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千千万万大明百姓的事,也是各位的责任,为万民之福祉,为民族之延续,你们要扛起自己的责任!
  经济、文化、科技这些都不用你们操心,但是军事方面,必须要你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大明万民筑起血肉长城,要用你们手中的剑为大明百姓开路!
  愿我与诸君携手:
  皇明万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朱慈烺的话讲完,下面立刻山呼海啸的跟随高喊:
  “皇明万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皇明万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第323章 李若琏的担心
  这一次演讲的效果非常好,口号喊了几十遍,场面依旧火热,就连一边的孙传庭都被感染,热情的跟着呼喊。
  孙传庭一开始听的时候,是惊讶的,也是担心的,惊讶太子殿下有如此远大的报复,担心太子对于历史的错误总结。
  还担心太子眼高手低,到了演讲的中段,孙传庭又担心太子穷兵黩武,会是一个暴君。
  随着太子对四大霸权的不停诠释,孙传庭才豁然开朗,也被深深的震撼。
  这是一种全新的解释方法,一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总结方式。
  文人们往往吹嘘三代之治,吹嘘汉唐功业,但是对于怎么达到三代之治,怎么创造汉唐一样的功业,确没有具体的办法。
  他们往往会说天子当行仁政,天子当任用贤臣,天子当远小人。
  但是这些显然都不足以诠释汉唐功业的全部,孙传庭觉得就算是自己上,也很难说出该怎么样追上汉唐。
  不用问,问就是天子要施行仁政,亲君子远小人!
  你没有达到汉唐的功业那一定是天子仁政施行的还不够,一定是天子用的君子不够,天子身边还有坏人!
  但是听完太子的演讲之后,孙传庭才第一次对汉唐功业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也意味着太子给大家指出了一条通往汉唐一样霸主的道路。
  而且只要按照太子说的方向走,不仅能达到汉唐这样的高度,甚至还能远超汉唐。
  如果说军事霸权要由这些军官来实现,那么经济和文化这一块责任就在他们这些文臣肩膀上了。
  只是孙传庭有点不舒服的就是太子说出的经济,应该是一种国家的综合实力。
  但是把国家的综合实力形容为经济之道,有些太片面了,也不符合他们这些文官的体面。
  太子跟大家招招手就走向了后台,礼堂里,这些学子久久不愿离去,大部分人干脆聚成一个个小堆就地聊起感想。
  畅想一下自己的未来还有大明的未来。
  后台孙传庭朝太子拱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太子今日对于霸权的阐述,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佩服佩服。”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能给孙先生启发,孤也很欣慰,天色不早了,孤也要回宫了,诸位告辞!”
  朱慈烺需要在关城门之前回到皇宫,这也是他从讲武堂搬迁之后很少来讲武堂的原因,实在太远了,一来一回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根本干不了多少事。
  其实不止是讲武堂这样,大部分事情都是这样,出来视察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行为,今天从早上就往城南,看了一场马球赛,下午往讲武堂听了一场论道,然后自己又即兴演讲了一场。
  时间就来不及了,要是不快点走,就要叫门了,虽然作为太子他有这个权利让城门官开门,不过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事情还是尽量少干。
  所以朱慈烺做的最多的就是坐在东宫里,通过批阅这些人送去的文书实现对他们的管理,或者通过召见不同的人来面议。
  这样一天能处理很多事情,但是要是出来挨个的去看,那么一天也只能去两三个地方。
  这还紧紧是看京城及京城周边的地方,就连最近的西山煤场,天津的水师炮舰,永平的铁矿这些地方朱慈烺都没有去过。
  去一趟浪费的时间太多,而且也给大家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中都是主角不停的到处浪就发生了很多事情,深刻的诠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道理。
  马车顺利入城,皇城那边朱慈烺已经打好招呼,那边会等着朱慈烺回来,路上朱慈烺掀开帘子:“李若琏,今天又没有什么急事?”
  李若琏想了想说道:“事情倒是有一件,有一股建奴皇太极的信使去了科尔沁,好像除了邀请蒙古人派代表参加皇太极称伪帝的大典之外还有别的目的。
  但是因为对方太警觉,锦衣卫一直没有查探到有用的东西。”
  朱慈烺嗯了一声:“现在建奴警戒了,锦衣卫查探消息越来越困难了,让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轻易冒险。”
  李若琏坐在马上拱手,谢谢殿下关爱,不过最近锦衣卫密探的死亡人数确实在增加,看来建奴对于情报的保护也越来越小心。
  现在机密情报,根本就不让汉人过手,机密回忆也不让汉臣参加,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
  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相信不久就能发展出一批建奴籍的眼线。”
  朱慈烺点点头:“皇太极去找科尔沁人,无非就是三件事,让科尔沁人劝进,协助他登基,或者让科尔沁人帮他一起对付多尔衮,再或者让科尔沁人帮他对付蒙古方向的咱们。
  这些消息你送到参谋部就行了,自然会有人处理。”
  李若琏点头:“太子殿下说的是,不过今天殿下说的这四个霸权,不知道我们锦衣卫该干点什么?”
  朱慈烺微微笑着:“怎么这么问?”
