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为大都督-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竺嫖笪韧祝抢狭死戏蛞坏溃灾劣诤罄此腥艘远锎铮家晕耸抢戏蛩柘攵伞!
听完富弼之话,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然一想到国债居然是这个年龄刚到二十的崔文卿所想,所有人又是止不住震撼了。
章惇依旧是将信将疑,望着崔文卿开口言道:“崔大人,经过数年的发行,已经可以证明国债的收益十分不错,即便最初的国债乃是你所设想,你也不能说是自己玩剩下的东西吧。”
崔文卿笑了,开口道:“打个比方吧,村口有一堆泥巴,有一个孩童觉得泥巴很好玩,就率先玩起了泥巴,在当时来说,玩泥巴是非常新颖的东西,故此举引来了众孩童的纷纷效仿,然随着第一个玩泥巴那孩童年龄渐长,站高望远,便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好玩的东西,他本想叫醒这些依旧沉浸在玩泥巴中无法自拔的小伙伴,然此时此刻众孩童均已上瘾,还以为玩泥巴便是最好玩的事物,根本就不相信年龄渐长孩童之言,你说说看,他们是不是很可悲?与井底之蛙何异?”
崔文卿话音落点,屋内良久沉默着,显然都在思索这个比喻后面所隐含着的深意。
还是章惇率先出言,他一语双关的言道:“那崔大人,自喻为能够站高望远者的你,觉得什么东西最好玩呢?”
崔文卿正容言道:“国债军债发行虽则不错,然始终还是有着一定限制,一是利用人们爱国爱军之心,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感情会逐渐淡化,对国债军债的拥护也会逐渐下降,此乃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二是国债军债发行群体规模太小,何也?因为能够购买国债军债的主体,是有一定购买能力的百姓,这样的群体在大齐千千万万的百姓中来说,还非常之少,有更多的百姓根本就没有购买国债的机会,这些均是国债的不足。”
说到这里,崔文卿顿了顿,继续侃侃而论道:“所以大齐银行目前最为重要的,并非是继续发行国债,而是另辟蹊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呃,这经济增长点就是另辟财源的意思,时才我已经与富大人作了初步商讨,将来大齐银行的重点当在调控经济平衡上面,但我们是人,也需要吃饭养家,因而大齐银行还是需要赚钱的业务,而将来我们着重推出的就是资金储蓄以及制造银票的职能。”
听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即便是富弼,也有些呆滞了,不明白崔文卿话中之意。
章惇想了想,开口言道:“听闻前段时间河东银行大肆发行银票,并在河东路一带进行推行,也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
其实也难怪章惇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对于很多朝廷官员来讲,银票都是只听说却未见过的东西,而很多流传在民间的谣言,也不足以让大家取信,故而章惇才有此问。
对于银票,崔文卿可谓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此际微笑开口道:“目前银票发行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甚至好到出乎我们最起初的意料,从银票发行规模来看,河东银行已经发行纸质银票一千万两上下,也就是说,共有一千万两的纸质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交易,从银票发行地域来看,整个河东路都已经完全覆盖,即便是最为偏远的乡间,也因衙门宣传到位,知道了银票为何物,而现在许多大商,也都习惯于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他们强烈希望朝廷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银票发行,从而让他们做生意更是便捷,所以大齐银行首先第一步,就是做好银票发行事务。”
听到此话,大齐银行官员们振奋莫名。
发行银票?呵,那可是直接造钱啊,相当于一个铸钱署了,这是多么惊人的权力!也是一个多么令人艳羡的美差!
大齐银行若能够揽上此事,当真是前途无量啊!
第九零四章 储蓄制度
富弼略微思忖了一下,首先提出了自己的顾忌:“可是文卿,银票发行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即便你在河东路取得成功,所代表的成绩也只是片面的,朝廷能允许吗?官家会同意吗?”
崔文卿自信满满的笑道:“就在昨天,我曾与恩师恳谈了足足一上午,其后又专程进宫觐见官家,对于大齐银行官家只提出了两个字的要求。”说罢,伸出两根指头,加重语气言道:“那就是赚钱!”
“赚钱?”众官惊诧。
“对。”崔文卿肯定点头,目光环视一周,娓娓而论道,“从大齐周边形势看来,可谓是强敌环伺不得安宁,而在内更有诸多制衡,使得大齐举国进入了一个矛盾突发期,社会弊端日益凸显,贵胄世家与黔首百姓的对立加剧,当此之时,必须要谈变法,必须要进行变法,方能扫平民间矛盾,将之转换为国家内在动力,呃,我这么说是不是太过晦涩难懂了?”
富弼听得正入神,摇手言道:“无妨,大概能够明白,你继续说。”
崔文卿点头道:“现在,朝廷最需要的是什么,并非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货真价实的银子,有了银子我们才能变法,有了银子我们才能强国强军,有了银子我们才能富民惠民,所以银子才是最为基本的保障,而从大齐目前情况来看,还是国穷民富之状,所以我们必须依赖银行这个吸金石,将攥在百姓手中的钱吸引过来流入货币市场,从而发展经济繁荣经济,才是根本。”
章惇还是生平头一次听到这样标榜立新之言,好在他领悟了极好,已经大概懂得了崔文卿的意思,语气少了几分最初的倨傲,变得有些尊敬起来:“那崔大人的意思,莫非是想以储蓄和银票,来吸收百姓手中之钱?”
