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疑惑的问道:“孙师也以为应当先除内患?”
  孙承宗坦言道:“陛下,建奴之祸犹如邻居之强人,他会抢你的财务,但不会住进你的家里,而流寇之祸就像家里的破落户来争家产,他是想要大明的天下的,所以大明当先除流寇,后平建奴。”
  朱慈烺听着孙承宗的家贼强盗论,历史上不正是兄弟祸起萧墙,最后导致建奴有机可乘,所以孙承宗说的不能算错,只是他没有想到外面的强盗也惦记着大明的天下罢了。
  崇祯这样一听立刻就茅塞顿开,强盗抢劫之后你还能在把钱挣回来,要是家产被自己人夺了,那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崇祯连忙问道:“对于流寇孙师可有什么良策?”
  孙承宗捻着胡子:“流寇者依仗,无非其流动性罢了,其核心为高贼之老营,其中多军户九边逃兵,又有良马数百,到一地破官仓招募流民为寇,若官军至则立刻远遁,流民星散,官军疲于奔命。故而流寇之事首要在稳流民,其次在限制流寇流窜,最后才是剿灭,杨嗣昌所提之策足以应对。
  若说良策,臣觉得可以选一良将带精锐骑兵数千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带足补给,对流寇穷追不舍,使得他们无片刻喘息之机,到时流寇不能聚众,自然越追越少,再以步军清扫残余防止死灰复燃。陛下臣觉得流寇之祸还在流民,若是流民不绝流寇则剿后复起。所以恳请陛下招抚流民或者屯田开荒,或者疏浚河流,再或者发还原籍,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崇祯嗯了一声:“孙师言之有理,天下加税为辽响最甚,若停辽响则辽东十多万军民如何供养?孙师可有平辽消灭建奴之策?”
  孙承宗朗声说道:“建奴做大现在东到高丽,西到归化,土地扩大四五倍,兵力扩大两倍,若是其攻我大明。我大明九边都要被骚扰,但是要是换成我们攻打他,建奴岂不是也变成两边受敌?”
  孙承宗开心的说道:“臣还提议从新开辟东江军,如此从高丽方向,辽东方向,大同方向都可以攻打建奴,建奴亦需要分兵而守疲于奔命也。”
  崇祯不由得打量了朱慈烺一眼,孙承宗这个说法,跟朱慈烺所做的简直不谋而合,而且朱慈烺做的更出色,不仅在天津办水师,又调了福建郑芝龙北上,把三路中最脆弱的一路大军只能做骚扰用一下子加强到可以独立承担任务的地步。
  崇祯咳嗽一声:“此事朕已经令天津水师和福建水师总兵官郑芝龙两路袭击辽东东西两侧。”
  孙承宗拱手行礼:“陛下圣明,只是袭扰建奴需要小心耿精忠尚可喜等人,他们曾经在东江军不仅熟悉地形水情,而且对于袭扰之事也是经验丰富。”
  崇祯嗯了一声:“东厂和锦衣卫已经在那边查探消息,随时准备支援袭击部队,告诉他们建奴军队的动向。”
  孙承宗听到东厂和锦衣卫出马也松了一口气,这次厂卫也算是干了件正事。
  崇祯对于自己事事都想在孙承宗前面还是很开心的,不仅证明自己比对方聪明,还能说明自己不比这位孙师差。
  崇祯正了正身子问道:“若是让孙师督师宣大且监管河套地区,孙师当如何?”
  孙承宗抱拳拱手:“臣请在河套筑成从置五原朔方等郡县,然后以河套,大同宣府三点为基地扫平草原,把建奴再次驱赶至辽东,然后在以草原、辽东、东江三点合围建奴,最终把他们困死在辽东。”
  崇祯抚摸着桌子:“若是筑成,以宁夏卫的力量怕是力有未逮,不过太子从江南寻到新作物,可以种植在河套,只要军户能收获两季,到时再迁移流民屯垦,若此一来岂不是三五年内建奴都可以在关外为所欲为?孙师能保证建奴不在寇边威胁京师么?”
  孙承宗不敢说大话,九边说是万里长城,但是其实防线太长早就千疮百孔,万一那里守不住,把建奴漏进来,崇祯把自己也凌迟了怎么办?
  崇祯见孙承宗不说话有点失望,犹豫着到底要不要用孙承宗督师宣大防线。
  朱慈烺轻声说道:“父皇,孙师在河套筑成,此乃拓土之功吧?大明三年内不是全力对付流寇安抚流民么?等到流寇解决之后不是正孙师练好三路大军父皇可以从容收拾建奴也不迟呀?”
  崇祯这才想起自己把流寇又给忘了,是啊,就算孙承宗敢立刻攻略草原,他现在也不敢放着流寇不管收拾建奴啊,正如孙承宗说的,攘外必先安内。
  崇祯站起来说道:“那孙师需要多少人多少钱粮能守好宣大护卫我京畿之地?”


第107章 孙师并无奇策
  孙承宗并没有急着回答,为了吸取当年建奴入口京畿之地的教训,除了必要的防守部队之外,还需要保证随时有一支骑兵部队能牵制建奴。而崇祯到底能不能承受自己的狮子大开口?
  孙承宗试探的说道:“臣觉得重整宣大防线,对现有卫所补齐欠响,再招募编练十万步军和五万骑兵可保证宣大无忧。”
  崇祯当时就不说话了,杨嗣昌要练十二万兵,自己跟太子扣扣索索的总算把钱凑齐了,这孙承宗又要练兵十五万,听着就牙疼。
  崇祯不自觉的打量了朱慈烺一眼,这老头在辽东十多年都没有啥像样的功绩,现在看说的办法还不是都是朝臣们提过的方略!不知道朱慈烺为啥非看中他来督师?得了!老子是没钱了,你有本事你上吧。
  朱慈烺反而觉得孙承宗的计划有点保守了,五万骑防守是够了,但是要想威胁草原怕是力有未逮吧?
