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千秋家国梦之铁血抗战-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代。”

    在通过西安里面的情报眼线得知清军主力已经东撤潼关,西安城内只是原来的甘军残余部队在负责守卫的情报之后,被留在武汉行营身体没有全部康愈暂时充任柳清扬的高级参谋的李翰祥对柳清扬提出由自己到西安跟甘军首领马鸿臣见一面,希望能劝降甘军争取西北全线和平光复的想法,并跟柳清扬介绍了在黑龙口跟甘军交战时打过交道的一些细节。经过武汉大本营参谋部会议研讨觉得可以试一下。考虑眼下西北诸部的窘迫困境,即便直接劝降有困难,李翰祥此去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明军的先头部队便是由谢清明带队的重步兵师装甲旅组成的,自从装甲部队东西双向的齐头并进使得清军包括近卫装甲军在内的近三十万清军倾刻间灰飞烟灭开始,谢清明就彻底被这种天上地下凶悍迅猛的非常规打法迷住了,虽然马克师长一直反对他这个副师长带领先头部队的做法可是架不住谢清明苦苦哀求再加上有效地拉拢贿赂。何况马克也清楚柳清扬把这个年轻人放在自己这里的目的,很显然这个年轻的谢清明将会是大明最有前途的将军。所以只是加派了负责保护谢清明的警卫部队并关照装甲旅的德国旅长看着谢清明不要出事之后也就不再多管。

    德语是武汉军校的必修课程,作为军校的优秀毕业生谢清明跟部队里的德**官们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很快重装师里的德**官们就被这个勤奋好学从来没有架子而且每战必定争先的副师长折服了,再加上谢清明率领步兵部队困守商洛的事迹现在的大明已经无人不知,因此谢清明在重装师里面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树立了威信。

    在连续突破数道士气低落的清军把守的防线之后,明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全线突入关中平原地区,明军的十几万部队在占领蓝田县城之后没有直扑西安,而是兵分三路向北面的重镇铜川、东面的渭南和潼关以及西面的宝鸡扑去。在一路向西配合冲出子午谷的明军部队攻占了交通要道枢纽宝鸡之后,明军部队锁死了所有出入陕西的交通要害,西安城内的甘军真正成了进退无据的孤军。

    西安周边地区的抵抗已经结束,见到自古以来以富庶著称的关中平原上满清统治区内穷苦百姓的贫困状况,包括谢清明在内的明军将领们被这样的惨景惊呆了,在看到一家九口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就谁穿,剩下八个人就都坐在没有席子的土炕上围着一大块看不出什么材料和颜色也不知道是那一年的破被套的时候,眼泪都快要掉下来的谢清明转过身冲出门外后跳着脚破口大骂:“我日你娘的满清鞑子,老百姓都活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来入侵大明!我干!”

    谢清明马上回到军营让人把部队手中的部分存粮和没有标记的军服集中之后派人给当地的百姓们挨家挨户送到门上。并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到襄樊军区和武汉行营。

    在消息传回武汉行营之后柳清扬迅速调集大批的粮食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迅速运往陕西地区,同时告诉前线的部队不要太过靠近西安城,让里面的居民可以自由出入。士兵只要不是带着武器也可以出来投降或直接遣散。就这样西安城虽然成为一座孤城,但周围的明军大部队都集结在二十公里之外而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向东攻击的一路明军在攻占潼关城赶走守城清军之后也停住了脚步。

    而西安城内的几万甘军在明军整个行动过程中既没有派兵出城作战,在成为孤军之后也没有紧闭城门准备守城。双方谁都没有向对方开过一枪一炮。城内的甘军没有人出城,城外的明军也只是小心翼翼地退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地方耐心等待着。

    12月27日清晨,明军攻入关中占领西安周边地区之后的第三天,两个身穿明军服装的人骑着两匹马摇摇摆摆地来到西安南面正对着小雁塔的永宁门外的城门下面,为首的一位对着城楼上的清军守军高喊到:“上面守城的清军兄弟们,麻烦到城里通报一声,就说大明将军李翰祥前来求见穆斯林大首领马鸿臣阁下。”
………………………………

第四十四章 经略西北

    适时出现的李翰祥在见到马鸿臣之后的一番坦诚的话语彻底消除了马鸿臣的人心中最后的顾虑。关于以马鸿臣为首的甘军和陕甘两省的归顺一事洽谈进行的极为顺利,以甘肃马家为首的走投无路的陕甘回回们在被无情抛弃之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大明俯首称臣。

    西安城内的甘军全体退出西安城进入到咸阳一带的临时军营接受重新整编。明军只是把自己的前敌指挥部和一个整编师的警备部队调入西安城内,接防西安城内原来的甘军阵地。甘军将领自马鸿臣以下的家属和财产住宅均得以保留。

    马鸿臣的长子马步坤暂留在陕西率领甘军接受整编,马鸿臣带领次子马步鼎跟随完成使命的李翰祥到武汉行营商讨西北地区下一步发展的相关事宜。

    见识了明军强大的装甲部队和重步兵师之后,马鸿臣父子以及下面仍有些不服的陕甘将领们也算是彻底安心了,如此强悍的部队面前满清的几百万部队是注定要在倾刻间灰飞烟灭的。

    得到西安城内的甘军全体反正接受改编的消息之后,武汉的柳清扬和南京的熊况山均大喜过望。西安的和平解放这种方式对整个西北问题的解决开了个好头,李翰祥和马鸿臣二人居功甚伟。

