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之磨石为玉-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修正在发着脾气,为了妙玉的事,也为了齐鲁的百姓,尤其是曲阜那些还在做奴隶的百姓。

    北宗复古复到了极致,他家祖宗是奴隶社会的人,就一定要把奴隶社会那一套复刻到今天。

    简直是逆天而为,这样的家族,留他们还有何用。

    “惜春,你带多些人去曲阜!不用讲什么道理,能写多坏就把他们写多坏!”

    迎春站起身主动请缨:“我也去一趟,正好要算计他们呢,他们自己却送上了门。”

    李修点头允了,还把贾环找过来,让他带着人陪着他的二姐姐和四妹妹一同前往。

    交代完这些事,才要去政务院那边开会。

    刚到门口,正好碰上刚刚下车的岳州、鄂州、豫章三省布政使。

    妙就妙在,彼此之间谁也不认识谁。

    李修向来是轻车简从,一般也就柳湘莲带几个人跟在身边,他又住着离得近,今天更是一路走过来的,和三位布政使走了个面对面。

    李修看看他们身上的补子,特意的问了一句:“三位辛苦。哪个省的?”

    三位布政也看看李修,他就没穿朝服,一身的便装,高大的个头,有些气宇轩昂的意思。

    倒也不敢小视他,什么时候也是不回京不知道官小,谁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哪个新部衙门的新贵。

    赶紧拱拱手:“这位小哥请了。我等是中南三省的布政,还未请教小哥。”

    政务院看门护卫想说来着,被柳湘莲一眼给瞪了回去,老老实实的站岗不敢多嘴。

    李修嘿嘿一笑,给他们三个回礼,说自己是相关部的,专门为他们这些布政服务的衙门。

    可怜三位布政大人,哪知道这个部门的厉害啊,还真以为相关部是什么太常寺、太仆寺一样的衙门呢,就请李修给他们带路,正好不知道该怎么走呢。

    送他们来的原御马监的人,捂着嘴不敢说破,赶着马车回了码头,继续接着下一批的官员到来。

    李修也愿意如此,还真的带路进了政务院,和他们三位边走边聊。

    “您几位多少年没回过京城了?看看这变化怎么样?”

    豫章布政真有话说:“本官是五年前接任时进的京。谁能想到五年的时间啊,天翻地覆喽!不过,京师的变化确实很大。这位。。。”

    李修赶紧介绍自己:“我姓李。”

    “哦哦,李小哥。看你的年纪也不大,是怎么进的相关部?相关部又是哪里的出处?”

    李修随意的和认识他的人打着招呼,那些人也没想到和李修同行的布政使们互不相识,招呼一声匆匆而过。

    “我是碎叶的官员。”李修还真不是胡说,他真正的仕途就是从翠叶太守开始的,五品官呢,不小了。

    三位布政使了然,还真是新贵,要不然也不能留在京中任职。

    岳州布政趁机打听一件事:“听说西域全境通了火车,此事是真是假?”

    李修点点头:“准确来说,西边的起点是自察里津开始,东边已经进了津门港码头。断断续续的,中间还有好大一段没有通车。”

    “真的可以日夜不停的赶路?”

    李修确认了这个信息:“这是绝对没错的。这次的全国布政使大会,就有乘坐火车出游的计划。到时各位大人就能亲身体会了。您三位是坐着小火轮来的吧?火车的速度可比火轮快的多。等着开完这次会,也就定下自京城到岭南的火车线路了,你们三家可不要为此打起来啊。”

    “你这小哥说笑了,我等怎么会为一条铁路打起来呢?哈哈哈哈,说笑了,说笑了。”

    李修无良的笑起来,打不起来?那是你们还不知道铁路意味着什么。等开会的时候你们听懂了,你看你们三家打不打架。

    李修规划中的京广线,也可以转为京九线。具体到中南三省来说,一条是经鄂州江夏到岳州长沙,一条是由江夏经豫章的九江府、洪都府继续南下。

    你说他们会不会打架?

    鄂州布政很有可能开心的不得了,鄂州和豫州是最先定下的两个节点,九省通衢的鄂州绝对是潜力股。

    为这事打架不稀罕,也许他们还开了先河说不定。

    高铁之争时,多少同省相邻的市县“反目成仇”,那争的才叫一个热闹。

    最有名的是邓州、新野之间的“护路保卫战”,从官方到民间,争的是不亦乐乎。邓州有个邓州同乡会,一路寻找祖籍邓州人士签名保路,一直爬到了天山上展开横幅;

    新野不甘示弱,发起新野保路联盟,联络海内外新野籍华人,干脆就在白宫门口拉起了横幅拍照。

    李修告诉陆鸣的时候,隐晦的提到了这一点,铁路经济这张牌一旦打出去,各省之间想团结都难。

    陆鸣则哈哈大笑,直言这才是妙棋,扔条铁路过去就能分化他们的话,老夫每隔十年就建一条铁路去。

    看着现在还亲如兄弟的三省布政使,李修心里暗暗发笑,决定把会议的顺序变更一下,先议分税,再议铁路,最后聊聊各省的辖区。

    想来一定很有意思吧。

    乱晃的李修,还是被林如海给抓走了,可他也没提李修的身份,毫不客气的让李修跟他走。

    那三位还真没当回事,见了许多相识的官员,凑到一起谈论一路上的见闻,顺便打听打听会议内容。

    另一边呢,陆鸣、林如海、李守中和李修凑到一起商议孔家的事。

    李守中和南宗衍圣公可是老相识了,一同在金陵国子监教学几十年,自然的要帮着说说话。

    林如海则是觉得这么快的推倒儒家,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陆鸣暂不发声,等着听李修的意见。

    李修找了间屋子,让柳湘莲看好门口,这才把他要用计收高丽和扶桑的心思,说了出来:“本来是想迁北宗的人过去布道的,谁知道他们在地方搞得天怒人怨。不严惩一番怎么得了。”

    李守中劝自己的儿子:“修儿,南北合宗如何?衍圣公留下坐阵可好?”

