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线作战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大忌,强如盛唐在西域跟北方草原两线作战的况下一样中心兵力空虚被安禄山乘虚而入。后世元首国两次都死死在两线作战上。
所以尽管大明很强大,朱慈烺觉得还是避免两线作战的好,而且大明的地理位置向西几千里都没有啥经济价值甚至大部分地方都是不毛之地,粮食都种不出来,没有火车的况下谈统治那更是镜花水月。
相反南洋的土地产出比大明还多,沿海有的是资源,海阅便利降低了统治的难度,新土地的发现迁移了人口转移了国内矛盾。
朱慈烺是一个航海派,他觉得大明现在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开海来解决。
但是开海之前要先收拾了流寇,收拾了建奴,确保北方西方的稳定,等经济科技发展了,蒸汽机研制出来了,到时候在谈西进。
这也是朱慈烺对于蒙古问题这么成竹在的原因,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一整的解决方案,这些年反复琢磨,所以今才能侃侃而谈。
朱慈烺接着道:“而选精锐勇士在城镇中赐予房子,田地和产业正是为了打破部落的限制,人一旦有了私产自然就有了私心,部落首领再想向以前一样控制他们就难了,到时候这些部落勇士就变成了城镇的勇士,大明的勇士。”
崇祯算是回过味来,合着朱慈烺的冠冕堂皇的一大堆好处,还是一步一坑,自己前几还在教训朱慈烺做事不够冠冕堂皇,今朱慈烺做的就不错。
崇祯也发现,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考虑好的:“这些问题你是不是想好久了?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章程?拿来我看看。”
朱慈烺嗯了一声:“有啊,我让贵喜带着呢,父皇让他送进来就是。”
崇祯看了一样王承恩:“宣贵喜。”
不一会贵喜举着一本书两指厚的书进来了,崇祯有些差异,他以为朱慈烺早有准备,但是没想到朱慈烺准备的这么充分,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章程了。
崇祯打算简单的翻看一下,里面包含互市的设置、互市的规章制度、马匹交换制度、各种牲畜养殖的利弊消耗草料的多少、蒙古人口分析,牧民迁移主要行动路线,各个水草丰美地点以及控制这些地方的部族、可以规划为城镇邬堡的地点……
崇祯惊异的翻看,朱慈烺嘿嘿笑着解释:“这些都是曹文诏和派去的统计局人员收集的数据,他们确实没少辛苦。”
又是统计司,崇祯看着手里的各种数据,又想起朱慈烺曾经过的给统计司官职的事,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崇祯对于朱慈烺这种充分的准备很满意,这可比那些大言不惭的大臣侃侃而谈有意思多了,也更令人信服。
崇祯放下手里的章程书:“既然你都准备好了,那就去做吧,朝堂上的争论估计还要持续几,趁着额哲不在部落你先把该做的事做好。”
崇祯也不傻,多拖拉一阵子,额哲不在部落,朱慈烺这边就更好下手,要是能拖个几年,那部落里的人估计都不知道额哲是谁了。
朱慈烺躬行礼:“是,谢父皇。”
崇祯像是做了什么决定:“这次方正化他们有大功,我打算让他掌控东厂,李若琏升任锦衣卫南镇府司指挥使,其余三人都升任千户,南镇府司缇骑定为一千人,统计司占划归南镇府司。”
朱慈烺惊讶了,统计司跟报部门结合,这怎么听着像是光头的思路?这跟朱慈烺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不过崇祯这次给了大好处,等于变相让朱慈烺掌握了南镇府司,虽然为了防止朱慈烺继续做大限制了缇骑数量,但是南镇府司可是负责锦衣卫的法纪、军纪。等于成了洛养的顶头上司了。
而且方正化掌握了东厂,有这次事件的分,朱慈烺觉得自己以后跟东厂的关系就更近一步。
朱慈烺还没有谢恩崇祯就敲打到:“此次江南之事,不要闹得太过,江南为大明财税之源,不能轻忽,我已经派骆养带人南下监督李若琏行事,这次山西之事也不在让他过问了,你以后不要这么冲动,去诏狱抢人像什么样子,以后不得再犯。”
朱慈烺尴尬的傻笑:“父皇教训的是,以后我一定约束好手下,保证不在犯了。”
第135章 崇祯的驭下之道
崇祯的诏狱抢人事件,就是吴掌柜那次。
北镇抚司以为抓了条大鱼,抓住吴掌柜就审问谋逆案,吴掌柜一听自己涉嫌谋逆大案那是打死也不认的,他就是贩卖点情报而已,顶多是个死罪,涉嫌谋逆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结果北镇抚司的人才审了不到两个时辰,李若琏就带人闹上门来,声称吴掌柜跟他正督办的一桩大案有关,要求北镇抚司移交犯人。
北镇抚司那帮人怎么可能会鸟他,给你脸到了!你敢在诏狱闹事不成!
