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贤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在后世说不定还嫌你送的少。所以杨凡对于这个村子格外的珍惜。
与杨父喝了几杯酒后便把钱塘县前些日发生的叛贼攻城之事说了出来。吓得马氏直拍心口,嘴里一个劲的说道“还好我儿没事。菩萨保佑。”杨父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岂不是说凡儿你立功了?朝廷应该给些赏钱吧?”
杨凡摇了摇头,说道“我看够呛,这事是县衙和江南大营的人联名奏报,功劳应该到不了我身上。我看这事还是别想了。”杨父遗憾的继续喝酒。
晚上休息的时候由于房间不够用,白月、珠儿只好和马氏一起睡东屋,杨凡和杨父睡西屋。看着窗外的繁星点点,杨凡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没办法杨父的呼噜实在太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睡到日上三竿才起的杨凡便被极度不满意的马氏指挥着打扫庭院,杨父早上便早早的去接大伯一家来小田村过节。所以马氏和白月在灶台上做菜包饺子,杨凡便要打扫庭院,劈材挑水。
很少干体力活的杨凡累的满头大汗,正要来盆凉水洗洗脸,旁边突然递过来一个白净的手帕给杨凡擦汗。看了一眼白月,杨凡便拿起手帕擦了擦脸。然后便递给了白月,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看的在包饺子的马氏眉开眼笑。
过了晌午,门外突然响起牛车声,随后杨平那大嗓门便传了进来,“堂弟,我们来过节了。”杨凡笑眯眯的招呼了母亲一声,便把下车的三叔一家请进了门,三叔和李氏感慨的看着眼前的房子,仿佛回到了十年前。一晃好多年没和亲人团聚了。
当马氏出来时,李氏热情的拉着母亲的手眼圈微红道“嫂子,我们好多年没有见面了”马氏感慨的握着三婶的手说道“是啊,你们走时,凡儿才几岁。没想到一晃都这么多年了。”说完众人便唏嘘不已。
过了一个时辰后,大伯一家也来到了家里。众人见面难免有些伤感,平时几乎都不见面。只是这两年才开始慢慢的走动。大伯父的身体比上次见面时好了很多,身体红润,走路也是虎虎生风,丝毫看不出生过病。看到杨凡,便感慨的走过来拍了拍杨凡的头,感概道“大伯的这条命多亏了你了,要不然这个家就塌了。”身后的大伯母也笑着点头称是。
杨凡急忙恭敬的说道“都是一家人,大伯不该说两家话的。”大伯哈哈大笑道“凡儿真的是懂事了”天色渐渐的黑下来。众人大吃一顿后,便男女分开两个屋睡,由于地方小,只好打地铺睡。好在屋子里够暖和,棉被也够厚。众人便沉沉的睡去。
此时的钱塘县衙内,梁师成的干儿子小李子,正满意的数着手中的银票。这种传圣旨跑腿的活虽然辛苦点,但好在油水比较丰富。把皇上的圣旨宣读了一遍,便交给了叩头谢恩的沈县令手上,接过银票便转身问道“那个杨凡在哪里?”
沈县令急忙的说道“杨凡家住小田村,下官派人待天亮时带您去。可好?”李太监不耐烦的说道“不用了,早早的完事,还能多收一点……哦还能早日完成圣上的嘱托。连夜就走。赶在明天中午时就把活干完。爷们也能回京过个年。说完便带着几个护卫在夜色中离去……
第三十六章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当年王安石描写元日节所做的诗。元日节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要放下活计购买物品,打扫房屋,贴上桃符,并在晚上煮上饺子边吃边守夜。
这一天早上,杨父三兄弟早早的起来,打扫屋子,庭院,挑水劈材。贴桃符。至于杨凡哥三则带着从城拿来的礼品,挨家的送上一点,乐的村民们直夸杨家的孩子懂事,并陆陆续续的带着点回礼去杨家拜访。虽然都是你半篮子鸡蛋,我一条鱼的,但是马氏还是客气的收下了,礼品不在多贵重,收的只是浓浓的情谊。等到下午回去时,家里的女人们已经开始了做菜,包饺子。闲的没事的男人们便坐在门口跟村民们胡扯,你一言他一语的透着浓浓的乡味。
正在此时,村口突然响起哒哒哒……哒哒哒的马蹄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有些娘娘腔的男子,正带着几个带刀的甲士向村里飞奔而来……看见一家门口处有很多人在那闲聊,李太监便猛的拉起缰绳……吁……的一声,坐在马上威严的喊道,“这里可是小田村?”杨父拱了拱手说道“这里这是小田村。”看了一眼土包子的杨父,李太监不耐烦的问道“哪一家是杨凡家?”
