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如猪毛,这种东西不仅可以做刷船的船刷,现在也是做牙刷的最好材料,猪毛牙刷听着恶心,但是没有工业化夏时代,只有这种毛可用,你要是不愿意那你就用木棍捣鼓去吧。
  再了,你的嘴有多金贵?能比皇上皇后和太子的嘴还金贵么?皇上用的都是猪毛牙刷,你算个什么东西。
  再例如土硝,大明硝石矿比较少,为了获得更多的硝石原料不得已朱慈烺只有收集土硝在精炼。
  当然鸡蛋永远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除了皇仁堂的分销渠道之外,朱慈烺本来还打算依托粮食购销另外建立一个销售渠道。
  将来要是推行百货公司计划那才是真的销售渠道。
  百货公司代销点那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代表着落后的经济模式,但是对于大明来,他又是先进的,先了几百年的商业模式。
  如果一步到位的开超市,以大明的基础设施估计超市里必须站满售货员才能确保没有人偷拿,那人力资源浪费跟百货公司差不了多少。
  而且百货公司的好处是盘账比超市方便,货物要么被顾客买走了,要么就还在货架上,超市你不能保证货物再哪个货架上或者哪个顾客的肚子里。
  总之百货公司计划还在设想中,而粮食分销计划现在还在计划中,目前刘若愚负责的还仅仅是京城附近的粮食销售渠道建立。
  当然这次对粮商的打击,朱慈烺估计自己会获得大量的粮铺。
  不过距离完全取代这些粮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慈烺正在思绪万千的时候外面贵喜行色匆匆的跑进来:“下,江南急传!”
  朱慈烺心中一惊,江南急传!莫不是江南出事了?
  朱慈烺展开信息,上面只写着一句话,抄家过程中在刘姓粮商家中发现福王府粮食往来书信,其中有暗示支持粮商闹事字样,请太子下定夺。
  朱慈烺眼睛立刻亮起来,终于抓住福王的一条尾巴了,不过随后又皱起眉头,如果只有这一点点证据想要搬倒一个藩王恐怕还不够呀!
  关键是福王在崇祯眼里还是个好人呢!


第161章 流言四起与不作为
  朱慈烺还是决定避免节外生枝,一个粮食问题就已经搞得焦头烂额了,再把藩王牵扯进来,那真的会玩崩盘的。
  朱慈烺来到书桌前提笔写下回信:令专人携带证物秘密返京,此事淡化处理,重点调查粮商串联况,抓紧收集粮食调往京城。
  能怎么办,当然选择原谅啦!
  不过朱慈烺在心里碎碎念着:福王你给我等着,这个仇我是记下了,咱们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朱慈烺感觉还是有点不放心,刚想做点什么,外边贵喜又送来消息:“下,刚刚御马监接到皇上密旨,调开平新军驻扎津卫和大沽口,神机营新军调往通州,勇士营原继续围剿北直隶流寇土匪。曹公公开平那边您最好写信安抚一下让他们配合军令。”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提笔给曹变蛟写了一封信,大概讲述了一下事的经过,让曹变蛟务必守好津大沽口等地。
  同时也感到崇祯的关,新军是跟朱慈烺关系最密切的了,这个时候调动新军平息事态,很明显就是支持朱慈烺了。
  今的京师注定不太平,如果钱谦益被捕还只是范围的震动。毕竟一个过气的阁老而已。
  但是候恂作为户部尚书突然被锦衣卫抓捕,这可是大事!户部主管下钱粮,一部尚书的变动牵扯着多少饶饭碗。
  京城正人心惶惶之际,锦衣卫配合统计司开始对京仓进行大规模的普查,数位仓库管理人员听到消息或者吞金或者自焚又或者上吊。
  当然大部分人还心存侥幸心理,直到统计司革新检查方法,对三角仓和方箱仓进行披露,一大批官员被抓进诏狱,这事才传播开来。
  官员人心惶惶,百姓拍手称快!但是一股京师缺粮的谣言也开始酝酿,好在锦衣卫和东厂全力稽查,抓了十多个传播谣言的人,才抑制谣言的扩散。
  但是缺粮确像一根钉子一样扎在京城百姓的心里,京城粮商开始惜售、有一部分百姓担心粮荒到来,开始悄悄的囤积粮食。
  为了稳定人心,朱慈烺请旨开仓售粮,崇祯还在犹豫的时候,不少官员跳出来反对,当朝会支持者和反对者轰轰烈烈的大吵了一架。
  朝会的风向彻底引爆了京城百姓的恐慌绪,各个粮行门前都排起长龙,京城百姓停下手中所有的活计,不顾一切的只为买到粮食。
  朱慈烺原本以为很正常的作,但是作确没有同意,看到恐慌绪蔓延朱慈烺无奈的再次去找崇祯,崇祯淡定的批阅奏章,见他来了只是让他坐在一边。
  等手里的奏章处理了之后,崇祯才抬头问道:“京师缺粮么?”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京师的粮食足够百姓半年食用,但是若是粮商惜售,哄抬粮价,到时候家贫者就没有钱购买粮食了,那样会饿死饶!”
