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凡是上书,必言之有物,而言之有物的基础就是有数据支持,比起一开始安排一两个锦衣卫去调查数据,现在有了专门的机构收集数据,那轻松了很多。
以改革饷银发放的名义拿下户部库和京城所有部门库房的管理权,打着为官员谋福利的理由来掠夺权力,相信这一招能忽悠住大部分官员。
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他们不靠薪俸过日子的,灰色收入大大超过正常薪俸的,甚至有的人直接从这这些库房牟利的,朱慈烺这一插手的再好听,他们也不会满意的!
第172章 复活纸钞
为什么发粮票而不是直接发银子,朱慈烺当然有自己的考虑,第一当然是现在手里有粮食了!
还是那句话,要是有优势自然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现在朱慈烺既然控制了粮食,那自然就要把粮食作为武器。
发粮票还有一个好处,有利于朱慈烺推行粮本位制度,众所周知的事,大明的钱钞已经形同废纸了。
要是朱慈烺再直接推行新纸钞,那估计是地狱难度的任务,大明百姓又不是傻子,国家信誉已经丢了,想要捡起来代价巨大。
所以干脆来个曲线救国,以发行粮票来重新树立国家信誉,到时候粮票价值坚,在把粮票转化成新纸钞,百姓会减少很多抵触绪。
而先从官员开始,官员使用粮票,要么换粮食,要么拿到市场上换成银子,到时候粮票跟粮食绑定,在京城一石粮票就等于一石粳米。
而粮食价格又是浮动的,而且整体趋势是上涨的,因为朱慈烺就是全国最大的粮商,他可以左右粮食价格。
所以粮票必然是保值的,比银子还保值的粮票自然百姓愿意用了,当然关键还是可以随时兑换粮食,甚至可以在粮库直接根据当的粮价直接兑换成银子。
粮价既然是朱慈烺掌握的,那么这个粮价浮动,自然也是在朱慈烺掌握的范围内,所以不用担心有人借此牟利。
而真正麻烦的问题反而是流通区域的问题,全国的粮价是不一样的,朱慈烺运粮食从江南到西北,西北的一石粮食越消耗的可能就是江南三倍的粮价。
若是全国统一粮票,那么大家直接全部把粮票拿到西北兑换粮食,那绝对是暴利的生意,毕竟带几张纸多轻松的事。
所以粮票最终还是要考虑是采用分区域发放分区域使用,还是粮票兑换价值浮动制度。
分区域就是后世那种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了,显然这种粮票是不方便的,大家出远门还要兑换粮票,影视剧中充斥着各种倒票的贩子。
虽然朱慈烺可以在粮仓专门设立部门兑换,但是一地一票就等于变相的阻碍了他的货币功能发挥。
而浮动粮票价值,例如以京城为基准,在江南一石的粮票可以换两石粮食,在西北一石粮票只能换五斗。这样的好处就是把粮票变成了一种计量单位,他不仅代表了粮食本的价值,还加入了运输成本。
缺点也是明显的,计算繁复,不仅是确定各地粮票价值,就连各地的官员薪俸也要根据地区不同而区分。
官员还好,士兵就更复杂了,士兵不停的运动,那月响岂不是要专门雇佣一大堆人去算。
而且这样他的货币属就太明显了,万一有人发现了朱慈烺的算计怎么办?
最后朱慈烺还是决定选择第二种,粮票价值浮动,各地粮仓根据成本和本地粮食到仓库的消耗成本来确定粮食兑换比例。
各地在根据粮仓的粮食兑换比例确定官员薪俸,确保官员实际收到的粮食跟朝廷规定的一样。
而军队打仗期间因为粮食都是粮仓直接供应,不受粮价变动影响,而军饷则根据月底所在地的粮仓粮食兑换比发饷。
反正又不用他亲自算,人手不够就继续招人呗!
不过全国统一粮票另一个危险就是容易发生挤兑,例如西北某地发生旱灾,百姓大量兑换粮食,而且有人从其他地方运来粮票,打算兑换粮食牟利。
朱慈烺不可能在某地一直存储大量的粮食,而且粮食跟银子还不一样,银子挤兑只要及时调运就不会有事,但是粮食调运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耗时久成本大。
好在只要决定了用这个办法,那剩下的就是解决困难,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了。
增加灾检测机构,灾害预测一定要准确,而且还要在各地设立战略储备库,如果旱灾蝗灾等是可以预测的,那么洪涝和地震等不能预测的灾害也要有所准备,确保不发生粮荒。
听着好像很麻烦一样,不过即使不搞粮票,朱慈烺还不是一样要建立战略储备粮库,大明虽然已经有完整的粮食储备制度,不过朱慈烺的目标可不是这么简单。
朱慈烺计划大明的战略储备粮要做到即使颗粒无收,大明的粮食储备也要够三年食用。
想更长也不可能了,以现在的储存技术,放三年已经是极限,存四年的粮食肯定不能吃了,所以三年已经是顶满了。
这样新粮倒腾旧粮,循环往复的使用确保存粮总量不便。
当然现在大明整体存粮也不过够几个月使用而已,想要搞储备朱慈烺还有好几年的路要走。
突然想起前一阵子宝钞司焚烧制钞模板的事,朱慈烺想到抬起头:“贵喜,你去把宝钞司的人喊来。”
大明户部虽然有管理钱钞的机构,但是朱慈烺觉得大明的宝钞印制确是在内廷的,上次为了给报纸印刷倒腾地方,宝钞司直接被搬迁。
朱慈烺正好看到太监抬着印版,当时他就有新恢复宝钞,担心印版外流对以后回收宝钞不利,所以就派人监督着把那些印版烧掉。
当时朱慈烺计划的是等有钱了,先低价回收市面上的宝钞,抬升了宝钞价值之后,再在自己的产业里开始流通宝钞,例如宝钞买煤,宝钞买皇明特供产品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宝钞回归了其钱的作用,然后再发行新钞兑换旧钞,恢复大家对于新钞的信心,达到复活宝钞的目的。
不过经过了解之后,大明宝钞的发行量比他想象的多的多,即使朱慈烺全力补贴,估计也要损失数千万两才能完成。
若朱慈烺是一个善良又正直的人,当然会选择为大明的信誉买单,还百姓实惠,可惜朱慈烺不是。
在不知道市面上还有多少宝钞存量的况下,穷朱慈烺直接选择作废宝钞,另起炉灶,这不就等于变向节省了几千万两银子么。
至于良心,以后有钱了再吧,等大明啥时候一年税收几十亿上百亿,那时候在回收宝钞也不迟嘛!
