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虽然控制了报纸,但是确控制不了天下人的嘴,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很伤人品,和大家的传统观念相背离。
  现在一下子几十个皇室的王爷推波助澜,百姓难免嘀咕。
  还好有大战胜利加上新军驻扎压着,才没有人敢蹦跶。
  但是这事要是处理不好,崇祯和朱慈烺的威望会下降很多。
  乾清宫崇祯看着下面安然坐定的朱慈烺:“皇儿,此事可有章程?若是在不出一个法子,下面闹的就更厉害了。”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其实这事既是一个挑战,但是未尝不是一个契机,您还记得上次儿臣跟您说的限制各宗室总人数的事情吧?
  不如以此为契机,召集天下宗室王爷到京城,咱们跟他们立下约定!”
  崇祯皱眉问道:“你不是说要分步骤走么?你不是说时机还不成熟么?怎么突然之间,又召集他们?”
  朱慈烺无奈:“父皇,宗室不稳,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继续,就像这军部改革计划,现在新军在各地用来镇压不臣之心者,根本无力推进改革。
  但是这件事一旦开始那就是有进无退之局,一旦退一步那么必然前功尽弃,所以宁愿其他事情缓一缓,也要把这事解决!
  而且这事必须要尽快解决才行,眼看已经进入十月,建奴可是准备趁着冬天在跟我们打一场的!
  现在新军被牵制,那战事紧急的时候万一兵力抽调,后方又生出动乱,收尾不能兼顾,到时大明可能再次陷入动乱!”
  崇祯站起来转了一圈:“那你打算跟他们怎么说?直接限制到一千人以下么?还是分步骤实施?”
  朱慈烺拱手:“父皇,这次不宜过分刺激各宗室,根据各支人数,等比例消减,但是留下四分之一的数量。
  也就是宗室总人数控制在七万以下,并且原则上不再增加。”
  崇祯犹豫了一下:“那各支能同意么?若是在京城闹起来该如何是好?”
  朱慈烺笑笑:“实际上现在已经清理掉三分之二,最近自己主动申请的宗室,又去掉一万多人,各宗室基本不用再裁减就能安然度过。他们自然不会闹事。
  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朝廷这样无限制的裁减下去,最后裁减到他们的头上,如果咱们规定下裁减比例,他们没有了担心,也就不会再闹。
  而且这次内库可以拿出一笔钱,把今年的岁供发下去,但是只发给各支的王爷。
  按照咱们规定的裁减比例发放下去,至于各支怎么分配咱们不过问。
  到时有了朝廷的承诺,加上银子,这些人肯定不会闹事!反而会欣然答应。”
  崇祯自然知道自己这些叔伯兄弟没有一个是好鸟,自己要是把银子分配的机会给他们,他们肯定不会乖乖的分下去。
  到时候所有宗室跟皇帝的矛盾,就变成了宗室内部的矛盾。
  其实朱慈烺把钱给各支的王爷,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银子的驱动下,这些人为了多拿银子会主动消减自己一支的人数。
  而且有矛盾有争端,到时候自然要出各种各样的丑闻,到时候朝廷只消减宗室数量,不在降低各支的钱粮。
  那么这些王爷不用朝廷说,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崇祯想了想说道:“这些就这么办,但是朱聿键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办?”
  朱慈烺想想说道:“其他人大多是跟风而为,但是我这个唐王叔,他应该是真的不想当唐王了。
  根据锦衣卫的汇报,他可是素有贤名在外,而且轻徭薄赋,颇得唐王府佃户爱戴。
  而且多次对于宗室封赏惩罚上书,跟朝臣多有矛盾,并且指出父皇为政的不足之处!
  当真是雄才大略,有明君之象啊!”
  朱慈烺话说到一半,崇祯眼里就已经寒光大胜了,大明奉行的是拿宗室当养猪策略。
  但是养猪养出一支老虎来,那崇祯就不乐意了,这个朱聿键该死!
  朱慈烺其实跟这个唐王没啥仇恨,相反前世还很佩服他勤王之举和贤明之像,并且对于他最后抗清失败赶到可惜。
  可惜现在他是大明的太子,屁股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了,这是心存怨望!这是有谋逆之心吧!


第388章 三万宗室
  其实参考其他历史,大家给出的另一个解决方式也颇为得人心。
  那就是把诸藩王在移居海外,在海外建立藩国,即开疆扩土,又能解决内部藩王负担。
  但是朱慈烺经过慎重考虑,觉得还是先消减宗室数量再进行这种移居更靠谱一点。
  三十万宗室,分到八十多支藩王世系里面,多的一支都有数万人。
  这些人移居海外建立藩国,怎么管理?怎么会跟大明一心?那绝对是分分钟造反的节奏。
  而移居藩国到海外任其跑马圈地,那么以后这些人野心膨胀,难免不会生出几个心有异志的。
  虽然说藩国实力不如大明,但是别忘了当年朱棣的实力跟朱允文比那也是差远了。
  结果还不是燕王赢了!所以大不代表强!
  想想后世德人可是靠着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才发动一战二战?
  而且更大的问题是,如果天下都是大明藩属,世界到处都是大明人,那么只不过是把当初中原争霸战场换成了世界争霸战场而已!
  换了地图之后,打仗只会打的更激烈,而且被其他人乘虚而入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这种分封方式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向后推迟了,如果宗室供养制度不变,那么继续繁衍下去。
  即使大明统治了整个地球,那么将来依旧有被明朝宗室吃垮的风险。
  这种把问题留给子孙的办法朱慈烺是不愿意干的!
