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劾御史字正腔圆的回答道:“据不完全统计,振武军共向民间借债两百四十万两,河东路经略府借债六十万两,加起来足足有三百万两之数。”
  话音落点,众大臣通通惊讶咋舌,而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陈宏,以及藏身帷幕中听政的谢太后,也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要知道大齐开国以来,最好的年景是大佑五年,也就是前年,朝廷府库除去必要的开销后,净收入是五千五百万两,当然这并非全都是银子,而是有着粮秣布帛玉器等等东西在里面。
  然而没想到,光河东路一地,就凭折昭和童州两人,居然十天不到就向民间借得三百万两白银,实在将所有大臣震惊得膛目结舌。
  王安石心头的震撼一点也不必同僚们轻,额头也是有了点点汗珠。
  童州与折昭准备在民间借债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是以他原本的猜想,折昭童州两人也最多是找几个大商,借上几万两银子应急而已。
  但是王安石做梦没想到折昭等人的动静居然如此之大,借债对象囊括了河东道所有的百姓,只要是白银黄金,就没有他们不敢借的。
  而且一借就借了三百万两,究竟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居然如此任意妄为!
  若是到时候还不上债,这个无底洞谁来填?这个锅又该谁来背?
  而且河东路本就与西夏、辽国接壤,若是激起了民变,引来敌国的觊觎入侵,那又该当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王安石心头拔凉拔凉的,也暗暗后悔前几日没有认真思考折昭两人在奏书中所提的借债之事,才使得酿成了这样的大祸。
  三司使乃是朝廷最高财政衙门,掌管盐铁﹑户部﹑度支事宜,最高长官称为计相,亦是宰相之一。
  当朝计相名为韩琦,乃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财政人才,十余年来将大齐财政打理的是井井有条有条,颇得谢太后以及当今官家的信任。
  今日听到河东路借债之举,韩琦自然是勃然大怒,也对这样扰乱财政秩序的行为大是愤慨,当先就站在三司使的角度上,对折昭童州之举加之指责,并觉得要立即停止这种行为,将折昭等人借来之钱上交国库。
  此话一出,自然得到了许多老练持重的官员们的支持。
  然而情况也并非是一边倒。
  听到大臣们的指责,枢密使杨文广却是忍不住了。
  盖因折昭乃是他的外孙女,而童州是为他的嫡系爱将,杨文广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立即以振武军、河东路财政吃紧为由,反驳韩琦之言,并表示说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只要能够维持河东路安稳,借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闻言,当朝枢密院副使,手持禁军兵权、亦是为谢太后同胞之弟的谢君豪陡然一声冷哼,出班发声支持韩琦之言,并对杨文广一阵冷嘲热讽。
  枢密院正副使本就面和心不合,矛盾一起,杨文广和谢君豪两人自然就在大殿内争吵了起来,直看得天子陈宏大皱眉头。
  向来与谢君豪交清莫逆的齐王陈轩也在这个时候出言声援谢君豪,直言借债方式欠妥,朝廷当立即进行制止。
  这位齐王殿下乃是太宗皇帝与谢太后的幼子,颇得两人疼爱,当年若非太宗皇帝盛年驾崩,齐王年纪太小,说不定继承大统的就非是当今官家而是齐王陈轩了。
  虽则如此,齐王在朝廷上还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更有传闻谢太后曾在当今官家即位时,让官家立下誓言,要他龙驭归天之后将皇位传给齐王,故此齐王一直权力甚大,更权兼洛阳府尹。
  此际他一表明态度,更是激起了一片声讨折昭、童州两人的声浪。
  就在朝参变得一片吵闹的时候,还是秉笔宰相王安石止住了双方的争吵。
  他略作思忖一番,对着高坐在龙椅上的陈宏拱手言道:“启禀官家,折童两人向民间举债之事,微臣是知晓的,只是没想到他们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从一方面来说,在民间大肆举债借钱,自然是破坏大齐法度以及财政秩序之举,应该对他二人加之惩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振武军为了抵御辽国西夏,将原本三万人的编制扩至五万人,多出来的两万兵卒粮秣军饷军需,朝廷从来都是一文钱也没有拨付,全靠振武军自己想办法,折大都督为了振武军作想,以此向民间借贷之事,微臣觉得在情理上也是情有可原。”
  王安石此话有理有据,亦是顾忌到了双方,不仅是天子陈宏,就连韩琦、杨文广、谢君豪、陈轩四人,也是点头称是。
  王安石继续言道:“以老臣之间,当立即叫停河东路大肆借债之举,朝廷派遣得力要员前去河东路调查此事,待到情况一切清楚了然之后,朝廷再作定夺,方为上策。”
  不愧是秉笔宰相,一番话语说来,所有人都表示服膺,再无异议。
  就连向来善于与王安石抬杠的司马光,这次也是缄口不言,默认同意。
  陈宏颔首认可,当即决定以户部尚书富弼为朝廷钦差,赶赴河东路调查举债之事,同时严令折昭和童州在特使到来之前,不得再行举债,静候调查。
  明天,也就是星期五正式开始加更,加更的多少取决于大家的投票多寡,请大家这几天能够将手中的推荐票投给嘟嘟,而布衣也会努力写作,多多更新。


