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皇明捕鲸这一块一年十万只,平均每只鲸能赚取一百两银子,这些大多都是依靠鲸油,鲸骨还有各种深加工获得。
而真正的捕捞这一块利润并没有那么肥厚,开放捕鲸之后,虽然皇明商号捕鲸这一块不能继续垄断,但是在深加工这一块皇明商号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再有就是卖装备,卖耗材这个又是一大笔收入,目前大明能捕鲸的船只有皇明商号有,鲸枪浮桶等等对应工具,捕捞技术分解技术储存技术等等这些也只有皇明商号有。
到时候皇明商号又能赚一笔。
再说了,即使开放了,皇明商号作为老手,捕鲸又不是停止,这根本没有减少皇明商号的收入,反而增长了一大截。
即使十年以后,鲸的数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大明禁止其他人捕鲸皇明商号依旧可以继续更谈不到损害利益。
所以臣觉得这个没有问题,甚至可以鼓励。”
朱慈烺没有想到自己的担心竟然是多余的,真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一直以来朱慈烺最怕的就是开放捕鲸影响皇明商号的收益,所以上次讨论过一次最后不了了之。
毕竟皇明商号紧紧依靠捕鲸这一块的收入就达到两三千万两白银,可不是个小事。
要是早知道开放捕鲸不仅不会亏钱还会大赚一笔,朱慈烺早就这么干了。
确实这个时候吴启晨提出开放捕鲸是最好的时机,一个是大明工业的需求增长,另一个是大明需要更多的海员海军,再有就是为了平衡海洋生态。
最后就是欧罗巴人就算反应过来想下手,等他们出手的时候大明已经占据主动,等到他们开始发力的时候战争又进行到关键时刻。
既然好处那么多朱慈烺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朱慈烺大手一挥:“那就拟定一个方案吧,但是要注意几点,不可滥杀,不可杀幼鲸,鲸鱼繁殖期也不要杀,同一个鲸群一次不可捕杀过半。
而一个鲸群到了一定数量之后,就不可继续捕杀,要给他们留下能生存繁衍的最低总群数量。”
鲸是哺乳动物,需要浮出海面换气的,一个鲸群如果捕鲸船想,可以杀光杀绝,正是因为鲸鱼需要浮出海面换气。
如果不加以限制,朱慈烺可以想到这些人为了钱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当然就算是限制,一些悲剧也不可避免,总有人做事不留后路不留余地。
吴启晨拱手:“计划好制定,但是怎么监督呢?是举报有奖?还是派驻监督员?还有惩罚怎么惩罚呢?”
朱慈烺想了想:“参考赏金猎人团制度吧,捕鲸船队派驻一个监督员,也要设立有奖监督,违反轻者罚钱,众则发往北疆荒岛。
这个也是为了限制数量做准备,即使开放捕鲸也不可滥捕,必须有完善的计划,每个捕鲸队捕杀多少,在哪里捕杀这些都要制定好计划,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第1363章 朕的烦恼你们体会不到
朱慈烺感觉自己套话说的飞起,果然这皇上一当立马档次就上来了,十年皇帝生涯朱慈烺最大的收获就是爽。
老婆一大堆,还都是年轻漂亮的,吃的是全天下最好的厨子每天精心挑选的,穿的是全天下最好的绣娘一针一线秀出来的。
对于朱慈烺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对于绣娘来说,这可就是一生最大的事情了,一针一线都要反复斟酌,错了一点不至于掉脑袋那也是事业的一个巨大污点。
每天各色美女变着法子的讨朱慈烺开心,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生活当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再想想自己才二十多岁,这样的生活还能享受四十年以上,那心里还不美滋滋。
其实朱慈烺并不快乐,十年的帝王生涯,出宫的次数虽然说不上屈指可数,那也没有超过五十次,而出京城的次数那真是屈指可数了。
就算是再宅的宅男也没有朱慈烺这么宅了吧,虽然他的家大一点,人多一点,但是人在一个地方呆的久了总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尤其是朱慈烺辛辛苦苦把大明治理的这么好,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想出去好好看看,看看大明的江山看看大明的百姓。
为啥人家能戏说乾隆,能康熙微服私访记,他朱慈烺就只能天天窝在皇宫里批阅奏折?
女人是多,但是女人多也有女人多的烦恼,例如后宫争宠,这个是避免不掉的,一大堆女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除了吃饭之外剩下的事情就是研究皇上了。
朱慈烺以前也让她们养花种草,甚至经商开厂,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发现这些事情最后都成为了外戚的产业。
外戚干政是大忌,外戚权利过大也是大忌。
朱慈烺虽然已经早早的立了太子,但是这宫廷斗争,夺嫡争位的事情没有一天停止。
关键就是这个时间太久了,千日防贼的事情朱慈烺在干,甚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防贼的事情也要干。
但时间太久了之后,人家什么事都可以慢慢的干,几十年的时间死士都培养几波了,忠心的鹰犬也安置了不知道多少。
甚至花几十年的时间渗透朝堂渗透进军部,这一切并不是不会发生。
而且为了防止太子出现意外,导致大明再现崇祯这种新手小白皇帝,朱慈烺采用的还是顺位继承制度,现在培养了老二和老三一起进行帝王教育。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等太子成年之后,有了儿子,那皇孙就自动成为第二顺位继承人,然后二皇孙第三。
但是想想老二老三,进行了二三十年的帝王学教育,二十多年之后告诉他们你们的顺位降低了?这学了一身本事咋办?只能圈禁了?监视居住了?
