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记得一句话,打仗就是打后勤,就是看谁能用最高的效率把人和后勤物资集中的战场上,那么谁就赢的了战争。
所以朱慈烺每年对大明后勤部投入巨资,例如大明每五十里必有的驿站体系,关外地区还有很多棱堡,这些就是后勤部陆上运输的基石。
后勤部一开始使用的是人力拉车,后来改为骡子和驴,后来又是马车,一直到现在的火车运输。
随着大明科技的进步,交通的进步后勤部每一次都是最先享受到进步成果的。
而海上运输主要依靠的就是船只,后勤部一开始依靠的是二手的福船沙船,后来天津造船厂自己建造新式福船,在后来就是各种快速帆船,一直到现在的蒸汽船。
后勤部不仅有陆路运输和海上运输,还有自己的空中运输能力,大明专门研制了用于运输和投弹的巨型飞艇,后勤部也是率先享受。
除了工具的先进,后勤部的管理理念也是先进的,例如装备预制,战略储备仓库和常用仓库的结合,军民运输的结合,不仅是陆地上的马车征集体系,还有海上的载货商船军用化改造等等。
新技术研制上也有很多都是专门为后勤开设,例如重型挽马的培育,还有载重四轮马车的制造和内燃机动力货车的研制等等。
军队追求的是效率,只要效率高哪怕贵一点代价大一点都是可以承受的,而皇明商号追求的是性价比,为了利润运输需要找到最合适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朱姬润竟然想跟军部抢生意,他要是真的能把皇明商号的运输体系改的比参谋部的运输效率还高,那朱慈烺就把后勤部的改革也交给他全权负责!
至少朱慈烺觉得皇明商号不能跟后勤部比,其实朱慈烺能不知道高效运输的好处么,为啥当初皇明商号建立之初不采用高效运输呢?
这个可能就是思维惯性的原因吧,一开始大明的后勤体系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所谓的大路有很多甚至连基本的三合土化都没有做到,交通运输主要靠的还是河流和海洋。
没有那个条件何来改革交通运输?
后来皇明商号越发展越大,朱慈烺也就没有功夫一点点的去经营去管理了,他只能保证大体上复合他的设想,至于下面的具体事物那完全就靠那些管理者自己去发挥了。
后来交通的逐渐发展,后勤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不过朱慈烺已经习惯了,皇明商号的人也已经习惯了,没有人提出自然也就谈不上改革。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引入了朱姬润这个局外人,他就能敏锐的发现皇明商号的各种问题。
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就像一个新家新房,你第一次去的时候打扫的非常干净,并且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甚至看到污垢杂乱都无法忍受。
但是你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十年二十年之后,大多数家庭都会出现乱堆乱放,也出现了卫生死角,甚至地板洗漱台都有点发黄,厨房的油渍都发黑了你都不会觉得有啥。
这个时候的你还是刚住进来的你,人还是同一个人,当初不能忍受的东西,为啥后来就习以为常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朱慈烺从朱姬润提出的后勤改革的事情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确实这些年大明发展的太顺了,导致很多问题都在发展中被掩盖,一些污秽在暗地里滋生而朱慈烺已经习以为常了。
确实需要掀开盖子好好的打扫打扫了,现在的大明已经和当初朱慈烺规划的大明大不相同了。
首先内阁延伸到整个官僚体系上,朱慈烺当初的计划是什么?进行从上到下的彻底改造,把各自的责权全部明晰,打造高效廉洁的内阁和官员体系。
但是回过头再去看,改革只进行了一半,虽然这些年朱慈烺还在努力的改革,但更多的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打补丁而已。
县令依旧是县令,衙役虽然独立了出来,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跟县令在一个屋檐下办公,税收虽然全部上缴内阁了,但是朱慈烺有多久没有亲自审计一下地方财政了?
就算是内阁每年的预算朱慈烺也只是简单的过一遍而已,甚至都懒得动一下算盘,懒得去计算一下这些开支是否合理。
当初朱慈烺可是一遍一遍的算,生怕多花一两银子。
现在内阁税收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以上,在没有大规模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每年的内阁收入除去军费挣多少花多少,每个部门都在增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第1380章 唯武器论
很多问题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因为时间长了,习惯了,所以就觉得理所当然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忘初心这话真的不应该只是口号。
除了内阁军部也是问题一大堆,武器不断革新之后军部的唯武器论思想越来越严重了,忘记了当初敢打敢拼的精神。
还有就是大明军部那种怕牺牲士卒生命的心理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朱慈烺当初的目的是让大家不要为了战功漠视士卒的生命。
所以大明才有了只要有士卒战死就必须上级去士兵家里慰问的要求。
但是朱慈烺也没有说不能死人啊,就算是当初导致士卒战死最多的赵安东现在一样当着新大陆北地总兵官呢。
还有军部后勤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军事训练进校园忠君爱国思想教育还不够成功。
锦衣卫也是,尽管把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进行了内外区分,但是锦衣卫依旧有着权力过大的忧虑,虽然缇骑司也被限制了使用,可很多时候大明内部的问题根本用不到缇骑。
两个普通的锦衣卫士卒就能把人抓回来,他有审讯权,有监视权,又有抓捕权,甚至掌握了锦衣卫暗卫和蜚卫等等。
皇家科学院这几年又开始飘了,准确来说是朱慈烺又飘了,现在大明都已经开始研究弹道导弹了,在没有卫星没有任何导航能力的前提下这个项目真的就是跟闹着玩一样。
除了弹道导弹,大明还有计算机项目,还不是机械计算机而是电子管计算机,这个时代大明对于电子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朱慈烺画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图阶段,让他们搞计算机?是不是太超前了。
核物理研究室,人造卫星研究室,还有喷气式飞机研究室,这些朱慈烺现在想想大明真的有能力搞出来么?
