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步。”
  崇祯嗯了一声:“朕会命工部招巧匠督办此事。”
  朱慈烺趁机说道:“父皇,工部人浮于事,儒生往往不懂百工之事,还常言奇技淫巧非圣王之道,若是只交给他们怕不能尽心。”


第23章 大明的剑要为大明的犁开路
  崇祯嗯了一声:“不如让内官也找工匠试制?”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孩儿想在东宫设立典算和典工两局专门做验算数据和革新火器之用,费用自筹,还请父皇恩准。”
  崇祯想到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利用算学确实做了不少事,而朱慈烺刚刚的那一番危言耸听确实让他有了一丝紧迫感,于是就点头答应了朱慈烺的要求。
  朱慈烺还想提一下以后出宫的事情,崇祯确开口说道:“朝堂乃是国之大事,皇儿既然有此才能,明日开始参加朝会。”
  朱慈烺啊了一声,一直以来他都避免上朝,他实在懒得看那些官员的嘴脸,见崇祯不容质疑的口吻朱慈烺心念一转说道:“父皇,若是孩儿上朝,可不可以让孩儿散朝能出宫看看?”
  崇祯瞪了朱慈烺一眼,车上沉默了半晌崇祯才淡淡说道:“多带侍卫,不可胡闹,若是胡闹以后都不许你出宫。”
  朱慈烺大喜:“谢谢父皇。”
  崇祯想了一下问道:“皇儿对天下地租怎么看?还有这些贪官乱加赋税,朕决不轻饶!”
  朱慈烺抬头说道:“父皇,这地是有主之物,主人想给谁用,想收多少,咱们不好干涉,这个地租的价格正是供需关系导致的,咱们应该从供需关系上想办法解决。”
  “何为供需关系?”
  朱慈烺拿出一张白纸说道:“各朝初立时,民不过数百万或千万,土地充裕,百姓多自有耕地。官府奖励开荒,地多者想把土地租出去,愿意租的人少,自然就降低地租吸引百姓耕种,王朝安定百姓越来越多,想租地的人变多了,能租出去的地确没有增加,这样地主自然以更高的价格出租土地,你不租自然有人愿意租,故此地租才这么高?”
  崇祯有点明白了:“我儿的意思是咱们要鼓励开荒?”
  朱慈烺摇摇头:“大明耕地已经能开尽开,想要改变供需结构还是要从南洋从东北等地获得新的土地。大明的剑要为大明的犁开路!”
  崇祯苦笑:“我儿这话说的对,但是现在内有流寇外有建虏,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在派兵去打新的战争了。”
  朱慈烺刚刚算军户的纸:“父皇,其实这个耕地问题可以跟军户逃亡一起解决,大明历来有军屯制度,既然余丁无以为生,何不组织余丁组件新的屯田卫,发给荒地,让他们开垦,以来免得军户逃亡变成流寇,军户所到之处当地岂不是就是大明皇土。”
  崇祯眼睛一亮问道:“那皇儿以为当从何处开始呢?”
  朱慈烺比划了一下说道:“按照新粮的种植情况,父皇应当先加固九边边防。”
  崇祯听了这句话,之后半天都没有说话,朱慈烺可是清楚的记得,李自成后来能做大到无法制约,正是大量九边士卒投靠,而且一旦九边加固成功,那么建奴想要进关抢掠就变得困难了。
  至于后边是向海还是向陆,那也是稳定住基本盘再说。
  刚才朱慈烺还止住了崇祯想要动地租的念头,还是那句话,地主和士绅阶层现在还是大明的基本盘,只要现在这两个阶层还稳定,大明就不会崩盘,就像流寇现在虽然席卷数省有百万之多,但是里面的读书人确很少。
  回到东宫朱慈烺立刻叫来刘若愚:“老刘,现在咱们天津永平那边可有皇庄?”
