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听完李若琏的计划之后,觉得也挺有趣,就同意了,至于牛顿继父的死活大家都选择性的忽视了。
这个计划耗时非常长,通过偶遇相识,通过接触一步步的走进汉娜的生活,中间还要讨好牛顿让他不要有抵触情绪。
还要给牛顿讲述大明的美好,让他心生向往。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总算开花结果,汉娜答应了吴驰仁的求婚,一家人坐上前往大明的商船,他们将在吴驰仁的老家举办婚礼。
朱慈烺曾经问过李若琏,如果这个吴驰仁只是为了任务,被迫跟汉娜在一起的,那么是不是就毁了汉娜的幸福向往?
女人因爱生恨是很可怕的,而且会不会让牛顿觉得大明是在欺骗他,最后走上跟大明对立的道路?
可是如果强迫吴驰仁一直跟汉娜在一起,那是不是对吴驰仁是不公平的,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那怎么会幸福?
李若琏当时笑着回到:“吴驰仁,名字就是谐音,无此人,如果吴驰仁愿意,那么到了大明他们将会组建新的家庭,吴驰仁也会得到一份文书的工作,加上军事情报部的补贴,足够他养家糊口,把牛顿培养成材。
如果他不愿意,那么一两年之后等汉娜和牛顿适应大明的生活之后,在安排吴驰仁出外勤任务,然后真的变成无此人,或者殉职。”
不过从目前来看,两个人真的产生了感情,这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这个任务挑在大明进攻之前完成就是怕等战争结束之后因为战争的原因大明和欧罗巴这些人产生了对立情绪,导致他们不再愿意投靠大明。
一般人投靠不投靠无所谓了,但是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能够改变时代进程的科学家,还是很有必要提前布局的。
朱慈烺只是看到一个简报,这件事就略过了,因为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来了。
孙传庭回京了!
孙传庭可是实打实的经过一次环球旅行才回来的,本来朱慈烺还急招孙传庭回京的,不过后来奥斯曼帝国那边的问题解决了,孙传庭回来不回来都没啥关系了。
所以朱慈烺就让他继续去旅行吧,看看他能不能通过这次环球旅行悟出什么大道理,或者产生什么新想法。
孙传庭可是前内阁首相,又是军事大家,到欧罗巴各国各地,自然都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争相宴请。
孙传庭也表示自己喜欢游览名山大川还有人文古迹,所以欧罗巴各国没有怀疑他是来勘探地形的。
至于到大明的非洲和新大陆还有南大陆的辖地,那要是能发现啥问题给出啥改进意见对于大明还是好事呢!
第1348章 君臣问对
孙传庭今年五十八岁了,不过长期的在外面活动,使得老孙的身体黝黑而硬朗,看着这个健硕的老头,其实这个年纪当首相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五十八岁干到六十八退休。
这个年纪已经过了血气之勇,也没有等死的暮气沉沉,是最希望做好生前事留好身后名的年纪。
孙传庭当初跟卢象升的一场推演能在绝境下奋起反击,不仅使得大明的战略计划破产还差点让大明跌入失败的深渊,当真是战略上有一手。
只是可惜这么一个能臣被儒家荼毒太深,朱慈烺不想用也不敢用。
孙传庭行礼之后也是一阵感慨:“臣走了这一圈才知道陛下担心的那些事情真的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
臣见识了奥斯曼帝国那边的宗教疯狂,这样的控制人心手段确实不能让他跟大明同存,大明要跟奥斯曼既分生死也分对错。
臣见识了欧罗巴人的学习能力,如果不是陛下锐意改革,臣觉得欧罗巴不要百年就能远远的把大明甩在身后,甚至两百年之后,欧罗巴单独一国都能挑战大明。
欧罗巴人的学习氛围实在太可怕了,即使战乱发生,那些学生依旧在学堂读书。
臣还去了法兰西,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那些欧罗巴人野蛮粗鄙,对当地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压迫和奴役。
那些人简直不能称之为人,以虐杀为乐,以杀人为赛,简直比禽兽更让人憎恶。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应当为世界带去文明和秩序,让世界百姓都有平等生活的权力。”
朱慈烺敲着桌子:“那么你认为大明应该怎样完成这次战争?”
