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秋家国梦之铁血抗战-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洲一旦打起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日本人显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认准了英法一旦跟德国开战就根本顾不过来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事情了,而且一旦英法战败亚洲的事情他们就说了不算了。那美国呢,日本人不仅仅是我们的敌人长远角度来看当然也应该是美国的敌人,日本人跟美国人之间会不会因为欧洲开战而生变化。”柳清扬又接着问道。
“在对付我们这个问题上英国和美国是日本人的帮凶甚至是同谋,但是日本人在太平洋地区的野心路人皆知,而且日本人因为长期以来对东南亚地区的觊觎之心同样也是英国和美国的警惕对象。一旦欧战爆英法落败,美国人很有可能掺和进去。那个时候日本就有可能利用美国参战欧洲战场的机会对美国开战抢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地盘。而且一旦这样的事情开始生全世界就会进入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巨大的动荡阶段应该是我们的好机会。”柳如风已经很清楚柳清扬问话的意思,因此便把自己对未来国际形势的大胆分析结论拿了出来。
“呵呵,果然是后生可畏啊,说的不错。把你关于未来国际局势的想法整理一下,要拿出事实依据。然后整理成一份翔实的报告交给我。还有把跟日本有关系的情报整理一下,尤其是关于日本国内政局可能生的变化以及依据说得清楚一些。三天后的内阁会议上你做好言准备。”
“是!”柳如风此时很是有些激动,他知道这是柳清扬对他的一种肯定态度。作为大明最著名的特务头子,柳如风心里一样有他自己难以摆脱的困惑。他的父亲是柳氏一门的罪人,尤其是害死柳清扬父母这件事情,尽管柳清扬一再坦言不会恨屋及乌而且对柳如风本人信任如斯。但是这一历史事实却始终是压在柳如风心上的一块巨石。也许自己会跟历史上其他特务头子一样最后被当作替罪羊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被断然抛弃甚至掉脑袋。他对这样的结局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柳清扬今天的意思显然并没有随时放弃他的打算,相反是想要把他拉进大明的政界核心。送给自己的那笔钱显然还只是进入柳清扬核心圈子的一个开始。而后面的那些问话明显带有考核的意味。看来老大就是老大啊,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胸和魄力,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心结被彻底化解之后的柳如风感慰之余对柳清扬的钦佩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
第二十五章 默契
“对大明的军事政策上的失误是我们连番失利的主要原因,现在欧洲局势日渐动荡,德国重新崛起必然会遭到英法遏制。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而一旦欧战爆相信英法在大6上将会遭到失败,而日本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在东南亚这个英法传统势力区域内寻找新的突破。满洲和远东地区是我们未来必须守住的根基,守住这一地区是我们的底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英国的远东舰队是日本的敌人。因此我希望考虑从山东和上海地区收缩甚至撤兵,与大明在撤兵问题上达成默契。然后全力备战,在英法溃败之际乘机夺占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及缅甸和马来亚。在适当的时候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占领菲律宾以及南太平洋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各个岛屿。在实力积蓄到足以打垮大明的时候再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大明。”
已经8o多岁的寺内正毅伯爵身穿和服坐在茶室内,听着面前的田中义一给他念山本四十六辞职前写给自己的信。作为长洲明治维新之后的第一代军界大佬中硕果仅存的寺内伯爵是日本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日本天皇极为信任的顾问。他对面的田中则是长洲第二代中的佼佼者,曾任日本6相和6军大将。1925年退出军界担任日本最大政党政友会的总裁。现在是日本最新一届的相。
明军在南海的海战胜利和满洲地区的大规模空袭在对于日本政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强烈的地震。直接导致军界和政界的掌权人物大换血。新鲜出炉的相便是这位田中义一。这位田中便是那个著名的“田中奏则”的始作俑者。在原来的历史中因为皇姑屯事件关东军炸死张作霖失去天皇信任而下台。
“现在的局面已经十分混乱,当初那群冲动的年轻人通过阴谋手段挑起的这一场跟大明之间的战争给日本带来的是一场灾难。满清垮的太快,我们当初在满清的很多利益受损,百姓跟军人的不满很容易被诱导。好在我们借机获取了满洲和俄罗斯远东的大量利益,现在的日本才能够在经历了一系列危机之后还可以继续展。现在欧洲的战事一触即,真的打起来的话倒是给了我们一个转身的机会。山本的话有些道理,问题是对大明的战争到今天的地步我们怎么收场啊。”田中读完了信之后看着闭目无言如不倒翁一般坐在那里的寺内伯爵说道。
“大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大明啦。这十几年来大明的展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当初我们因为顾及列强在大明的利益没有及时下手,现在的日本已经很难再大明手中占到什么便宜了。军部的那帮年轻人虽然是冲动了些但是不打这一仗的话我们也很难看清楚许多事实。山本的话只是就事论事罢了,那个美国要比大明强大得多,我们依然惹不起。倒是我们在西方的两个盟友英国和法国身上有些机会,如果他们真的和德国打起来的话,亚洲的事情自然就没心思再管。至于跟大明之间的这场战争怎么收场的事情倒是并不难办。关键就在与要跟现在大明的掌权人之间形成默契。”依然闭着眼睛的寺内正毅轻轻摇晃着身体说道。
“默契?”