第一三七章 应对之法

  待折昭收到朝廷的文书,已是整整过了七天时间了。
  看罢政事堂措辞严厉的文书,又读了外祖父杨文广所写的家书,折昭俏丽的娇靥上不禁露出了丝丝郁闷的表情,轻叹言道:“果不其然,朝廷对于咱们举债之举反响很大啊,很多大臣都表示发对。”言罢,将文书随手递给了崔文卿,示意他也看看。
  崔文卿连忙接过仔细的浏览一遍,略加思忖,却是止不住笑道:“娘子觉得很多人都反对是吗?”
  折昭有些惊讶崔文卿的问题,点头道:“是啊,外祖父已经在书信中言明,反对者当中以计相韩琦和齐王陈轩为首,几乎囊括了六部所有的尚书,而支持着唯有外祖父等寥寥几人而已,就连安石相公,也对举债之事有所反对。”
  “娘子若是如此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还是没看懂文书啊。”闻言,崔文卿却是一笑。
  听他如此说来,折昭倒是非常不服气,闻问道:“你说说看,我错在何处?”
  崔文卿用手指尖很有节奏的敲击着桌案案面,语调平晰的分析道:“文书的措辞的确非常的严厉,也责怪了我们的冒失大胆之举,并说要派户部尚书富弼前来调查举债情况,但是最后一句,却说要我们在钦差尚未到来之前,不得再向百姓借债,这一句措辞里面有着很大的学问可言。”
  折昭本就聪慧过人,听崔文卿这么一说,立即有些明白了,蹙眉言道:“夫君的意思是说,官家以及安石相公并非觉得向民间举债有什么不对,而是担心举债无法控制对吗?”
  “娘子说的不错。”崔文卿颔首言道:“现在大齐内忧外患,情况复杂多变,据说主政的安石相公每天都是忙得焦头烂额,但可惜的是,朝廷财政一直不太给力,常常入不敷出,使得安石相公更是艰难……”
  “不太给力?何意?”折昭显然没听过这个新词汇,连忙好奇询问。
  崔文卿失笑解释道:“就是现实情况和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之意,哎,你先别打岔,有什么问题待我说完了再问。”
  折昭哑然失笑,只得点头。
  崔文卿继续言道:“安石相公在为朝廷财政节流的同时,自然而然也在想办法开流,我们几天时间光在河东道就借到了三百万两银子,安石相公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安石相公乃是一个老练持重之人,他断然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认可我们的举债之举,而是会采取观望之态暗中观察,所以才派遣钦差前来调查,以便能够了解真实情况。”
  “而且咱们发行国债军债,最大的问题就是到期之后可有偿还之力,若是没有,那无疑是在向百姓们打白条,坑蒙拐骗!”
  折昭被他不时冒出的新词汇弄得有些发懵了,好在崔文卿知道她应该不太明白,连忙解释道:“所为打白条,便指朝廷在没有现钱兑付的情况下,开给百姓的一张欠条,以后有可能兑付,也有可能无能力兑付,从而成为了一笔死账。”
  折昭立即懂得,连忙颔首。
  “所以安石相公最为担心的,就是我们以后可有偿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举债是否符合规定的症结所在。”
  “我懂了。”折昭笑道,“你的意思是说,安石相公对我们这样的借钱之法也颇为心动,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要看看咱们如何解开到期还钱这个症结。”
  “对。”崔文卿点点头,悠然说道,“所以现在第二步,咱们先暂停发行军债国债,而是向民间贷款进行反哺,并利用利息赚取其中差价,用借来的钱来生钱。”
  折昭欣然颔首道:“夫君之法甚妙,现在冰天雪地的车马不便,估计富尚书恐怕要二十天左右才能抵达太原,在这期间,还请夫君你吩咐河东银行开设贷款业务,以便到时候我们应对调查。”
  崔文卿连忙点头言是。
  两人商量了大半个时辰公事,都感觉到了有些疲乏,见到外面天色较晚,炮竹烟花声声,折昭这才恍然回过神来,失笑道:“呀,竟忘了今天乃是上元节,外面竟已经这么热闹了。”
  上元节也是后世的元宵节,不过在古代,上元节可是新年后第一个最为重要的节日,民间更会举行不少庆祝活动,如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表演,十分的热闹。
  崔文卿听出了折昭语气中带着一丝憧憬之意,不由微笑介意道:“娘子,反正今日也没什么大事,咱们要不出去逛逛如何?”
  折昭略一思忖,颔首笑道:“好,就依夫君之意,咱们出门玩耍一番吧。”
  言罢,两人各自换了衣裳,一道出门而去。
  今夜折昭依旧穿得是一套男装,头梳男儿发髻,但那张倾国倾城的容颜仍谁看在眼中,都知道她是一个易钗而弁的绝色佳人。
  两人漫步在太原城宽阔的长街上,可见周围人流如潮,道中高车驷马穿梭不止,天空中更不时绽放出绚丽而有多姿的烟花,恰如冬日花朵般美丽得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折昭虽则出身将门,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子而已,对美丽的事物总也有一份期待和相望。
  她寻得一处空旷地带观看不断绽放的烟花半响,这才轻叹言道:“烟花固然美丽,然却犹如昙花一般只得短短一瞬,可惜!可悲!可叹!”言罢,已是略显伤感的轻叹摇头。
  崔文卿闻言一笑,仰首看着朵朵烟花,声音带着几分飘渺之感:“只要能够燃烧自我照亮世间,即便只有短短一瞬,也是值得庆幸,何惜何悲何叹之有!”
  折昭一愣,细细品咂着崔文卿这番话,心内莫名多了一份感受,问道:“夫君,若是让你选择,你是想默默无名一辈子,还是就如烟花这般,生命虽只得短短一瞬,就足以照亮整个世间?”
  这个问题有些不好回答,崔文卿心中也有一份不被人说道的滋味。


第一三八章 一番感概(为“秋怀涵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