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二三百个参加的商会,也用不到这么多位置,这个可以容纳两三千人的拍卖场这次仅仅坐了一千人不到。
  朱慈烺看看四周的商人:“朕登基以来,大明商业持续繁荣,从崇祯八年的时候,每年商税不足百万两到去年一年商税近两亿两。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离不开在座的各位的支持,大明今天的强盛,有你们一份功劳。
  曾有人说,商人就是囤积居奇,就是低买高卖,不事生产,于国无益,不应该支持,应该打击。
  朕不这么看!朕觉得士农工商,为何不是士农工,三民而是四民?历代既然觉得商人不好为何没有消灭商人?
  因为商人是有用的,是大明百姓的一份子,更是总要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人调运物资,百姓所缺由商人转运,才能获得。
  若是没有商人,你种地缺一把锄头,自己去上山开矿,去烧煤炼碳,去自己打铁最后终于获得一把锄头。
  一个书生想要写字,首先要去野地抓黄鼠狼,去竹林寻找竹竿,制作毛笔,然后用松木熏制墨锭,再用木麻秸秆造纸。
  等你东西造好,田也慌了,读书也耽误了?
  所以没有商人不行!但是为什么商人这么重要确被全社会憎恶,被上下不喜呢?
  就拿这次旱灾来说,明明百姓已经很困难,有些人宁愿家里的粮食发霉发臭,喂了老鼠都不肯低价卖给百姓,就等着涨价了赚钱。
  有些商人以次充好,欺诈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赚那些黑心钱。
  还有些人压榨百姓劳工,恨不得别人日夜不停的为他劳作挣钱。
  更有些人一毛不拔,偷税漏税,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钱都是自己赚的,朝廷收税就是扒皮喝血!
  你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当然朕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商人都是好的,今天我们首先要表扬的就是在这次旱灾中表现最好的三家商会。
  胶州商会、泉州商会,金陵商会。三个商会不畏万里之远,不畏风浪之急,从海外运回粮食,八百万石,七百万石,六百五十万石。
  靠着三家的努力大明有超过五百万百姓因此活命,为了奖励他们的功绩,朕决定新的一次外贸许可证评定,首先给三家颁发。”
  胶州商会靠着离高丽和倭六国近的机会,主要从七国收集粮食,加上从辽东等地的垦殖公司高价购粮,还有新大陆地区的西班牙等地收购夺得了这次运粮的第一名。
  算是黑马中的黑马,不过他们每石粮食的代价超过三两银子,但是卖给朝廷只获得了二两,也就是说八百万石粮食他们不仅没有赚钱还亏了近千万两。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傻,其实也是有苦难言,胶州商会不被陛下说喜,准确来说是孔家不被皇上所喜,所以胶州商会只能花钱买乖。
  要知道按照惯例,新皇登基,为了表示自己重视文教,一般都会对孔家进行封赏,孔家的爵位已经封无可封,所以后来的皇帝一般都以封赏土地为主。


第829章 酬功
  第二个就是各种大儒文士都是孔子门生自居,路过曲阜怎么能不拜孔子,祭孔子,而祭拜总不能空着手,要么献上文房四宝,要么就是土地投献,直接给钱的反而不多。
  第三就是土地投献,孔家可是真真切切的超级家族,把土地投献孔家,不仅免税,而且孔家要脸面不会逼迫太甚,百姓都愿意投献。
  这才是导致孔家土地数量膨胀到数州之内遍布孔家之地的地步。
  就像当初朱慈烺刚到扬州的时候,扬州人请朱慈烺吃饭,还要从孔家借厨子去做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孔家的奢华。
  毕竟孔子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孔府菜才是华夏美食的极致,包括满汉全席都是由孔府菜演变而来。
  但是一切到了朱慈烺这边就不一样了,不仅朱慈烺自己没有丝毫祭拜孔子的意思,底下的人提出祭孔的要求也都被朱慈烺给否决了。
  孔家传承几千年,靠的是什么,是诗书传家么?当然不是,靠的是统治阶级需要他们,需要他们当门面,他们才能有今天的地位。
  现在作为统治者的朱慈烺不再爱他们了,他们能不慌么?
  如何重新获得朱慈烺的宠爱就成为摆在孔家的头等大事,新学建立以来,儒家现在已经开始逐渐显露颓势。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要打压儒家,要扶持新学,孔家能不慌么?
  而且朱慈烺几次迁移垦殖公司,辽东的垦殖公司有一半都是从山东调遣的。
  此时的山东已经没有一个卫所存在,所有的军户都去了辽东,随着那边生活稳定,土地多到种不完的消息传回,更是吸引了一大波又一大波的人渡海去辽东投奔。
  反正距离近,船票还便宜,到那边就分地,京城周边的百姓还矜持一点,毕竟可以进厂打工,觉得自己天子脚下,不愿意去那些偏远的地方。
  但是山东就不一样了,本来就偏远,去辽东虽然冷一点,但是有饭吃有地种。
  再加上去年旱灾波及到山东,孔家的地也受到影响,朱慈烺干脆大量迁移山东百姓到辽东开荒。
  现在大明地租最便宜的地方就包括曲阜附近,已经降到三成五,依旧找不到人种。
  其实朱慈烺只是为了疏散中原百姓,让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但是孔家确不这么想啊?
  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上,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就是曲阜这一片,就算地球是圆的,曲阜也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皇上的一切政策方针都是围绕着孔家转的,要么就是对孔家有利,要么就是为了对付孔家。
  而无论是迁移卫所,后来的引导百姓往辽东,到现在的直接迁移百姓,这都是对孔家不满的表现。
  再加上不愿意祭祀孔子,不愿意给他们封赏,这是失宠了?上次他们自信满满的以为外贸许可证必有他们一份,毕竟太子也需要孔家也需要儒家的支持。
  结果啥也没有捞到,从那个时候其孔家就觉得风向不对了!
