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为大都督-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当手机支付用习惯了,且周边之人也开始逐渐运用手机支付后,崔文卿的不安全感就消失了。
自此办事之后,他都是只携带一点零钱,然后手机支付便可。
双方在支付平台上甚至连好友都不用加,你轻轻一扫支付钱财,我轻轻一点收取钱财,一笔交易就算完成。
故而,成事非之问题非是什么难点问题,说来说去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当他身边的人都开始使用银票,重视银票之后,一切均是引刃而解了。
姚徒南一直默默然的倾听崔文卿等人的讲话。
当初在国子监的时候,原本他以为崔文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子,没想到他却是府州折氏的赘婿。
正待他为崔文卿的显赫身份惊叹不已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崔文卿居然还有着自己巨大的产业。
那被誉为是河东金山的河东银行,没想到正是由崔文卿提议成立的。
而不可思议的是,崔文卿还是河东银行的行长。
得知这些事情,姚徒南实在叹为观止,也激动不已。
数月前他和君若柳前来府谷定居的时候,曾为了购置房产而发愁。
成事非虽然慷概仗义的借给他不少银两,然因成事非也是刚购置房产不久,并没有太多闲钱,故此也是捉襟见肘。
正待姚徒南苦恼的时候,一日曾听人言及河东银行之事,说是百姓购房可以前去河东银行借取银两,手续简单便捷,按时归还本金利息便可。
抱着侥幸的心理,姚徒南前去河东银行府谷县支行询问,没想到诚如所言,借钱的确非常方便。
他只填了一张借款单据,再找了几人签字用印之后,银行吏员就递给了他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
当拿着沉甸甸的银子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姚徒南还在云山雾里,竟不敢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就凭一个时辰的功夫,他就借来了五十两银子,换作以前何能相信?
这么大一笔金额,若非关系要好的富朋贵戚,谁会慷概仗义相借?
然即便如此,姚徒南还是没有胆敢赖账之意。
因为在借钱之初,银行就以他的照身在官府备案确定,也就是说,只要他心存赖账,就会立即吃上官司,想跑都跑不掉。
况且想要赖账也非常不划算,因为他购房之地契目前也抵押在银行,只有归还了本息,银行才会还给他地契。
如此精妙之布局,实在令姚徒南大开眼界不已,暗叹此乃如管仲范蠡的政商之才,才能想出这样绝妙的点子。
直到今日,姚徒南这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崔文卿设想出来的。
而自己不仅有幸与河东银行行长崔文卿成为同学,还结为好友,两人现在更是同座而食。
想到这里,姚徒南便大是振奋。
目前他虽然靠买些字画赚取生活用度,然就实而论,生活还是过得非常窘迫的,这次若能得到崔文卿的相助,在他手下某些事情来做,可谓是乘风而上了。
第七六二章 拔擢良才
心念到此,姚徒南说不出的激动,勉力压住了心头的为难,乘着几人讲话的空档,腆着脸插言道:“崔公子,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你能够考虑一下。”
崔文卿非常敬佩这位既有才华,又忠于感情的年轻士子,笑着点头道:“姚兄有话但说便是,只要我崔文卿能够相助的,就一定不会推辞。”
姚徒南苦笑了一下,言道:“这个……自洛阳逃难来到府谷,在下一直赋闲在家无事可做,且自问还有一些才华,也不知道能不能前来崔公子的河东银行帮忙呢?”
崔文卿一愣,皱眉询问道:“来银行帮忙?也不知道姚兄属意银行何等职位呢?”
姚徒南生怕崔文卿会以为他得陇望蜀,贪心不足,一时之间倒是有些忐忑,连忙开口解释道:“其实只要能够赚些银两养家糊口便可,以在下之见,就是银行里那种办理贷款的吏员便可,在下自信还是能够胜任之职。”
“你去银行当吏员?”崔文卿更是惊讶了。
姚徒南以为崔文卿不愿意,脸膛顿时窘迫得涨红了起来,连忙摇手道:“无妨无妨,若是崔公子觉得麻烦,那就算了便是,我也只是随便提提而已。”
“唉!”崔文卿却是沉沉一叹,“姚兄,我记得你乃贡生,对吗?”
姚徒南不知道崔文卿为何突然有此问,依言点头道:“对,在下乃是以贡生进入国子监。”
崔文卿正容言道:“能够成为贡生之人,无一不是万里挑一,人中之龙,可以说姚兄你的才华,超过普通学子多矣,若非痴于感情离开洛阳,说不定已经金榜提名,高中进士,难道你就甘心在河东银行当一个小小的吏员?整日忙碌于案牍之上,周旋于杂事之间么?其实你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才是!”
一席话听得姚徒南双目不知不觉湿润了。
突然之间,他想到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想到了家中白发苍苍的双亲,想到了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乡亲们。
然他为了与君若柳之间的感情,所有的一切都是放弃了。
而从此之后,他的前途也是黯淡无光,甚至这辈子只能过上这样隐姓埋名的生活。
一番思忖,姚徒南沉沉一叹,抬起衣袖抹去了眼角泪光,端起酒杯痛饮而尽,这才沉重言道:“生活所迫,图奈何也!”
苏轼大觉感概,言道:“真是一文钱难死英雄好汉,比起姚兄,吾等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
崔文卿默然有倾,肃然言道:“那不知姚兄可为自己所作所为而后悔过?”
