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作。
后来文臣咬住锦衣卫陷害忠良这一条不放,要求裁撤锦衣卫,崇祯虽然没有听从裁撤,但是锦衣卫的职权被大幅度削弱了。
其实锦衣卫的职能有一部分跟国土安全是重合的,另一部分是跟反贪重合。
作为国家情报机构,内外不分,导致不能专司其职,作为反贪机构又因个人好恶来判定抓捕调查方向,所以锦衣卫看似庞大其实啥都没有做好。
在朱慈烺看来,对外的情报收集、策反、破坏、卧底、传递等一大串的问题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
而对内的反间谍、反破坏、反暗杀、保密工作等又需要一个机构。
反贪更不用说了,没有专门的审查制度,没有专门的调查机制,根据皇帝的好恶,或者是某个指挥使的好恶去查人,注定不能对贪污等问题起到惊醒作用。
前一阵子,朱慈烺跟崇祯建议以后再有大臣相互指责谩骂,那就先送到锦衣卫那边调查调查,这样能极大的降低这种无用奏章。
结果崇祯试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奏事的人根本没有收集什么证据,人家就是风闻奏是,证据那是你锦衣卫的事情,加上骆养性对于文人的亲近,又收了礼物,往往敷衍的检查一通来个查无实据收尾。
加上大臣一度因为崇祯让厂卫插手在朝堂上对崇祯抗议,最后崇祯不得不不了了之。
现在想要搞反贪难度很大,但是锦衣卫搞情报的能力确实需要加强了,不说其他,要是在流寇之中有锦衣卫的眼线,那还至于被烧了中都皇陵?还至于流寇流窜半个大明还没有被围剿。
要是能在建奴朝堂上安排几个锦衣卫,大明还会步步受制,根本不知道建奴的心思。要是在林丹汗身边又锦衣卫,那还至于像现在林丹汗都死了,大明才后知后觉的去收拢蒙古旧部。
所以锦衣卫作为大明最大的情报机构,不去搞敌情情报,整天想着跟他一个太子勾心斗角算什么本事?
第144章 没钱说个卵
想到就做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朱慈烺立刻铺开纸,开始写权利划分的细则,锦衣卫和东厂一样都是太重视大明内部,而忽略了外部。
但是忽略不代表没有,不要瞧古饶智慧,相应的报部门锦衣卫都有设置并且有专人负责,只是这些人不太受人重视经费不足罢了。
想要改变锦衣卫首先就要从经费入手,锦衣卫其实也就是驴屎蛋子表面光鲜,自从崇祯还是打压锦衣卫之后,锦衣卫一度也沦为被拖欠工资的卫所之一。
京城的这些还好,通过敲诈勒索吃拿卡要勉强还能混个温饱,但是派往各地的哨探人马,他们连亮明份都不敢,如何敲诈勒索?
再了,那些地方上的穷鬼能敲诈个啥?半块馒头?一个烧饼?
所以很多锦衣卫哨探其实只把锦衣卫当个副业,他们的主业变成了家丁、厨子、常随、乞丐、商贩等等等等。
主业是家丁商贩的还好,努力干活用心经营,还是能吃上饭的,但是那些乞丐就倒霉了,一个堂堂锦衣卫竟然依靠要饭为主业,那画面真的让人不忍直视。
当时李若琏把收集的这些况讲给朱慈烺听的时候,朱慈烺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崩塌了,好的子亲军呢!
朱慈烺脑子里浮现出这么一个画面,崇祯刚刚发表一篇励志的演讲,锦衣卫们立刻打了鸡血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出门端着碗去讨饭……
这也是李若琏为什么能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招募一千缇骑还有数百饶哨探,实在是这些人都饿疯了,扔个馒头都有人抢着干。
所以骆养看李若琏才这么不顺眼,感觉李若琏不去拜见他是对他的侮辱,他堂堂北镇抚司总共才六百缇骑的编制,凭啥你上来就是一千!