结果李若琏也是个愣子,他可是记得太子殿下过此案关系到大明未来,万万不能有一丝错漏。
所以见北镇抚司不放人,他召集了两百缇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强行接管了诏狱,好在他还不是真的傻,办事之后觉得这件事他兜不住,立刻派人去告知太子。
朱慈烺听罢也是知道兹事体大,连忙去找他老子,果然等朱慈烺到太和殿的时候,骆养性已经趴在地上哭的不成人样子了。
看到朱慈烺来了,他只是趴在地上哭,心里确琢磨着看看崇祯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在看不。
崇祯当时就瞪着朱慈烺:“怎么回事?”
朱慈烺无辜的道:“父皇,这件案子几个月之前我就让李若琏盯着了,因为事关重大所以才严格保密,北镇抚司这次抓的人虽然无关紧要,但是李若琏怕对方北镇抚司继续追查下去引起对方的警觉,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骆养性当时就不乐意了:“太子殿下,您这就是不信任我们了,为啥我们去查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锦衣卫办过多少大案,哪一桩不是漂漂亮亮的,我们可是子亲军,陛下最信任的鹰犬,您要是不信任我们而去信任那一帮子娃娃和吃闲饭的。”
锦衣卫自称子鹰犬,这并不是贬义,反而是一种骄傲,即使戚继光当年也自称张居正门下走狗,就像内官自称奴婢。
骆养性的娃娃就是李若琏招募的那些锦衣卫余丁缇骑,锦衣卫只有老大能继承,其余的兄弟都是家里的一点的孩子,所以北镇抚司就称他们是一帮子娃娃兵。
至于吃闲饭的就是那些潜伏的密探人员了,他们虽然有锦衣卫的身份,不过大多都是一些编外人员,锦衣卫高兴了赏口饭吃,不高兴了你也得白干活。
他们要么是畏惧锦衣卫的权势,不得不跟锦衣卫干,要么就是盼着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好立功受赏转正。所以北镇抚使把朱慈烺招募的那些探查人员成为吃闲饭的。
其实崇祯对于朱慈烺另外招募锦衣卫也很奇怪,一开始他封了李若琏一个南镇抚司的千户目的仅仅是承认了朱慈烺调动锦衣卫的权利,给予朱慈烺一定的调动便利。
没想到朱慈烺直接顶格招募了一千缇骑,又招募了大量的情报人员,权利是他给的,他也不好限制,要不然那帮察言观色的奸人以为自己对太子有啥想法攻讦太子,那朱慈烺的日子就不要想好过了。
崇祯深知自己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被人过分解读,所以他变得很少话,事情涉及太子,更是谨慎,既不能太宠溺让人觉得有利可图,也不能太打压使得太子唯唯诺诺不敢做事。
这次所谓的大案他也没有听朱慈烺汇报过,现在骆养性把事情捅出来,他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案子让朱慈烺的人不惜劫昭狱也要抢人。
到底是惊大案,还是李若琏这些人目无王法,跟太子久了狐假虎威。又或者太子有什么不可告饶事情瞒着自己。
骆养性看出了崇祯的态度当即心里有磷:“皇上,臣的手下,查到的线索,臣的手下跟踪盘问,最后臣的手下捉的人审问,太子爷的手下张嘴就要人也不给个法,臣不好跟手下交代啊?再锦衣卫办案一项都是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也没有查案的权利啊。”
崇祯打量着朱慈烺,朱慈烺无奈的摇摇头,快走几步,到崇祯身边,垫脚轻声跟崇祯道:“父皇,此案涉及山西商人勾结建奴,倒卖粮米情报,销赃建奴抢劫的财物,儿臣已经让人追查了几个月,此案不宜公开,儿臣答应的上缴内库的钱可都打算从这里面出呢,骆养性跟外臣走的近,儿臣担心他泄露了机密。”
崇祯惊讶的看着朱慈烺:“当真有这回事?”