要是有人不甘心怎么办?
再说了,朱慈烺的太子也不是最优秀的,从目前来看各项学业,老三的成绩反而是最好的,这时间久了,老三心里能服气?
再加上后妃经营商业,外戚渗透进皇明商号岂不是更方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朱慈烺主动停止了后妃的经营活动,除了太子之外,其余的人都没有了机会。
这帮人只能在皇宫内眼巴巴的等着皇帝临幸了。
可是朱慈烺现在有点不敢了,经过科学生育普及之后,这帮后妃怀孕的几率实在太高了,这生孩子就跟玩一样,不说一天一个,每个月总有那么两三个传出喜讯。
就算朱慈烺尽力避免,这皇子加上公主,一年至少也要蹦出来三十多个。
这总不能让后妃都服药或者采取措施吧?
大明现在政策是鼓励生育,身为皇帝自然要身体力行,传出去蹦了人设就难看了。
而且自从今年朱慈烺改革了内宫的一个新政策之后,这些后妃就更乐意要孩子了。
今年三月份,崇祯那边传出一个丑闻,有后妃跟太监对食。
考虑到崇祯每天都在外面旅游,这些女人大多都用不到了,尤其是那些年纪大的,一年也看不到崇祯一面,就算见到也是在大型庆典上。
朱慈烺就本着人文关怀的考虑,允许后妃可以从子女而局,也就是说,不想待在玉泉宫的后妃,可以跟着儿子去扬州,或者跟着女儿住驸马府,不用再窝在玉泉宫苦熬了。
这对于那些年老色衰没有指望的后妃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反正当太后是没有希望了,能跟着自己的孩子身边安享晚年,甚至含饴弄孙享尽天伦之乐岂不是最好的归宿。
朱慈烺也是为了让玉泉宫里的女人少一点,要知道这些女人往往十六七岁就有孩子了,孩子十六岁就可以去扬州了,那些女人那个时候多数只有三十六七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还有点风韵犹存,甚至保养的好的,还是最美好的年纪。
谁知道哪一天崇祯觉醒了曹丞相的乐趣。
再说了,现在崇祯在外面浪朱慈烺都不怕了,至于怕崇祯的几个妃子闹事。
所以这个政策一出,不少崇祯的妃子直接迁居扬州,或者投奔女儿去了,这让朱慈烺的后妃也看到了希望。
这就意味着只要她们有个一儿半女的,将来等老了也能有个依靠,也能投奔自己的孩子去,这不比老死宫中或者到尼姑庵去渡过晚年要好的多的多。
这些后妃是变着法的想要孩子,甚至托人从宫外搞能生孩子的药,但是朱慈烺确不想。
不过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是面临着这种诱惑,还没有人约束,甚至大家不仅不约束还鼓励,朱慈烺也就忍不了两日而已。
有时候朱慈烺都不禁感叹,怪不得这历史上昏君那么多,这当昏君实在太爽了。
别人曲意逢迎,巴结讨好,只要你愿意,听到的都是好话,看到的都是笑脸,所有的烦心事只要你不想看别人都能帮你解决,想要什么有什么,就算没有别人也会想尽办法帮你搞到。
只可惜朱慈烺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大明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让朱慈烺放浪形骸的地步,就算强如盛唐开元盛世,最后还不是让唐玄宗自己给浪没有了。
第1364章 内宫问题无解
复兴十一年,太子依旧在一边上学一边经商,他的小店收入一直都不那么理想,依托学校确实能吸引学生消费,但是学校的学生流量是有限的。
太子初期招募的工人太多,物料选的又是最好的,所以这利润都被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吃光了,之所以每赔钱也是因为口碑,但是这开八间门面的生意跟人家一间门面的利润相当,这让太子觉得很失败。
朱慈烺对于这个倒是没有干涉,只要太子能学会控制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明白做事不是人越多越好,东西也不是越好越好就行。
这个权衡取舍的过程就是寻找合适,合适才是最好的。
不过今年太子东宫跟他学着找了一个擅长经营之道的幕僚,这位幕僚就是邀月商会的会长。
邀约商会,就是那个大明商标法实施之后收购邀月楼牌匾搞了邀约连锁酒楼的那个。
世间大功莫过于从龙救驾,这位邀约商会的会长能同意当太子的幕僚肯定是身份的原因,但是朱慈烺也不能因此就产生不快不是。
毕竟太子除了这个身份其实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能让人投靠。
不要说太子了,就是他这个皇帝,要不是身份,有多少人是真心投靠?有多少是因为人格魅力投靠他的?这个还真的不好说。
本来朱慈烺就是希望太子能够有出众的能力,得到锻炼,所以这样有本事的人投靠不正好锻炼太子的用人能力。
果然几个月的时间这位邀月会长就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开设了大明版的大型超市,店名起的也很大气,叫‘万货全’。
依靠着东宫的招牌,在寻找货源商谈价格上面几乎是无往不利,哪怕是皇明商号都要给几分面子,所以万货全开张,生意非常火爆。
不得不承认这家伙这个时机抓的非常好,大明百姓已经到了衣食足而知礼仪的阶段,虽然不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小偷小摸的情况。
尤其是京城等大城市,百姓素质明显提升,这个时候开大型超市确实是时机到了。
超市这个概念在大明并不是有多新鲜,因为朱慈烺已经尝试过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大明的物资没有那么丰富,商业也没有那么发达,城市人口集中度,交通等等都没有现在方便。
十年前大明百姓还在为一日三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