  既然解决问题,那就一次性解决,先限制宗室人口,等大明海外领土足够多的时候,在通过置换,把那些土地矛盾大的地方的宗室置换到海外去。
  就算置换出去,该限制还是要限制,该养猪还是要养猪,绝对不能让他们到海外去撒欢!
  对比朱元璋那种朱家子孙万代富贵的梦想,朱慈烺就简单多了,他的人生根本没有那种亲情满满,反而因为贫富差距,财产分割不少闹出兄弟萧蔷的丑闻。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亲戚嘛,能保证你不饿死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你还想咋的!
  在大明朝招天下宗藩进京,那可都是大事,消息传出,朝野无不震动,宗室也认为这是件好事。
  既然崇祯愿意坐下来跟大家谈谈,那总比把军队布置四方一副不听话就剿了你要好的多。
  宗室进京这段时间,经过崇祯的许可,大家开始讨论一些关于宗室的话题。
  首先就是对于宗室数量爆炸增长的担忧,宗室已经确确实实成为大明的负担。
  第二就是对各种宗室丑闻的处置,大快人心的同时,大家对于宗室的同情进一步降低!
  第三就是讨论该以怎么样的方式对待宗室问题。
  当然没有人敢说宗室是无用的,否定宗室就等于否定朱家的正统性,大家也紧紧只敢在表面问题是轻轻说说。
  宗室进京快的仅仅几天,慢的走了一个月还在路上。
  有的人有近十年没有到京城,有的这一辈子都是第一次来京城。
  不管是哪一种,今天的京城跟以往都不一样,不仅繁华是他们平生仅见,那种有序,干净,欣欣向荣之感,是在任何地方都见不到的。
  京城给他们的第二个印象就是新,不仅道路翻新,城墙翻新,还有各种店面,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买卖在京城都能碰到。
  百姓的衣食住行,处处也都透着新意,这些王爷中越是偏远的地方越觉得自己是土包子!
  第三个印象就是皇帝的威严不可侵犯,这不仅仅是紫禁城的宏大,也不是大汉将军的雄壮。
  还有隔三差五他们就要被邀请去参观新军的训练,路过天津的时候,他们还能受邀参观天津水师战舰的试炮。
  尽管大家知道皇上的意思,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一样被吓得两股战战。
  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攒一句新军军威天下无敌!
  各地随着各地王爷陆续进京,调往各地的新军也开始陆续回到京城。
  经过慎重考虑,成都留五千,西安留五千,开封留一万,南都留一万,南阳在留五千。
  其余的全部都回到京城,然后调往对抗建奴的前线。
  十一月份,所有王爷终于全部到京,崇祯在乾清宫广场举办了一场家宴。
  席间那些闹事的王爷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锐气,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崇祯看到。
  特别是福王,借口身体不适,几乎是跟最后一批一起到的。
  他真的是怕了,以前仗着宗室的身份,没少为非作歹,加上跟崇祯系的间隙,生怕崇祯拿他杀鸡儆猴喽!
  以前对宗室宽容的时候,他还没有觉得怎么样,这政策一严之后,他才知道,他自己的那些仪仗都算个屁!
  这场家宴气氛很热闹,不仅有大型歌舞表演,还有各种编钟等礼乐演奏。
  但是这些王室确没有一个有心情听曲。
  京城报纸上各种消息大家也都有留意,原本他们以为的弱势群体,被可怜被同情。
  现如今确变成了过街老鼠,大明蛀虫,好像大明今日之颓势全都是因为他们而起,好像天下流寇都是受他们逼迫一样。
  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崇祯已经彻底掌握了舆论,就是明天崇祯把他们全部除爵,天下百姓也只会拍手称快,而不会有人为他们说一句话。
  从第二天开始在乾清宫,崇祯跟八十多位王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闭门会谈。
  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这些王爷出来之后,各个笑容满面。
  回到各自封地之后,开始又一波清理,心狠的几乎清理了剩余宗室的三分之二,就算善良的也清理了一半的宗室人口。
  当然这些被清理掉的宗室,皇家依旧给予了土地和粮食。
  大明宗室到年底的时候再一次瘦身,人数已经减少到三万以下。
  大明宗室供应每年减少到八百万两白银。
  代价就是这两年朱慈烺积攒下来的所有耕地全部用来安置宗室。
  皇明商号彻底的出清了手里的土地,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商业组织。
  经过这次瘦身之后,皇明商号人员紧缺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代价是巨大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第389章 建奴定策
  因为天气偏冷,自十月下旬还是,渤海北部海域就开始出现海冰,到了十一月大凌河附近就开始大面积的封冻。
  从藩王进京之后,新军就不停朝着大凌河开拔,修筑新的工事。
  海面封冻导致原本安全的侧翼变得不再安全,敌人可能从海上过来,而海上没有天险,防守难度更大。
  所以新军采取的是近岸冰墙,然后把大凌河附近全部都用冰墙围住。
  建奴这边对于进攻大凌河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谁去?这个问题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原本善战的睿亲王,从去年开始两场大战全部失败,威望降低了不少。
  以至于不少建奴旗主都不愿意在跟他一起打仗。
  而皇太极又不愿意轻易离开沈阳城,他有点担心要是自己带着军队出征,多尔衮别把自己的老窝给抄了。
  建奴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必胜的信念之后,面对明朝新军,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新军的新武器,新战法让适应能力不怎么强的建奴不知道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