听闻此话,姚徒南却是沉重之色尽扫,正容言道:“崔公子,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若是背弃与若柳的鸳盟,那可真比杀了我还难受。”
“好,说得好!大丈夫理应如此!”崔文卿此生最是欣赏这样重情重义之人。
这种人并非是不懂得利益要害,而是在面对利益之时,他更能割舍利益选择感情。
特别姚徒南能够放弃自己的煌煌未来,宁愿开罪当朝宰相谢君豪也要与君若柳在一起的风骨,实乃凤毛麟角,太过难寻了。
这使得崔文卿不自禁的想起了曾经听说过的一句话:大业易成,风骨难求。
若能将这样重情重义,且身怀才能之人收为己用,那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想到这里,崔文卿已经有了主意,开口言道:“姚兄,你去河东银行当一小小吏员自是不可能的……”
姚徒南刚露出了失望之色,不意崔文卿忽地话锋一转,言道:“但是你可以在河东银行从事另外的事情。”
“什么事情?”姚徒南顿时大喜。
崔文卿一字一句的言道:“以我之见,你可以当河东银行的副行长!”
“咝!”
崔文卿的话音落点,正堂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
不仅是成事非,就连苏轼都呆住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河东银行副行长意味着什么,也明白那副行长的权力有多大。
以崔文卿时常不在银行的现状来看,副行长几乎是银行内一言九鼎的人物了。
目前河东银行开创一年有半,副行长也只有吕惠卿一人而已,且此人当初还是河东路经略府派到银行的代表,其副行长之位并非凭空而来的。
如今崔文卿居然提议让毫无根基基础的姚徒南担任副行长,也不知道究竟是何种心态?
姚徒南已经被崔文卿一番话吓傻了,呆愣半响大觉难以置信,苦笑言道:“崔公子,在下何德何能,你就不要开我玩笑了。”
崔文卿一脸认真的言道:“并非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姚徒南呆呆的望着他,已经惊得口不能言了。
崔文卿继续解释道:“姚兄,能够被地方州郡保送到国子监的贡生,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之人,你的能力毋庸置疑,出任副行长之位正当其所,只要你能够多熟悉一下钱财事务,相信能够很快胜任的。”
姚徒南激动得脸膛涨红,显然被崔文卿这样信任他,重用他而感动不已,颤声言道:“可是,我乃白身,冒然出任银行副行长这样的高位,是怕不太适合啊!”
崔文卿失笑道:“当年周文王启用太公望为相,太公望不过是一渭水钓叟;秦穆公启用百里奚为相,百里奚乃是一个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囚犯,而刘备启用诸葛亮之时,诸葛亮不过一南阳隐居村夫,这三人均是助其君主开创不世霸业,故人贤与不贤,不在其位首在其才,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磐磐大才鞠躬于天地,老死于乡间,并非是他们没有才华,而是缺少慧眼识珠之人,如今,我崔文卿看中了你姚徒南这颗明珠,觉得你非常有潜质,故此不愿你明珠蒙尘,拔擢你成为河东银行副行长,一道开创河东银行伟业,姚兄,你用不着谢我,其实这是双赢之举,因为我相信你的才华能够助我完成伟业!”
一番话听得姚徒南是心潮澎湃,情难自禁,起身镇重其事一个大拜,涨红着脸许下了以生命捍卫的誓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待之,从今后以后,姚徒南这条命就是崔公子你的了,在下必定会襄助崔公子开创银行伟业!”
第七六三章 制衡权力
能够让姚徒南为自己所用,崔文卿也大是高兴,起身扶起他言道:“姚兄啊,感谢不多说,从今以后,你我就戮力同心,一并开创事业便是。”
姚徒南重重点头,恰在此时,苏轼捧来了两杯酒,交付到两人之手,微笑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日乃姚兄之幸,也是文卿兄之幸,我提议你们两人当浮一大白,以示庆贺。”
如此建议实乃不错,崔文卿与姚徒南同时大笑,举杯饮干。
接下来的酒宴,崔文卿为姚徒南介绍了河东银行主要的业务。
姚徒南自然认真倾听,不时还提出疑问,有些问题直击关键,可见其敏锐的思绪和头脑,实乃令崔文卿大感找对了人。
待到酒宴结束已是黄昏,崔文卿等人向着成事非告辞,回府而去。
平稳行驶的马车中,苏轼正闭目养神,而苏凝则用素手掀开车帘一角,呆呆的盯着窗外后退而过的风景,芳心满腹思绪。
时才与徐如水等人在内堂饮宴的时候,话题几乎都在崔文卿的身上。
她听徐如水讲述了当初崔文卿勇斗府谷恶霸鲍和贵之事。
听君若柳讲述了崔文卿智骗谢君豪,将她救出谢府脱离苦海之事。
更听荷叶讲述了崔文卿在洛阳的许多日常琐事。
如制造肥皂为司马薇浆洗衣物,从而赢得了赌约,使得眼高于顶的南明离向着高能道歉。
又如与高仕雨争夺学生会长,在官家以及众臣面前,以不可思议之法填满了大屋。
更听随后而来的宁贞讲述了崔文卿智斗明教妖人、以及训练振武军新军之事。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认真听来,不知不觉,崔文卿的形象竟在苏凝的脑海中逐渐生动了起来。
她这才惊人的发现,怪不得大兄苏轼会视崔文卿为友,王安石会收崔文卿为徒,原来这个人当真了不起。
而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且让人敬佩不已的人物,居然撞破了自己换衣。
想及自己周身几乎被那小贼看尽之后,苏凝耳根阵阵发烧,忍不住在心底暗叹了一声,不知不觉起了几分幽怨之意。
听到小妹叹息,苏轼睁开了眼睛,轻笑言道:“怎么,小妹你也有闷闷不乐的时候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