  李若琏有点不好意思:“就是今天我听的也热血沸腾,恨不得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替大明的军事霸权出一份力。
  但是我们是搞情报的,好像跟我们关系不大,所以我就想问问殿下有没有我们能帮忙的地方。”
  朱慈烺哈哈笑着:“怎么会没有关系,没有你们的情报,军队不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国家的各种决策也离不开情报的支持。
  你们的作用贯穿始终,并且占有重要作用,不要担心,你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大明最好的支持。”
  李若琏疑惑的问道:“可是我听说参谋部正在上奏打算成立自己的军事情报科。
  要是新军有了自己的情报系统,那不就用不到我们的锦衣卫了?”
  朱慈烺这才明白,原来李若琏说了一圈是在担心这个:“这个你不用担心,军事情报处的作用是为战场提供情报支持。
  他们更多的是整合斥候的力量,对敌人进行更深入的刺探,防止因为锦衣卫一方查探的有漏洞。
  但是涉及到战略的情报,并不是军事情报处能够完成,你们锦衣卫依旧是主导作用。”


第324章 超级大国的行事风格
  回到内城,果然城门并没有关,只是王承恩确站在那里微笑的看着朱慈烺的马车。
  朱慈烺走下车打了个招呼:“大伴这是在等我?”
  王承恩拱手行礼:“太子殿下,我奉皇上旨意在这等着太子,皇上说,让您回宫之后即可去见他。”
  朱慈烺不解:“哦?为什么这么着急?出什么事情了么?”
  王承恩摇摇头:“那倒是没有,就是今天晚上皇上看了殿下的演讲,想必是有话想跟殿下说,看皇上的心情还不错呢!”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演讲不仅让那些学子热血沸腾,这位宫里的热血青年也跃跃欲试了啊!
  朱慈烺邀请到:“那大伴不如给我一同乘车前去?”
  王承恩拱拱手:“谢殿下厚爱,奴婢跟着车驾就好,您先走着?莫要让皇上等急了。”
  朱慈烺点点头:“那咱们一会见。”
  等朱慈烺到承乾殿的时候,果然崇祯一见他就招手:“你快过来!”
  朱慈烺行礼完毕坐下,崇祯立刻问道:“你今天跟那些学生讲的课,怎么跟你上次跟朕说的不一样?”
  朱慈烺抬头:“上次?”
  崇祯提醒道:“就是上次你统计的那些汉唐等盛世的各项指标,怎么现在你又说出了超越汉唐称霸的四个霸权?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朱慈烺这才想起这件事,去年朱慈烺确实给崇祯上交了一份盛世的统计指标,没想到崇祯竟然还记得。
  不过这事也没有什么,朱慈烺还是能够解释的:“父皇,上次的盛世指标,只是咱们大明的阶段性目标,您可以看做那是经济霸权的一部分。
  只要咱们达到了盛世的各项指标,那么咱们的经济就稳定了,儿臣这里说的经济并不是只指钱。
  这里的经济是指,生产创造各种物资,或者物资再加工形成的社会财富,通俗的讲就是家底。
  咱们追求经济霸权的本质就是让大明的家底更厚实,只有咱们的各种物资都比别人多,才能过的比别人好。
  到了跟别人打仗的时候,至少咱们不会应为没有钱所以打的畏首畏尾,或者因为物资不足追求速战。”
  这种事情实际上崇祯是没少干的,要是没有崇祯八年的胜利,这样的事情崇祯只会越干越多。
  这种简单的解释经济,崇祯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崇祯拿起桌子上的纸又皱起眉头:“这怎么跟你今天讲的不一样?
  你今天讲的经济霸权可不是这样解释的!你现在说的只是经济繁荣这一块,但是这个金融霸权,你确没有详细解释。”
  朱慈烺摸摸鼻子:“父皇,今天听课的都是一些军官,他们对于经济问题根本不懂,我讲的太多,他们只会越听越糊涂,所以我就简单的讲了一点。”
  崇祯点点头:“嗯,你说的有道理,他们只要管好打仗的事情就好了,那你说的金融霸权究竟是什么呢?
  怪不得朕觉得你讲的跟你平时的行为有点不一样,现在说说吧。”
  朱慈烺嘿嘿笑着:“金融霸权嘛,简单来讲,就是货币霸权,说铜钱那可能是客气的讲法,实际上,这个霸权最终体现在纸币也就是现在的粮票上。
  推行纸币的国际化,让纸币的价值被诸国认可,那么大明就可以用白纸向各国购买物资,这岂不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崇祯皱眉问道:“就像以前的宝钞那样?但是最后不是沦为废纸,被百姓弃用了么?如果我们再发行将来不是也要面对这样的困境?”
  朱慈烺同意崇祯的说法:“如果依旧那么无节制的乱花,自然就会有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是有规律的印制,不让他的价值贬值,那么我们岂不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利益?”
  崇祯想了想问道:“以何种规律?”
  朱慈烺解释道:“例如现在的粮票,他是以大明的粮食库存作为保证,一张粮票等于一石粮食,这就是他的价值保证。
  而随着以后粮食生产的稳定,大明粮食储备充足之后,大明的粮票就会逐渐跟粮食脱钩,跟金银挂钩,大明的粮票就变成了银票。
  这个阶段一张银票就等于面额上的银子,这个时候政府就可以拿出一部分财富作为抵押,进行银票的增发。
  随着大明经济的繁荣,军事实力的增强,没有人会担心大明会被外族入侵,那么大明的货币币值就会无比稳定。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以自己的社会财富,房子、金银、道路、税收、矿场、工坊等等作最后以大明财富的增长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则。
  这个时候各国要么发行自己的货币跟大明的银票挂钩,要么干脆直接用大明的银票作为货币。
  这些钱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