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贤王-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良久之后,噗呲一声,的笑出来,喃喃道“我就是我,早已是这里的一份子,哪里有那么多道道。”摇摇头,便在店小二诧异的眼神中,回家而去。
第二百三十一章 白云寺
一进家门,两个小丫头便蹬蹬的跑出来,缠着哥哥要好吃的,无奈的杨凡,只好指着屋里说道“就知道吃好吃的,也不跟你莲儿姐姐学学琴,就知道疯。”
“哥哥,这个可不怪我们,莲儿姐姐弹琴谈的是好听,可是我俩听不懂啊,净听响了,还是不要学了吧,还是哥哥烤的烤鱼好吃,小丫要吃烤鱼。”
说着趁机钻进杨凡的怀里,另外一个小丫头也抱着大腿不放手,眼见两个妹妹如此难缠,杨凡苦笑了一声,这里可是徐州,上哪去找烤炉去,不过小丫头发话了,自然要满足,谁让闲得慌呢。
郭知府家的庄园确实很大,功能也很全,就连厨房也比别人家的大一号,通过其胖胖的身材,就能感觉出来,都是吃货界的同道中人,招呼了一声屋里弹琴的莲儿,带着三个小娘子直奔厨房,将白鲢鱼身上的鳞片刮掉后,然后用刀从鱼肚处,划开一个小口子,将里面的内脏掏出来,然后洗涮干净,放在一边。
“哥哥,我要吃鱼泡泡,小琳儿美美的说道,在杨家炖鱼的时候,鱼泡泡都是她的囊中之物,别人谁也不能抢。因此见到哥哥把鱼泡泡拿出来后,小丫头便紧紧地盯着鱼泡泡。
杨凡满脸黑线的点点头,这帮小娘子,可真是难伺候,一会要吃烧烤,一会要吃鱼泡泡,不过当哥哥的自然要满足,洗涮好了几条鱼后,便往里面撒上一点细盐,刷上油,鱼肚内放上蒜末、菜叶、辣椒、然后在放在火碳上架好的铁条上烤着,随着一阵阵香气飘出来后,杨凡再次将烤鱼刷上一层油,放上点辣椒末和孜然(小茴香),再次放在铁条上烤着,随着材料融入鱼肉里后,杨凡猛的一下拿起几条鱼,放入盘中,看着几个小丫头说“一人一条,剩下的老爹、老娘、三叔、三婶、你嫂子他们送去,知道了吗?”
两个小丫头哪里忍得住这等美味,对着烤鱼大口的吹气,希望烤鱼能凉的快些,不然太烫了,吃不到,只有莲儿稍微文静些,施了一礼,便端着两个大盘子,带着两个小丫头去送烤鱼。
忙活完了,杨凡这才发现没给自己留下一条,再特意的弄一条就显得费事了,摇摇头,便准备回去送一觉,刚才喝的酒后劲上来了,路过正房的时候,还能听见马氏的感慨“这鱼真好吃,以前咋没吃过呢,想当年小凡还穿开裆……”
杨凡苦笑了一声,便回了房里睡觉,后劲太大了。
……
一觉醒来,天色已经黑了,外面的雨声淅淅沥沥的更大了,偶尔拍打在窗户上,还会发出啪啪的声音,酒后口渴难耐,只有摇曳的烛光,闪烁个不停,这个时候的白月还没有从娘亲那里回来,自己揉了揉脑袋后,便抓起桌子上的大茶壶,咕咚咕咚的喝个不停,放下茶壶后,顿时打了个饱嗝,舒服的往床上一躺,偶尔动一下,独肚子里还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拍了两下肚皮,满意的走出去,放了一把长长的水后,才走进正屋。
