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就是大明欠响欠的可多了,要是个个都在战前闹一闹饷,那朱慈烺仗也不用打了,大家把钱分分各回各家算了。
  朱慈烺敲着椅子:“欠响的事,孤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统计司那边事务繁杂,根本没有时间处理此事,特别是最近建奴之事牵扯了精力。
  这样吧,先给京营各部发一个月的欠响,其余的等建奴退去,统计司结算清楚之后,在慢慢补上。”
  一点不给是不行了,眼看大战在即,不舍得掏钱,那太伤士气,给完也不行,单单这次建奴入侵,涉及京营极其附属二十多万,新军十万,还有宣大,蓟州,辽东等十多万军队。
  要是发钱自然要大家一起发,所以发一个月的饷银就要进百万两银子,勉强还能承受。
  张之极也没有指望一下子把钱要完,朝廷欠响又不欠他的,只要能要到一点给下面的人一个交代就行了。
  只要有钱,下面的人就会听话,队伍就好带了。
  张之极松了口气,微笑起来:“谢下,如此臣就告退了。”
  这要完好处就想跑!这可不行,朱慈烺连忙道:“国公且慢!”
  朱慈烺站起来道:“这次建奴入寇,打乱了京营的整训计划,裁撤旧京营只是可以缓一缓,但是编练新军的事确不能再等。”
  朱慈烺向来不喜欢孤注一掷,第一道防线上的六万新军要是挡不住,那京城还有四万新军在防守。
  万一第一道防线破了,那么四万新军守城有余,进攻确不足。想要把建奴赶出河北,还要继续编练新军。
  要知道现在建奴那边可是闹着瘟疫呢!要是对方一举突破了长城防线,那么对方会顶着瘟疫回辽东么?
  显然不会,只要不是脑残就不会!反正在大明抢不缺吃喝,又不用担心瘟疫,不如再这待着,等到瘟疫过去再回去,岂不是美哉!
  这样一来,对方至少会在北直隶待上三个月以上,甚至半年。
  这个时间朱慈烺足够在训练出一批新兵武装完成了,所以这个时间不能浪费。
  张之极很想问一句,这都快兵临城下了才想起来练兵,这不是临渴掘井么!是不是晚了一点。
  不过想到新京营也不过训练了两个多月,他也就没有再什么。人家确实有这个本事不是。
  张之极沉吟点头:“那下打算再招募多少人,在何处训练?”
  朱慈烺直接道:“孤打算再编练四万新京营,而老京营的部队先保留,等到战后视况在决定去留。至于在何处……”
  朱慈烺把这事跟张之极商量的原因就在这里,京城里面想腾出四万新军训练之地,除了京营原有的营房之外其余地方都不要想了。
  现在正是战时,想要京营腾出营房,自然要英国公这个地头蛇应,否则闹出事来都是麻烦。
  朱慈烺委婉的道:“京营缺员严重,国公何不让两营并做一营居住,省出的地方给新军编练之用?”
  张之极一愣,怪不得这种事朱慈烺要跟自己,原来是让他腾地方,确实京营现在缺编严重,根本用不了那么大的营房,挤一挤,不要两个营并一个,就是三个营并一个也挤的下。
  张之极拱手:“下放心,臣回去就开始着手准备,正好下发了饷银,大家肯定会乐意给下腾地方的。”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如此有劳国公了。”
  送走英国公,朱慈烺连忙写奏章,练新军的事朱慈烺前一阵子跟崇祯过,明年上半年计划再练四五万人应对建奴可能的入寇。
  现在入寇提前了,但是大明的火器生产并没有受到影响,新军编练也不用等到年后了,立刻就办!


第242章 钻空子
  看着远去的桂喜,朱慈烺突然淡淡的问道:“香君,你这一仗能不能打赢呢?”
  正在收拾桌子的李香君形一顿,然后缓缓转头:“下,您这半个月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每都在想着打仗,人都瘦了一圈。
  奴婢不知道战争输赢,但是奴婢觉得,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要是什么垮了什么就没有了。”
  朱慈烺嘴角上翘:“呵呵,你的也有道理,那就休息休息,你来这么久还没逛过京城吧?明咱们就休息一去逛逛街!”
  李香君心里一阵激动:“奴婢谢过下,奴婢从江南来京城,一路上车马舟船没有停顿,确实没有看过京城的风光。
  听东宫的姐妹,现在京城大不一样了呢,街道变干净了,治安变好了,卖东西的也多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那就明去城里看看吧。孤也好久没有四处走走了。”
  带着李香君是临时起意,但是完他就后悔了,自古红颜祸水,特别是李香君这种级别的女子,走到哪里都是祸事之源。
  无奈的摇摇头,男人嘛总喜欢在漂亮的女人面前表现一番,取悦对方,获得好感,达到自己不可告饶目的。
  第二大队人马直奔城隍庙。
  京城繁华的地方很多,像皇城四门、东四牌楼、西四牌楼、钟鼓楼,以及朝阳、安定、西直、阜成、正阳门里棋盘街、灯盛城隍庙盛内市等等一大堆。
  朱慈烺选了城隍庙也是因为临近年关,城隍庙烧香祈福的香客最多,这里也最闹。
  城隍庙市在西城西南隅,平时作为京城的古董市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
  “月朔望,念五,东弼教坊,西逮庙西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之旧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
  逢年节时或者庙会时,各地的杂耍艺人,市井吃,百货货郎等都聚在庙附近赚这些香客的银子。
  朱慈烺这次一副富家公子打扮,李香君扮作侍女,边贴跟着二十多个彪形大汉家丁,一副生人勿进的架势。
  对于这种乱糟糟的地方,朱慈烺本来是非常排斥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不过昨晚李香君不心漏了嘴,导致东宫一大堆侍女都托李香君帮忙带胭脂水粉等女儿家常用之物。
  看着对方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朱慈烺一时间没忍心拒绝。
  朱慈烺自然知道女人逛街的可怕,在庙门附近找了一个干净的茶摊做好,吩咐几个锦衣卫跟着李香君去买东西,自己在这坐着等等。
  朱慈烺出来自然不是只为了陪女人逛街的,他到这边走走看看,自然是希望看看市井百态,听听的家对于建奴之事的看法。
  一边赛伯温一副狗腿子的打扮,搓着山羊胡打量着过往行人,算命先生出的他,处于职业习惯,总喜欢再别饶脸上瞄来瞄去。
  朱慈烺示意他坐下:“赛先生,京城之中可有什么特别的消息?”
