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公还这东西易碎,以后肯定是越来越少,买来宴客有面子,买来收藏有价值,是传家之宝的不二之选,他自己就买了两百,一百收藏,一百宴客。
英国公把大家都动了,他端着茶具问大家:“这样好的一茶具,你们觉得卖多少钱?”
“一千两?”
“八百两?”
英国公一拍桌子:“你们都错了!这茶具虽然价值千两,但是皇上为了庆祝传国玉玺归来,蒙元投靠这两件大事,决定回馈大家,这样一茶具不要一千两,也不要五百,只要99两!对你没有听错,99两你就可以把这样一传家之宝、稀世绝品带回家,大家看,这可是皇上变相给咱们的赏赐,错过这次你此生再难遇到。”
宁晋伯当场就被动,回家就让管家去买,不过听为了防止有人囤积居奇,导致不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实惠,皇明特供要求每人只能限购一。
看着这包装的礼盒还有名贵的琉璃拉花,宁晋伯觉得这绝对是物超所值。
宁晋伯还在欣赏茶具,外面管家风风火火的跑进来:“伯爷,涨了!涨了!”
宁晋伯吓的一抖,差点把他的名贵稀世绝品传家之宝玻璃茶盏给摔了,心疼的抱紧茶盏回头瞪了管家一眼:“什么涨了!一惊一乍的!像什么样子!”
管家语无伦次的道:“伯爷,是玻璃茶盏!涨了,外面有江南商人没有买到出价一百二十两买呢。”
宁晋伯奇怪的问道:“想买排队去啊?皇明商号不是很多么?一万呢!”
管家激动的道:“哪还排的上队哟!各府都打发了下人去抢购,队伍都排到五条街之外了,现在一个位置都能卖十两银子。”
宁晋伯惊呆了,后悔自己的后知后觉,要是自己早点把家丁派出去,光卖个位置都能挣一千两往上?
不对这个还在升值呢,买回来放家里那就是传家之宝啊!卖什么位置啊,这时候该买位置才是真的,这么好的东西要先买十!
宁晋伯下了决心之后当即道:“你带十个家丁带着钱,去买十个位置买十茶盏回来,不要在乎钱,多出一两半两,一定要把位置买回来!”
看着管家忙碌的影,他心的把茶盏放进宝库,这么好的东西以后一定要传给光溥。
宁晋伯府的李光溥现在已经在山西担任新军副千户,几个月的学习,李光溥已经从当年的时间管理达人变成了现在的新军实习军官。
他们会在新军中实习,优秀者转正,没有被认可的就要回到讲武堂继续学习,等待下次转正机会。
朱慈烺非常缺乏军官,其他不对的人去了他又不放心,基层选拔也不能无功劳一升再升,太轻易得来的东西,人们往往都不知道珍惜,再破坏了大明的晋升体系,以后吃亏的还是朱慈烺自己。
所以他不得不从讲武堂抽调这些半吊子的学员提前上岗,这些人本来就是勋贵和各种指挥使的继承人之类的,甚至有些人本就有军官职衔。
这会朱慈烺正跟英国公张世泽坐在东宫园的凉亭里开心的品茶,他们用的正是京城流行的玻璃茶盏,听着下面汇报的茶盏销售况。
“目前茶盏已经售出七千三百余,皇明特供那边的消息,这批茶盏今晚就会出空。”
张世泽抱拳道:“下果然极擅经营之道,没想到一百万两如此轻易的就解决了。”
朱慈烺摇摇头:“英国公谬赞了,准确的,这次去掉成本之后只筹集到八十多万两。”
张世泽奇怪的问道:“下,既然销售如此火爆,下在生产一万也能轻易卖空,到时多挣他一百万两岂不是更好?”
朱慈烺苦笑:“国公笑了,这次是不得已而为之,用的可是皇家的信誉,若是在售一万,这茶盏价格必然回落甚至导致雪崩,损失最大的还是皇家声誉和皇明商号的信誉。”
一提到皇家声誉张世泽就不敢话了,他不懂啥商业逻辑,但是茶盏使他亲自站台的是传家之宝,到时真要是一钱不值,那他损失的不光是脸面,搞不好还有人找他赔钱呢!
朱慈烺看着张世泽:“有了这八十万两,英国公觉得京营练兵还有何困难?”
