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说别的,要是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崇祯手里有勇士营在,至于想跑都跑不出北京城么?
  至于后世说的曹化淳开北京城门投降,那更是无稽之谈,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其实朱慈烺倒是想用自己人掌握御马监,可惜他手下那三瓜俩枣既没有资历,也没有那个本事,推荐别人,这太监里面殉国的好像还有方正化高时命等人。但是资历都不够。
  曹化淳见朱慈烺情真意切,心也放下了大半。他也不好说其他,他是崇祯的近臣,自然知道崇祯这人看似用人不疑,其实他疑心甚重,温体仁虽然被搬倒,但是温体仁在崇祯心里埋下的种子确依旧在那里,若是他不知进退,真不知道自己会落个什么结果。
  崇祯现在最信任的就是这个太子了,也许是父子真情也好,或者是朱慈烺确实能干也罢,总之他们这些内官知道,现在能说动崇祯的人只有太子殿下。
  作为一个没啥野心的人,自然不想得罪太子。
  朱慈烺打量孙应元,要说这曹化淳挑人的本事真的是没的说,周遇吉,孙应元和黄得功这三个勇士营的大将最后都壮烈战死,所以朱慈烺根本就不相信曹化淳会开门献城。
  朱慈烺想了一下问道:“曹公公,你对钱谦益怎么看?”
  曹化淳摇摇头:“钱谦益虽因被诬告之事有求与我,但是奴婢是内臣,内臣不能说外臣之事,故而没有答应。后来钱谦益对奴婢多有怨言……”
  朱慈烺觉得这样道理就说得通了,钱谦益降清后主修明史,明史记载曹化淳开门献城,江南很多书籍也都是这样记载,看来祸根就是这个时候埋下的吧。


第62章 西山煤矿
  当晚回到东宫,朱慈烺焦急的等着刘若愚的消息,虽然还没有人敢晃点他这个大明皇太子,但是钱这个东西,不能落袋为安,总感觉不踏实。
  晚些时候刘若愚才匆匆走来:“殿下,几家的钱都运到了。”
  朱慈烺开心的拍拍手:“好!”
  看刘若愚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朱慈烺奇怪的问道:“还有何事?”
  刘若愚抬头:“殿下,辽东和山西的商号提出想大批购买望远镜。”
  朱慈烺玩味的扯起嘴角,如果说辽东想购买望远镜是为了军事目的,那么山西这些家伙买望远镜又是为了什么?放羊的时候看羊群么?
  辽东那群家伙现在已然一副养寇自重的架势,这些人后来演化到出兵死要钱,与其说是穷疯了,不如说是这些人已经形成了军阀,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过现在这些人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至少目前情况来看,大家只是觉得大明的问题比较严重,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轰然倒塌。
  大明从何时开始攻守之势逆转,最终丢掉江山的呢?
  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作用,那就是福王殿下。
  李自成被揍得只剩十几个人的时候,清军大规模入关,剿匪军北上,那个击败他的卢象升战死了,几个有能力的都调到辽东了,张献忠降而复反浪到了四川吸引了大部分火力,李自成趁着河南饥荒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占领了洛阳。
  自万历十四年开始,明朝就围绕着册立太子一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直持续了十五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册封为太子。
  但斗争到此并未结束,被封为福王的朱常洵长期逗留京师,不去自己的封国上任,于是群臣们又纷纷上书。到了万历四十二年,太子宫里发生了“梃击案”,万历皇帝才不得不让福王去自己的封地洛阳。临行前,万历皇帝颁布诏书,赐给福王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
  福王的封地在洛阳,但由于他的田庄面积太大,整个河南省已经养不起福王了,于是“取山东、湖广田益之”。福王并不满足,他取得了“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此外又申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
  总之福王是不缺粮食不缺钱的,抢了福王之后,李自成有钱招兵买马,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之后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开始从流寇变成了封王建制的割据政权,最终搞的大明情况急转直下,崇祯上吊。
  而现在的朱慈烺之所以能以皇太子的身份为所欲为,那还不是大家都觉得大明会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而他朱慈烺将会是下一任皇帝。
  在转到辽东这些人身上,朱慈烺绝对不相信这些人买望远镜是为了造反。
  尽管朱慈烺对于辽东的吴三桂之流非常讨厌,但是没道理郑芝龙他都敢卖确不敢卖给辽东。
  传闻中辽东诸将跟建奴有所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虽然卖了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会流到建奴之手,不过朱慈烺确一点也不担心。
  科技是进步的,作为大明望远镜的唯一生产者,朱慈烺出售的型号跟自己用的肯定不一样,他能卖八倍镜自然会给自己的手下装十六倍镜,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光学技术的更新,他手下用的东西自然会越来越好。
  至于山西这群人,朱慈烺就不能惯着了,辽东是有可能资敌,但是只要控制数量,这个比例将会很少,但是卖给山西的商人,那是肯定都会跑到建奴手里面。
  朱慈烺敲这椅子扶手:“辽东出售不超过一百副,至于山西那边,现在咱们还在给郑芝龙供货呢,没有多余的给他们,让他们等着吧。”
  刘若愚默默记下,朱慈烺想到了这个福王,暗暗觉得这么大一笔财富放在那浪费实在可惜,自己一家都快急的吃糠咽菜了,这位亲戚也没有说捐献一点财物帮衬一二。
  最难受的是朱慈烺还不能搞他,现在人家声色犬马、荒淫无度、贪婪丑恶恰恰就是崇祯最喜欢的样子,也是最让崇祯放心的样子。
  不要说崇祯,就是朱慈烺咱在皇太子的身份看这位福王的所作所为都感觉顺眼,毕竟地位觉得眼界不是。
  以前朱慈烺读历史架空小说都觉得大明的藩王都应该像唐王朱聿键一样在王府内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现在朱慈烺确最怕像唐王朱聿键一样的,反而觉得福王做的不错,不过福王唯一的不好就是太有钱了!这一点非常不好。
  现在朱慈烺还没有功夫管他,有钱了那西山计划就可以开展了。
  朱慈烺敲着椅子:“卢沟桥煤场存了多少煤了?”
