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千秋家国梦之铁血抗战-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一次来到这个幽静的书房里时,睹物思人不禁泪染青衫。
………………………………

第四章 南洋噩耗

    南洋,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上万隆省的省会万隆城里,一群当地的土著爪哇人正拎着方头砍刀和削尖了的木棍满街游动,他们叫嚣着,呼喊着,对大街上的每一座上面写有汉字的店铺和住所进行破坏。說閱讀盡在个尖嘴猴腮的黑瘦小个子马来人点着火把把一个个用木材制成的房屋点着大火。冲在最前面的是一批年轻人。跟在后面的是大批的老人和妇女孩子,他们一遍嘴里咒骂着从前的邻居们的名字一边顺手从被打的破烂的店铺里捡起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那些店铺的主人们远远地躲在街道的劲头,们有人敢于上来制止这些人的暴行。只是哆嗦着聚集在一起心中祈祷能给他们的家人们留下点什么。

    街头的人越聚越多,参与打砸店铺的人也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闻讯之后赶过来加入到这些人的行列中。他们开始从大街上冲向华人聚集的居住区。站在家门口的华人中间有人出来跟这些人讲理,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来的土著人比较少所以他们还在跟守护在家门口的华人对着吵骂。在土著人越聚越多的时候,不知道是谁首先开始动的手,肢体冲突开始了。随后无数的土著人一拥而上冲破本来就人数不多的华人阻挡人群冲进这些华人的家中。一开始还只是砸东西抢东西,到后来就开始冲着那些站在一旁的人去了。

    首先遭殃的是那些家中没有成年男人的妇女和孩子们,女人被拉进她自己的卧室里被残暴后杀害,尸体被剁成几块十几块丢在院子里和街道上。就连七八岁的小女孩子也不放过。华人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华人聚集区的住宅被洗劫之后一把火烧掉,所有被抓到的华人都被残忍地杀死。

    随后这样的悲剧和混乱场面在城里的其他地方不断上演,而那些荷兰的警察们看到这样的场面只是耸了耸肩转身离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在一天一夜之后整个万隆城成为所有居住在这座城里华人后裔的噩梦之城,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群一群处于癫狂状态的土著们。他们举着鲜血淋漓的人头和长刀木棍,呼啸着从城市的一头来到另一头。在城里的华人被杀光跑光之后便开始有组织地来到城外冲击城外的那些华人的庄园和建在城外的工厂等处。

    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的华人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惊呆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华人们开始成批地逃离万隆城。这些华人的数量并不比前来施暴的土著人数少可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各人只扫门前雪的习惯思维,习惯了在南洋这片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上忍气吞声地逆来顺受。他们没有反抗的意识和习惯,即便有个别人在亲人被害之后抄起砍柴刀冲出了家门跟那些土著们去拼命的热血尚在的年轻人,但是由于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响应。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这场灾难就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到爪哇岛的其他地方,很快就波及到整个荷属东印度全境。

    消息传出之后全世界哗然,西方的媒体开始陆续报道这一系列惨案发生的经过并分析了发生惨案的原因,这些西方媒体中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华人在当地过多地侵占了当地人的利益和工作机会,导致当地人生活水平下降严重,华人对待当地人过于刻薄以致引发了众怒等等。

    消息传到南明国内,刚刚回到重庆的柳清扬闻讯大怒,这帮该死的垃圾们居然做出了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更可气的是国内居然也有一帮人认为这些久在外邦的华裔后代难以融入当地的环境是他们咎由自取。当然大明帝国的内阁里面对此事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内阁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先通过外交部门向荷兰的东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强烈抗议这件残害当地华人的恶**件。要求东印度荷兰政府立即制止事情继续恶化并惩办参与这件事情的土著人,还华人公道。同时海军南海舰队发出动员令,全部人员取消休假归队。

    在外交照会发出三天之后,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新闻代理人才在报纸上就这件事情发表了一篇回应文章。文中称这次事件的起因是当地的华人群体残酷压榨当地土著人所以引起了当地土著人的强烈反感并直接引发这些事情,华人要想在东印度生活下去的话就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和尊重当地人的生存权利等等废话屁话。

    在国内的报纸转载这篇文章之后国内的舆论怒涛汹涌,纷纷对荷兰东印度政府如此不负责任的谎言感到极度愤怒,同时要求大明帝国政府派舰队到东印度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更有激进的家伙们要求直接对荷兰宣战。

    柳清扬率先在武汉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荷兰政府的无耻言论和纵容土著残害华人华裔的险恶用心,并主张立即派兵到东印度阻止事态发展,文章最后号召大明人民相信内阁和皇帝陛下能够做出对国家和人民最有利的决定。然后柳清扬给桑给巴尔的自治领发去电报,告诉在那里主持自治领事务的雷纳和李九家族在那里的军队做好出兵准备,海军的潜艇部队和运输船队要想办法把大批的武器和通讯器材现行运到李诚现在控制的两个大岛上。

    那里距离苏门答腊岛距离只用不到二百海里,舰队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接着给李长河以及熊况山要求内阁做出派兵的决定,他愿意率领这支舰队前往南洋去处理这件事情。
………………………………

