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跟英、葡、西、荷的多年战争经验辛格知道,一旦不能用骑兵第一时间击破对方的阵线跟对方搅和在一起,那么他们冲上去多少都是送菜。
而且没有了莫卧儿正规军的压制剩下的军队很有可能承受不了伤亡提前崩溃。
而对面明军那看着同伴被杀不动如山的气势,确实吓住了辛格和所有莫卧儿帝国将军。
所以当仓井一男带着人且战且退的时候,莫卧儿努力找寻对面明军的弱点,确一直没有找到。莫卧儿人一度以为,明军能就这样跑掉他们也无可奈何。
最后还是仓井一男自己害怕了,看到一个有利地形之后才决定固守待援,这时候莫卧儿才发现,他们竟然被吓唬住了!
当然经过十几天的试探,莫卧儿人也很庆幸,幸亏当初自己没有第一时间冲上去,对面的明军战斗力实在太强了!
但是昨天,对面似乎产生了什么变化,不少以前反复拉锯的点,对面竟然守不住了,辛格觉得对面要么是要突围,要么就是确实已经乏力了。
但是不管怎么一种情况,辛格也没有想到对面敢直冲大营而来!
战争从第一时间就进入了最激烈的状态,广岛国士卒被李让激发出了所有的勇气,他们一往无前,死战不退。
而毫无准备的莫卧儿人根本来不及集结成战阵,他们有的甚至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找不到自己的马。
当然这种慌乱紧紧蔓延了莫卧儿军营的三分之一左右,更多的莫卧儿人正在集结,远处的兵力反应过来之后也在往这边支援。
一时激发的血勇不能一直维持,特别是连他们的军官自己都不知道该往哪去,该打到什么地步的时候,这支军队随时都在崩溃的边缘。
李让现在满脑子都是击破敌人中军,击溃敌人,但是莫卧儿人并不是部落联盟不会安营扎寨,他们的营寨内部各种隔断、鹿角、阑珊、还有各营之间的空地上集结起来的士卒都成为巨大的阻碍。
每耽误一息时间,敌人就能集结的更多。
第786章 决死冲锋
辛格看着进攻速度越来越慢的明军,他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出现奇迹,今晚就是这伙明军的末日,以区区八千人进攻五万人的营寨,还是有所准备的营寨,这本身就是一件找死的事情。
你以为写呢?关键时刻个锦囊,几点进攻几点撤退,劫营再反劫营,再回过头二次劫营?
五万军队光出营入营整队都要一个小时以上,然后要列队有序进出,这个来回就又一个小时。还想来来回回几趟?除非拆围墙!
还动不动搞一个什么派人在对方营地旁边敲锣大鼓,让人家不能睡觉,逼得人家全军出动一无所获?
你认识字不,知道为啥哨探又叫‘夜不收’不?因为哨探夜里也是不收回的!还半夜摸到敌营附近?多近?
辛格这边刚松了一口气,突然背后响起猛烈的炮击,原本有序的营地再一次喧嚣起来,炮击之后背面也出现了敌军。
而且数量还不是一万两万,装备也更加精良,他们从炸开的营墙突入大营,后方脆弱的防线分本不堪一击。
辛格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原来这七八千人的进攻只是为了乱他的军阵,现在光想着包围这八千人,各军编好一队就上去一队,哪还有组织可言?
如果指挥他们进攻还能顺利指挥,但是一旦让某一部分后撤,那么整个进攻都被乱套。
辛格一边继续指挥刚编练好的军队往外围去阻挡来敌,一面期待这边能快速歼灭或者击溃敌军。
显然这一连串的炮火也激起了这边几千人的信念,为了求活,他们的进攻再次犀利尖锐起来。
随着坏消息不断传来,辛格知道大势已去,这个时候要么带着心腹逃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从新建立防线收拢溃兵。
要么就是乱战,期待敌人承受不住损失选择撤退。
还没有等辛格做出决定,突然一阵炮火急袭了他站的地方,他这个时候才想起,为了方便指挥,大营的火把和帅旗可能暴露了他的位置。
帅账被袭击之后莫卧儿人的指挥更加混乱,昏迷的辛格被手下的护卫扒拉出来,抬上担架迅速离开。
然后莫卧儿人就崩溃了,不到天明就溃散四方,有些人挂念着家人只想回家,有些人想要找一个地势好的地方建立新的防线。
有些人在等着元帅的命令好归队,有些人计划着占领某座城市等着朝廷想起他们在说。
还有的人干脆打算拿下到边境去当土匪,带着这么多手下有人又有枪,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
这并不是一场歼灭战,前来救援的军队只是高丽国的新军加上垦殖军一万人,他们的目标只是跟广岛国军汇合,要么救出对方,要么带着补给给予对方信心。
显然这一战的结果超出了参谋部的预计,主要是参谋部没有想到广岛国能打的这么好,爆发这么强的潜力。
而高丽炮兵的那一轮炮火急袭更是本战的点睛之笔。否则这次三万人对上五万,绝对不会赢得那么轻松。
两方汇合之后,迅速收拢了军队朝着恒河边寻找舰队的庇护,毕竟对方只是被击溃,主力仍在,估计最后至少还能集结起四万以上的士卒。
毕竟本营只有四万到五万人,还有两到三万左右游弋在四周,这些人只要一等到天亮摸清了战场形势就能一面对他们进行牵制一面收拢溃兵。
如果对方从新建立了指挥系统,那么这一战胜负还未可知。
李让这一战让广岛国见识到了什么叫破釜沉舟,狠人不管对敌人狠不狠,对自己人是真狠!这一战还好是赢了,要是没有突围出去,广岛国这群人只能要么等着饿死,要么投降。
昨晚是求生之战还没有人觉得什么,现在活下来之后再看李让的所作所为,仓井一男觉得王叔说得对,这些大明教官还是离得远远的比较好。
李让回到加尔各答之后,写了一份战报详细的讲述了他对于莫卧儿人的观察,还有对这一战的见解,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
周遇吉倒是没有说什么,人在绝境之中为了自救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李让的夺权行为虽然违背了大明对于藩国的承诺,但是毕竟没有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