  刘若愚对于朱慈烺叫他老刘一开始很不习惯,但是听时间长了也觉得亲切了,朱慈烺问的这个问题他还真不清楚,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朱慈烺招招手:“魏平安,去內监问问,在永平天津有没有皇庄。”
  魏平安跑了,朱慈烺刚想开口,又停下来,走到桌子边上:“李若琏!你来一下,你派人去永平开平中屯卫以及该卫附近给我秘密调查当地的煤铁开采情况,矿厂是谁在经营,有多少人工人,产出多少,地主是谁,几天可得回信?”
  李若琏想了一下说道:“五天!”
  朱慈烺一拍手:“好!那就派人去办!”
  接着又转头对刘若愚说道:“我有意参与当地的煤铁开采冶炼行业,你给我去寻找能工巧匠,成立专门的皇明矿业,现在你先筹备人手,等消息传回我在安排具体事宜。”
  朱慈烺把人招来才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没有安排好,这样很不好,所有人下去之后,他又开始写采矿相关的条例。
  一直忙到上半夜才猛然想起明天好像要上朝听政,连忙招呼魏平安:“魏平安!这里天送来的奏章抄本都写的什么东西?”
  魏平安弯腰说道:“殿下,那些东西太多,我也没有看,不过您让我问內监的事我问过了,皇家在永平并无皇庄。”
  朱慈烺挠挠头:“把昨天和今天的奏章拿来我看看,派人去问昨天朝堂上什么问题争论的最激烈?”
  魏平安匆匆下去问了,小太监抱来奏章,朱慈烺一本本的翻看,奏章里大多都是请求赈济,何处匪患,弹劾某某,要么就是要钱要么就是要粮食,总之一大堆陈紫马烂谷子的事情。
  这也是一直以来朱慈烺不愿参与朝政的原因,这帮人办事效率太低了,干正事不行,坏事能力确顶呱呱,心里大概有谱之后他又犯愁了,听这些崇祯要是问他的意见他该怎么回答。
  正思考着呢,魏平安匆匆的跑过来:“殿下,打听到了,前几日皇上问起蒙古林丹汗的事情,听说林丹汗战败,所以问群臣有何对策,群臣为此吵得很激烈。”
  朱慈烺无语的摇摇头:“这种事还用吵架?肯定是招降林丹汗旧部,能多招到一个敌人不就减少一个么,一群白痴啊。还有什么事情?”
  魏平安想了想说道:“还有就是皇上进来突然不再催促洪总督和卢总督尽快剿灭贼寇,御史们弹劾两人养寇自重,兵部有人弹劾两人畏敌不前,户部言钱粮难以为继,哦对了还有御史要求皇上下罪己诏……”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崇祯减缓了对洪承畴和卢象升的催促,证明自己关于气候的言论起到了一点效果,加上自己又找到了三种粮食作物,崇祯这应该是心里有底气了,所以就不那么急性子了。


第24章 第一次听朝会
  大明有给小孩剃光头的习惯,朱慈烺也不例外,六岁之前都是顶着一个光头蛋子,六岁以后因为出阁读书,所以按照礼制可以开始蓄发,以待合适的时候行加冠礼。
  今天朱慈烺特意起了大早,穿上冕服这衣服平时也就祀天地、宗庙,正旦、冬至、圣节、朝会以及从祭社稷、受册、加元服、纳妃时穿冕服,用衮冕九章。平时朱慈烺只需要穿常服就行了。
  打扮好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威仪感,那也是贵气逼人,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朱慈烺超爱这种感觉。要是能穿着这身衣服检阅三军,出征那就爽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凌晨五点左右皇宫门会开,百官在掖门前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开门入内,文官左武官右,所以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收拾好之后朱慈烺就喊:“魏平安快传膳。”
  魏平安从外边探出头:“殿下,您不用再这吃了,皇上差人来请你到他那边用早膳呢?”