崔文卿颔首笑道:“你的领悟了不错,发行银票的目的,是让举国可以不依赖铜矿银矿,便可以发行货币,而进行储蓄,则是将百姓手中的闲钱回收银行,进行资金再分配。银票的功效相信不少同僚都已经明白,我在此不多做阐述,咱们下来再作讨论便可,今天主要说的是储蓄。”
“什么是储蓄?这是一个基本名词,也是银行业最为基本的概念,相信大家平日里家中都有存钱存粮的习惯,咱们存钱干什么?是通过有计划的储存,积累钱币应付不时之需以及重大开支,但是存钱于家有许多麻烦,一是怕遭盗贼,二是怕铜锈腐损,更有甚者将之埋入地下,说不定那天不小心就忘了所埋何处……”
说到这里,崔文卿大感啼笑皆非。
犹记在前世不少新闻当中,均报道修路修房时挖出古代铜罐陶罐,打开一看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铜币,如此新闻实在屡见不鲜。
当时崔文卿还嘲笑这些古人傻得天真,居然将铜币藏入地下。
然当他来到大齐时,才发现将存钱藏入地下乃是民间习俗,就连振武军的钱币,除了部分由钱库储存之外,也有少量埋入地底,拿折昭的话来解释,那就是此乃国人存钱之习俗。
令纳兰冰以及折昭念念不忘的陆公宝藏,不也是地底藏钱以备后人不时之需么?
所以今日,崔文卿准备提出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全新的存钱方式,那就是储蓄。
“诸位同僚,相信刚才大家都已经听得很清楚了,银行必须将百姓手中多余的闲钱吸引而至,从而促进货币流通,繁荣经济,而储蓄便是最为妥当的办法。”
说到这里,崔文卿加重语气言道:“前番所推出的国债,只能说针对的是大齐的精英阶层,通俗来讲就是有钱之家,因为也只有他们,才能有大量闲钱来购买咱们发行的国债,还有万千百姓,他们根本无力购买国债,章大人,你先不要开口打岔,我且问你,百姓买一两银子的国债银行会出售吗?明摆着银行不可能干这么麻烦的事情,根据河东银行后期改进,国债最低十两银子起卖。”
“十两银子对于在座各位来说或许都是九牛一毛,然对于许多穷苦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天文般的数字,这就导致了能够购买国债的百姓乃是少数,而即将要推行的储蓄制度,便是针对咱们大齐所有人而生。”
听到这里,富弼有些振奋了,插言道:“文卿啊,快说说你口中的储蓄乃是何也?莫非与钱庄差不多?”
崔文卿摇头失笑道:“钱庄存钱必须讲究存钱数量,且均是单独经营无法全国通存通取,而且钱庄还有一个最大的不足乃私人开办而非朝廷所为,所以在信誉上面,根本就谈不上可靠。”
“而储蓄制度,乃是以朝廷信誉为依托,以遍布全国的银行为平台,鼓励百姓来银行存钱,不管你是一文钱,还是一百两,只要是钱,咱们银行都能够存取,并按照储存年份,给予一定利息,同时银行也继续提供贷款业务,就如以前那般可为个人发放贷款,如此一来,原本被百姓存起来的死钱全都经银行之手进行流通,被更多需要用钱之人所使用,如此一来,便极大的繁荣了经济,百姓们更加有钱,而朝廷的赋税收入也会节节攀升。”
听罢这一席话,不单单是富弼,就连章惇等大齐银行官员,也被崔文卿所描述的储蓄制度所震撼了。
倘若说以前发行国债乃是取河川一瓢饮之,那么现在的这储蓄制度,便是想要长鲸吞川啊!
不分贫穷富贵,不分王公庶民,只要是你有钱,都可以拿到银行来储存。
这不仅仅是安全可靠的问题,将钱存在银行更能提供全国各地通存通取的业务,且还能赚取一定的利息,实在何乐而不为!
而且更令富弼等人震撼的,是崔文卿在言语中已经明确储蓄制度将是由大齐银行负全责,那就意味着大齐银行已经铸就了一个聚宝盆,将来还怕没钱吗?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第九零五章 《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
一番谈话结束,大齐银行不少官员都对崔文卿的能力起了几分信心,当然,怀疑者仍有,但相对而言却是无关紧要了。
午膳结束,富弼告辞离去。
对于他这个名誉上的银行行长来说,现在呆在银行内也只会妨碍崔文卿正常事务的开展,故而他连一句叮嘱的话都没有,径直将大齐银行的所有事务交给崔文卿处理。
整个下午,崔文卿都呆在大齐银行足不出门,听诸位官员禀告相关情况。
他听国债司司长章惇禀告目前大齐银行发行国债的相关情况。
又听贷款司司长范吕兵禀告目前大齐银行发行贷款的相关情况。
细细听来,还诚如他们刚才所言,的确是一穷二白,情况堪忧。
针对这些情况,崔文卿作出了一下决定:
第一,在银行内部新设立储蓄司,由章惇检校储蓄司司长,负责推行储蓄制度相关事务。
第二,在银行内部新设立银票司,由范吕兵检校银票司司长,负责推行银票发行。
这两职之所以是检校,因为新设立两司尚未得到朝廷的认可,故而也没有多余的郎中担任主官职位,所以也只能由这两位郎中临时检校。
而第三,则是成立了改革司,由大齐银行副行长崔文卿检校司长,下一步银行的重心,当是以改革为关键。
黄昏时刻,众人告辞放衙回去,整个银行正堂就只剩下了崔文卿一人。
此时此刻崔文卿并没有着急回家,毕竟对于他来说,府中反正只有他一人,也没有任何的牵挂,回不回家都是无关紧要了。
来到自己的公事房内,崔文卿来回踱步几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