而且藩国也没有要举报的意思,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了,毕竟李让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初可是第一批新军中脱颖而出的人物。
这样的人经过这些年的培养锻炼,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李让也不例外,作为藩国总教官,其几乎是所有藩国新军的缔造者。
从七国新军的战力来看,其练兵确实是一把好手,广岛国新军这次能有这样的表现,就足以证明李让的优秀。
尤其是垦殖军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火器不全的情况下,在大明没有相关军队训练经验的情况下,李让能根据西班牙大方阵设计出七国垦殖军,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创新。
这次广岛国垦殖军以自己损失八成的代价,重创了同样数量的莫卧儿骑兵,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虽然说广岛国垦殖军已经算崩溃了,但是新军确成建制的保存下来,并且能撤出战场。
足见这些士卒的基本功之扎实。
周遇吉甚至都想把李让要回到自己的第一师,这样的人当一个团长都够了。
广岛国这一战之后损失了一万三千多人,最后能作战的只剩下六千人,虽然损失巨大,但是这一战也打出了自己的精气神和自信。
这一战广岛国被救出包围圈,但是大明的包围圈确太大,包围圈里还有大小几十座城市,还有四五万的莫卧儿军队。
准确来说这根本不算包围圈,只能算是大明占据了几个战略节点,但是莫卧儿军队一天没有被消灭,这里就不算安全。
而缺少骑兵的大明军队也无力对这些奥斯曼轻骑进行追赶,人数的不足又不足以包围对方。
所以战事再一次陷入僵持阶段。
周遇吉还不知道暂编第四骑兵师的消息,不过考虑到骑兵军马问题,他也已经命令各军有意识的收集当地马匹。
再看莫卧儿帝国这边,两座关口被敌人偷袭占领之后,傻家汗并没有着急,中亚和西亚方向的敌人牵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在没有确认东部的辛格战败之前,他决定在等等。
第787章 成立莫卧儿战区
朱慈烺以为他的假期至少能维持到元宵节以后,大明的元宵节虽然没有以前宋朝的元宵灯会那么繁华,但是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总之到了大明虽然过年的意义提高了,但是也仅仅和元宵节相当。
在民间甚至大部分百姓都觉得不过来二月二都不算过完年。
但是正月初六的这场朝会他不得不参加。
这一场朝会也是复兴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农业部部长紧张的站在大殿内,作为第一个发言的人,而且开年就报告坏消息,他还真怕陛下会迁怒与他。
“总的来说,今年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而且和去年相比,今年可能还要面临疫情复起和蝗灾的多重考验。
根据钦天监的观测,今年旱灾依旧会波及数省,而农业部下面的蝗灾司观察,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因为大旱,蝗虫在河坡荒地等产卵。
今年春蝗如果不能及时扑灭,因为旱灾夏蝗恐怕更加难治。
总数周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如果瘟疫在起到时候大明处境会更加艰难。”
朱慈烺嗯了一声:“卫生部怎么说?”
卫生部长魏昌盛站出来:“回禀陛下,根据皇仁堂的研究发现,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其实是因为大灾之后,因为人口死亡数量暴增之后,很多尸骨暴尸荒野,成为疫病滋生的源头。
而蛇虫鼠疫在灾荒之年食物获得渠道变少,往往会选择这些死人作为食物来源,这就形成了传染渠道。
最后大灾之后,流民往往扎堆聚集,百姓吃饭都成为奢望,也没有人在注意个人卫生,这就是爆发的原因。
所以卫生部经过总结去年的经验,今年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排查。
首先大明去年粮食供应充足,并没有造成饥荒死人,此乃陛下之功劳,除了人这个传染源之外,对于病死的家畜、老鼠、野外的动物等等,一律采用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方法。
第二就是灾区范围内除四害‘老鼠、蚊子、苍蝇和跳蚤’卓有成效,杜绝了传播途径。
第三就是在各个工地普及健康知识,要求工人注意个人卫生,检查厕所,严谨随意堆放垃圾随意大小便等等。
经过验证这些办法综合使用之后,去年大灾之后不仅没有产生大疫,反而各种传染病都减少了很多。”
朱慈烺总算听到一个好消息:“除了这些之外,朕还有一条要提醒,注意水源保护问题!不仅水井要保护,各地对河流等水源的水源地保护也要派人巡查,如果发现漂浮人畜死尸立刻打捞处理。
各地趁着这次干旱,好好的把村里的老井掏一掏,看看村子里的井里到底都有什么!
去年一年,各地掏井,从旧井里捞出死尸,尸骨的事情屡屡发生,一年竟然达到惊人的七十多起,除了人之外,各地井里死猫死狗等等更是常见。
朕记得江南有一种习俗,在水井里养鱼,朕觉得这个就很好,各地可以尝试是不是可以效仿,如果鱼能活着,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