着看好戏便可。”
  折昭眨了眨眸子笑道:“那好,本帅明日就拭目以待。”


第七四八章 登场之震撼

  夏日天长,卯时刚过不久,一轮红日已是从东山慢悠悠爬起,钻出云层散发出了万丈光芒。
  与河南一带的干旱少雨不同,河曲县昨夜方才下了一场暴雨。
  虽然雨水时间短了一些,然雨量却甚是充沛,也让持续了数天的高温消退了不少,让人感觉到阵阵凉爽。
  折昭头戴飞凤盔,穿着一身厚薄适中的牛皮夏甲,在四名带刀女兵的护持下,步履轻捷的走上了演武高台,肃然端坐在了帅案之后。
  前军主将白亦非、中军主将黄尧、左军主将江判、右军主将莫离、中军主将黄尧、后军主将潘立分坐东西两厢。
  而在高台第二阶的宽阔平台上,则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案几,案几后坐着振武军校尉以上的将领,个个目不斜视,无人交谈,场面一片肃穆,唯闻长风掠过战旗的啪啪之声。
  高台一旁,崔文卿也是甲胄在身,站在云车旁的他神情严肃而又凝重,有着一种大演来临之前的紧张。
  待到辰时到来,密集如同春雷般的战鼓声从高台四周炸响开来,直是声震四野,直贯霄汉。
  鼓声方罢,突闻新军军营传来一阵阵号角,一个整齐的士卒方阵走出了军营,向着高台所在的方向行来,恰如一片黑红色的云朵漂浮在碧绿色的草地上。
  待到方阵越走越近,可闻清晰有力整齐的脚步声后,折昭望着行进而至的新卒,一双凤目已是微微眯了起来,俏脸上首次露出了惊讶之色。
  远远望去,两千新军将士穿着制式统一的红色军衣,军衣外套黑色牛皮胸甲,头上戴着牛皮软盔,大概观之,全都是昂首阔步,精神奋发。
  当然,让折昭吃惊的并非此点。
  而是在方阵之内,所有新军行进脚步整齐划一,摆臂全都整齐一致,甚至就连队列之间也是一条直线,未见丝毫凌乱。
  更令折昭吃惊的是,指挥方阵的校尉口中大声喊着“一、二、一……”的奇怪口令,让人实在是不明所以。
  好在前军主将白亦非离折昭不远,见状连忙微笑解释道:“大都督,指挥方阵的校尉之所以会大喊一二一的号令,乃是为了统一新军行进步伐,一是迈左脚,二是出右脚,如此一来,步伐才能保持一致。”
  折昭恍然明白了过来,随即失笑道:“此乃崔教头所想之法?”
  白亦非点头道:“不错,正是姑爷之策。”
  闻言,左军主将江判笑道:“姑爷这个方法倒是颇为巧妙,如今整个方阵看起来就好似一条线一般,真是壮观漂亮。”
  “哼,还漂亮?”中军主将黄尧历来是一个直性子,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大都督,诸位同僚,这方阵走得整齐又能如何?难道咱们新军上战场之后是为了走方阵么?光凭整齐方阵就能吓退辽人?照本将看来,此番种种也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两千新军可别被姑爷训练成银样镴枪头才是。”
  “黄将军所言不错。”后军主将潘立也是点头附和,显然认同黄尧之言。
  面对如此疑问,白亦非不慌不忙的一笑,言道:“姑爷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只有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