杨父一看对方就是不好惹的,小心的回到“俺是他爹,敢问这位大人,我儿可有得罪之处?”闻言,李太监便缓和了一下脸色,朝杨父拱了拱手客气的说道“我乃皇上任命的钦差,前来传旨。让令公子出来吧。”
一听说是皇帝的圣旨,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村民顿时大吃一惊,看向杨父的眼神充满了震惊!但就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众人担忧的想到。杨父一听是圣旨,差点没瘫倒地上,颤声喊道“凡儿,上差来找你!”
杨家众人听见外面有动静,便齐齐的走了出来,看见是一个娘娘腔的男子带着几个金甲武士。便心底一沉。马氏急忙的护住要往前走的儿子颤声说道“差爷,不知小儿可犯了什么事?”
李太监看看天色,心里有些恼怒,但还是忍了下来,淡淡的说道“杂家乃是奉皇上旨意而来,特来传旨,请杨公子出来接旨吧!”杨凡心里大概知道是什么事了,便平静的走向前,朝李太监拱了拱手,客气的说道“这位公公请了,在下就是杨凡。”
看了一眼年轻的杨凡,心里便有些佩服干爹远见,原来在来的时候,干爹让自己多交往一下那个叫杨凡的,据他猜测皇上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将来有可能有用。想到这里便冲着杨凡和颜悦色的说道“杨公子跪下接旨吧!”
众人一看杨凡要接圣旨,便齐齐的跪下等着宣旨。
李太监满意的咳了一下,便开口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闻方腊余孽霍乱钱塘一县,倍感心痛,幸之,钱塘书生杨凡守城迎敌,忠勇可嘉,特授其九品登仕郎衔。钦此!宣和四年。”
杨凡楞住了,没想到授给了自己一个文职散官。还是个九品的。众人都愣住了,没想到出了个当官的,这才十几岁啊。也太年轻了。
“杨大人,接旨吧”李太监笑眯眯的提醒道。按理说李太监是不会这么客气的,别说是个九品,就是个四品知府来了,该不客气的,一样不会客气,谁让自己的干爹是大宋顶级的权势人物之一呢。但来之前想到干爹的话,才对杨凡另眼相看。
杨凡急忙的磕了个头双手恭敬的接过圣旨,隐蔽的从手里塞进李太监袖子里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李太监一看这个少年如此上道,便不动声色的瞄了一眼数额,待看见是一百两,脸上的笑容便亲切了几分。“杨小哥前途不可限量啊。”杨凡客气的说道“公公一路辛苦了,小子这里有点茶水钱各位路上好喝口茶。”说着便拿出了十两碎银子,交给李太监,对刚才秘密给的银票只字不提。
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杨凡,李太监客气的说道“既然差事已经完成,杂家便要立即回京,以后有机会,再亲近。告辞!”说着便上马带人疾驰而去……
待众人走后,村民才回过神来,纷纷恭喜杨父和马氏有一个好儿子,乐的马氏眉开眼笑,看着儿子的眼神满满的都是自豪。待给众人发了点铜钱做个彩头后,村民才慢慢的离去,留给这家人一点庆祝的时间。
杨健拍了拍杨凡的肩膀说道“好样的堂弟。”还不待杨凡说话,杨平嬉皮笑脸的抢话道“大哥,你可莫要夸他,小心尾巴翘到天上去。众人闻言都是哈哈一笑。
