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进入腊月,寒风凛冽,河东大地满目冰雪,河东银行也在这时候正式开业了。
  说是正式开业,此话却有些牵强。
  盖因各州各县也只是将银行的场地人员配齐而已,勉强能够维持运作。
  而位于太原城的河东银行总行,只是买了一间钱庄用来办公,所有人员均是从河东路经略府以及太原府内的吏员中抽调而来的。
  这么着急开业的原因并非是崔文卿等人急功近利,而是买粮之事实在迫在眉睫,所需银两也必须尽快凑齐才行。
  崔文卿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穿越之前本是自己开公司的小企业家,加之有自学自考经济管理硕士,对于后世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部分流程还是知晓,特别是对于民间融资机构那些套路更是了熟于心。
  在百忙之中,崔文卿利用七天的时间以讲课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抽调到银行工作的吏员,并派遣他们立即奔赴各州郡各县城,指导当地河东银行分支开业事宜,以及具体的业务程序。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一日,在一阵鞭炮声中,河东银行总行匾额上挂着的红绫翩然滑落,露出了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写的正是“河东银行。”
  面对着前来围观的人们,崔文卿慷概激昂的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讲述了银行的大概用处,讲述了银行即将要开展的具体业务,并请诸位百姓能够多多支持,前来借钱给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
  太原城的百姓还是首次听到如此新颖的事情。
  要知道历朝历代,朝廷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向百姓横征暴敛的居多,很多时候都是冠以借钱的名号,实则为借钱不还,民众即便有心申冤,也是毫无办法。
  在东汉末年以及唐朝末年的时候,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军,更是直接向城中大商们借钱,然而后来直到改朝换代,这些钱也是没有收回来的。
  故此,众百姓们还是心有疑惑。
  崔文卿自然想到了此点,站在银行二楼凭栏前的他却是一笑,亢声言道:“我知道这里有些人相不过河东路经略府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认为朝廷借钱多半是有借不还,但是这种情况,却只是存在政治腐败,朝廷言而无信的时候,如今我大齐,政治清明,官家贤明,政事堂的诸位相公更是个个公正严明,处事公道,断不会出现借钱不还之事。”
  此话一处,倒也有不少人纷纷点头。


第一三三章 慷概陈词

  的确,目前大齐朝廷可谓非常关心庶民疾苦,以尚书令王安石为首的宰相更是励精图治,推行变法。
  而且王安石为政言而有信,不偏不倚,民间更用古代秦朝变法的商鞅喻之,可见王安石在民间的口碑的确是非常之好。
  故此对于大齐朝廷,大部分百姓还是充满了信心的。
  不过借钱可非小事,弄不好就要赔了进去,现在听了崔文卿的话,不少人还是心存疑窦的。
  崔文卿顿了顿,继续言道:“相信对于府州折家,大家都不会陌生,自从开元盛世以来,折家一直为大唐镇守云中要地,抵御北方骑兵入侵,民间更有‘但有折家儿郎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名言,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誓言,无数折家儿郎命丧沙场,马革裹尸而回,但是不管流再多的血,受再多的累,折家将都屹立不动,如同巍巍长城般守住了中原北边屏障,筑起一道血肉城墙……”
  “不瞒诸位,在下乃折氏姑爷,有一日曾无意中听到一个折家老人说过,四百年来折家共有一千四百三十余男丁为国战死沙场,还有三百七十名男丁病死在出征途中,四百年来折家男儿能够活过五十岁,且寿终正寝的只有二十七人!”
  “对,就是二十七人,你们没有听错。”崔文卿深深的吸了一口粗气,再次肯定补充,语气略微有些喘息。
  说到这里,人群中原本轻轻的喧哗声忽地消失不见了,大家都露出了认真聆听之色,特别是听到了折家这个尚武家族为守护中原屏障所作的牺牲,许多人都止不住暗暗感叹。
  而作为折家中人的折昭,更是听得眼泛泪光,贝齿咬得嘴唇紫乌。
  这一刻,她想到了齐军梁河大败后,为护送太宗皇帝撤退身中数箭,抬回来就已经奄奄一息的祖父折御卿。
  想到了三年之前在对战西夏中,战死沙场的父亲折惟忠,兄长折继闵、折继祖、折继世。
  更想到了折家祖坟所埋葬的皑皑白骨,其中更有不少还是无法寻回尸骨的衣冠冢。
  折家,无愧于大唐,更无愧于大齐,亦无愧于普天下之下的芸芸众生。
  崔文卿重重吸了几口粗气,加重语气言道:“不瞒诸位,现在振武军的财政情况非常窘迫,将士们的甲胄刀剑破破烂烂急需更换,骑兵淘汰了不少老马病马,目前也需要购买新的马匹,更让振武军难堪的时,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本提供军粮的粮商联合坐地起价,将粮价供价提高了足足一倍,振武军已经快要无粮可食。”
  “诸位太原城的百姓,难道你们就忍心让武器甲胄破烂,且饿着肚子的折家军上战场么?我们折家不会惧怕流血牺牲,但我们怕的是待到折家战死最后一人的时候,西夏人、契丹人的铁骑会越过长城杀入河东,到时候抢你们的女人,抢你们的钱财,更让你们全都屈辱的死在异族铁骑之下。”
  “振武军大都督府正是因为如此困局,才无奈向民间借贷筹款,我们承诺三年之后还清所借一切贷款,并会依照每年一成利息进行结算,你们借钱给振武军不仅能够捍卫我大齐山河,还能赚得不错的利息,实在何乐而不为?今天乃河东银行开张的大喜日子,愿意支持振武军,支持河东路经略府,支持朝廷的百姓,就请你们前来存钱,我们必定是童叟无欺,按期偿还。”
  崔文卿的话音落点,围观的人群顿时犹如沸腾的开水一般轰动了,不少人已是叫嚷喧嚣不止,表示要借钱支持振武军。
  见状,崔文卿微微一笑,华丽谢幕转身而去。
  来到银行行长室,崔文卿吩咐荷叶端来热茶大口饮啜,原本已经快要冒烟的嗓子这才得到了稍许舒缓。
  他沉沉叹息的一声,苦笑言道:“说起来这河东银行的行长可真不好当啊,早知道如此,就不该答应折昭来当这个行长。”
  荷叶利索的收拾茶盏,又拿着陶壶替崔文卿斟满了一盏,展颜笑道:“姑爷,婢子倒觉得这样挺不错的,若能解决振武军资金问题,相信大都督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回想起折昭这段时间颇为不错的心情,崔文卿忍不住笑了起来,颔首道:“是啊,若能如此,相信也能尽早完成与她的约定。”
  闻言,荷叶大感好奇,正欲询问崔文卿约定为何的时候,崔文卿忽地响起一事,止不住笑着开口道:“哎,荷叶,你可否想找个正事来做?”
  “正事?”荷叶睁了睁扑闪扑闪的双目,讶然道,“婢子每日伺候姑爷就是正事啊。”
  “我不是说的这个,我是想问你可有兴趣来咱们河东银行当秘书,嗯,行长的专职女秘书。”说到这里,崔文卿露齿一笑,显出了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
  荷叶根本就不知道秘书是什么,纠结的犹豫半响,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姑爷,不知这秘书是干什么的?”
  崔文卿笑吟吟的解释道:“嗯,就是为我这个行长端茶递水,洗衣叠被这些。”
  “哦?那岂不是跟奴婢现在做的一样?”荷叶一双美目立即就亮了。
  “对啊,的确差不多。”崔文卿强忍笑意。
  荷叶欢呼了一声,连声道:“那好,婢子就当这女秘书,嗯,姑爷你的专职女秘书。”
  崔文卿再也忍不住了,登时就开心的大笑了起来。
  便在这个时候,吕惠卿急匆匆的推门而入,张口便道:“崔行长,大事不好了……”
  一听此话,崔文卿立即从案后站了起来,面色凝重的问道:“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什么的大事?”
  吕惠卿急促的喘息数声略作休息,这才一脸振奋的言道:“非是什么坏事,前来咱们银行借钱给振武军的百姓实在太多啦,几乎都已经快要挤不进来了,折都督请你立即前去。”
  崔文卿一听,这才明白了缘由,恨不得一脚踹飞这个将他吓得不轻的混蛋,点头言道:“好,我这就去看看。”