第五章 苦口婆心

    正在摩拳擦掌的柳清扬得到的第一个不好消息就是内阁不准备派出足够打一场战争的舰队,理由是帝国的南海舰队本身没有可以跟荷兰东印度的舰队旗舰抗衡的战列舰,而且内阁中的保守派们大部分都认为冒然出兵威胁一个西方国家对大明的国际环境不利。,尽在还有更不象话的就是居然还有人认为为了这些早就不是自己国家的人如此兴师动众与一个欧洲国家发生争执实属不智。海军方面对出兵南洋也是兴致不大,并对柳清扬这么一个少年轻狂的莽撞小子竟然想要率领海军出国作战表示明确的不满。军令部虽然对柳清扬给大明部队送来的大批武器和医护用品表示感激,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接受柳清扬对他们的事情指手画脚。更何况李长河把柳清扬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直接弄到重庆军区担任司令这件事本身就不是很高兴。因此军方上层对派柳清扬领兵下南洋也不表示支持。

    在柳清扬乘船来到南京之后在熊况山的家里,柳清扬看过了内阁会议的记录和军令部会议纪要之后才得知这些事情的。看着柳清扬看完报告之后铁青的脸,熊况山来到他的近前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坐下,并让人把做好的饭菜直接送到书房来。并让人去请南京警备司令赵君武到自己家里来。

    柳清扬能理解内阁里面有个别人不同意出兵的想法,但是军方居然在这样的事情上还要守着自己的地盘和可怜的权利,即便是不愿意让自己的手深得太长也应该有一个属于军方自己的出兵方案把给内阁去讨论,现在居然对出兵惩办荷兰的事毫无计划反而还要阻挠柳清扬的计划,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大明的军人不去想着保家卫国反倒对被人进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极为敏感。这些军人的血性在哪里,他们还值得这个国家的人民信任吗?从这一次事情开始柳清扬便下决心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快从军队中逐步清除这些占着位置却只顾一己之私的大明军队里面的军界高层。

    在赵君武来了之后柳清扬陪着熊赵二人吃过饭,三人在一起讨论了出兵南洋的可行性。情报显示荷兰东印度政府拥有一支吨位很大但是主要军舰却都是老掉牙的旧军舰。舰队中的两艘号称战列舰的“麦哲伦号”和旗舰“阿姆斯特丹号”虽然都是满载排水量超过三万吨主炮口径超过35的巨无霸式的大家伙,但是这两艘战列舰原本就是英国早就退役的最早的纳尔逊级战列舰。这两艘军舰的日常维护甚至都要到新加坡的英**港里才能进行。这种军舰在海上连续开上三四天自己就会出问题。何况它们的巡航能力和最高速度都低得可怜。这种家伙居然会把曾经在南中国海上跟庞大的英国舰队浴血奋战虽败犹荣的大明南海舰队给吓住。这真是巨大的讽刺。柳清扬在说这些话时站在一旁的熊况山和赵君武也感到有些脸红。因为他们在跟军方探讨出兵计划时这两艘被柳清扬视为无物的战列舰是他们谈论的中心话题。南海舰队同样陈旧的几艘重巡显然不是这两艘战列舰的对手。

    柳清扬的计划是派出水面舰队迫使荷兰认错并包赔所有华人的损失并惩办所有参与残害华人的当地土著们。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华人在今后的时间里不会再受到这样的伤害。同时要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公布并惩罚在这一事件中充当不光彩角色的荷兰当地官员。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保证做到以上几点就在最后期限到来时准备对荷兰宣战。没有打的决心就不会有好的结果,这件事情既然出了就已经没有退路了,没认清这一点是内阁和军方的失职。既然要打其实就更简单派兵登陆就是了。

    柳清扬说到这里时站在一旁的赵君武被柳清扬话里话外的讽刺弄得有些忍不住了,他直接问柳清扬你既然要去率领舰队打这一仗,那你说应该怎样打。大明在现在的情况下不可能倾全国之力跟远在南洋的荷兰仗,损兵折将之后就算是打败了荷兰,背后的北清和东面的日本如果趁这个机会发起进攻的话,大明就有亡国的危险。

    柳清扬听了赵君武的话之后知道这是军方和内阁真正担心的事情,这些胆小的家伙们有些太看得起荷兰这个早就没落的“海上马车夫”了。荷兰的辉煌已经是三百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荷兰在欧洲的身份只是一个三流国家,夹在德国和英国之间左右逢源两头受气。如果不是还有一大批像东印度这样的海外殖民地给他输血的话早就不知道会败落到什么程度了。这个根本就没有国防力量的低地小国在南洋也只是跟在英国人背后狐假虎威而已。不过这一次是荷兰人自作自受,英国人也插不上手。不利用这件事情把东印度这块肥肉割下一大块来简直就是傻子。

    听柳清扬准备借这件事情想要乘机谋利,赵君武和熊况山大为惊讶,这件事情处理的不好大明的地位和声誉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内阁也罢军方也罢不过是希望在不能示弱于人的前提下给各方面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罢了,趁机牟利的事想都没想过。这小子也太天真了吧,南洋地区可是英美两国的后花园,就连一直垂涎的法国人都只能是流着哈喇子干瞪眼,我大明何德何能有机会在这样敏感的地区插上一脚。就算真的站住了一块地方的话怎样应对之后英美的压力。

    与沉不住气的赵君武不同,在一旁一直在倾听柳清扬跟赵君武争辩的熊况山一直没有参与二人的对话,而是在面前的地图和手里的情报汇总上面一直在不停地思考和研究,同时对柳清扬所说的话听得很仔细。在柳清扬说出趁机谋利之后熊况山心头一震,觉得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是未必就没有道理,这或许真的是将势力渗透到南洋的一个机会。只是这仗不能大打只能小打或者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