  赛伯温眼珠子一转笑道:“还真有一个,昨五军都督府传出消息,太子下体恤京营艰苦,先补发一个月欠响,八大胡同那边立马生意暴增。都表示可以收粮票。”
  朱慈烺不解的问道:“昨才商定的事,统计司就算效率再高,今他们也拿不到粮票吧?何来钱去八大胡同那种地方?”
  赛伯温嬉笑着:“公子有所不知,这凡事吃喝赌为乐者有几人会有积蓄,不过是以未得之钱拆借而已。”
  朱慈烺摸摸鼻子,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点点抠出来的军费,最后进了八大胡同这样的地方,真是枉费自己一片苦心。
  赛伯温见朱慈烺有失望绪,安慰一笑:“这是士卒即将上战场,生死不知,难免想发泄绪,只是这么一来,八大胡同成为邻一个愿意全面接受粮票交易的行业,可喜可贺!”
  朱慈烺看了一眼赛伯温,朱慈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花了那么多心思,建立粮票的公信力,第一个接受的行业竟然是青楼!
  赛伯温微笑着:“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京城各粮商紧接着推出了粮票兑换服务,兑换价格普遍比皇明粮号少半成,不少官吏士卒为了减少兑换路途,也愿意到他们那兑换。”
  朱慈烺听到这个不自觉的皱眉思考起来,这个算不算一种粮票的贬值?经济学上他也就是半吊子水平。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他一时想不明白,这个算是跑腿费吧?只要官方兑换价格不变,这些饶价格无论再变也无法撼动币值才对。
  赛伯温继续道:“这些粮商发现了一个皇明粮号的漏洞,虽然只少半成,确往往能获得三成的利润!”
  朱慈烺立刻就不淡定了:“哦?有这事?为什么我没有听到报告,详细!”
  赛伯温笑着道:“皇明粮号的库粮来自大明各地,无论是稻米还是其他谷物,因为土地肥沃程度,人耕作的细致程度,种子的不同种类不同。
  产出的同一种粮食也有优质劣质之分,口感也有好坏之别,但是皇明粮号并没有相应的区别,粮票价值稻米一石,就是换稻米一石。
  普通百姓不懂,但是粮商确能贿赂库管,以粮票换出好稻米,回去往往能卖出高价,百姓用粮票只能兑普通稻米,这一来一回,岂不是增加了利润。
  至于为什么没有报告,皇明商号的掌柜抓出受贿的库管之后,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最近建奴之事已经让您焦头烂额,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在告诉你。”
  朱慈烺点点头:“不同田地即使种同一种米,口感也会千差万别,这些人虽然钻了空子,但是并没有违法制度。”
  这确实是一个事,制度有窟窿补上就是了,后世大米便夷一块多,贵的有几千块一斤的,确实把这些不同品质的粮食都规定为一石不科学。
  既然有人已经在补漏洞,朱慈烺也就不想再费脑子去想了,朱慈烺倒是想看看,这些人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第243章 铁匠危机
  正当两人聊天的时候,远处一个招牌吸引了朱慈烺的注意,那是一个小铁匠门脸,做的是五金的买卖。
  京城自然不用卖犁头镰刀,刀枪剑戟更是犯禁的玩意。不过门钉、门环、梁钉、马镫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是能养活一批铁匠的。
  这个小铁匠铺就是做这种生意的,吸引朱慈烺注意的不是有什么新奇的玩意,而是门口贴着红纸:
  招募铁匠一名,或者铁匠学徒两名,铁匠工钱月四两,学徒包吃住。
  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朱慈烺可是记得自己火铳坊的铁匠每月也不过拿这么多工钱!什么时候京城的铁匠这么吃香了?
  赛伯温见朱慈烺好奇的打量铁匠铺的招工广告,立刻明白了朱慈烺的疑惑。
  他笑了一下:“自从东宫建设各种工坊之后,內监和兵部工部也跟着大量招募铁匠,现在整个京城汇聚天下铁匠不下三万人。
  以至于北直隶一个县城城不见一人会打造农具,京师还好,大家多给点工钱也能养的起,但是下面的州县可就没有这个实力了。
  现在北直隶的铁器价格都翻了一倍有余,铁匠成了热门职业,不少匠户都改行成了铁匠学徒!”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原因竟然还是在自己身上,大明匠户十万,并不是铁匠十万,十万匠户不是十万人,而是十万户。
  东宫的产业很多都需要用到钢铁,火铳、火炮和各种火器就不用说了,车马行、造船等也都要铁匠。
  加上內监为了迎合崇祯的急迫心情,盲目的扩大生产,所以整个北直隶的铁匠几乎被搜罗一空。
  赛伯温看着对门说道:“最近临战,五军都督府下发了一批订单,这样的小作坊一定是也接了单才舍得花大价钱招募铁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