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显然大家都被张监令的刚烈之举惊呆了。
  张监令所言的“死谏”,便是他的建议若不被陈宏采纳,为以示抗议便要当场撞死在殿中,从而明志。
  先不论对错,倘若真由这位三朝元老撞死当场,对于陈宏的名声可谓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动摇其帝位的稳固。
  在目前齐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此举可谓是非常令陈宏头疼,惊得他连忙站起急切劝阻:“爱卿万勿如此,切勿冲动!”
  张监令声泪俱下的言道:“非是老臣莽撞无知,若是同意发展纸质货币,老臣又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皇帝,还不如此刻撞死殿中为好!”
  一席话更是让陈宏没有了一点脾气。
  这些老臣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关键时候还会抬出先帝来胁迫他,实乃非常麻烦棘手。
  大感无奈之下,陈宏下意识的将目光朝着王安石望去,显然希冀王安石能够妥善解决这等局面。
  王安石自然懂得陈宏的难处,每当到得这种时候,都是需要他来面对这些棘手的麻烦。
  然今日,却有一个崔文卿在场,王安石倒是觉得他这位关门弟子一定有解决眼前这等局面的好办法。
  故此,在陈宏将目光望向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又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崔文卿,显然准备是将麻烦交给他。
  见状,崔文卿一愣,倒是颇有些哭笑不得。
  怎么地?自家老师和官家均是采取了作壁上观态势?难道今日他是专门来吸引仇恨,解决仇恨的?
  事到如此,也容不得崔文卿退缩,然面对这样食古不化,动辄寻死的老臣,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崔文卿智计过人,眼珠一转已是计上心来,不容多想之下,他也如法炮制一把拽下了自己的官帽,在一片膛目结舌的目光中声泪俱下的开口道:“官家,发行纸质货币乃利国利民之举,倘若官家今日不同意微臣之建言,那么微臣唯有死谏撞死在着大殿当中,也算不负大齐万千百姓之托!”
  嗓音尚在殿中绕梁盘旋,殿内殿外所有的大臣,包括官家陈宏,一时之间都是惊得呆住了。
  今天什么好日子?又来一个死谏寻死的?
  然比起张监令的死谏,崔文卿的死谏更像是一场闹剧。
  不!应该说崔文卿紧接着这一出死谏,也使得原本张监令认真而又凝重的死谏变成了一场闹剧。
  而殿内原本紧张的气氛,霎那间也变作了荒诞不经!