见儿子醒了,马氏顿时嗔怪的说“不能喝,还要喝那么多的酒,不是找罪受吗,既然你过来了,我和月儿已经商量好了,明天我带着他们去白云寺拜拜佛祖,也好祈求佛祖,能继续保佑咱们家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杨家的一把手发话了,杨凡自然要遵从,一像敬重佛祖的马氏,总是认为靠着佛祖的保佑,自家儿子才能起死回生,飞黄腾达,因此发下誓言,一旦有机会路过佛寺,自然就要去拜佛还愿。
虽然清晨没有了大公鸡的叫声,但是爱睡懒觉的杨凡,还是被白月早早的叫醒,作为侯爷,自然要随着母亲去还愿,娘亲、三婶、白月等一众女眷上了马车后,杨凡便带上几个护卫随车而去,待在院子忙活刻木牌的杨父,看了一眼马车撇了撇嘴,他自然不信这些,但是马氏打着儿子还愿的旗号,他也不敢说啥,说多了,可真是挨掐啊。
撇了一眼,正在院中练武的几个子侄,叹口气说“健儿参军的事,大哥不知道还要发怒多久,咱们马上就回去了,估计大哥少不了要责怪咱们一番,这该如何是好啊。”
杨仁智搓了搓手,看了一眼满身肌肉的侄儿,嘴角漏出个苦笑的表情,“别说大哥了,就是我当初听说平儿这个逆子去参军后,差点没打折他的腿,咱们农家的孩子,就这么一个宝贝,战场上刀枪无眼,要是缺个胳膊,少个腿,在送上一条命,可让咱们怎么活,好在是在凡儿的大营了,听说只是保护皇上,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他要是去了边军,我不打折他一个支腿,我都不姓杨。”
打不打折杨平的腿,杨凡不知道,骑在马上自然没有坐在轿子里舒服,不过白云寺位于楚汉相争的千年古战场──九里山西坡,道路自然有着一段距离,此寺原为火神庙,后来改建为白云寺。
一行人到了白云寺后,便见三三两两的香客,前去拜佛,在向知客僧说了几句后,几人便踏入白云寺,来到大雄宝殿,看着庄严的佛相,马氏、李氏、白月等人纷纷下跪,双手合十虔诚的念念有词,祈求完毕后,恭恭敬敬的行大礼。
杨凡看了一眼满面慈悲的佛像,缓缓的敛衣而拜,心里默默的念道“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然后学着几人的样子,行了大礼。
“阿弥陀佛,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燕云候以及护国夫人皆是与我佛有缘之人,冥冥之中自有天龙护身,佛祖加持,不必过于担忧。”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站在一侧平静无波的说道。
看见大师来了,马氏高兴地施了一礼“阿弥陀佛,这位大师可是禅悟大师?”
老和尚点了一下头“护国夫人说的正是,贫僧禅悟、乃是白云寺的主持。”老和尚语气平平的说道,
马氏一听,顿时笑眯眯的让人,将一千两香油钱,和一百套僧袍以及鞋子拿了出来,“禅悟大师,请收下,这是我们添的一点香油,结个善缘。”
老和尚平静无波的脸上,动了动,眉头一跳,急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护国夫人的心意,想必佛祖已经看到,只要日后诚心礼拜,天龙自然护佑左右。”
看见香油钱,禅悟主持难得的多说几句,换成一般人只需要知客僧接待就可以了,听说是燕云候来了,才特意的走出来接待,没想到香油钱如此丰盛,今年又一个好年,老和尚得意的想到。
杨凡见母亲和大师傅说完了,走向前客气的施了一礼“禅悟大师,本侯听闻此地有一处白云洞可是真的?”
