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多尔衮拼着消耗能成功破关的原因。
  这一次跟上次还不一样,去年朱慈烺之所以能成功狙击多尔衮豪格,完全是因为,朱慈烺利用已知的知识,引导参谋部在张家口和喜峰口重点防御。
  去年需要用到守城物资的城也没有这么多,所以两地物资充足。
  再加上去年,新军的新战法刚刚出现,多尔衮等人还没有适应才吃了大亏。
  这次一切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堆积在一起,就造成了多尔衮降智光环失效,智商回归的多尔衮果然不愧他睿亲王之名。
  不过在朱慈烺看来,这不过是建奴的回光返照而已,目前真正的女真人已经不足五万,而且内部矛盾重重。
  蒙古部落观望之势明显,汉军旗也被拆分的四分五裂。
  看着忧虑的崇祯,朱慈烺只得劝道:“父皇,从目前来看,咱们处于守势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崇祯看着他:“此话怎讲?”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这个就像当年曹操对付袁绍死后的河北一样,步步紧逼只会让对方团结一心。
  大明要是放缓压迫,其内部矛盾必然会爆发,到时候火并一场,不管是谁输谁赢,对大明都是有利的。
  这第一就是火并之后的建奴实力大为削弱,再也无力两线作战,到时大明的防守压力就会大减。
  第二就是无力两线作战的建奴,自然再也不能派大军侵略九边,那样岂不是辽东老窝不保。
  也就是说,火并之后的建奴,再也无力跳出辽东,到时候咱们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也就达成了。”
  崇祯听着朱慈烺的话好像有点道理:“可是留多尔衮在此,朕寝食难安!”
  朱慈烺开解道:“其实想要赶走多尔衮非常简单,但是参谋部不是打算稳妥一点么!”
  崇祯眼睛一亮:“哦?什么方法?快说说?”
  朱慈烺抬头:“这第一就是派河套骑兵再攻蒙古,蒙古诸部听闻老窝被抄,一定会匆忙回军。
  第二就是把辽东岳托身死,代善重病,两红旗可能落入皇太极之手的消息告诉多尔衮,以多尔衮的脑子,他肯定知道轻重缓急。得到消息,他必然回军。
  第三就是把京城的新军压上,北进合围多尔衮,这次多尔衮只是牵制任务,他必然不愿意于大明决战损兵折将,到时自然退去!”
  崇祯犹豫了一下说道:“第一条看似可行,但是如果多尔衮真的回身击曹文诏部,那么曹文诏可有实力抵挡?
  第三条也是,万一围堵不成,建奴破围而出,京师没有了新军,如何抵挡建奴?
  依照朕看,只有把辽东的消息告知多尔衮,惊走才是上策!”
  朱慈烺摸摸鼻子,其实在朱慈烺看来,围歼才是上策,但是多尔衮紧紧破了长城,崇祯整个方寸都乱了。
  参谋部更是被骂的狗血淋头,要不是往日的功劳,还有朱慈烺在一边劝着,估计参谋部不少人都要被下昭狱了。
  崇祯想了想说道:“从大同调兵太远,朕觉得不如从辽东调两万人回援,到时候必然能围歼多尔衮!”
  朱慈烺一惊,连忙说道:“父皇,不可,现在辽东皇太极可是在围着呢!要是大军一出了城墙和壕沟的保护,在野外根本不是建奴骑兵的对手。
  到时候,这两万人不仅回不来,反而使得整个战场都陷入被动!”
  崇祯犹豫的看了朱慈烺一眼,一副想骂人的样子。
  朱慈烺终究还是不能让崇祯不舒服,万一他一着急做出啥不理智的事情,那整个大好局面岂不是又要崩掉?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既然父皇担心,那就让张家口和喜峰口各派三千人,从长城内侧驱赶多尔衮,把他赶出长城吧!
  但是儿臣担心,多尔衮设下圈套,伏击驰援的新军,所以这些新军不能走的太快!”
