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之磨石为玉-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种干系,那才是天大的事。”

    芳官和龄官对宝钗意见大,全因为宝钗经常的来往碎叶,免不了对她们指点一番。偏黛玉的法子和她的不一样,故此才有了怨气。

    李修站在门口偷听,没敢进去。黛玉为电报机的事,没少训他不分轻重,真要丢了江山为红颜,她可要先休了李修的。

    他心里有本帐,宝钗势必要与黛玉争锋,性格使然也是她俩天生的宿命。钗黛为一人的说法,李修有了新的看法,宝钗是世俗化的黛玉,黛玉是隐逸后的宝钗。一体两面,不争才怪。

    心里也后悔,草率了啊,男人果然都要犯一个错误,有了白月光就想朱砂痣。都要的结果,就是让林黛玉抗下所有。

    就连最崇拜自己的薛宝琴,也对这件事有很大的看法,她这个姐姐要不搞点事出来,总觉得枉费了一身的本事。

    可她忘了,或者说不愿承认林黛玉在身份上又一次超过了她。

    女人的心呐,一件衣服都要去比一比,更可况争同一个男人了。

    若有所思的想走,门帘一挑,黛玉站在门里看着他。

    “是刚来还是要走?”

    芳官挑着门帘冲他使劲的眨眼,刚才是她感觉外面有人,顺着窗户看了一眼,扭脸告诉了黛玉,黛玉这才到门口见他。

    “晴雯可不在,你偷听墙角,晕倒了可没人背着。”

    李修忍不住笑起来,过去刮了一下黛玉的鼻子,拉着她手进了屋,陪着她坐下好好说说话:“你收电报收的对,事情是我草率没有办好。你生气有你的道理,我错了就要认罚。至于宝钗受不受委屈,在这件事上不由的她。”

    “真是这么想的?”黛玉似笑非笑的看着李修,心里很满意,他不是大包大揽的揽过所有责任,看似是一碗水端平,实则是委屈自己。

    李修直言:“关系着好多人的命呢,可不是为了哄谁才说的。”

    黛玉眼圈一红,抓紧了李修的手,这才是自己的三郎!有是非,看大局,不枉自己做了一次恶人。

    “但愿得你不是口是心非。她回了金陵,你怎么看?”

    “不能看,一看就有问题。金陵甄家不是没有手段自保的,守着一个副都几十年,我不信他们底下没想过划江而治的事。宝钗这时候跑回去,不免有投机之嫌。”

    黛玉蹙蹙眉:“她是想发甄家一笔财?”

    芳官拉拉龄官的袖子,两个人出去,给李修去端饭,也把屋子让给他俩谈事。

    黛玉的判断是基于甄家如果想要自立的话,粮草和武器两大项都是现在就要准备起来的。

    尤其是火器,先不说朝廷的火枪质量如何,关键是自从薨了宫里的太妃后,甄家就买不到京城的火器了。

    放眼天下,质量比朝廷好的,还敢随便卖的,只有西域。

    薛宝钗回金陵,未必没有卖军火的心思。而且她根本不用通过碎叶去拿,黛玉已经判断出波娃是她的合伙人。

    一旦她们运作好的话,凤凰城里被淘汰的上万条火枪,就能变成数额巨大的现银,没人会不动心。

    李修听完黛玉的分析,哑然失笑:“你是怎么算她算的这么准的?”

