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之磨石为玉-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修从没关心过贾珠什么时候死的,大概的依据贾蘭的年龄推算了一下:“怎么也有个五六年了。”

    “行,过了三年就行。改嫁吗?”

    李修打了一个磕巴,这事他姐姐还没想好呢。

    “还没想过呢。”

    陆大人专心的用勺子舀着文思豆腐吃,这话题人家不掺合。

    为何呢。

    一对啥也不懂的棒槌,跟他们谈不着。

    华朝自定鼎以来,深感连年战端带来的人口减少之痛,早就扔了南宋那一套理学,恢复了唐制也继承了一部分明制:民间再嫁之妇,官府赏之;凡九品以下官员寡妻,可自行与婆家商议再嫁之事,留下子女和夫财后,婆家不得有阻拦。

    贾家的贾珠是个白身,他爹贾存周一个五品的员外郎,还用的着请旨?你比他们家横就行。

    是有个国公的旗号看起来挺吓人,你把他们整倒了不就行了,都是白身,随你带着姐姐怎么嫁。

    可他不能说,说了就是挑唆国公府阖府不睦,让这小子自己悟去。

    柳芳还给乱出着主意:“赐婚的事,也难。我还没听说过皇上给谁家赐过婚呢。老陆,你想想有没有先例。”

    陆侍郎觉得这事可以聊聊:“赐婚不归天子管,都是皇后下懿旨。天下女子统归后属,你得求皇后去。”

    李修觉得这事凉凉了,自己又上了诸多写书人的当。

    古今同理,《会真记》就是《西厢记》这本书流传甚广,红娘、崔莺莺和张生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引得多少闺阁女子流泪,薛宝钗把它列为禁书,不许别人看。

    可你要是知道崔莺莺的故事是翻写的同人小说,你还信那些故事吗?

    原著唐代元稹,写菊花的那位大诗人。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改写元代王实甫,加了一个张君瑞同人主角进去,先勾引了崔莺莺,最后还娶了小红娘。后宫种马渣男流的创始者,上香祭拜一下。

    这故事是林黛玉给他讲明白的,李修不怀好意的找来《会真记》给黛玉读,黛玉这个索引派从古籍中找来了出处,教育了他一顿:“看看遣词造句就得了,你还真信这故事不成?来来来,雪雁,你改个名叫白娘,让三郎好好的想想。”

    李修落荒而逃,把书塞进炉灶里点了。

    抹了一把脸,李修骂了一句:“写书的就没个好人了!我总以为是皇上下旨赐婚呢。”

    陆侍郎哈哈大笑:“这都是些没在朝中做过官的乱讲,他们哪知道朝堂的规矩啊。就说我朝的规矩吧,帝要下旨,先得是翰林院誉写,中书看过了留底后,帝才用宝呢。”

    “哇,中书这么大权利?”

    “代天子以牧民,大丈夫当如是。”

    李修狐疑的看了一眼陆侍郎,这话里有话啊。

    陆侍郎又吃了几口豆腐,放下汤羹,正色对李修说了几句他心里所想的话:“扬州的事,你放下吧,朝堂自会派人来接手,该有的赏赐不会少。你拿着这么大一块饼招摇过市,小心再把你给拐卖了。”

    李修对这事无所谓,他早也想好了这个结局。怎么说呢,扬州作为江宁州的一个县市,玩的这么大,江宁不伸手过来才怪呢。不用给你说别的,明升暗降一番调离扬州就把你的桃子给摘了。

    他现在仅凭着他爹还有林如海的关系,也就落个实惠,这二位都不是什么有大排面的官,一个知州能硬抗着他们。

    那为什么还这么尽心尽力的开发扬州呢,李修想把扬州卖给朝廷去。直辖市爽不爽,一个金陵在加一个扬州,江南的政治格局就不全了,想来皇上也愿意看见一个经济高度发达而政治却四面漏风的江南。