还有就是大明目前的疆域范围已经超过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半了,但是大明真正利用起来发挥作用的地方有多少呢?
像非洲这样的地方大明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去争夺,可是结果大明移民还不到两百万,占据整个非洲总人数的百分之二而已。
就算是早就再开发的新大陆,大明占领区依旧是地广人稀,纳入管理的印第安人都算上也不过刚过两千万而已,而真正的大明百姓不过八百多万。
像南大陆这样的地方,已经成为大后方成为了偏远地区,当初为了保证粮食供应确实移民了一大批人,包括新几内亚岛那边总人口过千万。
南洋地区总人口过千万,东北地区过千万,北疆过四百万,西北过百万,南亚地区过五百万。
大明不断的堆高关内地区的福利待遇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公民的待遇,使得这些年关内百姓移民热情显著降低,有些偏远苦寒地区甚至出现了移民回流的想象。
这还不是极个别的想象,而是不少地区都是。
当初大明为了移民花费了多少精力用了多少代价才有了今日的成果,但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朱慈烺预期的那样。
通过朱姬润的这次改革皇明商号,朱慈烺深刻自省之后发现大明好像真的走在了岔路上,大明不能跟狗熊掰玉米式的管理,光顾前面不顾身后。
这么多的问题因为习惯了,所以就觉得理所当然,现在回头想想,原来大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把自己想到的问题都写下了,朱慈烺看了半天,没啥好担心的,没有啥解决不了的事情,只看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八了!
万事总有一个开头,朱慈烺打算第一步先解决军部的问题:“贵喜,去把周遇吉喊来,还有李若琏也一起……算了,通知军部五部下午召开部长级大会,朕有事情宣布。”
朱慈烺很少召开这样的大会,当周遇吉接到圣旨的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
下午朱慈烺来到军部会议室的时候,八位部长加上军事学院副院长全部站在那里等着。
至于为啥军事学院来的是副院长,因为朱慈烺自己还担任着军事学院的院长职务呢。
示意大家就坐之后朱慈烺直接开口:“最近皇明商号那边朱姬润正在搞改革,列举了皇明商号的一大堆问题。
原本朕跟你们一样,觉得皇明商号那么挣钱,养活着那么多的人,提供那么多的军费,每年收入都在增长,能有什么问题?
可是当这些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的时候,朕才觉得触目惊心,原来这一件件发生在朕身边的事情都因为习以为常而忽视了。
朕觉得大明的问题绝对不止朱姬润列举的这些,也不止有皇明商号有问题,所以朕把大明的方方面面排查了一遍发现了很多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我们只要敢于动手解决就不是问题,一天解决不了就两天,一年不行就两年,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努力做出改变,朕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现在朕先说说朕发现的军部的四个问题,第一就是唯武器思想再次抬头,第二就是惜命到怯战,第三个就是大明的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第四个问题就是忠君爱国教育还不够深入人心。
咱们先说说第一个,唯武器论,朕问你们只要武器比别人先进比别人精良那就一定能大胜仗么?
打仗要真的那么简单,那也就不用打了,大家打仗之前把武器亮出来比一比,看谁的武器先进谁就硬了就好了嘛!
唯武器论这个问题,朕记得打叶尔羌之前的时候朕就跟军部说过这个问题,朕还记得,当时骑兵觉得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枪炮,感觉没有安全感,拼命的向后勤部要物资,没有物资就不打仗。
现在大明又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大家排着队削尖脑袋的想要提前换装,好像不换上新武器就不会打仗了,就打不赢仗了。
海军也是,不停的追求武器的先进,甚至为了更先进的舰船宁远手里的军舰不够的时候不用也要等最好的军舰造出来。
大家习以为常的时候觉得好像就该这样,但是真的就该这样么?大明不说蒸汽船,就是风帆战列舰难道不比欧罗巴先进么?为什么你们依旧打不赢?”
第1381章 调整功勋制度
这个问题问的军方一众大佬都很尴尬,特别是首当其冲的陆军总参谋长和海军总参谋长都有点面红耳赤。
空军这边倒是没有被提及,所以空军总参谋长面上露出笑意。
朱慈烺正好看到:“空军没有提并不是空军做的多好,相反,空军问题是最严重的,因为空军不仅没有先进的武器,还没有致胜的把握。
自从空军成立以来,天空只有大明一家,所以不需要考虑防御,不需要考虑空中的敌人。
但是随着热气球技术的普及,欧罗巴也开始尝试制造各种热气球,天空已经不是大明一家的天空,但是空军做好打一场空战的准备了么?
朕记得陆军部有计划研制一种白磷弹专门对付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