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本来还不想用望远镜,但是朱慈烺提到了这种新式火器,他忍不住拿起望远镜看了过去。
大明版本的手雷虽然也是木柄,但是它毕竟用的是黑火药,所以无论体积还是装药部位的长度都比后世的要大一大。
等所有的草人都摆好,防疫军就开始前进,虽然是模仿实战,也不能拿真人推车呀,所以防疫军队列的前进就相当于对方在冲锋了。
部队接战之前火炮已经轰隆作战响,火炮分成两种,一个是曲的掷弹筒,另外一种就是汤若望研制的新炮。
这个距离掷弹筒能击五发,而新炮只能击两轮,三门新炮两轮击只有两炮命中盾车,而掷弹筒曲的炮弹都落在了盾车前后。
等双方靠近到一百步,两种火炮都自觉的停止了击,火枪手靠前开始按照三段击的阵型开始准备,原本九列的队形,后面六排立刻朝两边散开,跟前三排组成一个弧形的阵列,假设盾车要是继续向前,那么就会被半包围,受到三面夹击。
朱慈烺解释道:“正常的战争两方侧翼都会有骑兵护卫,我们阵型展开之后,对方骑兵若是跟着我们的骑兵继续朝两翼扩展,那正面的盾车就会被三面夹击,若是敌人骑兵不动,那么他们就会受到咱们的骑兵对他们侧面的进攻。”
孙承宗摇摇头:“此阵不妥,阵型太薄,敌人一冲而溃,三段击根本挡不住骑兵的冲击。”
朱慈烺点点头:“当然!不仅这种阵型不能挡住骑兵,除非有利地形,否则火枪都挡不住骑兵的冲锋。即使有偏箱车若是敌人骑兵不主动迎战,步兵也会很被动。”
对此孙承宗非常有感触:“下的对,对付敌骑最好的办法还是以骑兵对骑兵。下用曹文诏收拢蒙古骑兵给臣避免了一个大麻烦,现在又有这对付盾车的办法,以后宣大河一线防御要轻松多了。”
朱慈烺指了指下面的防疫军:“孙师先看下去,新军的手段还没有使用完呢。”
正着防疫军这边突然从阵后开始往地上契入木棍,一个人扶着一个人拿锤子猛砸,朱慈烺解释道:“盾车为了防护设计的都很低,所以往地上砸木棍,能有效的延缓盾车的速度……”
孙承宗摇摇头:“下此法臣在辽东时有人用过,不过建奴往往派人着三层甲手持斧头砍断木棍,火铳很难瞄准,即使瞄准也很难击伤对方,而几方一直后退很容易阵型散乱,对方一旦看到有可乘之机会立刻派人冲阵,所以此法不可校”
朱慈烺自信的道:“这个孤自然知道,不过我们用这东西可不是仅仅延缓对方的速度,孙师请看,咱们这边动了,降低对方速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投掷手榴弹。”
防疫军这边后排的士卒直接从怀里摸出火折子,吹燃,从腰间取下手榴弹,点燃朝着盾车扔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些人扔手榴弹虽然不能指哪打哪,但是把大部分手榴弹扔过盾墙还是没有问题的。
盾车后边轰轰隆隆的响成一片,草人伴着木棍碎屑乱飞,新军一直把腰上的手榴弹扔完才罢手,大军继续向前。
朱慈烺得意的道:“每人每战带五枚手榴弹,不仅可以用来破盾车,还能破盾阵、长枪阵、骑兵、蚁附攻城、敌船、城墙上的士卒等。即使两军对冲扔上一轮也能先杀尚人一波。”
孙承宗是个识货之人:“若是此物制造不贵那真是多多益善,守城有此物建奴流寇都很难破城了。此物比起轰雷精巧,便于携带投掷,但是此物重量大,投掷又考验臂力,为何不专门设置一个投掷兵,选取军队中臂力过人之辈专司其职,然后普通士卒每人携带两枚应急,他们携带十枚,不再配火铳,扔完就退也不会破坏三段击的连贯,下以为如何?”
