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燧发枪虽然出来了,但是火绳枪生产也不能停啊,正好新军换装燧发枪之后,二线部队和这些藩国都可以使用火绳枪。
  这样既保证了新军的优势,又不至于让其他部队战力拉开的太远,一些精锐部队经过重新编练还是很有价值的。
  正好也解决了崇祯的一块心病,他总觉得把最好的武器卖给高丽这样的藩国不对。
  担心他们拿着武器会反了大明,现在新军装备更新了,想来崇祯应该不会在担心了吧。
  王富贵也沉思了一会拱手行礼:“是,臣这就回去准备。早日达到太子殿下的要求。”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次研究出来弹簧钢的工匠赏九品工监吧,其余参与的铁匠赏百石粮票,至于你管理有功赏五十石粮票。”
  王富贵大喜:“我代老龚谢殿下恩赐,那我就回去了。”
  朱慈烺点点头:“回去吧,这是孤的加赏,原本按照制度规定的赏赐依旧有效,回去吩咐下去,谁要是能研究出铳管能用的钢,孤加赏七品正工监另粮票千石!”


第336章 货币战争
  王富贵离开之后,朱慈烺接着安排剩下的问题,吩咐人把皇家科学院的管事太监刘良臣。
  等刘良臣到了朱慈烺直接开口问道:“燧发火铳已经实验过了么?效果如何?”
  刘良臣拱手:“回殿下,燧发火铳跟原来的火铳比只是改变了发火机构,所以威力方面没有变化。
  不过减少了维护火绳的时间,射速上有两到两呼吸的提升,而且火石燧发在潮湿的天气更容易击发,下雨天只要保护得当也能维持一部分战力。”
  朱慈烺很满意:“那生产方面呢?有没有什么问题?”
  刘良臣思考了一下说道:“从目前试制的情况来看,燧发机构零件增多,而这些零件又需要精细化调整,所以一套燧发机构需要一个匠人精心制作。
  一天最快也顶多制作一到两套而已,这还需要其他工匠配合,还有就是采用燧发机构火铳的质量也增加了。”
  原本新式火绳枪初期型号重量一度达到二十斤,经过生产改进之后,现在整支火铳总重控制在十七斤多一点。
  就算减重之后,这个重量还是太重,特别是持枪射击的时候,枪身过重既影响射击精度,又增加了士卒连续持枪的难度。
  朱慈烺想了一下突然问道:“冲压机研究的怎么样了?”
  刘良臣抬头看了一眼朱慈烺:“禀告殿下,现在一千斤、两千斤、四千斤的畜力水力冲压机都已经能使用了。
  但是更大的一万斤的水压机虽然也能用,但是效率很低,要是采用大比重齿轮材料又跟不上。
  目前一万斤的水压机一刻钟只能落下两锤,我们正在试用百锻钢做的齿轮。”
  朱慈烺吩咐研制的冲压机有两种,一种是用铁块配重,用齿轮、滑轮组加上杠杆原理,可以做到四千斤冲压的规模。
  但是想要更重的冲压,各种材料都遇到了瓶颈,牵引绳、齿轮、冲压锤等等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四千斤也就是两吨的压力,目前是作为造币的技术储备,但是现在朱慈烺确想起来好像后世说过枪械大规模采用冲压零件能减重来着。
  所以他才这么一问,不过目前来看,好像还不能达到要求。
  成不成朱慈烺还是决定试试:“你回去之后,把那些燧发枪零件设计成能冲压成型的结构,然后试试能不能冲压出来。
  要是能冲压既减轻了重量,又减少了工匠的劳动,要是不行看看是哪些问题,想办法改进。”
  既然聊到冲压机,朱慈烺就接着问道:“那钱币冲压能不能完成了?”
  刘良臣灿烂的笑着:“目前金银已经可以冲压,使用四千斤的冲压机一次成型一百枚,一刻钟落锤十五次,一个时辰能落锤一百二十次。
  这样的话一天不间断的工作就能冲压出十四万枚金银币,已经基本能满足铸币厂的需求。”
  朱慈烺开心的拍拍手:“很好,这样的好消息为什么没有及时的通知孤!”
  刘良臣不好意思的笑笑:“目前金银币虽然已经能冲压,但是铜币现在一次只能冲压二十枚。
  臣等正在制造六千斤型冲压机,争取把铜币一次成型规模提升到五十枚,打算到时候再跟殿下贺喜。”
  金银是比较软的金属,铜又硬一些,而且相比于金银币实心的结构,铜板的结构是空心的。
  而且铜币的需求量巨大,想要确保流通需要数千亿枚以上。
  虽然已经使用了粮票打算替代金银铜金属货币流通,但是朱慈烺也知道想要完全取代还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而且随着大明贸易范围的扩大,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承认大明的纸币价值。
  在没有能力进行武力威胁的情况下,只有乖乖的付出真金白银。
  而且就算到了后世,金属货币依旧有其生存的土壤,除非有一天实行了电子货币但是朱慈烺觉得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如果说铜币在流通中的需求量是一千亿枚的话,一枚铜币可以使用二十年,那么一年就需要生产五十亿枚。
  如果一年生产五十亿枚,那么一天就要生产出来一千三百多万枚铜币。
  而如果冲压机能一次冲压五十枚,一分钟一次,那么一天能冲压七万枚左右。
  也就是说预计需要二百台这样的冲压机才能满足冲压铜币的需求。
  假设一枚铜钱4克,那么一年五十亿枚就需要两万吨铜。
  两万吨铜就是四千万斤,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大明所有铜矿的采矿能力。
  即使铸造的时候回收旧钱依旧有巨大的缺口。所以这个技术只是铸币计划的储备技术,现在并没有到推广的时机。
  为何要用铸币来取代市面上流通的金银呢?而随着美洲白银的开采,白银流入逐渐成为了货币的主流。
  但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货币战争,美洲金银开采,除去成本之后都是利润,大型白银矿的发现使得开采成本进一步降低。
  所以就相当于那些欧罗巴人拿着不值钱的金银跑到大明换走了大明的各种值钱的货物。
  金银这种东西,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对于单个百姓来说,这是一种财富。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他也就是一种货物,把大明有用的资源换成了这种对于增加国力完全无用的金属,那么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事吃亏了。
  而且那些挣钱的地主商人又把钱存进地窖,那么就导致货币流通的进一步减少。
  有学者估计这个时期每年净流入大明的金银有数亿两,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大明每年生产的价值几亿两的东西都送到了国外,并没有增加大明的国力。
  而大明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能有多少?这不就相当于被人不停放血一样么?
