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里面郑和带回来的船模还很完整,送进宫里的东西自然都是上好木料打造的工艺品,所以各部件要么镶金镶银,要么檀木楠木,而造船复刻的时候就不能一样画葫芦,一个是造不起,另一个造出来也不一定是飘的。
  而哪个部位选择哪种木料这个就需要老船匠通过经验来判断了,所以对于宝船船模的复制更重要的就是木料的选择。
  船坞还要半年才能建成,为了方便,朱慈烺还特意引入了吨的单位,长宽高各三尺为一吨,跟欧洲的吨相差无几,这第一批船坞改建的都是一千吨级的。
  而以前的船厂造的都是几十吨百多吨的小船,所以与其说是扩大还不如说是重新挖,进度自然慢了。
  胖玄还特意提了朱慈烺让建的木材烘干窑,已经在烤窑准备实验木材干燥效果。
  这个可是大事,能极大缩短木材干燥时间,为下一步大量造船打下基础。
  除了各种好消息,胖玄在后边也说了现在遇到的问题,一个是工匠,去南方招募工匠的人收获不大,北方的工匠只会造小船,希望朱慈烺能帮忙。
  还有一个就是木料,北方已经没有能做桅杆的大树了,欧洲人认为拼接桅杆不够坚硬,不能远航,所以不建议大明使用拼接桅杆,请朱慈烺帮忙解决桅杆木料的问题。
  朱慈烺淡淡的看了看魏平安:“这信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送到我的手里?”
  魏平安吓得跪下来,跟了朱慈烺这么久,魏平安自然知道,太子爷越是淡定轻柔的说话,那就表示他越生气,他磕头说道:“太子殿下,这信是昨天到的,您在皇仁堂药局,,等您回来又累了,所以奴婢私自做主放在了那里!”
  朱慈烺敲着桌子:“哦?现在你都能替我做主了是么?”
  魏平安跪伏在地:“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朱慈烺哼了一声:“你还有什么不敢的!给我滚外边跪着!想明白了在进来。”
  魏平安连忙连滚带爬的跑到院子里跪着:“谢太子殿下开恩!”
  朱慈烺转身看了一眼李若琏,李若琏连忙弯腰行礼,朱慈烺:“造船匠缺少的事情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李若琏低头想了一下:“殿下,其实江南有很多私人造船厂,他们都是违反大明律的,不如咱们给他们安置一个罪名抓起来,船匠全部送到天津的船厂,这样不就解决了问题。”
  朱慈烺嘴角一扯:“你这个办法很锦衣卫!”
  朱慈烺敲击着椅子,打量了一下李若琏:“嗯,虽然有些……,行吧就这么办,不要罗织罪名,找几个通匪的口碑差的,造船技术好的船厂搞一伙,嗯,还要找没有后台那种,免得朝堂上惹来麻烦,懂了么?”
  李若琏抱拳:“是,只是南镇府司没有诏狱和缉捕之权,臣怕地方上的锦衣卫不配合。”
  朱慈烺又想起了骆养性,这个龟孙怎么没有一点的眼力见!看看人家曹公公,你给我等着!
  不过问题还要解决,正想着呢,外边小太监进来:“太子殿下,刘公公求见。”
  朱慈烺立刻咧嘴笑了,这是钱来了!:“快请!”
  不一会刘若愚跑进来,微笑着拱手:“见过太子殿下,恭喜太子殿下,那郑家的师爷确实会来事,听说太子殿下为其在陛下面前美言,特意送来二十万两银子聊表心意,另外又加购了一千架望远镜和十万两的各种皇家特供商品。”
  朱慈烺哈哈一笑:“好!好!好!果然有钱就是财大气粗,一个管事的师爷就能决定几十万两银子的使用,不错!我还以为这事他的师爷要给郑芝龙送信才能决定呢!”


第42章 刘大夏和郑和海图
  有了这笔钱朱慈烺感觉自己一下子又活过来了,看了看手里的信这事还有谁比刘若愚有经验么:“老刘有个事想问你,孤这里缺船匠,李若琏建议去江南抓几个通匪和有劣迹的船厂东家,把船匠直接送到天津,你怎么看?”
  刘若愚打量了一下李若琏,一副刚认识他的模样,原本一个正直君子现在怎么也变的这么心黑手狠了,李若琏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解释道:“这些人私造海船,本就是违反大明律,我们抓他有理有据,只是怕地方上的官员和锦衣卫不配合。”
  刘若愚微微一笑:“此事简单,刘香余党还在骚扰沿海,据说有人想进京行刺,此事涉及皇家安危,锦衣卫东厂职责所在有侦缉之全权,地方无权干涉,至于地方上的锦衣卫,咱们不是可以让东厂协助么,骆指挥不敢不卖曹公公的面子。”
  朱慈烺点点头:“好!就这么办!先给曹公公送去一批千里镜,勇士营连战连捷有此物必能战力更增!”
  刘若愚抱拳应是,朱慈烺又问道:“你们知道何处能寻得大木?”
  刘若愚摇摇头,李若琏也摇头表示不知道。
  朱慈烺想了一下:“那江南造船大木都是从何处寻来?是了!东南到处都是热带雨林,那里怎么会缺大木头,但是北方上哪去找?”
  面对朱慈烺自问自答刘若愚奇怪的问道:“殿下,何谓‘热带雨林’?”
  朱慈烺摆摆手:“先不管那些,大木大明没有,但是高丽倭国应该有,再不行继续往北虾夷岛库页岛那边多得是!派人先去高丽买!就这样!”
  见朱慈烺已经打定了主意,两人就不在说话。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朱慈烺继续问道:“海图!还有海图!李若琏你搞到没有?”
  李若琏抱拳说道:“殿下,已经派得力的人去办了,暂时还没有消息!”