朱慈烺自然知道掷弹兵这个兵种,手榴弹发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有专门的人投掷,不过朱慈烺还是决定采用这种用法:“孙师,单独设置掷弹兵的确可以提高单个手榴弹的威力,不过孤还是觉得手榴弹使用还是在最短的时间投更大的量才能起到关键的效果。它只是一种消耗品,孤不在乎浪费的那几个手榴弹,只要打赢了那什么都挣回来了。”
孙承宗还能啥,我想替你省钱,你不同意,你有钱你随意就好。
崇祯突然插嘴问道:“为什么到现在那些拿火铳的一下都没有放?是打不穿盾车么?”
朱慈烺还没有话孙承宗叹气道:“陛下的对,不放就对了,火铳即使十步内也很难击穿盾车。要是辽东士卒临战能有这份从容气度建奴之祸何至于糜烂到今这个地步。陛下这火铳装填需要时间,一般一战只有一次到两次的装填机会,若是提前发火很可能就浪费了一次击的机会,其实大明火铳并没有差到不能用的地步…”
孙承宗还没有完,下面就响起了火铳击的声音,孙承宗也乖乖闭嘴转过头去看。
接着孙承宗就震惊了,新军的火铳手有条不紊的装填,火铳声连绵不绝,同一士卒两发之间间隔不到十息。
因为投掷手榴弹的时候火枪队已经前进到盾车前三十步左右,所以火铳击之后立刻把盾车发的木屑乱飞。
孙承宗恍惚还看到盾车后面的稻草人也被击中的抖动,不过他不能确定是眼花了还是真的,他看向崇祯眼上放的望远镜,又看了看朱慈烺,一下子酸了。
崇祯手里的望远镜都没有离开眼睛,嘴角的微笑抑制不住的:“打穿了!”
第122章 战略炮兵
孙承宗可丝毫没有被打脸的觉悟,虽然他很惊讶为什么新火铳能有这么大的威力,不过他刚刚也了,那是原来的火铳。
崇祯放下望远镜递给朱慈烺,朱慈烺接过看了一会,最后嘻嘻一笑:“以后建奴的盾车战术就没有用了。”
孙承宗忍不住提醒:“下,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建奴虽然善用盾车,但是建奴并不是没有盾车就打不了仗了,再,您这个看着好像很厉害,可草人不会反击啊,一般建奴近到八十步内就会不断从盾车后边出弓箭,若是咱们的士卒没有崩溃,他们会停在五十步左右的地方一直箭,寻找机会,您的火铳到三十步内才能击穿盾车,实战之中士卒要是胆怯不敢近,被乱阵脚,那建奴就会一拥而上了。”
朱慈烺眨眨眼:“咱们只是演练以后新军能用的战法,又不是规定他们只能这样接敌,建奴在变,下边咱们大明的将领自然也不能墨守成规,咱们也跟着变就是了。还有孙师看到开始的炮击了么?孙师觉得这两种炮怎么样?”
孙承宗朝火炮看了一眼:“新炮自然是好,我观一辆偏厢车后拖挂一门,我记得上次下,这门炮不是打算装在车上么?”
朱慈烺无奈的道:“一开始我确实这么想的,但是工匠们实际制造试用的时候发现了一大堆问题,像什么车过高火炮装填不便、火炮和弹药同车容易走水、偏厢车装上大炮太重不能装更多的火药等物、火炮发数次之后车上的一部分零件就会损坏……”
朱慈烺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问题,他光想着搞土坦克来着,结果忘记这个时候火炮还是前装的,偏厢车又高,导致炮手装填都要垫着脚或者踩着木墩什么的才能够着。
车厢里放着火炮还有火药包啥的,士卒点火都心惊胆颤的,不其他炮口位置你总不能封死吧?,到时候敌人火箭上面带个油管啥的,这些炮还不变成一个个火炬。
新炮虽然尽可能的降低重量,但是还是达到了一千两百多斤,四轮偏厢车就算载货能力更好,但是本他自重就大,在装一门炮,剩下的运载量还能装几枚炮弹?