    既然陆侍郎先说了这话,李修很恭敬的准备听听朝中大臣们的意见,这种机会不是很多。

    陆侍郎果然也提到了把扬州单列出江南的意思,不过没和李修多讲,一个三品中央大员,没必要和一个市舶司的副提举讲的更多。主要还是谈了谈李修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的稳妥。

    “一路上柳子爵总问我,是谁让当今记在了心里。现而今不言而喻了,你这个际遇离奇的小家伙,就是当今放在心里的一枚棋。出京时,圣上找老臣谈话,专门提到了你以后的路。让你科举出身的目的,就是给这一科的进士们搅搅局。目前来看,你还做的不错。”

    李修诶诶的答应着,知道是龟山的事传回了京城。

    陆大人继续说道:“别走你爹的路子,国子监、翰林院都不去。六部找个位子慢慢的熬,熬到老夫这个位子,你就有大用了。”

    李修还是那句话:“那我去工部,您老跟圣上说说,我得看着贾家点。”

    柳爵爷直嘬牙花子,贾家摊上这么个亲家算是倒了霉,直眉瞪眼的就去拆家可还行。

    陆侍郎也早就听说过他的想法,晒然一笑:“你当着我一个户部的侍郎不求,偏要去什么工部。小子,这可不是敬老之道啊。你这么能生发财源,户部才是你施展才干的地方呐。六部之中,户部为首,考完了在我手底下呆着吧,有你的好处。”

    李修才不干呢,户部为首是不假,可风险也大。工部多好,不显山不露水的猫着,利用国家资源,给自己添置点划时代的东西,又能发家又能立功,傻子才不干。

    “不不不,我就去工部。我一身的所学都是工部最需要的。”

    柳爵爷纳闷,还没会考呢,你李修凭什么就认为一定能高中。

    两个读书人鄙视的瞧着武夫出身的勋贵爵爷。

    读书难,不是考试难。本末倒置的家伙们果然都是考试渣。

    李修从小学一路考上来的本科学士,对考试本身早就免了疫,否则也不会让黛玉出什么教辅,不会学的才怕考试呢,会学的认为考试就是跟出题的考官斗智商。

    一顿小酒喝下来,二位大人身子也暖了,话说的也软了。放下酒杯让李修带着去看看干活的民夫吃什么。

    满意的喝了碗民夫们的肉汤,这才告辞李修,要去林家喝喝茶。

    送走了二位大人后,李修赶紧的派人去把柳湘莲找来:“你回去跟戴舶司说一声,你伯父来了。”

    “我大伯他不让说。”

    “你大伯又不是你上司,说了对你有好处。”

    柳湘莲喝了几口酒,跳上马迎着风雪打马飞奔回了扬州城去见戴权。

    戴权笑嘻嘻的听完他的话,好好的安抚他几句,亲送他出了府。

    回了大堂端着一个烟斗眯着眼琢磨,扬州的桃子算是摘了一半,自己也该回去当差了。内侍不守在皇上身边,算什么内侍。李修还是有良心的,给咱家提了个醒,该放的就放,回了京坐稳了位子之后,这扬州还是在咱家的手中。

    也罢,先走一步回京面圣去。李提举,咱们京城再会。

    当晚,一艘大船载着市舶司这些年搜集的奇珍异宝去了京城。

    陆鸣大人在林府喝着酒听说了这事,也是一笑,眼力见不错,自己去请辞,皇上可是要龙心大悦的。

    整个事态的逻辑已经清晰,皇上借着忠顺王的手,给扬州官员们提了个醒,你们干的不错,接下来,该我派人去了,我对你们不放心。

    能不能领悟到这条重要思想,就看各位官员的消息来源了。

    林如海和李修是第一手的情况掌握者,当着陆侍郎的面写好了辞呈,托他转交圣上,于是,宾主尽欢。

    陆侍郎许是高兴,特意叫过林黛玉来,让她把已经写好的部分目录给他:“有个无赖子想要求个恩典,念在他还算有用,又对你一片赤诚的份上。老夫帮你把这书进献给皇后。能不能如他的心意,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黛玉惟有拜谢,这可是天大的意外之喜,能让皇后亲自点评自己的书两句,林家诗书之家的名誉就坐实了。

