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种葡、西、英、法、俄等字样。
朱慈烺指着沙盘说道:“孙师,这就是孤要为天地立的心,为生民立的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孤为何问你秦始皇、隋炀帝和三代之治的原因。”
第110章 大明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
孙承宗看着地图,他不确定的问道:“殿下是要这天下?”
朱慈烺哼哼一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孙承宗抖抖手深深鞠躬:“殿下……臣请殿下以社稷黎民为念……大明经不起殿下如此穷兵黩武,诗经有云‘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殿下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流民拥塞于路,流寇和建奴把大明这颗大树啄的千疮百孔,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朱慈烺连忙去扶:“孙师,人们都说您是大明少有的战略家,流寇和建奴自然是当下首要问题,但是孤觉得十年之内两患必然不复存在,父皇也正直青壮,百姓休养生息的日子还长着呢!但是若是灾害不停止呢?”
朱慈烺说到这里招招手,招来侍立一旁的军官:“你去把世界局势推演本取来。”
不一会军官取来世界局势推演本,朱慈烺递给孙承宗:“孙师请看这些数据,假设大明人口为一万万五千万,若是扫平流寇和建奴之患,大明从新安定,百姓休养生息,参照前朝的人口增长率预计年人口增长率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之间。
如果算上医疗的进步,粮食增产,进一步降低百姓负担,鼓励生育等政策影响,人口增长率会很可能突破百分之五,那么大明的人口很可能在未来二十到四十年翻一翻,达到三万万人。”
朱慈烺掰着手说道:“我说的这些并不是瞎说,医疗条件进步主要是细菌的发现,消毒杀菌药物的使用,意外、感染等死亡率会降低。对女人适合生育年龄的推广,能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
而粮食增产孙师也看到我给你寄的那些农作物,您回信说自己也试种过,只是后来没有推广开来,若是这些粮食推广,且不说产量到底有没有那么夸张的多,但是很多以前不适合耕种的土地都能种粮食,这些粮食作物耐旱,耐贫瘠,成熟期短,耐寒,山坡草原辽东都可以种植。
到时候百姓口粮无忧,不用朝廷鼓励那多生孩子岂不是必然。就算四十年大明人口不会翻一倍,那七十年,甚至一百年翻一倍,那么这些人吃什么?在变成流寇?在来一场战争?或者干脆来一个王朝更替用动乱减少人口?”
孙承宗看看手里的数据,又看看地图:“可是这些不都是有主之地么?大明岂能穷兵黩武,抢掠他人之财充实自己,这不是君子所为。”
朱慈烺笑了:“孙师您真会说笑话,怎么听着咱们好像都是君子一样?”
孙承宗疑惑又生气的说道:“老夫一生终于王事,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何不是君子?”
朱慈烺摇摇头:“孙师误会了,我说的不是您,我说的是炎黄民族,咱们本来就不是什么君子,孙师又何必自欺欺人。”
孙承宗不高兴的问道:“太子如何会出此语?我大明为天下中心,礼仪之邦,汉人为何不能称为君子?”
朱慈烺微笑的问道:“孙师,我们为何要自称炎黄后裔?”
孙承宗当然不信朱慈烺不知道原因,但是太子要问他只好解释道:“当年炎帝皇帝联盟对抗蚩尤部族,最后战而胜之,炎黄部落得以延续故我们自称炎黄后裔。”
朱慈烺嘿嘿一笑:“那蚩尤部落呢?三苗呢?”
“……”
朱慈烺继续问道:“炎黄本是起于黄河流域,先祖披荆斩棘,一刀一枪的创下如此疆域,大汉哪一块土地上没有异族?哪一块土地不是我汉人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先生现在觉得哪一块地是多余的应该还给他们原来的主人?”
孙承宗突然发现朱慈烺在讲歪理上面简直天赋卓绝,他们一开始讨论的是什么来着?对了是关于太子有忽略士人的倾向,现在在聊啥?汉民族是否君子?
至于哪一块地是多余的?他又不是傻子,他也不是主和派,但是看着庞大的世界地图他还是觉得太子的志向太远大了!世界这么大,太子要是这么穷兵黩武迟早会把大明带进深渊。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孙师,我大明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不仅辽东要拿回来,这里苏武牧羊的北海,李白待过的葱岭碎叶城,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地,凡事汉人到过的地方都是汉土,我都要一寸不少的拿回来!”
如果崇祯在这里,他一定知道,朱慈烺这个时候又陷入自嗨中无法自拔了,孙承宗担心的看着朱慈烺:“殿下,流寇还没有解决,建奴还在归化城虎视眈眈,您还是先管管眼下吧!”
朱慈烺被泼了一盆凉水,相当的不痛快,老子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你知道么!我正畅想有生之年登上月球呢都被你打断了!
不过清醒之后眼前的问题还是要考虑的,朱慈烺收拾一下心情说道:“嗯,让孙师您过来就是看看大明未来的路,孤的理想,孤觉得有父皇稳定国内让百姓修养生息就够了,孤的责任就是为今后大明百姓找到更多的土地耕种,让大明百姓即使翻十倍也不用担心粮食。”
孙承宗看着地图上的国家:“那太子打算从何处开始呢?”
朱慈烺指了指南洋:“那当然是先近后远,先易后难了。这里将来会成为大明的内海,这里足够为大明养活一万万人口!只多不少!”