  刘若愚低头计算了一阵子:“几万斤应该是有的。”
  朱慈烺摇摇头,初步联通的货运线路需要磨合,各种装卸以人工为主的情况下,很难大规模的提高效率。
  货运是一个体系,朱慈烺尽量做了优化,但是很多机械都需要慢慢的生产。
  例如朱慈烺提议装卸厂直接设计在矿坑出口,把矿卸下来称重之后直接倒到车里,然后马车拉到河边,设计高过船舱的码头倾倒台,木质滑道,煤直接从马车上滑进船舱。
  而运送到目的地之后,设计专门的卸煤泊位,船只停进去,上面有木架使用滑轮制作的简易龙门吊,装满一车的量起吊直接放到马车上。
  总之朱慈烺提出了运输的概念,不过需要改建的地方太多了,现在还只能用肩挑手抬。
  见刘若愚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朱慈烺奇怪的问道:“老刘,你有事直说就是,吞吞吐吐干嘛?”
  刘若愚看了看朱慈烺的脸色连忙跪下:“奴才有罪,请殿下责罚。”
  朱慈烺愣了一下,然后颇有深意的打量着刘若愚:“你起来说话,说说有什么罪?”
  刘若愚站起来小心的说道:“昨晚火药作坊那边出了事故,七人炸死……”


第63章 不听话的奴才
  朱慈烺手一抖:“又死人了?怎么回事?”
  刘若愚看看朱慈烺:“昨天殿下命令火药坊制作一千纸弹,曹公公又派人来催,要一批先训练用,火药坊主立功心切,要求作坊里的工人连夜制作,因为油灯引燃了火药……纸弹制作间炸了一个……其中七人死亡,三人受伤……”
  朱慈烺半晌没有说话,这怪谁?怪火药坊坊主立功心切?这不过是刘若愚把责任往自己等人身上揽罢了。
  说到底还不是怪自己太心急了,昨天下午下的命令,要求今天下午使用,又是新工艺从来没有制作过,坊主只能连夜制作。
  好在朱慈烺当初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规定一个工作间不能超过十人,要不然这一下子,火药坊就彻底报销了。
  其实当初朱慈烺想的是一千发纸弹任务并不重,找十个人一人做一百个,也不过一两个时辰就卷好了,加上制作弹头,一上午也该够了。
  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路上的时间,还有今天下午还要使用。曹化淳听说皇上要看,自然派人去催,还要求那边先送一批训练一下,这层层加码之下,火药作坊就不得不连夜赶工了。
  朱慈烺半晌没有说话,停了好大一会才说道:“抚恤死者家属,以后火药作坊不得夜间作业,严禁烟火,还有纸弹坊坊主调离,以后纸弹坊无东宫印信任何人不得给予调拨纸弹。”
  刘若愚愣了一下,连忙低头:“是,我一定好好教训他们。”
  这因为赶工期出现爆炸朱慈烺可以原谅,但是没有他的允许这家伙竟然敢私自给曹化淳提供纸弹,这事就不能原谅了,不仅仅是因为纸弹厂是他的产业。
  这以后新式火器普及之后,朱慈烺还指望着通过控制纸弹和炮弹等后勤保障物资来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呢。
  这家伙今天敢把纸弹给曹化淳,那以后照样敢给别人。所以这样的人不能留在这样的岗位上。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魏平安,真想把这家伙扔去管理纸弹厂,可惜身边能用的人太少,朱慈烺还需要个心腹留在身边。
  又打量了一眼李若琏,锦衣卫的人也不行,这些家伙是搞情报的,本来就心里阴暗,应该避免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权利。
  刘若愚看到朱慈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识趣的闭嘴,以他的阅历哪里还看不出来朱慈烺是在挑选纸弹厂的负责人呢。
  小玄子在开平,小桂子在山西,两个人对比一下发现还是小桂子那边更重要一点,敲了一下桌子说道:“那就让吴荃接任吧。”
  刘若愚愣了一下,吴荃他当然知道,这个太监是皇明马车通州厂的管事,前两天朱慈烺还在夸这家伙办事有一套,没想到这么快就提拔了。
  解决了纸弹厂的问题,现在钱也有了,也是时候调理一下西山煤矿了:“温体仁余党手里的矿厂都收回来没有?”
  刘若愚点点头:“三个矿都已经收回来,现在正在加紧开采。”
  朱慈烺继续说道:“从明天开始提高西山煤矿矿工的工钱为每十斤一文,提供一顿午饭,煤价下调到三文钱两斤。”
  第二天上午的朝堂依旧热闹非凡,流寇还在乱窜,各种弹劾奏章满天分,朱慈烺有时候就在想,这些人难道就不能干点正事么?
  下午朱慈烺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这个时代所谓的江湖豪侠的比武。
  不过跟想象的不同,什么大侠异人呀,还有什么内功轻功那是一个都没有。
  朱慈烺问一边的李若琏:“李千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