  见崇祯看像自己,朱慈烺咳嗽一声:“孙师可有具体计划?例如第一年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多少银子,第二年怎么干,需要多少银子,第三年怎么干?这十五万兵也不是一天练成,若是把花费分到五年,是不是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到时候流寇也剿灭的差不多了,朝廷也就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边防,甚至兵都不需要练这么多,只要把剿灭流寇的军队调过去不就行了?”
  孙承宗立刻会意:“是,太子殿下,臣觉得第一年应当补齐卫所欠响,修整边关烽火台,加固宣大长城防线,依托现有驻军和额哲的蒙古骑兵确保蒙古不能乘虚而入,静待围剿流寇的好消息。”
  崇祯脸色才好转一些:“此次赴任,太子编练的一万防疫军会划归给你指挥,而且根据防疫军编练经验会在大同宣府附近在编练两万新军,而曹文诏部也会扩充到一万五千骑,暂时只能给你这么多兵,至于钱粮……内库拨给你十万……二十万两银子吧,后边的东宫会给你一些协助。”
  朱慈烺拱手说道:“是,父皇。”
  孙承宗盘算了一下,一万防疫军?加上新编练两万新军一万五千骑兵,虽然跟自己理想的人数有差距,不过总比一兵一卒都不给强。
  崇祯又问道:“孙师对于辽东怎么看?”
  孙承宗抱拳:“陛下,臣依旧觉得辽东之首要任务在巩固防线,筑城修建堡垒防线使得锦州之西不再受建奴骚扰,然后征发流民给予土地,用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等朝廷情势好转,在三路并进剿杀建奴。”
  崇祯嗯了一声:“太子曾上书规划在锦州和宁远建立两条防线,宁远城以西募民耕种,而宁远至锦州则迁移军户屯田,孙师以为如何?”
  孙承宗眼睛一亮:“如此设立双份保障自然最好,不过这岂不是要双份的物资?万一两条同时建两条都没有建好?还不如集中全部资源修建一条稳定的防线。”
  朱慈烺微笑着自信的说道:“孙师,宁远方向的防线可以依托海运河运集中力量运送大批物资加快建设进度,而锦州那边先挖壕沟在筑长墙,最后修堡垒,各种物资已经都在准备,第一批砖石也已经开始囤积,若是动工则必然一鼓作气完成。现在还缺少一个契机。”
  孙承宗点点头:“若是用海运则建奴就无力骚扰了,太子殿下说的契机莫不是建奴大军调出辽东的机会?可是需要宣大做一些动作配合?”
  朱慈烺嘿嘿笑着摇摇头:“并不是,这个契机暂时还不便透露,孙师到时就知道了。”
  崇祯看着一脸坏笑的朱慈烺,自己这个儿子一旦嘿嘿坏笑,那肯定是要坑人了,而且笑的越坏对方就被坑的越狠,虽然不知道朱慈烺说的契机是什么,不过儿子已经说了不便透露,那他也就不在追问。
  孙承宗见太子不说,那估计就是涉及机密,既然朝廷已经有相应的准备,他也就不用多嘴了。
  孙承宗觉得大明现在的方略,大战略上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作为大明少有的战略大家,他觉得大明只要保持这个大战略,内忧外患一定能很快平定。
  朱慈烺当然知道,其实历史上大明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战略上的摇摆不定,所谓的对建奴是战是和,还有对流寇的是剿是抚,其实就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战略选择之争。
  崇祯八年到十二年,因为皇陵被焚毁,祖坟都被人给刨了,所以大明上下急眼了,一致对内,把流寇撵的鸡飞狗跳,差点就成功了。杨嗣昌甚至提议跟建奴议和来获得收拾流寇的时间。
  结果因为疏忽了建奴,建奴在京师狂刷了一波存在感,甚至一度打到山东,在河北如入无人之境。
  之后大明君臣又调整了战略,启用了对内主抚的大臣,开始转为对付建奴,接着因为轻敌冒进,导致精锐部队被消灭,流寇死灰复燃国内无兵可用,李自成来了一个乘虚而入,崇祯自挂煤山。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当年商纣王对付犬戎时被周武王乘虚而入,大秦因为百越和长城防线的拖累农民军刘邦乘虚而入,隋炀帝三征高丽失败精锐尽丧,李唐乘虚而入等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朝的更替除了什么民心啊为政得失什么的很玄学的东西,其实重大战略失误导致军力空虚才是王朝覆灭的正确打开方式。
  所以制定正确的国家战略,避免重大战略失误,保证军队的连续性,即使战争失利也能迅速的补充兵员,避免空虚的出现,这个才是延续大明的良药。
  所以训练防疫军最大的成果并不是那一万新兵,而是练兵机制的建立,这一万兵朱慈烺也没有指望能以一当十包打天下,只要能力在水准之上,又能源源不断的生产,那么新军就是成功的。
  新兵死上十万,只要能给敌人以杀伤并且立即补充十万,那么大明就能依靠自己庞大的体量耗死任何敌人。
  所以把防疫军的指挥权交给孙承宗朱慈烺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掌握了练兵方法,这样的军队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


第108章 太子不喜文士
  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二次督师辽东抢筑大凌河城失败,损兵折将被弹劾称病辞官。
  孙承宗无功但是在大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稳住了防线,使得辽东不至于全盘崩溃。
  所以朱慈烺觉得用孙承宗守宣大,他一定能领会自己的意图,给自己争取时间。
  崇祯问完之后,朱慈烺拱手:“父皇,儿臣去送送孙师吧,另外防疫军这次换装在西郊操练,父皇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