“对啊,默契,相信大明现在掌权的那个年轻人跟我们的想法应该差不多,上海地区的军队怕是只能撤回来了,山东倒是有可能留下一部分。守住满洲和远东问题也不大。欧战一旦打起来跟德国人关系密切的大明即便不会参战也会给予德国极大的支持。而且大明跟我们一样希望从中渔利。这个时候我们跟大明之间继续扩大战争规模显然不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东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我们跟大明各有各的优势,只要英法在欧洲吃了败仗或者像上一次那样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我们就可以借机扩张。对美国应该小心,不要犯跟大明轻易开展这样的错误。除非能够一次打败他否则就不要轻启战端。找一条沟通途径把你的想法给大明的那位年轻人递过去,他会知道该怎么办的。”
“可是上海海域上是明军的南洋舰队,我们的舰队已经被赶到外面了,就算我们想撤军也得明军的海军答应才行啊。难道要我们提出停战,大明会答应吗?就算大明答应恐怕国内的这些人也不会答应啊。”
“不是停战,大还是要接着打,但是要从大打变成小打。大明既然宣战就一定要有一个结果,我们也是一样,不是谈判也没有谈判。而是双方之间的默契配合”。
“有可能吗?”
“当然可能,相信我这个老头子吧。你的任务就是全力备战准备打好下一场战争。”
说完这句话之后寺内一直闭着的双眼缓缓睁开一道隙缝,原本浑浊的双眼闪过一丝亮色。
“大明跟日本一样,想要真正崛起需要一个西方列强相对虚弱的契机。在这样的契机出现之前我们两国打得火热是绝对不符合双方长远利益的。那个柳家的年轻人应该清楚这个道理。他会做出清醒的判断。我们要做的就是总结教训然后蓄力。去吧,做好你该做的事情。”
在失去了海军支援之后上海地区十几个师团的日军部队在明军优势空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不得不采取收缩防御的办法固守待援。山东的日军也在遭到持续轰炸的情况下开始收缩。就在三个战区的明军士气大涨摩拳擦掌准备给日本人最后一击把这两个地方的残余日军赶下大海的时候南京大明总参谋部却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前线的明军部队下令就地固守。明军空军的打击力度也开始缩减。两处的日军难得地获得了喘息休整的宝贵时间。
接下来双方军队进入休整时间,南洋舰队接到命令回到基隆港休整,而只以小规模巡洋舰编队和潜艇编队轮番出动负责监视台湾海峡以北海域。一直难以靠近上海地区海岸的日军运输舰队在得到这一情报之后迅派出迅在6月19日夜晚靠岸将大批给养物资运送上岸,同时开始有秩序的将龟缩在上海地区的日军部队中的轻重伤员用船运回日本。6月24日开始在成群的明军飞机监视下开始6续撤出在上海地区的部队。一直到7月4日最后一批日军登船离开杭州湾。不远处的明军巡洋舰舰队一只小心地监视着这一切。
最后一批日军舰队的船只从舟山岛北面的海上基地撤走岛上的日军部队和炸毁岛上的机场附属建筑和工事之后登船离开。
与此同时日军在山东半岛的部队也开始后撤到荣成和青岛一线。紧随其后的明军装甲部队亦步亦趋但是双方并没有开火。一直坚守在青岛崂山地区的明军13集团军刘明远所部在打通与后方明军部队的联系之后开始炮击青岛市区。在连续炮击了五天之后,盘踞在青岛附近的日军也在日军海军的掩护下开始撤退。在胶东地区只剩下荣成附近还驻扎着日军第45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部队大约27ooo人。
明军北方战区同样收复了原有的赤峰外围阵地,双方接触区域重新回到通辽战役结束之后的位置。山海关一线日军全线撤退,明军同样全面恢复了原有阵地和山海关城。
7月18日上午,在南京大明总参谋部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北方战区的谢清明、雷纳以及中原战区的李翰祥、李大勇和上海战区的李相、白涛以及南京总部的李九、柳如风和南洋舰队的李飞鸿、陈阿定。除了这些军事将领就只有熊况山和南洋联邦的掌舵人李诚。由柳如风负责会议记录,这份记录为最高等级的绝密文件。
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直到参加会议的所有人中最后一个人去世的时候为止依然没有人清楚这一次会议都有哪些内容。这引起了后世史学家们的极大好奇,因为原本中日之间不死不休的战争突然间虎头蛇尾地以平淡无奇收场。双方极为默契地收兵休战。但是又没有宣布停战,也没有接触谈判。在此之后边界上依然摩擦不断。你来我往的小规模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一直也没有生过更大规模的战役。直到欧战爆后日本开始在南太平洋地区向英法起全面进攻以及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后。
在谢清明担任中华共和国任总统的时候曾经有记者追问他,当时中日之间突然间停战的内幕情况。谢清明只是笑了笑回答道:“当时的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日本在遭受到巨大损失之后开始撤兵。因为他们清楚再跟我们打下去只会败得更惨。而当时我们也没有可以一口吃掉日本的可能。于是休战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了。”
“据传闻说当时大明和日本之间有停战密约,这是真的吗?”记者不死心接着问道。
“当然没有,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土上干了那么多坏事,关外地区还在他们手里,日本人当时是因为只能退缩才会撤兵的。”
“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