第九一三章 尘埃落定

  张监令膛目结舌的望着这一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讶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然而很快,张监令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种巨大的羞辱感觉瞬间就如水流般侵透了他的全身,滔天怒意也从心底蔓延而起,直贯头顶,使得他顷刻之间血灌瞳人,怒气盈胸。
  这个黄口竖子!真是太不将他放在眼里,居然想到了用这样的办法羞辱于他,实乃可恶!
  心念及此,张监令再也忍不住了,也不顾当殿众目睽睽之下,咬牙切齿的喝斥道:“大胆崔文卿,本官乃三朝元老,你岂能这样当殿侮辱于我?”
  崔文卿脖子缩了缩,故意装作一副害怕的模样,满是委屈的言道:“怎么地?三朝元老了不起啊,难道只允许你死谏,却不允许别人死谏?这是从何而来的道理?”
  “你你你……”张监令恼怒之下找不到反驳之言,竟是口中结巴,一张老脸涨成猪肝色。
  陈宏见状大乐,忍俊不禁之下几乎差点笑出声来。
  然好歹是当朝天子,岂能不顾礼仪?他只能强忍笑意故意拉下了脸,正容道:“张爱卿、小崔爱卿,你二人身为国之重臣,每一位都是国之瑰宝,岂能说死谏就死谏的?难道都当朕是听不进谏言可比夏桀商纣的暴君么?好了,不要胡闹了。”
  其言如哄婴童,很显然把两人死谏之举归为了胡闹之列。
  张监令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只得拱手言道:“官家,老臣并非有意如此,只是崔文卿太过儿戏,还请官家降罪。”
  陈宏不以为杵的一笑,却将目光落在了王安石的身上,言道:“安石相公,你觉得崔文卿的建言如何?朝廷当如何采纳实施?”
  如此一来,竟是将问题抛给了王安石,显然是想要让王安石担负起主攻作用了。
  心明一切的崔文卿顿时压力大减,知道是时候决定胜负了。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粗气,环顾官家群臣正容言道:“官家,各位同僚,刚才崔文卿有一席话老朽记忆犹新,那就是历代不同法,历代不同制,从古到今王朝更迭,贤者辈出,每到关键时刻均有英锐君臣屏除劣习,改革弊端,可谓是英明者创制立法,愚昧者循序守旧,倘若不实行改变,中原河山到现在还是不毛之地,吾等还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故此当变则变乃历史规律。”
  说到这里,王安石顿了顿,接着言道:“崔文卿改革货币究竟是对是错,现在言及尚且过早,何也?盖因崔文卿曾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此话老朽也深以为然,故此,只能将纸质银票交给普天之下万万生灵来决断,而非是朝堂之上某个人的某一席话,作出论断,故此老朽相请官家,先施行货币改革,以观后效。”
  王安石一番话可谓是论点充足,合情合理。
  就连司马光,一时之间也被那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震撼,细细琢磨着,竟是深有所得。
  世人常言司马光古板守旧,此话诚然不假,然他却非是那种食古不化的顽固之臣。
  相反,司马光还是名扬当代的绝世英臣,他的智慧才能均是能够比肩王安石。
  略微思忖了一番,司马光拱手言道:“官家,即便当真要实践,也须得谨慎为之,不可鲁莽行事,否者造成朝野动荡,必定会动摇朝廷根基。”
  陈宏听得双目一亮,司马光此话口气,态度显然有了明显改变。
  于是乎,他连忙点头道:“司马相公此言不错,的确当谨慎行事,嗯,小崔爱卿,不知道你具体实践之法如何?”
  这句话竟是直接带过了时才讨论是否发行纸质银票的话题,而是来到了怎么做的上面。
  崔文卿胸有成竹的言道:“官家,大齐银行将以遍布全国各州郡的地方银行为依托,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统一发行银票,在发行之前到发行之后的时间中,大齐银行将邀请政事堂、三司使派驻专门人员前来大齐银行监督整个过程,每日均有具体情况具体举措汇报至政事堂中,确保整个过程不出现任何偏差,任何意外,同时,我们也请求朝廷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全国各地银票发行进行监督,查处不法,纠正错漏,保障将银票发行工作落到实处。”
  “想得很周到!”陈宏赞赏的点点头,环顾群相问道,“对于崔文卿此话,不知道众卿家可有不同意见。”
  王安石淡淡一笑,率先拱手道:“老臣无异议。”
  司马光略微犹豫了一下,也是拱手道:“老臣同意。”
  本持反对意见的韩琦等人,瞧见司马光也同意了,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暗叹,点头道:“臣等无异议。”
  “好。”陈宏拍案定策道,“既然众爱卿均是同意,那朕就接受崔文卿《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诸多事情容政事堂商议之后上报!退朝!”
  顷刻之后,群臣如潮水般退去,龙首道中冠带如云,人头攒动。
  苏轼故意掉在了队伍后面,待等到崔文卿之后,忍不住翘起大拇指笑道:“文卿兄,今日之事当真让在下大开眼界,特别是你那出死谏,哈哈,直接让那张监令傻了眼。”
  崔文卿摇手笑道:“苏兄过奖,在下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当不得谬赞。”
  “非是谬赞,非是谬赞!”苏轼笑着一把揽住了崔文卿肩头,丝毫不顾不远处监督礼仪的侍御史投来之目光,压低声音笑语道,“话说你将大齐银行搞的是轰轰烈烈,惹来无数瞩目之光,改天你可否来我仓部看看,给我也出出主意?”
  崔文卿斜眼望着他,笑言道:“苏兄文韬武略,智勇双全,还需在下替你出主意?”
  “唉,你就不要笑话我了。”苏轼苦笑了一下,言道,“文卿兄素来知我,以前在下官阶虽低,然好歹翰林院知制晧,陪伴天子左右,侍立群相之间,眼下虽则官升一级,却成了这劳什子仓部员外郎,你不知道现在好多人背后笑话我是管粮食守仓库的!”
  一听此话,崔文卿顿时正容了,言道:“食乃政首,粮食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否则当初我家娘子也不会因为粮食供应问题而被折惟本要挟了,这样,待我忙完了大齐银行之事,立即到你仓部去看看,替你想几个好办法。”
  苏轼大喜过望,连忙笑语道:“哈哈,文卿兄爽快,好,多谢了,改天在下请你喝酒!”
  崔文卿笑嘻嘻的纠正道:“错,是喝花酒,娘子不在身边嘛,你懂得。”
  苏轼一副了然的模样,与崔文卿一道大笑而去。


第九一四章 进行顺利

  接下来三月,崔文卿均在为银票之事忙碌着。
  他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开始最为重要的是纲举目张,也就是制定政策,贯彻落实。
  一项改革须得推广,能不能更好的执行,得到坚决的贯彻,乃是改革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以往王安石变法,就为没能够取得地方衙门的支持,致使空有设想而流于形式,使得变法为之落空。
  如今大齐银行改革却不一样。
  首先是将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利益捆绑,形成共赢。
  主要是在储蓄利润方面,以朝廷和地方衙门按照比例负责各自的人财物,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区别,总得说来中央朝廷作出了极大的诚意与让步,使得地方衙门占据了利益重头。
  其次是中央朝廷在解决国债方面作出让步。
  前段时期因为国债的滥发多发,地方州郡衙门虽然在极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但因其经营不善的原因,使得资金亏空了不少。
  不少地方甚至是债台高筑,负载累累,财政赤字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对于这些地方,崔文卿采取了量体裁衣,分而待之的办法。
  在求取政事堂支持,用中央资金进行一定补助外,他又采用实行购买地方银行所有权的方式进行收购。
  这其中涉及到了股份制改革,也是崔文卿首次将股份制合作的理念带入大齐。
  总的来说,一切进展都很顺利,地方衙门也认可崔文卿的做法,虽则没有达到人人称赞的地步,然各地状告大齐银行的奏折,却是少之又少。
  四月初夏,洛阳城的空气中终于有了一丝炎热之气,就在这一天,朝廷颁下诏书,宣告银票正式在大齐境内开始发行。
  此次制作了银票交河东银行所发行的银票,有了很大的区别与不同。
  第一是面额上,除了已经使用的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外,更是发行了五百两和一千两。
  增添两种面额较大的货币,是因崔文卿审时度势,鉴于大齐富商较多,方便大宗货品交易的原因。
  第二是在防伪上,采用的是最为先进,且别家无可仿制的竹纸工艺,此法与现在惯用的麻纸大是不同,不论是光泽度还是细致度以及最为基本的纸张纹理,竹纸均是领先一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