第二百三十二章 秦淮河畔
禅悟和尚听闻此言,并不感觉奇怪,念了一句佛号后,指着底下说“燕云候说的不错,本寺的由来也是因为这个洞变化而来,据说此洞宽十余丈、长二十余丈,冬暖夏凉,深不可测。
《魏书》记载,此洞东可通大海,南可通黄山。相传古时每逢夏秋交接之季,清晨常有一团白云从寺内洞中冉冉升起,慢慢飘向西南空中。其间有一条青龙在洞中修炼,时常随着白云升空,与天神交会。久而久之,周围的百姓认为是菩萨点化,仙气下凡,极有灵气;于是,位于洞口的本寺便被称为“白云寺“,这口洞也被称为白云洞。
杨凡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不自觉地想起梦中那些心悸的情景,分不清是长白山天池还是昆仑山弱水之中,自己站在一处巍峨的高山上,入眼处一片汪洋清水,虽不见蛟龙现身,却能听见若隐若现的龙吟之声,吓得自己愕然惊醒,而眼前的白云洞会有龙脉盘踞吗?
对于未知的东西,杨凡并不准备深究,龙之传说更是流传几千年之广,蟒蛇八百年翻江渡劫化蛟,蛟龙一千五百年倒海迎雷劫而化龙,然而却无人得偿一见,也许天池之下、昆仑之巅能解开这个秘密,但是那已经是成百上千年之后的事情了。
“多谢禅悟师傅的相告,我们这就告辞了。”佛乃众生佛,叩拜后,自然要告辞,互相施礼后,杨凡跟着一众女眷缓缓的离去,等到众人离去后,禅悟和尚双手合十,打了一句佛号,平静无波的眼神中,带有一丝思索与不解。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利益关联的小船却不会轻易的翻,既然接受了郭台的好意,本身也就暗示着默许了此事,深谙官场之道的郭台自然懂得,这几天一直不曾出面打扰过燕云候,就在燕云候今天早上要走的时候,有人无意中看见昨天晚上,郭知府满面愁容的去见燕云候了,然而出门后,脸上却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没有人知道那个晚上,郭台与燕云候谈了什么,不过以后行事的时候却更加小心了。
拜别了徐州官场,杨凡钻进马车里双手拢在袖子里,倒在白月的大腿上就开始睡觉,距离江宁府(南京)的路程还远着呢,看见夫君如此贪睡的样子,白月轻柔的替其揉了揉脑袋,不久之后马车里便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杨凡进入江宁府发出的一句感慨,相比于江宁府,杨凡更愿意称它为金陵,一座绵延几千年历史,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的古都。
由于车队过于庞大,在进入城门的时候,守门的兵丁早早的报到了江宁府衙,由于此地并无战乱威胁,所以只是驻守了一支五千人的禁军,因此当江宁知府葛肃清,急急忙忙的赶来时,一眼就看见被挡在城门处的杨凡,虽然不认识是哪位朝廷大员,但是身上穿的那身斗牛服还是认得的,当即客气的拱拱手“老夫葛肃清,乃是江宁知府,不知阁下是?”
“本侯乃是燕云候,闲来无事回乡时入过此地,便准备游览一番,不知道葛知府可否让你的人让开?”虽然对这支禁军的军纪比较满意,但是换成谁被刀箭指着,都不会舒服。
在验看了大将军印后,葛肃清这才让人放行,一股几百人的武装,换成谁都不会放心的弄进城里,更何况对方并不是普通的武装队伍。
在委派了一名主簿,给其作为向导后,葛知府便慢悠悠的回了府衙,品级差不多的时候,没必要去捧一个武侯的臭脚,见知府走了,李主簿才客气的说道“小的这就带侯爷去驿馆可好?”
杨凡摇摇头,既然是回乡省亲,自然要舒舒服服的回去,驿馆那种地方还是简陋了一些,“你们这里可有上好的客栈?”
“有的,有的,既然侯爷想要去客栈,鼓楼街上就有一个别院,在江宁府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庄园了,小的这就领着您去……”
如果说开封到处都是透着一股商业气息,那么金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韵味,街上行走的大部分都是衣带飘飘的书生,或者打着伞的碧玉佳人,由于风气并没有满清时的严谨,所以并不是特别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柳林别院,是一位翰林的别院,只因当年跟错了人,所以落个发配的下场,他的庄院也就成了江宁府用来招待宾客的地方,进入庄园后,杨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