    李修明白父亲说的衍生公是谁,但也没同意。

    “合宗就没了特权吗?皇权都没了,怎么可能还留下皇权册封的特权呢?要除就都除,他们家合宗,只是他们的家事,与天下何干?”

    林如海劝他欲速则不达,李修还是不听:“岳父,不是我心急,是百姓急!都在看着我们怎么办那家人。一旦拖下去,民心就散了,老百姓就会以为我们还是以前那些人。”

    林如海叹口气,他也知道这事的棘手程度,生怕一个不好,官场有变。

    您想啊,都是圣人子弟,都是读着圣人的书考中的功名。香火情总是要念的,到时候求情的肯定不少。

    要是李修不肯妥协的话,别说读书人要闹事,就是官僚集团都要吵翻天,难时候才难以收场。

    李修也知道事情的轻重,可他也没有更多的手段应对这种局面,只想着先引导舆论引起百姓的同仇敌忾,再用律法公开审理此案。

    陆鸣思索良久,忽然问了李修一个问题:“江流,首恶必办,从者流放如何?”

    “太轻了!多少条人命在他们手上,要是还有皇帝的话,灭族也不是不可能。”

    林如海哼了声:“皇上才不会对他家如何呢。”

    李修一拍脑门,回过神来,忘了他们才是穿一条裤子的人。

    陆鸣笑言:“老夫是想着一箭双雕。北宗除族,流放高丽和扶桑。他们必定会怀恨在心,大肆在那两国传经布道与我们相争。那两国势必也会把他们奉若上宾,如此一来,不就给了我们口实?”

    林如海赞同:“不错,这样就可以师出有名。我们不再是征伐不臣之国,而是正学统!”

    李守中也对儿子说道:“到那时候,衍圣公一纸檄文去到那两国,召集一些子孙戴罪立功,乱了他们的朝纲。你再动武时,也能少许多的阻力。”

    姜还是老的辣,三个老家伙联手帮李修把计划补全,让李修更有了信心。

    这就好比传播了灯塔价值观过去,用不了几年,那两国自己就会分成尊孔派和本土派。官僚文人之间一旦斗争起来,不分生死是不会收场的。

    李修再想想妙玉、宝钗和迎春她们三人的作用,当即同意了这一个计划:“那就请衍圣公来一趟吧。我和他老人家当面聊聊,有些暗子要提前布置好,不仅是高丽和扶桑。龟山在南洋,孔家人也要过去,咱们来个外儒内法如何?”

    陆鸣鼓掌赞叹:“江流能有如此的胸襟,不为红颜做冲冠之怒,幸甚,幸甚啊!”

    噢!原来你们是怕我冲冠一怒为红颜,宰了那家人啊。

    李修气的站起身就要走,我有那么不成熟吗?妙玉和宝钗要是能吃亏,我随我叔叔的姓。

    也就是现在,他才有底气这么说。

    妙玉和宝钗是不是故意给孔家设套,李修都不敢保证,反正是她们身边的护卫一顿乱枪打死了人家几十条私兵的命。要不是衍圣公过去求情,真能炸了孔城的城墙,冲进去刨坟。

    可又不好当着陆鸣他们的面说,那宝钗和妙玉成了什么人呐,保不齐就有二杆子能喊她俩是“奸妃”的。

    得了,谁让自己是男人呢,有的锅自己不背都不行。

    议定好了孔家的事,四个人一齐去了议政厅。

    那是把会芳园给填平了建的大厅,门口处站满了各省的布政使和各部的官员。

    华夏第一次的全国性大会,就在会芳园里隆重召开,与会的三十二省布政和原六部分出的十八部,共同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第二百二十三集 天下布政会京师(终)

    随着李修的步入会场,十八部的官员也纷纷亮相。

    别人惊不惊呆的另说,中南三布政可脸色暗淡了许多,合着这位带路的小哥就是李修李江流啊。哎呦!你可是骗苦了我们呀!

    李修还特意的和他们三位打了个招呼,坐在了高台中间。

    坐北朝南的大厅,两面分左右各有坐席,北面单独一排坐席,是主座。陆鸣在左,副相在右,李修在中间,政务院众人横排而坐。

    下面各官也不是按着文武之分坐的位子,而是十八部高官和武将在左,三十二省布政在右依次坐好。

    众人坐下都看着李修,这新奇的朝会模式,到底是怎么个章程,谁也摸不着头脑,都等着李修说话。

    陆鸣一敲面前的铜钟,他先说了话:“老夫陆鸣,忝为政务院院首。从此时起,华夏政务院正式管理天下。政务院乃华夏朝中央行政,今后,各位大人可要认准了我们政务院的章再施政的好。”

    藏在侧边的一队宫娥,拿着一沓盖着华夏政务院印章的纸,悄然而出,分发给了各位去看。

    陆鸣等着各位都有了纸张,继续说道:“咱们是没了皇上,也不用各位磕头听训,但也得认识一下华夏的元首,省的见了面你们还把他当成不相干的人,可就要出笑话喽!”

    李修站起来拱拱手:“李修李江流,和各位大人见礼。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咱们再见了面,可不要还装着不认识啊。”

    底下一阵的轻笑,中南三布政正襟危坐,一副绝不是我的模样。

    李修随即坐下,示意陆鸣继续。

    陆鸣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