  所以用金银币取代流通的金银,限制金银的流入,让那些欧罗巴人先到皇明商号换了金银币再消费!
  明面上看好像是多此一举,但是实际上市面上流通的金银是可以通过发行量来控制的。
  而且他们用金银未必换到的就是金银币,他们可能换到的只是一张张纸币。
  纸币花出去之后,商人总不能存入地窖里去了吧?存进去烂了又没人赔偿,要么花掉,要么就存进银行。
  花掉的话就代表着促进了货币的流通量,要是存进银行那就更好了,你不会花钱,银行可以替你花钱嘛!


第337章 技术瓶颈打通
  金银币的发行第二个好处就是解决火耗问题。
  征收赋税的时候征收一成左右的火耗,这已经是各级政府的惯例,而解决火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各级政府不必在把银子重新熔炼铸造。
  没有了这个理由,那么征收火耗就没有理论依据,谁再征收那就是贪污。
  所以明明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都有好处的事情,真正实行起来,可能就跟整个官僚集团为敌了。
  目前皇明银行的金银储备黄金有一百七十万两,白银有三千二百万两。
  其中发行的流通中粮票有一千八百万石,而且持续的增加中,而库存粮食仅有五百三十万石。
  没办法这个季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直到夏粮收购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白银储备中有一千三百万是留作粮食储备金。
  之所以会发行那么多,主要还是各工程支付方式上,朱慈烺都采用了粮票结算。
  加上市民普遍对于粮票都很认可,渐渐的也都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粮票。
  因为粮票价值一石稳定在一两银子左右,所以加速了其进入消费领域。
  朱慈烺从来没有想到前一段时间制约粮票流通的最大问题竟然是一石粮票值九钱银子,然后大家都算不好该怎么收钱。
  这也是朱慈烺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在朱慈烺的印象里,这种小学算术水平的题目不应该是大家都掌握的东西么?
  结果还真不是,粮价九钱的时候,粮票使用磕磕绊绊,等到粮价一石等于一两,没有任何换算压力之后,粮票使用才爆发了一波。
  搞得现在朱慈烺都不敢在提高粮价了,粮票已经觉醒了货币属性,那么要是粮价在涨无异于把粮票和银子再次脱钩。
  朱慈烺敲着桌子:“最近科学院有没有什么新东西?”
  刘良臣想了想眼睛一亮:“有!殿下吩咐造的蒸汽机,最近又试了一次,运转了五百息。”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那玩意到处漏气,没有橡胶,零件间距过大,气密性极其的差。
  现在的蒸汽机不过是个实验室产物罢了,想要实用,需要一整套工业的进步。
  如果没有机床不能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造出一个能用的蒸汽机,那也不过是一个大号的玩具罢了。
  从蒸汽机表现的各种故障来看,密封垫圈耐磨性差,这是橡胶没有出现的缘故,零件易磨损,这是钢铁工业不过关。
  齿轮容易崩断,钢铁质量不过关,齿轮间距大易脱落,这是齿轮精密度不够,是机床加工精度不足引起的。
  水管易崩裂,锅炉压力不足,压力太大又容易爆炸,这是密封技术不够造成的。
  锅炉里容易出现水垢,这个是水质的问题,是水提纯技术不过关的原因,为了减少锅炉水垢,朱慈烺特批了试验用玉泉山的泉水。
  没错就是那个皇上御用的泉水,号称天下最轻的水。
  除了这些大问题之外,其余的小问题也是不断出现,什么传动效率低啦,传动模式单一啦,等等一大堆。
  所以刘良臣说出蒸汽机实验,朱慈烺并没有多少兴奋,五百息,也就是不到十分钟喽,不到十分钟能干啥?
  刘良臣见朱慈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他想了半天说道:“殿下科学院根据您提供的游标卡尺概念结合东汉铜卡尺成功制成了游标卡尺,精度达到毫……”
  刘良臣觉得这么个小工具的发明应该是一件小事,但是朱慈烺听到之后确满意的一笑:“好!很好!非常好!试用没有问题之后立刻推广。”
  这里说的毫可不是西方单位里的毫米,而是大明计量单位里的毫。
  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十毫,一毫等于十丝,一丝等于十忽。
  现代一般视一米为三尺,也就是说一尺等于33。3厘米,那么一寸就是3。33厘米,一分是3。33毫米,一厘等于300微米(一毫米等于1000微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