  现在新的内阁,儒家已经没有几人,那些人虽然也读过圣贤书,但是没有人再以儒家自居,因为皇上不喜欢这个。
  内阁成员纷纷学习新学,有的根本就是皇上培养的新学学员。更过份的是,现在的科举儒家的存在一直在降低。
  下面的儒生都被不断增加的录取数量迷惑了,他们完全不在乎儒生的比例一直在降低,现在大明开科举一次招录数千甚至一万人。
  而儒生紧紧占据五分之一只有两千人左右,虽然比起当初的两榜进士多的多,但是和新学的四千不能比,紧紧只是和算学、刑律的数量相当。
  当初可是天下官员出儒家的,现在儒家已经开始式微,孔家的有识之士一直担心朱慈烺哪一天地位稳固了,觉得儒家不再可怕了,那么会不会不再招募儒家的人为官?
  如果想要彻底打断儒家的脊梁,那么有什么比砍倒孔家这杆大旗更有效果呢?
  反正孔家的屁股又不干净,经不起查,欺行霸市,欺男霸女,横行乡里,霸占土地,囤积居奇,等等都很容易找到证据。
  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孔家很清楚,如果一旦失宠还成为统治者的羁绊,那么被一脚踢开的时候那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所以孔家开战了轰轰烈烈的自救道路,皇上喜欢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皇上需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
  这次皇上需要粮食孔家不仅贡献了自己所有的粮库,还卖掉土地,搬出库房里生锈的金银,大量收购粮食。
  孔家没有自己成立省行,他们依托于胶州商行,胶州商行又依托京津商行,最后间接获得了外贸许可证。
  这才有机会到海外搞粮食,而且不惜成本的搞,甚至买空了高丽和倭六国的粮食,导致这些国家没有发生灾害确出现了饥荒。
  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暴乱,最后朱慈烺发话买粮食要给当地百姓留下口粮,说的就是胶州商会。
  他们买粮食加上高丽官府为了讨好大明再次征收粮食,导致了国内发生重大暴乱。
  对此朱慈烺只是提了一句,甚至这句话连批评都不算,孔家觉得他们摸清了皇上的脾气。
  只要是帮皇上办事,办有利于大明的事情,哪怕惹得别国洪水滔天皇上都不会怎么着你!本来导致暴乱这是铁定要追责的重罪,结果屁事没有。
  孔家之后更加疯狂,除了高丽倭国和辽东,他们甚至跑到新大陆,跟印第安人买粮食,跟西班牙人买粮食。
  直到赔了一千万才罢休!最终成为所有商会的第一名。
  朱慈烺对于这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是无可奈何,他是准备收拾孔家,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人家现在这么乖怎么收拾?
  现在人家是楷模,是榜样!不仅不能收拾,还要给予有待,有道是千金买马骨,就算孔家以前再不是东西,朱慈烺现在也只能捏着鼻子夸奖!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这次筹粮第一的胶东商会朕亲书对联一副‘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事长’作为勉力。第二名亲书牌匾忠义仁勇,第三名获得忠义商会匾额。
  当然紧紧三个牌匾和外贸许可证还不足以酬谢三位的功绩,三家商会为了筹备粮食,付出了辛劳汗水和金钱利益,朕不会亏待任何人!
  特赐胶州商会孔家莫卧儿战区国学泰斗称号,允许在当地开设学宫学校教书育人!”


第830章 封赏建城
  莫卧儿帝国国学泰斗,孔家的脸有点黑,他们那边有国学么?去个秀才都是泰斗好吧?
  朱慈烺当然不只是奖励这一个,他微笑着说道:“朕已经决定在莫卧儿推行科举制度,考试科目为策论、诗词和四书五经理解。
  凡事当地非汉族百姓为官,统一采用科举考试,这就是孔家的奖励。”
  朱慈烺的目的很简单,这些地方需要汉化,而大明本土宗教道教太废,佛教本来就是从这边传过去的,所以只能让儒家上。
  派孔家打前站,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儒生到那边,毕竟这几年朱慈烺打压儒家,但是儒家还在呢,孔家的号召力还在呢!
  谁也没有想到紧紧是一个运粮第一名朱慈烺那么舍得赏赐,这也算是给孔家指了一条明路,孔家的钱没有白花!
  第二名的泉州商会一脸期待,第一名这么丰厚的奖励,那么第二名呢?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泉州商会依靠离南洋最近的优势,加上大琉球岛稳定的粮食产量,还有吕宋等地的粮食,稳定的占据第二名。
  朱慈烺开口说道:“第二名的泉州商会特赏赐莫卧儿帝国东南部的圣乔治堡附近土地建立垦殖公司和贸易新城命名为新泉州,并且泉州商会将获得该城五十年的经营权。”
  圣乔治堡是朱慈烺从英国手里夺来,16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古沃姆河北岸建立贸易站,次年又建圣乔治堡,堡垒刚建好就落入了大明的手里。
  准确来说这里是莫卧儿帝国的属国波利加的领土,不过自从去年莫卧儿都只顾不暇之后,波利加也开始减少了对大明的敌对。
  毕竟大明很可能成为他们新的老大,他也要考虑跟大明对抗的后果。
  去年随着粮食贸易的开启,波利加放弃了对圣乔治堡周围地区的索取要求,并且在大明支付了十万两的租借费用之后,又把那里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