第一三四章 两相比较

  来到一楼大厅,崔文卿尚在楼梯口站着,已是被下面人山人海的情况弄得呆愣住了。
  原本按照他的猜想,即便是借钱,百姓们也应该非常有理智才对,至少都得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下,断然不会出现一时间涌入许多人的情况。
  然而令崔文卿没想到的是,断然不会出现的情况居然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发生了,且送钱人们还是如此踊跃积极,实在令崔文卿万般没有料到。
  这时,折昭走上楼梯,美目中闪烁着动人的光泽:“夫君,刚才你说得那番话真是不错,你看看……”言罢转身环顾人头攒动的大厅,“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夫君实乃居功至伟。”
  “不,”崔文卿摇了摇头,正容道,“并非是我刚才那番说辞鼓动人心,而是咱们折家真真切切在保家卫国,在为百姓们抛头颅洒热血,百姓乃是知恩图报之人,他们感念振武军之恩,才会这样鼎力支持。”
  见到崔文卿根本就不揽功,折昭止不住一笑,目光微微一瞥,看向了大厅另一处,那里挂着“河东路经略府业务办理”的牌匾,但是比起振武军业务办理这边,人却要少上许多。
  折昭转过目光,对着崔文卿浅笑莞尔的言道:“夫君,河东路经略府只怕会后悔与我们成为邻居吧,瞧瞧他们借钱之处,竟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而已。”
  崔文卿哈哈笑道:“是啊,相信经略相公一定会倍感郁闷的,不过此乃实力比拼,百姓们的情绪更容易被军人保家卫国的事迹所感动,大家选择给振武军借钱也是情理当中,经略相公就自然倒霉吧。”
  听崔文卿这么说,折昭立即忍不住笑开了。
  整整一天,前来办理业务的百姓多不胜数。
  一堆堆白花花的银子,金灿灿的金子收了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盖着振武军大都督阳文大印,亦或是河东路经略使大印的债券被送了出去。
  为了有所区分,崔文卿将振武军的债券唤作军债,而经略府衙门的唤作为国债。
  及至辰时末刻,河东银行闭门谢客,开始清点一天所借所得,并用军债国债存根对数,察看借来的银两数目是否正确。
  银行内的吏员都是童州挑选精于账目之人,在一片噼里啪啦的珠算声中,足足过了一个时辰,所有账目方才清点清楚。
  “如何了?”童州亦是刚刚赶到不久,连忙出言询问。
  吕惠卿神情显然有些激动,颤声禀告道:“经略相公,今日我们河东路经略府共收到借款七千八百两。”
  “哦,竟有如此之多?”童州眉头一挑,语调也是高拔了几分,显然非常惊讶。
  区区一天就筹借到了七千多两银子,且还单单只是太原城,着实太过惊人。
  虽说其他州县经济能力肯定无法与作为北方第一大城的太原相比,但胜在城市数目较多,相信这些钱汇集取来,必定是一笔巨款。
  这么说来,河东路经略府来年肯定有钱用了!
  想到这里,童州心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