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7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长的作用是协调好首先的营,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团级设立医务排也是瞎搞,大病看不了,小病没必要,再说了大明的医疗资源还没有那么丰富呢,哪有那么多医生给军队这么挥霍!
  这样一个团的人数大概在三千人左右。
  最后才是师级,师级要配备三个这样的团,加上炮兵团一个,骑兵营一个,通讯警卫营一个,还有医务营,工兵营,再加上相应的后勤编制,一个师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五以下。
  而骑兵师也改为一个师八千人到一万人之间,减少人数,增加编制数量才能更好的控制那么多的草原。
  而且在师以上大明还要有军一级,集团军一级,方面军一级,到时候真正的重火力可以安排在这些单位里。


第1344章 铁路计划加快
  在军事方面,朱慈烺以前可能是个外行,但是十年的时间,朱慈烺大半的工作都是跟军队打交道,大半的时间都是军队,武器,装备,后勤这些问题。
  这个时间跨度,就是大学加上研究生加博士也读不了这么久,他说自己是专家谁敢不服气?
  当然朱慈烺也不是非要自己拍板把所有事情都定下来,朱慈烺虽然懂军事,但是也不是啥都懂,军事包涵的多了。
  首先给军部划一条线,一个师的总人数在一万五到一万八之间,火炮七十毫米的二十四门,九十毫米的十二门。
  重机枪方面,一个师给配三十六挺重机枪,迫击炮六十毫米的给配一百六十门,八十迫击炮配备八十门,一百毫米重型迫击炮三十六门,五十毫米的也就是掷弹筒了,给配六百门左右。
  轻武器方面主要就是步枪和手枪了,以大明现在的至少速度,给排长以上的军官配手枪还没什么难度。
  山地师取消重炮配置,增加迫击炮和掷弹筒的数量,高原师减少重炮配置,增加迫击炮,极地师、骑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等都是以此为模板进行加减。
  改编之后大明陆军师变成一百个,人数一百八十万。
  高原师两个变成四个,人数不变,依旧是七万二千人左右。
  山地师由三个变成六个,总人数十万零八千。
  极地师由三个变成六个,总人数十万零八千。
  骑兵师由七个变成五十个,每个师的人数,暂时定在一万左右。
  为啥骑兵师突然变的这么多,主要是军改之后,陆军师不在下辖骑兵团,现在大明的一个骑兵团可是五千多人,那么大明就突然多出来二十多万骑兵。
  骑兵师改编之后将极大的缓解大明北疆和中亚地区防御力量不足的情况。
  当然五十个骑兵师也就是听着多而已,南亚放十个,非洲放五个,美洲放五个,北疆放五个,中亚地区就剩下二十个了。
  怼到伏尔加河边上,对上沙俄,怎么也要放十个骑兵师吧,南路对上萨菲王朝和奥斯曼帝国放五个也不多,剩下的五个北面要防守跟沙俄交界的西伯利亚,南面要防守给喀尔喀交界的地方,还有大片的领土要防守。
  在剩下的五个,西北要两个,河套要一个,京城北面也要放两个,其实也就是够用吧。
  当然这个够用是紧急情况下骑兵部队还是能出兵打一场中型灭国战争,足够威慑周围的沙俄、奥斯曼还有莎菲不敢轻举妄动。
  除了这些之外,原本的战略炮兵旅也改组为战略炮兵师,一次就是三个,一旦某个地方有大战,这种战略炮兵师就会抽调过去增援。
  还有原本的十个岸防旅,这次军改之后也升级为岸防师,进一步缩小了团的编制之后使得岸防师的驻防更加灵活。
  海军陆战队师级也都拆分成这种小师编制,增加其部署范围和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一旦军制改革完成,在每个师战斗力不下降甚至还上升了的情况下,大明相当于多出了一半的军队,很多原本存在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兵力不足也成为了过去式,到时候不仅不会兵力不足,还会有大量的富余。
  不说其他,军改之后,大明完全可以再不征兵的情况下收拾奥斯曼,而且收拾的妥妥的。
  军部这边周遇吉看到朱慈烺规划的编制情况之后,心中有些了然,怪不得被骂,自己的改编思想完全跟陛下的是背道而驰,怎么不会被骂。
  周遇吉的改革只想是把一个师当做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作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战略单位使用。
  而陛下的意思是,各师功能变得更加纯粹,大型战役不再是一个师出动就能解决的事情了,而是使用几个师进行联合作战。
  所以周遇吉走的是编制越来越大,朱慈烺的意思是越来越小。
  改变了思路之后,周遇吉这边的军改计划就重新制定了一遍,然后进行各种演练确定最优方案,顺便看看有什么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反正短时间是提交不上来了,朱慈烺等了几天,见军部那边还是没有下个定论,也就不着急这个事情了,复兴十一年,大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路,铁路修造速度要提速提速再提速。
  整个大明有三十多个铁路修造兵团,分布在十几条铁路线上,每天每个兵团能够修建一里的铁路,那一天也就是三十多里。
  一年的时间就能修筑一万里铁路,虽然还比不上丑国铁路大建设时期平均每年六千五百公里的规模,但也相差不多了。
  目前对于大明最重要的两条铁路就是东西南北的大动脉了,而东西铁路今年的目标是修到跟轮台那边的铁路对接。