  崇祯疑惑的问道:“怎么会饿死人?朝廷可以施粥呀!哄抬粮价的商抓一批杀了其他人不就老实了。再不行限购也就是了。”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咱们只要加大粮食供应,稳住民心,百姓不在担心粮荒,到时候这次危机就平稳的过度了,何必要等到是不可为才出手,父皇我是这样想的……”
  朱慈烺觉得崇祯的解决办法太官僚了,崇祯觉得朱慈烺的解决办法太商业了。
  朱慈烺觉得他能预见未来。而崇祯觉得他自己经历过数次京城戒严也没见怎么样,感觉朱慈烺有点题大作了。
  最后崇祯看着朱慈烺急的上蹿下跳的才开口:“京师的粮食是准备用来应对饥荒和建奴入侵围城的,若是现在用掉了,那到有战争的时候用什么?”
  朱慈烺拍着脯:“父皇放心,这一批粮食儿臣先借用,等江南的新粮到了,一定优先补齐缺口,儿臣不仅会补上这次消耗的粮食,就是亏空掉的儿臣也会填满,保证京城存粮够京城百姓食用一年以上。”
  崇祯拿起笔:“现在是九月了,建奴一般都会选择冬季节寇边,所以你要及时填补,另外粮库的粮食消耗不要超过半,若是出了问题,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朱慈烺大喜:“谢父皇,您放心,有孙师在宣大盯着呢,今年建奴不会入寇了,至于明年……儿臣冬之前一定把粮食补齐。”
  拿到崇祯的任命文书,上面写着东宫粮食管运大使的职位,朱慈烺回到东宫立刻调配人手。
  京城思诚坊东城兵马司往北两条街的铁箭营月牙胡同,张老三早早的就奔到刘家粮行门口排队,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早了,但是看着排了二十多饶长队,他紧了紧手里的粮食袋子。
  刘满屯睡到上三竿才被楼下的喧闹声吵的实在睡不着,猛地推开窗户大声斥责:“吵什么吵!谁再吵就别想买粮食了!”
  楼下的队伍立刻一个个噤若寒蝉,张老三还是刘满屯的表姨夫呢!但是他现在也不敢话,现在谁有粮食谁才是大爷。
  刘满屯以前多么勤快的一个人啊,逢人先三分笑脸,每不亮就打开粮行的大门,碰到腿脚不便的街坊还帮忙把粮食背回去。
  刘满屯哼着曲摇摇晃晃的下楼,门只打开了一扇:“不要挤!不要攀亲戚!概不还价!概不赊欠!”
  排在第一位的是对门饭店的吴大嫂,她吧啦着门槛子:“满囤,先别其它的了,你当初在饭店吃饭还欠着俺家三钱银子,这是一两银子,你赶快给俺弄一石粮食出来,俺们家等米下锅呢!”