    黛玉低着头的笑:“我可不是没事就算计她。是她不该借题发挥的跑走,胸怀那么大的宝姐姐,岂是那种受了气就跑回娘家的小媳妇?欲盖弥彰说的就是这样咯。”

    说话还不算,还用手比划了一下形状:“心宽体胖吗,哪像我这样心窄的。”

    芳官龄官抬着一个食盒回来,就听见屋里传出来阵阵的笑声,知道是说完了要紧话,掀起门帘进去,让李修吃早饭。

    黛玉则在一旁处理着公事,挑出几份电文,给他念念:“你看看,这不就是明证了吗?凤凰城的车皮用量忽然增大,收货点还是金陵。我们在兰州等着货到的时候,一看便知。”

    李修点点头,表示同意查一下。

    黛玉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给了龄官让她去交代这件事。

    等着李修吃好了饭,才把手里的事交给他,让他歇歇身子就在这屋里办公就好。自己换了身衣服去了纺织厂,不管薛宝钗是卖军火还是想要纺织,都和西域形成了竞争关系。

    既然是竞争,黛玉就要早作准备,有桩买卖她要抢在前头去办。

    “还有未完成的订单先停一下,全力出青白两色布。”

    管事的不解:“少奶奶,青白布的用量并不大,一般也就是用在白事上多一些。咱们留一台机子纺布就够整个安西用的了。何必全力生产呢?”

    黛玉请几位管事的坐下说话,自己捧着一盏茶问他们一件事:“我年龄小,有的事也经的少。正好问问你们,要是有国丧的话,青白布是不是有多少就能出多少?”

    几位管事都说不错,尤其是京城、金陵、长安和锦城这些地方,需求量是特别的大。

    可有一样,国丧也不是说有就有的,那得是死了皇上或是皇后才能有的事,谁能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嘎嘣那一下是吧。

    说着说着不说了,一个个惊异的看着黛玉,黛玉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就盯着自己的茶杯,说了声茶凉了,放下茶碗走了。

    管事的们站起身冲她背影作揖,纷纷开始忙碌起来,调整机器,配着染料,心里都跟长了草一样。

    要是林娘子说的对,天下变不变的不好说,纺织厂趁此机会,能大赚一笔可是绝对的!

    人无我有,就是赚钱的不二法宝。

    黛玉是顺手而为,卖军火的事我且先不管你,织布的事,就看你能不能想得到,看得见。

    想不到,看不见的话,就让我教教你这个圆脸的大姑娘吧,等你在金陵恨得我撕布哟,这么好的开张买卖做不成喽。

    薛宝钗还真是没想到这一层的事,她全力忙着把火器卖给甄家,这件事对她而言,是目前最大的投资,政治投资。

    薛蟠不理解妹妹的想法,你是想叛出西域?

    薛宝钗气的吃不下饭,给她哥哥讲了一番道理:“我是茜香国薛宝钗,这个道理哥哥你可懂?林黛玉为什么收回了电报机,就因为我只是西域将来的附属小国,她说不行就是不行。为此我才回了中原,对外称西域,心里是茜香。

    中原乱局已现,又被我知道了甄家的秘密,我何不能扶持一个朝廷出来?到那时,茜香国国主舍我其谁,罗莎能有个女皇,茜香本就该有个女主。”

    薛蟠实在不能明白,只是问着妹妹:“那你和李大哥怎么办?”

    薛宝钗沉声说道:“我越是如此,才越能显出我的重要。李郎经常和那些西番人说一句话,商贸往来不应有国界。我深以为然,哥哥,我要把茜香做成一个商业帝国而存于世。你要帮我。”

    李修万万没想到,他忽悠别人的话竟被薛宝钗当了真,商贸往来不应有国界是建立在不损害自己国家利益之上的行为,怎么可以当真的听呢?

    商人是有国界的啊,若是连这一点都搞不明白的话,枉为人也。

    莫说此时的薛宝钗,就是李修来的时候,不一样如此的吗。

    可叹停机德,是惋惜还是嘲讽,李修拿着薛蟠偷偷发给他的电文,心乱如麻!