孙传庭躬身:“臣走了一圈之后发现,大明固然强大,但是欧罗巴和奥斯曼帝国等的实力若是联合确实是大明的一大挑战,甚至有和大明相当的实力。
再回头看大明参谋部制定的战略战术,臣还是觉得太激进了。
臣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像陛下做的这样,蚕食鲸吞,先去其羽翼枝干,最后在拿掉其根本。
而军部计划确都是直奔欧罗巴,企图通过一次次灭国战争来实现对这些国家的控制。
在臣看来,大明不如想拿下新大陆,然后拿下非洲,还有世界上所有的欧罗巴殖民据点,把欧罗巴人限制在欧罗巴洲。
之后在通过不断的蚕食,一步步把对方逼入绝境。
这样虽然耗时长一点,但确是对大明影响最小的方式。
而且通过这样的连续不断的进攻,消耗欧罗巴地区的国力人力,最后让欧罗巴人彻底的失去人力又是和国力优势,甚至让欧罗巴人丧胆,再也没有勇气跟大明对抗。
这样等全球统一之后大明才真正消灭了这个心头之患,欧罗巴国力民力的倒退让他们无力跟大明竞争世界的中心。
而欧罗巴百姓的丧胆必然导致他们能够更快更彻底的融入大明。
至于战役方面,臣以为以海为主,切断海路,然后把欧罗巴跟世界分隔,袭击沿岸的造船厂和战舰,限制其商船出海,则二十三年之后其百姓不知有海。
这就像陛下说的,这样就限制了其整个造船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等二三十年之后大明的战舰又更新一代,而欧罗巴人连像样的帆船都造不出来,到时候这些欧罗巴国家自然犹如笼中鸟一样任大明摆布。
欧罗巴大陆有几个重要的战略节点,一个就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撒哈拉大沙漠和北大西洋形成的第一条战略环带。
目前大明已经突破乌拉尔河,算是在这条战略带的北端打开一个缺口。
但是这条环还是很坚固的,大明想要依靠这一点突破使得整个战略环崩溃难度太大,即使铁路修通,大明从那里发起进攻都不是好的选择。
第二环战略带就是英格兰爱尔兰岛,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半岛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巴尔干半岛的海岸山脉,以及东欧平原的河流和寒冷的冬季气候。
第二环战略带已经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防线,不过大明想要进入东欧平原必须突破苏伊士运河,黑河和地中海之间的海峡阻隔这两道关口,也就等于突破两道防线。
二道防线突破一点欧罗巴基本上就全线崩溃,当然战争如果打到欧罗巴本土,对方肯定是无力跟大明抗争,投降只是早晚的问题。”
朱慈烺没有对这个进行评价,作为皇帝不能轻易对这种大事发表意见,因为一旦朱慈烺发话了,那么大家就认为大明的战略方向就定了,就没有人在沿着这个思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畅想了。
大明需要更多的思想,需要更多的战略战术以丰富参谋们的视野,孙传庭还是很有本事的一个人,他说的这些应该让参谋部好好参考一下。
朱慈烺继续问道:“那苏伊士运河的事情呢?你这次回来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孙传庭拱手:“回陛下,如果大明采用这种慢战略,那么苏伊士运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甚至大明可以从红海再开凿一条运河然后从尼罗河入地中海。
但是陛下要是坚持这种快速突破的战略,从目前来看,大明应该不惜兵力,全力一战,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其防御,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敲碎敌人的保护壳,这样反而是损失最小的战术。
对付这种战略节点的问题,臣想不到什么取巧的办法,这样的地方就像虎牢关山海关一样,之所以称为天下雄关,正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这个地利就是大明最大的障碍,也是它称为战略节点的原因,与其想要战略上迂回,臣还是建议应该多考虑如果突破对方的堡垒的战法。”
朱慈烺当然知道这些,确实像苏伊士运河这样的点,陆地上没啥,但是对于海军来说,他就是咽喉,给你卡的死死的,想再多的办法船也不能飞过去,这据点还是要破!
第1349章 大明的三个大敌
朱慈烺每天盼着有奇谋出现,只可惜最后军部推演那些奇谋要么只能在特定的场合成功,要么就只是一厢情愿。
孙传庭继续躬身说道:“陛下,臣觉得大明进攻欧罗巴洲有三个大敌不得不防。
第一乃是气候,欧罗巴洲沙俄、芬兰瑞典等国冬季寒冷,滴水成冰,比之北疆不逞多让。
但是跟大明北疆不同的是,欧罗巴的北方瑞典王朝和沙俄都是强国,代甲之士数十万,更是锐意改革强军强国。
大明目前极地师仅有三个,十万人不到,即使后面努力训练也不过五十万之数而已。
但是这沙俄和瑞典国土广大,若是不能短时间打赢,恐怕大明军队会陷入持续消耗,这将不利于大明。
其二乃是文化,欧罗巴有三个教派,奥斯曼帝国也有教派,但是他们都是有信奉的,大明虽有信奉佛道,但是佛道不干涉百姓生活。
欧罗巴和奥斯曼帝国那边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信奉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狂信者把生命都愿意献出,而且这些狂信者还不少。
所以大明进攻欧罗巴,信奉问题不得不防,不仅要重视,这个东西甚至比灭国还要困难,灭国灭的是有型的东西,但是信奉这个东西确实无形的。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很难,比起杀光他们更难,请陛下慎之又慎。
第三点就是民心了,欧罗巴百姓跟大明百姓的思考问题方式是不一样的,大明百姓都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欧罗巴人确不这样认为,他们相信阳光法则,他们认为他们的神是公平的,神的恩赐就像太阳一样照耀每一个人,不会应为你的高贵多照耀一点,也不会因为你的卑贱而减少一分。
他们还相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是国王都不能毫无理由的掠夺他们的财富,他们相信一切东西都是有价的,以商业为中心思想,只要你愿意给出足够的好处他们甚至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可以等价交换。
这种差异会导致大明进入欧罗巴之后很难融入进去,而且在统治占领区的时候很可能应为一些不注意的失误或者理念的差异爆发冲突。
这种差异会让欧罗巴人空前团结起来,再加上信奉的力量,大明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大明陷入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
可能会因此不得民心,到处都是防抗的暴民,甚至普通百姓都会支持这些叛乱。
到时候大明即使驻军两百万三百万也很难扭转民心。
以上三点还请陛下慎之又慎,不可轻忽,灭国易,灭人心难。”
朱慈烺听完之后不得不惊叹,孙传庭确实有两把刷子啊,这三点无疑切中了要害,首先这气候问题,拿破仑吃过亏,小胡子也吃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