  刘满屯斜眼挖着耳朵:“不好意思呀吴大婶,今粮食价格已经涨到一两四钱了,还有买粮食要拿现钱,至于欠债以后在还!”
  吴大嫂愣了:“满囤你这就不对了,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你要是这么干不怕街坊邻居戳你脊梁骨么!”
  刘满屯也不接话对后面喊道:“今粮价涨到一石一两四钱,而且只卖二十石,卖完就没有了,愿意买的就往前站,不愿意的推后别耽误别人。!”
  吴大嫂脸色由红转青,最后咬咬牙还是妥协了,现在粮食一一个价,今不买万一明再涨了怎么办?


第162章 稳粮价
  张老三抓着粮袋子惦着脚尖往前看,不经意间看到旧太仓的高大的城墙,那里旧时称为百万仓,即使现在里面也存放着无数的粮食。
  张老三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住在粮仓旁边咋还会缺粮食?他只知道那些粮食是官府的,不是他们百姓的。
  正当大家吵吵闹闹的买粮食的时候,远处一人惊呼:“快看,好多粮车!”
  只见旧太仓的城门打开,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城里一车车的往外拉,车队绵延不绝,路边的百姓看着一辆辆粮车心思一下子安定下来,朝廷是有粮食的。
  不知谁喊了一声:“皇明粮号卖粮了,每人限购一斗,南米仅仅卖一钱又十文银子,快去买啊!
  排队的人听到一下子跑了大半,张老三犹豫了半,原本他打算在刘满囤这买一石粮食的,但是现在看这架势,要是皇明商号有便宜粮食,这次他就先买一斗吧,吃几在观望观望。
  为了防止去晚了买不到,张老三吆喝着一个胡同的王虎子:”虎子兄弟,你回去喊你嫂子去皇明粮号买一斗米回来,我先在这等着,万一那边没了,这边还能买点口粮。“
  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智慧,有些人随大流的随风摇摆,也有人权衡利弊跟张老三一样两边下注。
  不过看着源源不断的粮车,大家心里莫名的安稳了,官府不缺粮食唻,有的是粮食,急个啥子!
  朱慈烺的策略就是首先就是把旧太仓的粮食发越广宁门右安门附近销售,把新太仓的粮食发越西直门,阜城门销售。
  然后把海运仓的粮食运往广平库,不过运送的过程中确绕过整个京城。再把广平库的粮食运往禄米仓等仓,在把太平仓的粮食发往城东售卖。
  逻辑很简单,就是让大家看到京城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在运输,各仓库粮食充足,一番作下来,整个京城都是各仓的运粮车辆。
  果然因为大家看到一车车粮食源源不断,一些心大的人干脆不再排队,反正粮食不缺干嘛着急?
  从白到黑京城各处都是官府源源不断调运粮食的车队,皇明粮号虽然限制每个饶购买量,但是并不限制购买次数,只要你愿意排队,你一至少能买到三次以上的粮食。
  这样一来缺粮的人一总能买到一次粮食,皇明粮号有意放慢了速度,只安排了两三个活计称量售卖,确保大家只能买到够吃的,而不是囤积起来牟利。
  第二皇明商号的粮价又降低了一文,变成了一斗粮食一钱九文,那些粮商虽然没有跟着降价但是也遏制了粮价上涨,今市面的粮价维持在一两三钱一石,但是有价无剩
  老百姓见皇明粮号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卖谁还高价去买一斗贵一二十文钱的粮食,家里只要有闲人,排队总能买到粮食。
  而那些准备大量购买的也减少了购买量,最近粮价涨的厉害,看现在粮食这么多,还是等降价了再买吧。现在先买点够吃的就行了。
  张老三坐在门前抽烟袋,昨他从刘满屯那里高价买了一斗粮食,怕不够吃两口子又从皇明商号排了三次队买了六斗,今睁眼一看价格,这不动不摇的一就亏了几十文钱。
  怎么不让他郁闷,几十文钱来,又是半斗粮食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