 第一百八十七集 姐们来解闷

    金城兰州,从未有过的繁华仿似一夜之间冒了出来。

    忠顺王封锁了雁门关,也断了京城以西的商路。西去的客商只好从张垣出关,走云中、绥远、九原、鄂尔多斯经兴庆府到兰州。

    而东往的客商则绕道长安、洛阳过黄河进豫鲁。

    随着客商们的往来,朝廷和西域的消息可就满天下皆知了。

    以朝廷消息为主,说李修是反了;以来往客商的消息而言,李修在陕北兴修水利呢,反的是穆家自己人。

    天下不知所措,一时不知道该信谁的。

    各地的督抚们纷纷去信和陕西打听,反没反的给个说法,我们有日子没听到朝廷的消息了,京城到底是怎么了?李修不去京城直捣黄龙,在你们陕西干什么呢?拉壮丁还是聚粮草?

    就在天下众说纷纭间,金陵甄家站出来宣告了一件事,可以说转瞬给李修破了谣言,太上皇被皇上囚禁在了太极宫,还不给饭吃,甄家看不下去,要进京给太上送些吃的喝的,看看他老人家还活着没有。

    问天下英雄,有一起跟着去的吗?还特意艾特了一下李修,别造反了,一起进京勤王吧。

    李修都被甄家的操作给整不会了,和胖了一圈的史鼐还有柳芳和吕宗聚在一起商议,甄家这是想干什么?

    都问史鼐,你要辅佐甄家是认真的?要不要在考虑考虑?这家已经不是值不值得的事,他们需要的不是皇位,而是聪明药,如果有的话。

    史鼐唯有苦笑应对,他也不明白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甄家就莽了过去。

    现在的消息还不确实,四个人只能拼凑着想问题,怎么了就忽然扛了旗,李修身上的黑锅还没背稳呢,就被抢走了,太他么够意思了你们!

    柳芳不理嘿嘿傻笑的李修,大胆的提出了一个观点:“是不是因为李修把京中的兵给调空了,所以他看到了希望?可说不通的是,他怎么能一步步没人拦着走到京城去?”

    史鼐随即跟进了一条:“他可以不去啊,等着朝廷上门找他。他的目标不是太上吗,太上到底怎么了,谁也不知道。”

    有理,他想着跟李修一样,就在金陵喊几句,朝廷肯定要给个反应,太上有事没事的要出来走两步。

    没事呢最好,有事呢我们甄家可就是揭开盖子的大功臣。

    李修一拍桌子,这种脑回路太熟悉了,能做到这么清新脱俗的反智,唯有贾家的老太太!

    还有一个人他没说,可心里有了谱,薛宝钗你好大的胆子,为了利益你竟敢鼓动甄家起事,还想学着我一样,来一招以静制动。太上皇没死,也得被你们给逼死。

    可以预见的是,现在盼着太上皇死的人,由两家变成了三家,即太上皇本人亲生的三个儿子,老大甄应嘉、老二永正帝、老三忠顺王;三个儿子都在等着给太上拔氧气管。

    “养儿防老,诚不我欺。防得就是没人管死。几位大人现在知道我不想做皇上的苦衷了吧。”

    “恶毒!”三个人都骂李修,他们也心虚,皇上家也太不像样了,日子过成这样,皇位要不要的吧,确实要了也得挨骂。

    骂了李修,还得问他是怎么推断出来的这事。

    李修就点名了史鼐的姑姑,著名宅斗艺术家贾母。

    说了几段贾母是怎么算计林家的事,笑呵呵的给总结了思路:“贾母必定是在京城,她想着和太上联络,也真的让她联系上了,知道了太上被囚的事实。

    于是呢,老太太就算计我。想着我可能和朝廷大军对峙,京城防御要比平时空虚,就鼓动甄家扯旗呐喊。”

    史鼐开始流汗,李修瞟了一眼他,笑嘻嘻的继续说着:“其实,我和甄家都是幌子,救太上皇的另有其人。”

    吕宗就问:“还有谁?”

    李修指指擦汗的史鼐:“老史的弟弟,忠靖候史鼎。此刻的他,不是在兰州藏着,就是已经潜入了京城。具体在哪,我还不好判断。”

    柳芳和吕宗都看史鼐,李修对他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