  朱慈烺暗暗感动,都说崇祯是一个薄情寡恩之人,但是对待子女他确实还是很好的,他一定是怕朱慈烺忘记吃早饭所以特意叫他过去。
  朱慈烺吆喝道:“那还等什么?上步辇!”
  魏平安无奈的说道:“殿下,皇上特意交代了,早上天凉,让太子做马车去,不许乘步辇。”
  朱慈烺尴尬的收回腿,这老子都知道他好坐步辇,看着外面候着的人正是王承恩的一个干儿子叫王忠明的,朱慈烺嗯了一声踩着凳子登上马车。
  到了乾清宫前,崇祯正在那里站着:“来啦,快吃点东西吧。朕特意让御膳房给你做了你爱吃的鸡蛋羹,来吧。”
  两人简单的吃了点饭,看看天色崇祯点点头:“皇儿是第二次参加朝会吧,不要紧张,多听少说,用心记下阁老们是怎么处理政务的。”
  朱慈烺点点头:“嗯,父皇,孩儿知道了。”
  在太监宣皇上太子上殿之声中,崇祯走上御座,考虑到朱慈烺年龄小不能久站,崇祯还特意在御座右下角放了一把椅子,朱慈烺也坐定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
  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等礼毕站定之后,鸿胪寺官员先出班:“皇上今日入京谢恩者8人、离京请辞的官员7人。”
  崇祯没有想见的想法,直接挥挥手,鸿胪寺官员喊道:“殿外谢恩。”
  第一项结束之后,朝会进入第二项,边关奏报军事行动,现在大明内忧重于外患,所以鸿胪寺送上十几本奏报:“游击郑芝龙合广东兵击海盗刘香。刘香势蹙自焚死。众悉降。四川兵变于樊城,总兵邓玘惧,登楼越墙,误入火巷焚死。流贼大部如陕西洪承畴正在追击。”
  朱慈烺愣了一下,自己这第一次上朝会就遇到郑芝龙干败刘香的奏报?这以后整个大明海疆再也没有谁是郑芝龙的敌手了吧?
  还有这四川兵变,总兵也是绝了,越强跳楼误入火巷?挂了?还有这种骚操作?至于最后一件大事流贼入陕西,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崇祯命太监接过奏报,翻看了三件事内阁的票你结果,点点头:“准!”
  进行完这两个环节之后,就到了传说中的有本早奏五本退朝的阶段了。
  一声轻咳之后,队列里走出一个老头:“副都御史王志道送来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弹劾总兵官曹文诏纵兵劫掠地方,冒领战功,虚报战功,杀良冒功等十几项罪名。”
  说完老头把奏章递给鸿胪寺官员,鸿胪寺官员看看崇祯的脸色开始朗读奏章:“臣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奏……”
  朱慈烺听到曹文诏突然想起这位猛人,这家伙好像快挂了吧,要是就这么没了,当真是一大损失啊,不过朱慈烺记得这人是战死的,不是弹劾死的,所以很显然这次弹劾肯定是不了了之。
  果然奏章读完之后,崇祯并没有大怒,面无表情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这时又一个官员咳嗽一声出班:“臣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致使贼寇流窜……”
  说完就要读自己的奏本,崇祯挥挥手:“呈上来,朕会看的。”
  接着又有三个人陆续站出来递上弹劾的奏章,崇祯都收了回来,剩下的就是些什么水旱灾害啦、各种请辞高老啦、知府以上的人员变动啦、朱慈烺无聊的听着,不时看一看崇祯是怎么处理朝堂上的争议。
  原本朱慈烺以为朝会要开好久,谁知道只是大半上午,太监就上前宣布:“呈送奏本,退朝!”
  朱慈烺记得电视上不是这么演的呀,不是应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么?
  不过仔细一想也是,怎么可能所有事情都当场解决,大部分还都是要内阁票拟,然后呈送给崇祯在批红,这个才是正常操作吧。
  回到后边朱慈烺还在奇怪,崇祯看着他问道:“坐吧!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