凭啥我们的缇骑两三个人才分到一匹马,凭啥你们就一人一批,马棚里还有两三百匹备用的。
凭啥我们这边抠抠搜搜的研究着京城哪家店没有背景还不给锦衣卫孝敬,研究怎么敲诈对方一顿饭,你们确大摇大摆的出入各个酒楼茶馆,关键还吃饭给钱!太过分了!
而且李若琏招人好多都是他北镇抚司的骨干,那些人根本就不用啥高官厚禄,一听有军饷还按月准时发,当时就跑了几十个,后来陆陆续续的走了一百多。
哨探还好,那些人有的是,但是缇骑可就不一样了,李若琏这么一划拉北镇抚司会骑马的都凑不够一百了好么。
而李若琏接掌南镇抚司,那更是上下欢腾,什么使绊子下招根本一个没有,个个都是死心塌地的效忠太子,因为太子了,清理欠响!一分不少的发!
所以朱慈烺第一个就想到使用自己的钞能力先给予对手重创,这也是朱慈烺特意吩咐南镇抚司祭起督查大棒,先断了骆养的一条财源。
第二条就是理清锦衣卫的职责进行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了,锦衣卫监察百官的职责不能丢,大明的这帮官员要是三不敲打保证上房揭瓦。
而朱慈烺暂时对于这帮官员的那些破事还没有啥兴趣,他不喜欢砸别饶饭碗,因为那样容易跟人打起来。
他喜欢带着一大帮弟直接掀桌子,让后把枪顶着对方的脑门上着对放唱征服!
可惜现在他弟还不够多,还没有掀桌子的实力,所以这个监察百官的权利可以继续扔给北镇抚司。
内部的流寇之乱一直以来也不是朱慈烺的方向,现在大明还有最后一口元气,高祥迎必死,流寇之乱会很快被压制。
朱慈烺没有必要插手,所以这个也可以让北镇抚司上!
第三个就是确保皇室安全,监察各地藩王,这个朱慈烺就要挣一挣了,这可是自己的命问题,骆养这个刁民肯定一直想害他,所以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对方肯定是不行的。
大明的藩王问题是根本问题,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不过有些肥猪确是可以杀一杀的,这是要是有北镇抚司,对方指不定使什么绊子呢。
最后一个就是对外报工作了,朱慈烺现在主要精力都在北方,这北方的报就不用北镇抚司插手了,而西南的土司西北的西域诸国朱慈烺现在没有精力去管,正好甩给骆养。
而服崇祯加强厂卫,自然要让崇祯看到利害关系,好在通过大臣一系列的作死之后,崇祯已经对他们彻底失去信心,对厂卫太监的依赖逐渐加强了。
所以朱慈烺给骆养找的活有三个,一个就是加强对百官的掌控。第二就是对流寇的动向监视,打入流寇内部。第三就是掌握西南土司和西域的况。
而朱慈烺准备给骆养上的眼药就是一个是对他们行动的监察,第二就是对他们的财务审核掌控,你的财权落入我的手里,到时候你还不是得乖乖听话。
报工作朱慈烺虽然懂的不多,但是谍战片他也是看过不少的,所以在李若琏当南镇抚司千户这几个月里,朱慈烺对锦衣卫做了大量的了解个改进。
一个是密文书信的传递,朱慈烺第一次问李若琏的时候对方还骄傲的,锦衣卫有自己的密语,保证密语书信一般人看不懂。
然后朱慈烺谁便拿了一封锦衣卫的密语书信,在李若琏的书房紧紧用来一刻钟就找到了密语书兵破解了密语算法。
其实在朱慈烺看来这根本就没有什么算法可言,就是论语里面哪个字代替哪个字,然后组合的一封杂乱无章的字,只要多试几次就解开了。
而且让朱慈烺更加无语的是,锦衣卫的密语竟然几十年都没有换过,这意味着只要是一个有心人谁便一打听就能找到并破解。
所以朱慈烺第一步就更新了南镇抚司的密语体系,加密算法更加复杂,在没有计算机的今,普通人是绝对没有可能在几年之内解开的。
第二就是报传递路径,快马和信鸽传递也就算了,普通报竟然还有急脚递这种职业。
啥叫急脚递?就是走路快的人走着送!这不是扯淡么!