而且车辆太重会极大的限制炮车的通过,到时候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走,那还造他干嘛?
火炮震动大,几炮都能给车震坏,要是造的更重,那岂不是装弹更少?所以这是一个悖论。
最后汤若望给了一个实验报告,认为朱慈烺把火炮装在偏厢车上的设计是错误的,也就是耿直的汤若望敢没脑子的这么直接指出来。
所以朱慈烺在土坦克计划破产之后,朱慈烺也想过分成两辆车,火炮专门制造炮车装,咱搞拖挂式的。
但是火药呢?所以原本的偏厢车设计完全被推翻了,而新车设计还没有方向。
这根本不是一辆车的问题,这特么的车一变很多战法都要跟着改变,首先火炮不能放在偏厢车上,那放火药也是一个风险啊,敌人知道你车上有火药,不火攻才怪。
所以要是火炮脱离了偏厢车,那运输弹药也不能用偏厢车了,总不能打仗的时候再卸吧。
这样问题来了,要是偏厢车不装火炮和火药,那么偏厢车用来干什么呢?紧紧是为了遇到敌人设置一道防线?防止敌人骑兵的突袭?
那干脆用重盾就好了呀!重盾再设计个双支架,设计的齐高,全部装在车上,等到遇到战斗的时候迅速的固定好,火铳手躲到盾牌后边击,等敌人离近了还可以预设爆炸,撤徒下一个盾墙后边,比起单独的偏厢车不香么?
或者就像今演示的一样,在阻挡盾车的短棍之间布置绊马索,搞得密密麻麻,到时候骑兵还不是得乖乖减速?
好有铁丝网流、长枪阵流、陌刀流、战车流等等无数种战法可用,一下子让偏厢车变得有些鸡肋了。
孙承宗自然不知道这个问题,上次朱慈烺给他送偏厢车的时候畅想的是多么美好,谁知道突然被证明不可行,朱慈烺事忙有没有新方案出来,所以也就没有第一时间通知他。
孙承宗听着朱慈烺介绍设计的缺陷点点头:“既然如此,下可以单独成立炮营,炮营和车营独立,各司其职,这样两不耽误,需要同时出动就一起出动,要是不需要就单独出动。车营既然没有了火炮占用地方,那岂不是既能运送后勤粮草,也能装一些其他武器。”
朱慈烺看了一眼崇祯,见自己老子也在认真听着:“目前来看,只能把炮营独立编制了,其实除了新式火铳之外,我有打算以后这种野战炮每个千户所都配一个有六门到八门迫击炮的炮百户,到了卫指挥级别再增加一个炮千户。配备十门新炮和三十六或者四十八门掷弹筒。”
孙承宗眼睛一亮:“太子下此策甚妙,要是有这么多炮,紧紧用炮击就能击溃敌人,火铳手只需要收拾残敌就行了,下何时给新军配上那么多炮?”
朱慈烺无奈的道:“估计还要三个月以上吧,迫击炮可能要快一点,但是新式火炮工艺还不成熟,工匠们技术还不熟练,生产速度上不来。”
朱慈烺跟孙承宗解释道:“而且这种炮只是基础型号,后边还有海军型、要塞炮、还有神雷营要装备的战略炮兵。需要发展和制造的种类太多,要用的人也多,那些工匠已经在努力赶制了。”
孙承宗不解的问道:“何谓神雷营?何谓战略炮兵?”
朱慈烺得意的道:“就是大明朝廷会制造更大更多的火炮,但是这些炮虽然威力更大,不过转运速度慢,平时用不到,不会配发给新军,而是专门成立神雷营负责装备这种火炮,等到哪里有战略任务需要的时候神雷营则调往支援。”
反正一百多年以后,拿破仑证明过增加炮兵的权重,在战争中注重步兵、炮兵和骑兵的协同即使在滑膛火器时代也是行之有效的战法,所以朱慈烺没理由不发展火炮。
第123章 勇往直前
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