孙承宗摸摸胡须:“那殿下您的船呢?郑芝龙还盘踞在琉球,这里还有这么多西洋人,殿下打算怎么去呢?”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天津已经修建了船坞,大明新战舰已经铺设龙骨,至于郑芝龙现在不是已经在处理了么?大明日报上不是说要调他北上,并且许下重赏,只要占领一城就封一侯么。”
孙承宗立刻明白过来,此乃二桃杀三士之计,不过他还是有疑惑:“既然如此机密的事情,皇上为何要登在大明日报上,建奴可是买通了不少汉奸,这消息肯定已经走漏了。若是不刊登,让郑芝龙突袭得手岂不是更能奏效?”
第111章 没有纳头便拜,失望
朱慈烺无语的反问道:“孙师觉得不登报对方就不知道么?大明朝堂上稍微一有风吹草动,满京城都会立刻知道,登不登报纸根本没啥区别。
而登报之后反而起到打草惊蛇的目标,现在大明正需要时间处理流寇,要是能因为这个消息让建奴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好的。
郑芝龙和天津水师现在不就是牵制建奴么,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孙承宗对此也深有体会,当年他在辽东,有时朝堂的消息他还没有收到,建奴那边都已经有行动了。
孙承宗又看看吐蕃地区疑惑的问道:“这里为什么要标注成红色和白色?这里的山为什么这么高?”
朱慈烺解释道:“那里地势本来就很高,空气稀薄,汉人在那边很难适应。”
孙承宗想起史书上的描写不禁感叹:“原来如此,空气可是大民民报上说的氧气?和其他气?”
朱慈烺眼睛一亮:“孙师读报很认真啊,我以为着些内容您不感兴趣呢。”
孙承宗摸摸胡须笑了:“老夫虽然年迈,但是不敢妄言知天下事,所谓朝问道夕死可矣,殿下给这一学派起名‘物理’正所谓格物致知,天人合一,了解天道不正是验证自身的过程。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正所谓阴阳双生,既然有生气,那么世间是不是也有死气?”
朱慈烺愣了一下,这事怎么还牵扯到阴阳了,他仔细想想:“孙师,如果说氧气是生气的话,那么草木燃烧和人呼吸的时候确实会呼出另一种气体,有点像死气,但是又不完全是,具体情况还要靠皇家科学院研究。”
其实朱慈烺说的就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再大明说出二氧化碳四个字,那么就相当于预言家了,为什么叫二氧化碳,朱慈烺怎么跟大家解释为啥他知道那东西是两个氧一个碳?
朱慈烺解释不清楚只好继续聊吐蕃:“孙师您看,这里空气稀薄汉人不能适应,但是越过这里的天竺地区又是一片沃土,这里足够养活五万万人口,若是大明要是能得此地至少能保证百年不愁粮食。”
孙承宗摸摸胡子问道:“既然汉人不适应,又何谈越过,大明对于吐蕃自太祖开始就以,‘因俗而治’‘多封众建’为策略,成祖时分封二大法王和五大王,宣宗时又封授大慈法王,其中三大法王按教派分布各地,其间又穿插着封授的五大教王,“八大王”系统基本囊括了吐蕃族地方各大教派、各地区的主要僧俗势力。这才有吐蕃地区的长期稳定。”
孙承宗大概的说了一下之后皱起眉头:“但是吐蕃素来排外,若是大明朝廷派人前往,对方一定会激烈反对,到时候搞不好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再说几千里的距离物资运输损耗,人员伤亡,完全得不偿失。
而且天竺距离大明太远,即使花费巨大代价抢下来,将来也难以控制,太白有诗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若是将来动乱大明又无力征讨当如何?”
朱慈烺指了指南洋:“孙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陆路?从两广过琼州,过南越李朝,占城,在绕过这里一两月不就到了。”
孙承宗摇摇头:“海上风大浪急,百姓一人一户怎么能完成?光靠朝廷运输又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运送足够的百姓到那里?”
朱慈烺笑了笑:“孙师,您太小看百姓的创造力了,只要许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有的是办法去那里。”
孙承宗不想在跟太子讨论这个话题,在他看来太子是铁了心的要搞事情,好在陛下还年轻,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今天太子是有备而来,自己回去要好好考虑考虑在想办法劝谏太子。
朱慈烺也看出来,孙承宗对于自己远大的理想根本不感兴趣,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跟对方有共同语言,一起为大明的将来奋斗呢,没想到孙师还是太过保守了。说好的王霸之气爆发各种纳头便拜呢?失望!
朱慈烺收拾一下心情:“孙师,理想什么的咱们就聊到这里吧,至于江南士林,孤并没有对他们有偏见,只要他们心向朝廷忠于大明百姓,孤对他们一视同仁,以后孤也会想办法多给百姓实惠。孙师这边请。”
朱慈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一起到了正殿大堂,朱慈烺一挥手对李若琏做了一个屏退左右的手势,李若琏把两旁的侍卫都赶了下去,自己也亲自守卫在们门口。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说道:“孙师这次去宣大,孤有一事要嘱托孙师。”
朱慈烺悄声说道:“山西地区有十多名商人勾结建奴,走私粮食铁器等给建奴,锦衣卫已经盯了许久,但是此案牵扯甚大,父皇的意思是等建奴从归化城退走之后,在处置,以免对方趁机跟建奴里应外合霍乱山西,到时候锦衣卫前去办理此案的时候还请孙师给个方便。不要打草惊蛇。”
孙承宗摸摸胡子:“锦衣卫办差臣自然不会阻拦,此等国贼自然人人得而诛之,殿下尽管放心。”
朱慈烺接着说道:“防疫军到时候也要参与抓捕,当然调动军队孤会跟父皇请圣旨,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