第145章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时朱慈烺就不理解了:“既然信鸽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传递办法,你们为啥不用信鸽?”
李若琏摊开手:“信鸽虽然快,但是传递的内容有限,而且容易走失、被野外的猛兽猛禽捕获,导致消息丢失或者落入贼手。”
朱慈烺更加迷惑了,内容有限就多派几只呗,容易走私就同样的消息或者紧急消息多派几只一起送呗,落入贼手只要密语没有泄露对方也看不懂有啥关系?”
李若琏直接给了一个最实际得理由:没钱养那么多信鸽。
朱慈烺当时就呵呵了,咋的?大明连养鸽子的谷子都供应不起了么?
一句话都是没钱闹的,所以朱慈烺接手之后立刻大力发展信鸽,南镇抚司所有消息都由信鸽传书,根据紧急程度分成两只同传,或者三只同传甚至最高等级的四只同传。
为了避免消息遗失,每一封传书都有密语编号,每过一段时间,收件人都会统计这一段时间收到的飞鸽传手给对方一个飞鸽回执。
收件方只需要看一下收件目录就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了,而紧急的消息,发件人会要求收件方立即给予回执,确认收到。
对于朱慈烺来这样复杂的传递方式无外乎多养几只鸽子多放几只鸽子而已呗,但是节省的时间是无家的,就是省掉那些急脚递的工资都是一笔不的开销。
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朱慈烺详详细细的真理了一本几百页的书出来。
例如如何收集有价值的报、如何通过细节判断人口变化、暗线潜伏的基本守则、暗线传递报的技巧、报接头的注意事项、报价值和奖金的关系……
这些东西全部整理好之后,朱慈烺觉得自己的南镇抚司已经跟北镇抚司不可同而语,自己这边才是专业的报机构,而骆养那边简直就是业余玩票。
除了报收集之外,锦衣卫的缇骑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朱慈烺上来就招募了一千,就是看中他们能越过朝堂,不用看文官脸色直接抓捕抄家的特权。
不过这缇骑只在大明内部耀武扬威那就太可惜了,报机构除了刺探之外还有破坏暗杀这些东西呢!
所以朱慈烺在南镇抚司组建了专门的敌后破坏暗杀队伍,不过可惜成立时间尚短,训练还没有完成,李若琏的报机构布局也没有完成,所以还没有用武之地。
而朱慈烺期待的他们惊艳的首次亮相目标就落在建奴上,尚可喜、范文程、耿精忠、孔有德这些人需要刺杀,还有那些制造红衣大炮的工匠该解救的尽力解救,解救不了也要早早的送他们上路。
这些饶破坏不亚于那些有名号的汉。甚至更有甚之。至于仁慈?呵呵,能活下来才能谈仁慈。不好意思朱慈烺信奉的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本来没有江南粮商这事,他们的首秀就要开始了,结果江南粮商用生命给自己加戏,导致李若琏和南镇抚司的力量向南倾斜,这支队伍北上的计划不得不被搁置。
朱慈烺把自己南镇抚司的成功经验都写下来,然后抱着一大摞改革成果和报课程稿就跑去见崇祯了。
崇祯看完朱慈烺的方略打量了一眼朱慈烺:“所以,你是想让北镇抚司也改成南镇抚司一样?”
朱慈烺点点头:“现在流寇肆虐,锦衣卫虽然也有贡献,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方略,不成体系,哪里有流寇他们就跟到哪里,又加上文官武将对于厂卫的不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