过节的晚饭比较丰富,主食就是水饺。至于猪蹄,鲶鱼,羊肉做的是满满的一大桌子。一大家人欢快的围在桌子旁开始吃饭。期间马氏隆重的向其他两家介绍了白月。只说这是还未过门的儿媳妇。闻言大伯母便把头上戴的银簪子拔下来插到白月的头上。三婶想了一下,便也拿出一块陪嫁时的银手镯交给了白月。害羞的白月脸通红,在旁边坐着的珠儿掉着眼泪说道“我家小小姐终于能过上享福的生活了。”众人闻言也是一叹,对于白月的身世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过并没有嫌弃什么,只是怨恨这世道的不公平。随后三婶便摸着白月的头笑道“好日子就要来了,以后注定是个享福的。
感动的白月泪珠涟涟,擦了擦眼泪便融入这场欢快的晚饭当中。这是白月过的最舒心的一个夜晚。也是杨凡来到这里过的第一个年,虽然不曾改变大宋,但是至少改变了身边的亲人和这个亲切的小田村。这个夜晚同样对杨凡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一夜所有的人都感到对未来无比的踏实,……
第三十七章 尊师重道
由于是大年初一,所以杨家人并没有离去,而是待到初三再各自回去。过年的氛围还没有散去,杨家人便各自忙碌了起来,烧火的、做饭的、挑水砍柴的,只有杨凡和杨平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被实在看不过去的杨父两巴掌打醒,指着在院子里练习射箭的杨健说道“你们要跟你大哥学习,早起锻炼才能有个好身体。”
不甘不愿的穿上衣服,和杨平便出去看杨健练习射箭。弓是一把一石重的弓,也就是六十斤重左右,箭是木头刻制做成的,只见杨健深吸一口气,右手稳稳的握住弓,左手抽出一支木箭搭在弦上,闭目片刻便猛的睁开眼睛射出了这只箭。结果正正好好的射在门柱上。惊的杨凡和杨平目瞪口呆。这也太厉害了。兴奋的杨平便挽起袖子,也要来一箭,结果待杨健递过弓后,差点没闪了杨平的腰。平时喝花酒喝惯了,哪有力气单手握住这一石重的弓,脸色通红的试了一番,只能灰头土脸的放弃。把弓递给了在旁边看好戏的杨凡“诺,你来吧。”杨平愤愤然的说道。
沉吟了一下,杨凡便接过了弓,入手就是一沉,提了一口气大喝一声,右手才稳稳的握住弓。得意的看着两人,瞧那意思好像在说“小样,当年我也曾练过。”学着杨健的样子,右手握住弓,左手抽出箭,瞄准了柱子便射了出去,结果,箭没了,就在众人纳闷之际。旁边牛圈里的老水牛哞哞的直叫,看那架势要找罪魁祸首拼命。杨平笑嘻嘻的说道“原来箭射在了牛屁股上。”尴尬的杨凡立即掩面离去。背后还传来两人的取笑声。
吃过饭后,杨凡便带着一块猪肉,去魏老夫子家拜访。碰见村里的村民便客气的拜个年。高兴的村民们直说杨家有个懂礼的孩子。谢过村民们的夸奖,便大步朝魏老夫子家走去,由于当年经常去魏老夫子的私塾里上课,所以对于那里特别的熟悉,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便到了魏老夫子的家里,由于其没有考上解试中得举人,所以便开了私塾教人念书,只是有钱念书的人家还是比不得城里,所以其生活比较拮据,住的也比较简单。敲了敲了魏老夫子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憔悴的妇人,看了一眼杨凡便开口说道“你是老杨家的孩子吧?”
杨凡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客气的说道“师娘,您好,学生是来看看先生。”妇人诧异的看了一眼杨凡,对于杨凡接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