  朱慈烺又问魏平安发现他不在:“魏平安!给我滚进来!”
  魏平安连忙跑进来,一脸谄媚的笑着:“太子殿下,您找我?殿下奴婢知道错了……”
  朱慈烺瞪着他:“给我闭嘴,我问你,让你找的海图找到没有?”
  魏平安连忙说道:“殿下已经让人去找了,那边说资料繁杂需要整理。”
  朱慈烺骂道:“这都几天了!你去给我催去!滚,找不到你不用回来了。”
  看着连滚带爬的魏平安,朱慈烺又想起了郑和海图,明史上有一段迷案‘刘大夏火烧郑和海图案’后世对于这事争论很多,直到朱慈烺有一次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
  上面说《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收录在明末学者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中。此图不仅没有被烧毁,而且一直保存完好。我国海军海洋研究所一直将郑和航海图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且成果丰硕。由朱鉴秋主编的《古今对照郑和航海图》《新编郑和航海图集》《百年郑和研究资料索引》等著作已出版问世。这也清楚地表明,郑和航海图不仅没有被烧毁,而且至今尚在。说刘大夏烧毁了郑和航海图,是无稽之谈。
  朱慈烺特意去图书馆翻看了相关的书籍,还真有,所以烧毁说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来到大明之后,通过这些年的生活朱慈烺发现,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一个逻辑性问题。
  大明宦官跟官宦那是两个群体,他们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郑和作为一个宦官,海图这么重要的东西,不放在皇家内库的藏书馆,去放在兵部?这明显不符合官场逻辑嘛!
  所以很明显即使兵部有,那也是备份,原件内库一定有,兵部的丢不丢不知道,内库的一定没有丢!
  要不然建奴以后修明史的时候,为啥还有描写郑和海图健在的文字。
  而皇家藏书按照大明的惯例一般都会放在文渊阁和皇史宬,并且重要典籍都会抄录备份到金陵皇宫。
  朱慈烺大概记得有谁说过,一个海洋强国的底蕴不是在有多少船,也不是有多高超的造船技术,而是有多少张海图。
  每一张海图,记录的水文资料,都是航海家辛辛苦苦冒着风险一点点收集整理的,这里面不仅有风险更是大把时间的积累。
  朱慈烺看看李若琏:“你去把典兵刘泉喊过来。”
  不一会典兵局郎太监刘泉过来:“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嗯了一声:“起来吧,东宫典兵下现在有多少人?”
  刘泉抬头:“殿下,现在典兵有臣为局郎、局丞2人、锦衣卫大汉将军两班二十人负责太子出行仪仗,锦衣千户李若琏部缇骑六百零七人,统计、哨探、监督八百八十四人。”
  朱慈烺愣了一下看了一眼李若琏,李若琏连忙说道:“按照太子殿下要求,锦衣卫派往山西监督统计人员四百五十人,记录防疫军,皇仁堂药局,运输队等运作,往永平派五十人哨探一百缇骑运作矿产,往天津派驻五十人守卫船厂,往江南派出一百人负责采买良种招募匠人,其余人员在各皇店监督护卫,东宫内有锦衣卫缇骑一百人护卫太子殿下安全。”
  其实大明朝太子专属的军队护卫很少,典兵也只是个样子,正常情况下,典兵有负责仪仗的二十人,锦衣卫一百人负责出行安全。
  按照祖制,太子护卫统一由皇城守卫共同担任,无独立卫队。皇城内担负皇帝贴身侍卫的有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三千营红盔将军2500人,把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把总指挥2人,大汉将军8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人,把总指挥8人,勋卫散骑舍人无定员,旗手等卫带刀官180人,总共有8300多人。
  设侍卫官6人统领,其中1人管大汉将军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刀者;1人管五军营叉刀围子手;4人管三千(神枢)营红盔、明甲将军。侍卫官由公、侯、伯、驸马都尉等勋戚担任。平日里当值将军共有数百人,朝夕分别候等在午门外,夜间则司更。五军营叉刀围子手全部在皇城值宿。掌侍卫官实行轮班制,每日一个,掌锦衣卫大汉将军和叉刀手,每日都要值班。宫廷如举行重大活动时,侍卫亲军便按定制部署警卫。
  制定了严格的警卫规章制度,规定:值勤时不许顶替,不得擅离职守,不得拨散队伍,不得过问官员军民奏事,不得索要财物等。


第43章 意外情况
  而到了大明中期以后又设立了御马监直辖的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后有几经变化,但是宫禁护卫又增无减,故而东宫不需要也不许有直属护卫。
  对于李若琏手下人数超编朱慈烺自然是清楚,因为是他首肯的嘛。
  不过这么久竟然没有人过问,朱慈烺就觉得奇怪了:“宫里面没有人过问你手下的人太多么?超过一千的时候也不提醒我,孤也好跟父皇说一声。”
  李若琏想了想说道:“是臣疏忽了,宫里面曹公公派人来问过,奴才跟他说了人员用处,他后来也没有说什么了。”
  朱慈烺摸摸下巴:“老刘,这曹公公是什么样的人?为何对孤这么亲近?”
  刘若愚想了一下说道:“可能是殿下对他的人没有追究,加上殿下为咱们这些没根的奴才寻了个归宿,所以感念殿下恩德吧。”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他的人?谁是?”
  刘若愚理所当然的说道:“自然是皇店掌柜大使等人,这些原本都是御马监的产业,殿下整顿时虽然没收了他们的贪污,但是并没有继续追究,这就是给大家留了退路,加上后来又拿出产业补贴曹公公损失,所谓投桃报李,曹公公应该是知道殿下不想跟他为敌。”
  朱慈烺手顿了一下:“皇店不是司礼监的产业么?”
  刘若愚啊了一声摇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