张世泽没有想到朱慈烺这么快就筹够了这些钱,京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明以文制武,而崇祯后神机营已经收归御马监统管,听还是太子的建议。
太子想恢复团营制,补充京营缺额,改五军营为团营12营,恢复旧称奋武、耀武、练武、显武、敢勇、果勇、效勇、鼓勇、立威、伸威、扬威、振威。
三千营增购马匹,增员至一万,等练好之后继续增加。
现在的京营已经糜烂,一是军士多被朝廷及中贵、武臣拉去服工役,不似武夫,倒与田夫无异。二是到了年龄的兵士,应由子弟替代,但吏胥上下其手,索要重贿,使贫困老弱兵士充斥营伍。三是富裕的兵士不愿参加营训练,贿赂将领将名籍列入老家。
现在营务尽归中官出战时,廪给优厚,挟势凌虐将士,瓦解军心。营将尽为内监私人,不懂军事,营兵只是注名支粮,买人雇役,朝甲暮乙。崇祯屡次要求严加训练,但每练者不过二三百人,未到黄昏,人已散去。
第137章 建设营团
看着英国公一脸便秘的表,朱慈烺也是头大,只可惜他穿越的偏偏是大明太子,若是一个土匪,一个锦衣卫,或者是一个卫所士兵,那他就可以打破所有规则重新来过。
但是他是大明太子,只能选择改革而不是推倒重建,即使他的改革办法可以爆裂一点,但是绝不能砸了大家的饭碗。
可能京营真的只有三五万可用之人,不过剩下的二十多万也绝对不能清退了之,否则他们闹起来,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一个人想要成事或许没那个能力,但是他要是想坏你的事,他可能有无数总办法。
京营是个顽疾,大明的毒瘤,但是朱慈烺又不得不面对,神机营改制的时候,崇祯从京营选择了两万精锐,使得京营能拿得出手的人员更加稀少。
现在的京营成了养老院,成了托儿所,成了残疾人帮扶中心,成了棋牌室,成了工坊,他就是不像个军队,有的缺了几十年的兵一次都没有出过,但是一修房子劈柴跑腿种地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
这些人要安置,朱慈烺想要的安置不是像以前历次改革那样扔到老营养老了之,而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想来想去,只能让他们继续干杂活。
朱慈烺打算把这些人归拢成二十个万人生产建设团营,参与修路筑城修筑邬堡的事,英国公就那需要钱,然后朱慈烺就爽快的承诺投入一百万两用于团营的改制,新兵的招募,还有初期工程养活这些人。
既然钱到位,其他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张世泽抱拳:“既然太子下愿意推动此事,老臣自当竭力辅助。”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招募新兵两万,原来营内的士卒有愿意参与选拔的也可以参加,不愿意参与的和选拔不合格的全部充入建设团营。”
张世泽好奇的问道:“下打算让这两个建设团营做什么项目?”
朱慈烺微笑着道:“当然是先修整京师到通州和京师到卢沟桥的官道,先让他们适应一下建设任务,积累一点经验,调整一下人员结构,然后在决定下一步的工程。”
张世泽觉得太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何解决吃空饷?那些被选掉的人都是些老弱病残,真的能用来搞建设么?
不过两人分配好任务,他负责新军招募和训练,太子下负责淘汰人员安置,所以太子怎么干他也懒得心。
第二朱慈烺招来五军营的两个监军,两人畏缩的跪在那里,太子对下人是极好的,但是太子下对于贪污之事向来都是查的最严,很多贪污的宦官都被杖毙在午门风干为后来者戒。
而且太子下的统计司跟东宫典算查漳本事当真是冠绝下,钱可以精确到文,货可以精确到两,但凡有贪污受贿之事,没有一次能躲过统计司跟典算的统计。
两人股底下没有一丁点是干净的,听太子召见,他们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又没有那个勇气,现在战战兢兢的低着头等着太子的审牛
朱慈烺手指有规律的敲击着桌子,考虑是杀还是留,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要是真的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那以后自己也难免落得个不近人的残暴之名。
再要么不杀要么就杀绝,现在处置了这两个,那京营剩下的监军太监会怎么想?改革归改革,军队可不能出乱子,这群人正要是怂恿京营来个兵变,到时候估计京城都要重创。
最后朱慈烺还是决定留下两人:“你二人以前克扣的军饷全部上缴入建设团营公库,给你们两个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次两个建设团营依旧用你二人为监军,但是以后你们二十个团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凡是年考倒数第一的发配到凤阳守皇陵。五年一大考,总分末三位的一律严办。”
两人松了一口气连忙磕头谢恩:“谢太子下,我们一定上缴克扣军饷,好好办事。”
朱慈烺敲击着桌子:“孤知道京营吃空饷、逃籍、冒名顶替、花钱雇人训练这些况都很严重,但是你们以后的建设团营最好给我把口子扎紧了。
吃空饷的和逃籍的给孤补回来,冒名顶替的和花钱雇来的那些能干活的给他们具名入籍,不愿意的和干不了活的遣散,那些富裕的军户不愿意应兵役的上缴二十两代役钱即可消兵入民。”
两个太监面面相觑,其他几条他们觉得都好办,可是这消兵入民可是大事,地方官员悄悄的办几个也没啥,但是朝廷公开消兵入民可还是头一遭。
朱慈烺看出两饶疑惑:“圣旨我已经请了,京营改革为试点,以后将设为常例,军户入民户会逐渐放松,但是民户入军籍籍非战功不得转。”
能转民籍谁会傻不拉几的转成军户,二十两银子虽然多,但是在京城混的军户至少有三分之一咬咬牙还是能凑出来的。
既然有圣旨,皇上让咋办就咋办呗,只是从哪里补?两人互看一眼,胖胖的太监擦着汗:“下,这京营缺额甚大,又招募新兵,我们从何处补充这缺额?”
朱慈烺拿出手里的数据:“根据京营余丁数量来看,即使京营全额招募,依旧有大量富余,而京营为了保证兵员质量会从山东、陕西、宁夏卫等地卫所补充招募。”
朱慈烺看着两人道:“至于你们,招募可以放宽条件,只要是军户籍都可以参加,但是非军户一个都不许收。”
见两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朱慈烺接着道:“以后建设营团军饷实行基本月钱加以工定酬,做多少活就拿多少工钱,要是不干活紧紧能拿到够一人基本生活的月钱。努力干活的人工钱要超过京城平均工钱一倍。”
这种待遇已经很好了,不过在朱慈烺看来这还不够:“京营实行五十岁或者干满三十年退休制度,退休之后工钱为基本月钱加每工作一年加一百文。”
第138章 皇家搞基建
两个太监终于动容,太子又祭出养老大棒,这种壕无人的行为,是在招工匠么?当官都没有这个养老待遇好吧。
不过听太子的工坊都有承诺养老,给宦官养老,只是谁也没有太子竟然要把制度推广到京营,那可是几十万人。
怪不得太子对于只收军户要特别提及,不仅工钱给的足,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