    在得到马鸿臣本人主动提出希望可以给在青海和宁夏的回族首领写信并联合明军派出特使前去联系的消息之后,柳清扬和熊况山联名给身在西安的李翰祥和马鸿臣发报,高度评价了马鸿臣和其他西北回族首领们的所作所为,同时盛情邀请马鸿臣到武汉共商国是。

    同时给前线的明军部队下令,汉中军区所有单位整体前移到甘肃兰州地区,襄樊军区的部队整体进入陕西关中西安地区。谢清明所在的第一重步兵师和第三轻步兵师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向北占领延安控制陕北榆林地区,一部分前出到潼关以东的华山黄河一线与撤过黄河的清军隔河对峙。

    在明军进占延安和兰州之后一直在观看形势变化的宁夏回族首领马鸿宾和青海回族首领马步兰均在收到马鸿臣的书信之后全盘接受了明军随书信一同送交的较为宽松的归化协议。这两个省份相对较为发达的陕甘两省来说要弱小的多,人口较少,经济水平也较为落后。更何况陕西被明军占领之后这些地方通往满清的道路被挡住,即便是不想投降的面对这样的状况也没有其他想头。

    更西面的新疆广大地区长期以来处在各族分治的状态上。虽然在此之前这片地区和西藏地区名义上是归属满清政府管理的,但由于地处偏远人烟稀少,跟清政府之间的联系极为松散。因此尽管西北地区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新疆西藏两地的各族势力还是处于观望状态,没有积极或消极的任何反应。说的清楚点就是都在看大明帝国的态度。

    大明的反应应该说还是足够在马鸿臣父子到达武汉之后,熊况山赵君武柳清扬李九雷纳等大明最高层的角色都到武汉郊外的机场上迎接。场面之隆重规格之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恐怕就算大英帝国的首相到了也很难得到这样高的待遇。

    马鸿臣父子和随行的陕甘军政人员们在从机场到武汉行营所在地的一路上受到武汉各界市民自发组织的热烈欢迎。那种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的亲情感受让马鸿臣一行人很是感慨。

    到达武汉行营大院之后,从车上下来的马鸿臣一下车就看到在武汉行营的大楼最高处垂下一条巨大的条幅。条幅上面用阿拉伯文和汉字写了相同的四个大字“欢迎回家!”

    看到这四个字,已经年过五十早就见惯沧桑的回回大首领马鸿臣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因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并且与汉族杂居的回族清真们始终担心自己被周围的汉族歧视,心中的自尊和自卑千百年来一直郁结在所有穆斯林的心中,西北地区的千年战乱史里的重大事件无不与此相关。那种客居异地的惆怅和自己就是这个国家主人的尊严两个矛盾情结反反复复纠葛不清一直从不可考的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那种对渴望被接纳的热忱与对尊严会受到伤害的担心这两种心绪自始至终纠缠在回族这个民族千百年的整个发展历程中。

    一向对当初大明永历帝颁布的‘同胞令’半信半疑的马鸿臣在听到熊况山介绍完李九、雷纳等人的民族和官职之后方才确信自己曾经听说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尤其是身穿明军将官服却在腰间插着一把西南地区民族特有的方头砍山刀的李九在熊况山介绍他是‘黑道大佬’的时候满不在意地笑着走上前来向马鸿臣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了马鸿臣的时候。即便是从没到过西南的马鸿臣也知道这是西南诸族对客人最尊贵的礼节。

    挽着熊况山的手,两人从院子里一直来到武汉行营最高层的豪华会议室内。在座的除了南明的高官们之外还有西南地区的回族大阿訇和东南地区的回教领袖,早闻这些人大名的马鸿臣跟他们以穆斯林的见面礼仪双臂十字抱胸相互致意。

    分宾主坐下之后,马鸿臣最先开口说道:“鸿臣本来就该是大明的阶下囚,不想今日能成座上之宾。很惭愧啊,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次我的甘军败得太惨而提前回到西安休整,若不是翰祥老弟单刀赴会给了我马鸿臣和马家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我恐怕也没有这个机会跟诸位在这里欢聚一堂把手言欢。来武汉之前,家里人为我到这里来感到很担心,不管怎么说,马家祖孙三代替大清卖命几十年,死在我们手里的明军兄弟成千上万,这一次就算我马鸿臣占了个和平接受改编的便宜投降了大明,但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大明的罪人哪。说句实话,我老马恬着老脸来武汉不为别的,就像我下决心接受改编一样,不是为我自己有个好下场,是为了手下十几万兄弟和家人以及西北几百万的各族民众不再受战乱之祸。我来武汉是来为他们请命的,再跟着满清走下去这些人就没法活了。可是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啊,我马鸿臣会受到今天这样的礼遇。死了都值啊。诸位的襟怀和气度令马鸿臣汗颜啊。”

    在座的各位听到马鸿臣这一番发自内心的表白之后都笑着为他鼓掌,柳清扬站起来说道:“马老先生太客气了,能毅然放弃几代人积攒的家财赈灾救民,能在关键时刻替手下兄弟和西北诸族的百姓着想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甘冒不可测之危险来武汉为西北黎民请命,这样的襟怀和气概令我们这些晚辈高山仰止。西北四省不动刀兵而迅速倡义归来,大明几十万将士和西北四省几百万诸族民众无不感念马老功德,此功德之大千秋万代之后亦会被人颂扬。说心里话,这次满清倾全国之力发动的战争中我们伤亡几十万,满清伤亡几百万,上千万的百姓家园被毁,这是满清犯下的滔天大罪。这种内战完全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自相残杀,打得再激烈,战功再大都是我华夏子孙的祸患,都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眼下的大明强邻觊觎,列强环伺。不管是出于何种用心的内耗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西北问题的解决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大前提下面所有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