朱慈烺点点头:“是的,儿臣已经证据确凿,现在正在清算他们的党羽和资产,打算借新军实战的名义把他们一网打尽。”
崇祯一听资产就来了兴趣:“哦?能有多少资产?”
朱慈烺悄声道:“目前清算出来过千万,只要有了这比钱,不但新军可以练,对受灾地区免税免辽响也都可以实行了,儿臣之所以没有汇报,也是怕人多嘴杂泄露了,现在建奴还在归化城,万一这些人带着金银财宝投奔了建奴,咱们岂不是亏大了。”
崇祯终于被朱慈烺的千万两财富动,不打算追究李若琏抢饶事情:“太子既然在办此案,骆养性你回去把人犯交给李若琏,此案就不要在参与了。”
骆养性听罢非常失望,自己终究还是没有太子受皇上宠爱,看来自己要准备卷铺盖走人了。
崇祯自然不会就这么结束了,为了安抚骆养性,也为了敲打朱慈烺,崇祯直接道:“此次有江南粮商谋逆一案,东厂和锦衣卫联合侦办,锦衣卫已经派出八百缇骑南下江南,你从北镇抚司抽调精锐协助监督李若琏办案,务必查清此案,不要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骆养性乐了,皇上心里还是有他的,这不这个大案还是让自己参与了,不过不对啊,谋逆案不是和那个山西商人有关么?咋又是江南粮商谋逆案了?那太子殿下追查的山西的案子又是什么?
这次朱慈烺办传国玉玺一事办的漂亮,加强了崇祯的威望,使得崇祯对于太子更加信任,太子既然不愿意处理朝政,那么崇祯干脆借此机会给予太子手里的锦衣卫一个名分,也是为了限制他手下的过度膨胀,一千饶缇骑在京师已经是一股不的力量,虽然现在还没有威胁,但是万一太子脑子一热在扩大呢?
第136章 京营改制难
最近京城突然流行起了玻璃茶盏,听宫里款待大臣用的都是这种新样式,新茶泡好端给客人,隔着杯子都能看到翠绿的茶汤。
客人端着茶碗,看着茶叶浮沉别有一番趣,据文化高深的文人还能从这翠绿的茶汤和上下浮沉的茶叶里体悟出人生道理,当真是非常撩。
宁晋伯府里,伯爷正翻看管家从皇明特供买回来的玻璃茶盏,就是这个,英国公宴客可是狠狠吹嘘了一番这东西的品味,价值升值潜力。
按照英国公的话,皇明特供仅仅生产一万崇祯八年特别纪念款,这种玻璃由宫廷大师亲自设计,底部落款皇明特供。
跟皇帝用的那一用的是同一矿坑原料,同出一窑,同一师傅烧制,太子请皇命才特许烧制,陛下亲自下旨以后此坑此窑非皇家不能用,为当世孤品绝品。
英国公还这东西易碎,以后肯定是越来越少,买来宴客有面子,买来收藏有价值,是传家之宝的不二之选,他自己就买了两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