  崇祯这才满意:“那就慢点走,总之要想办法把多尔衮赶出去,不能让他在那晃悠着!”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父皇说的是!”
  朱慈烺只能安慰一下崇祯,然后等待着援军的到来了,其实大同距离宣府并没有多远,最多十多日,就能走到。


第399章 皇明烈士庙
  从崇祯处出来,朱慈烺想了想吩咐马车:“直接去参谋部!”
  这些人估计压力很大,作为他们的老大,是时候给他们鼓鼓劲,抗点事情了!
  朱慈烺到总参谋部的时候,里面个个低着头,噤若寒蝉。
  朱慈烺微微一笑:“多尔衮这么做你们可有推演预案?”
  一个参谋连忙递上:“回禀殿下,有,目前正在进行重新推演。”
  朱慈烺接过认真看了起来,看了一下综述大概知道里面的内容,朱慈烺方向文档。
  看着沙盘上的旗帜,有一支五千人的建奴被插在京城附近,朱慈烺眉毛一挑:“你们觉得,建奴会出兵到京城附近袭扰?”
  参谋们相互看看,最后参谋长李栋梁解释道:“是,按照建奴的战略和皇太极的要求,多尔衮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袭扰京师附近,逼迫我们回师勤王。
  所以我们认为占领白马关之后,多尔衮为了完成战略目标必然会派出少量部队袭扰京师。”
  朱慈烺看着地图问道:“那为何不是留下少量部队防守白马关,大部袭扰京师呢?”
  李栋梁想了想说道:“我们在答鲁城赤峰城各有五千兵力,在张家口和喜峰口附近也各有一万兵力。
  如果多尔衮主力南下,那么他们必然面临关门打狗之局面,多尔衮必然不敢冒这个风险。”
  朱慈烺看着地图叹了口气:“看来还是这个情报遮断,让你们判断能力大幅下降了。
  怎么没有锦衣卫的情报支持,你们就不知道怎么打仗了?”
  李栋梁小心的说道:“殿下,现在主要不能确定敌人南下数量,所以不敢贸然出击,如果多尔衮假装南下,然后答鲁城出城,被围困了,那就会非常被动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骑兵的过度集中,是这一阶段的重大战略失误。
  一直想着让曹文诏在河套能对蒙古骑兵取得优势,所以这一年多以来,所有的骑兵都集中在河套了。
  现在面对敌骑,大明新军有力无处使。
  朱慈烺决定道:“孤已经向父皇保证,把多尔衮驱逐出长城,所以你们有什么计划?”
  众参谋议论纷纷,一时拿不定主意。
  朱慈烺突然问道:“如果放弃答鲁城,命令答鲁城的新军南下,能吸引多尔衮么?
  参谋们惊讶的看着朱慈烺,答鲁城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建出个模样,现在又放弃,是不是太不划算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如果放弃答鲁城,多尔衮必然只能出关迎战,到时候宣府和喜峰口各派出三千士卒,一举把建奴赶出长城!
  你们现在推演一下,考虑到各种情况,尤其要仔细推演多尔衮要是不顾一切入关的影响,然后明早孤要看到你们的推演报告!”
  李栋梁犹豫的说道:“但是殿下,答鲁城耗费资金数十万,现在刚刚初具规模,这么放弃,是不是有点太浪费了?
  到时候朝堂上会不会指责的更厉害?”
  朱慈烺呵呵一笑:“孤一直告诉你们要考虑全面一点,现在你们考虑的太多,反而顾虑更多了!
  你们光想着放弃答鲁城的损失,那么你们没有想想如果建奴进入京畿地区,那么损失的就不是数十万了!
  那可不只是银钱的损失,还会有有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答鲁城能损失什么?不过是一些砖石土方木料而已!建奴走了再建就是了。”
  有太子这句话,他们就放心多了,朱慈烺继续说道:“关键是这五千人,能不能挡得住建奴三四万军队的围攻?