    女儿身做了男儿事,三郎,黛玉此生不再多求。

    林如海更是欣喜,你给他升官他还不怎么稀罕,你要是能帮他把林家清名流传下去,林如海死可瞑目。

    十月初十,林黛玉一身猩红的皮裘,迎着漫天的飞雪,在码头跟李修话别。

    “此去京城,是玉儿最欢快的一次,一路有我爹跟着,又有姐姐和探春陪着,不会再是孤单一人的,你且宽心。”

    李修脸色很难看:“不许没事去他们家,戴舶司已经给找好了宅子,好好在家呆着。等我去了给你改建成扬州这样。”

    黛玉一捂鼻子:“这雪下的这么大,就如饺子一样,你可别给我添醋了。”

    宝琴同样一身的大红斗篷,在李修身边哏哏直笑:“哪来的醋,我怎么闻不见?三哥哥可知道吗?”

    二女嘻嘻笑着看李修的窘态。

    大船之上,探春紧紧攥着手里藏着的一个荷包,始终不敢下船去见他。

    因为,贾政就在她身边坐着给自己表功呢:“女儿,这趟出来的如何呀。为父可是看见了你的署名,咱家娘娘必定会为你在皇后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的。想不到,我贾家终于有个文华种子了。哼!等回去见了宝玉,我看他怎么说!”

    探春吓一跳,爹,您这不是要害死我吗,母亲知道原委后,女儿还要不要好?

    娘,又得劳烦您闹一场了,女儿不孝。

    风雪之中,一帆远航。

    “走,哥哥带你堆雪人去!”

    运河畔,红妆佳人留下了一串串的笑声。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卸了一身官职的李修,也将踏进那座京城。

 第六十二集 春闺梦里人

    今儿是个初一,王熙凤缩在被窝里算着日子。自家的爷们该回来了,这一趟跑出去这么久,哼哼,他可是没少亏了身子吧,混不管自己独守着。感觉了一下身体的湿润,咬咬牙坐起来,喊过小丫头进来给自己打水洗漱。

    看着女儿在奶妈怀里吃好了奶,这才去给贾母请安。托宝玉的福,一家子不用起大早,都是等着他醒了才去请安。

    谁让他是孙子呢,最得意的一个孙子。

    老太太今天情绪不错,儿子和孙子都要回来了,又逗了自己几句,说什么小夫妻久别重逢的话。

    重逢?王熙凤站在贾母身旁,丹凤眼里藏起了自己的哀伤,贾琏又何曾有过这个念头。

    贾宝玉跟着凑趣,王熙凤瞪他一眼:“宝兄弟也懂重逢。你是想着三妹妹回来了,你们兄妹重逢吧。”

    小样儿的,哭不死你。全家都知道了林妹妹议亲的事,就瞒着你一个傻子呢。

    “老祖宗,林妹妹要回来了,我去看看她房里还有什么要收拾的没有。”贾宝玉来去一阵风的跑走了。

    王熙凤也赶紧开溜:“给老祖宗请了安,我还得去看看管家的各位祖宗去。另外,信上是说的今天到,我赶紧安排车架去通州码头。”

    贾母笑着放她出了屋,迎春和宝钗相互看看,实在找不到开溜的借口,只能和惜春一起坐着等。

    好不容易熬到了半晌午,一个管家婆子进来给王熙凤报信:“政老爷和琏二爷已经下了船,同行的珠大嫂子和平儿、三姑娘他们也都回来了。”

    王熙凤一愣神:“林姑娘和林姑父呢?”

    “林姑爷下船就被一位内侍接进了宫,表小姐同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