  而从轮台往西的铁路,今年也要修到阿拉木图那里。
  朱慈烺希望大明能在五年内把铁路修到伏尔加河边,为了实现目标除了在轮台建造铁轨制造厂之外,朱慈烺还动用了驼队,专门运送铁轨,开启多段同时施工。
  而从京城往南的铁路现在已经快要跟广州往北的完成对接,而从广州往西的已经过红河三角洲,今天的目标是跟占城往北的连接,然后从占城往西的已经修到大城国境内,今年的目标是跟缅甸段连接。
  至于沿着恒河往印度河流域修建的铁路目前开了三个点,进度主要在赶两河之间不通行的那一段。
  先修好这一段,从孟加拉湾出发的货物就不用绕过南亚次大陆了,可以顺着恒河晚上再转铁路走印度河出海,能节省不少的距离,这样也能让两条河流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从京城往北的铁路,以前是打算一直修到北疆城的,但是从北海往北都是常年的冻土带,修起来非常麻烦,进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而且现在大明已经前进到伏尔加河边了,这通往北疆的铁路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所以铁路修到北海之后,大明还是改道往西,打算先修到金山附近,至于下一步的走向是走金山南麓还是北麓就看下一步局势的发展了。


第1345章 还捂得住
  除了主干线之外,还有京城往山海关追后通往海参崴和釜山港金州湾的铁路,还有从京城出张家口过大同到包头的铁路,还有从京城路过济南到松江府再到杭州泉州的铁路
  从济南到胶州的铁路,从长安到汉中再到蜀地的铁路,还有横穿非洲的铁路,纵向穿越非洲的铁路。
  新大陆那边也规划了从太平洋到密西西比河河口的铁路,从金山城到密西西比河中部的铁路,东海岸也有两条铁路朝西修建。
  不过因为法国弧形殖民地的阻挡,所以新大陆东海岸铁路跟西海岸铁路无法连接起来。
  这些铁路的建设消耗着大明的钢铁产能,使得大明现在每年过千万吨的钢铁产量都显得不足。
  所以第三个五年计划,大明计划把钢铁产量再翻两番达到五千万吨的规模,以满足铁路和造船新增加的需求。
  还好大明不鼓励建高层住宅,要不然这么点钢材产量可能连建筑用钢都不够。
  大明的蒸汽火车头已经革新到了第三代,使用的是第四带蒸汽机技术,因为第五代蒸汽机迟迟无法突破,所以蒸汽火车朝着水管蒸汽机和火管蒸汽机两个方向研究。
  目前进度都不理想,不过经过改进之后,目前大明的第四代蒸汽机已经能带着火车头跑出每小时八十里的告诉,也就是每小时可以跑四十公里。
  这已经完全超越了马车,如果中间不停留的话,一天一夜这一辆火车能跑两千里,从连云港到轮台县只需要三天半的时间。
  这比上一代火车头可是快了足足一半,也就是说如果大明修好从轮台到伏尔加河边的铁路,大明从连云港运输物资到伏尔加河边只需要不到十天的时间。
  这个效率已经足够应付这个时代的转运需求了,这也是大明为什么要加快铁路建设的原因,铁路运输真的是比马车强大了太多了。
  铁路不仅方便了战争,也沟通了南北东西,让大明的货运通道更加畅通,例如大同的优质无烟煤炭可以供应京城和永平等,使得京城百姓再也不用用烟煤取暖,这种低硫低磷的煤炭也使得钢铁冶炼的质量增加。
  再例如铁路修通,东海的海鲜可以一年四季的从铁路运到长安,装点水加点冰运到的时候还能是活的,就算不是活的也是新鲜的渔获。
  内地百姓吃海鲜再也不是只能吃腌制的咸鱼了。
  百姓从广州到京城,以前要一个月的路程,现在两天三天就到了。
  原本出关的亲戚,以为一辈子见不到一次面了,现在一年回家一趟都不是问题了。
  京城的工业品几天之后就能出现在湖广的市场里,湖广的莲藕,采摘出来三天内就能出现在京城的餐桌上。
  大明百姓的生活因为铁路,因为发展正在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每天都有新想法新产业出现。
  大明的铁路还没有过剩,每一条线路都是黄金线路,哪怕是从京城到北海这样的冷门线路,每年运送的羊毛,羊肉,北海湖的渔获,北疆的丰富物产也能让铁路公司有不少盈利。
  而目前大明所有的铁路都是皇明商号负责修建和运营,钱自然也都是皇明商号自己在投资。
  整个铁路就呈现一种这钱快花钱更快的节奏之中,这也是为啥朱姬润想引进民间资本的原因。
  大明需要快速的铺开铁路建设,修铁路不仅是为了让皇明商号挣钱,这也会极大的促进大明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军事调动。
  不过目前来看,朱慈烺只同意了从松江到金陵的铁路,毕竟这说话的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
  大明疯狂的修建铁路,欧罗巴那边自然也看在眼里,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修建铁路计划,不过大明目前的修路工人自己还不够用,哪有功夫给他们修路。
  虽然说提前修路确实有利于大明快速进军,但自己国内的都调动不灵便的时候去想着到国外怎么调兵,那不是闲的么?
  再说了,现在给敌人修路,那可不仅仅是方便了自己的进攻速度,人家防守的时候调兵速度也大大加快了不是!
  到时候别弄巧成拙,让别人增加了防守实力。
  而且火车目前是大明的高科技,是第四代蒸汽机的技术大成结晶,轻易的放到欧罗巴,这帮人要是偷师山寨了怎么办?
  想要修路也不是不可以,朱慈烺计划等两年,大明的修路队更多了,钢铁产业生产能力也跟上来了,到时候大明可以开工为他们修建铁路,正好建个两三年,还没有彻底建好,打仗了!
  大明停下工作打仗,等打到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