  而这个饵,多尔衮吃不吃?”
  李栋梁想想:“答鲁城距离宣府很近,张家口随时能出兵支援,最多仅仅需要坚守两天,守住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多尔衮会不会围攻,这个就不好说了,但是相信答鲁城的新军只要一动,多尔衮就必须有所动作!”
  朱慈烺沉默了想了一会:“这一战,这一部新军估计会损失惨重,他们的遗书都准备好了么?领军的孤记得是武靖伯之子赵安东吧?”
  李栋梁点点头:“正是,赵安东素来以稳健著称,多次兵棋推演都取得优胜战绩,相信他一定能带好这支队伍!”
  这个人朱慈烺当然有印象,作为第一批讲武堂弟子,那可以说是朱慈烺亲自教出来的,那时候讲武堂还叫勋贵讲武堂。
  当初他夸夸其谈的样子,朱慈烺已然觉得好笑。
  虽然朱慈烺一直觉得,只要能拼掉一部分建奴的兵力,哪怕是一换一也是划算的。
  但是真到了这一刻,想着五千条生命,为了他的命令赴死,心里还是很过意不去的!
  朱慈烺敲着桌子:“此战之后,孤会向父皇请旨,在天坛和地坛旁边修建一座皇明烈士庙。
  只要皇明不灭,那么这些为皇明捐躯赴死的烈士香火不绝!”
  李栋梁等参谋无不感动:“吾等跪谢太子殿下之恩!”
  朱慈烺摆摆手:“尽快出结果,明天开始调动兵马,告诉答鲁城的将士,大明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
  一众参谋恭送朱慈烺,朱慈烺心情有点郁郁,一边的李若琏犹豫了一下问道:“殿下,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朱慈烺顿了一下:“说!”
  李若琏双膝跪地:“臣请见锦衣卫战死者也纳入烈士庙祭祀!”
  说完李若琏下拜五体投地。
  朱慈烺坚定的说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无非是新军士卒的不满还有朝臣对于你们的启示。
  你放心,每一个为大明付出的人,大明都不会忘记!
  锦衣卫这一战死伤惨重,他们用生命赢得了荣誉,这些人孤一定让他们进入烈士庙得享香火。”
  李若琏躬身而起,再次下拜:“臣代锦衣卫死难的四百一十七位烈士谢殿下隆恩!”
  朱慈烺坚定的说道:“不止是这一战,从大明建立以来,为大明牺牲的所有锦衣卫,都要配享祭祀。
  你回去之后整理他们的事迹,需找他们的名字,孤要选一批刻石铭记,让后人知晓他们的付出。”


第400章 全军出击
  答鲁城,赵安东正在看最新的战报,外面刘千户沉默的掀开帐帘。
  赵安东奇怪的看着这位锦衣卫千户,最近老刘的心情一直不好,自从多尔衮南下以来,锦衣卫损失惨重。
  刘千户挂着千户衔,手下有两百多锦衣卫,其中有一半洒在草原上,随时监视多尔衮军的动向。
  这些人十人一组,每五人配备一个望远镜,望远镜能望十里,他们只需要远远的吊着,虽然辛苦,但是至少没有生命安全。
  但是自从多尔衮从科尔沁南下以来,情况就改变了,多尔衮偶然知道了自己被监视的事情,然后开始仔细清理营地周边。
  锦衣卫的伤亡就迅速增加,特别是建奴过了答鲁城,为了遮蔽战场,多尔衮洒出大量的斥候,只要见到不是他们的人就杀!
  而锦衣卫身负查探之责,不得不前往侦查,这十多天,刘千户每天都能收到手下战死的消息,而倒霉的,连消息都送不会来,整个小组都战没了。
  赵安东方向军报:“又有手下战死了?”
  刘千户嗯了一声:“他奶奶!现在老子手下就剩七十人不到了!”
  赵安东想了想:“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