第173章 宝钞司竟然是造厕纸的
朱慈烺正在想着宝钞的事,外边贵喜凑进来:“下,宝钞司孙大有求见。”
朱慈烺哦了一声:“宣。”
不一会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监颤颤巍巍的走进来:“老奴见过太子下,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赐坐!”
朱慈烺见老头走路都不利索了,显然是那种清水衙门的养老职位,耐着子朱慈烺问道:“宝钞司可有能力制作宝钞?”
孙大有愣在那:“啥?宝钞?回下,宝钞司不做宝钞啊?”
朱慈烺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我知道现在不做宝钞了,那以前总做过,可有工匠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
孙大有连忙道:“回禀太子下,您的是宝钞提举司,是户部的衙门,我们宝钞司一直不不曾印制过宝钞。”
朱慈烺就奇怪了:“不对吧,上次宝钞司搬迁的时候,我明明看到有制钞印版从你们宝钞司抬出来,我还派人监督烧掉,你们怎么可能不印制宝钞。”
孙大有解释道:“下,宝钞司是内监的造纸部门,宝钞的印版和纸张确实是宝钞司提供,只是后来宝钞废止之后印版就一直存放在宝钞司,故而赏赐才有下看到的印版。”
朱慈烺这才想起惊讶的问道:“你们是造厕纸的?”
孙大有点点头:“是,奴婢们现在主要就是为宫里面的贵人们造厕纸。”
朱慈烺无语的摇摇头,他念着宝钞司,听名字就知道这跟造宝钞肯定有关系。结果确是个造厕纸的。
还在多少还有点联系:“那你们现在制版和造纸的技术还掌握么?”
孙大有想了一下:“奴婢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宝钞纸,从江南运来桑树皮辅以公文废纸,经过洽锤、磨……等工序最后制成。
至于雕版宝钞司并无专门的工匠,以前有,后来宝钞废止之后,雕刻工匠就调往别处了,不过皇爷有时赏赐大臣新钞,所以户部偶尔索要印版,现在要找的话应该还能找到会雕刻的人。”
朱慈烺摸索着椅子背:“你们宝钞司只会造这两种纸么?若是我让你们研制新纸,你们能不能做好?”
孙大有沉吟了半响才拱手:“下,老奴年老体衰,精力不济,怕耽误令下的大事,若是下要造新纸,老奴推荐蔡勇。”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蔡勇是何人?”
孙大有不好意思的道:“蔡勇是奴才手下的一个太监,认奴婢为干爹,孩子自从听到蔡伦的故事之后立志要造出一种新纸,成就比肩蔡伦的事业。
奴婢见他有志气,也就一直关照着,可惜宫中能提供的材料有限,不过猴子机灵,各种造纸技术摸的清楚,无论是桑皮纸还是宣纸等,他都能模仿的出来,下要是用人,奴才就推荐他给下办事。”
朱慈烺点点头:“那就让他来!贵喜,去喊人!”
孙大有高心道:“劳烦贵喜公公了,蔡勇在西偏方,您一招呼就有人帮你喊了。”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除了厕纸之外宝钞司还有没有造其他的纸?”
孙大有行礼:“回下,宫中除厕纸之外,所用都是贡纸,都是各地进献,要是进献材料入宫再造纸反而不如直接进贡成品方便,也用不到奴才们动手。”
朱慈烺一想也是这个道理,现在贡纸的生意他也有做,道贡纸的种类,那真是五花八门花样翻新,能想到的使用场景都樱
皇家用的每一种东西都是贡品,有专门的太监负责,除了极少数像厕纸这种之外基本都不用宫里生产。
朱慈烺见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直接去继续制定自己的计划去了,至于孙大有,让他等在那喝茶就是了。
朱慈烺突然想到既然贡纸种类这么多,能不能挑一种直接作为钞纸使用呢?
钞纸最重要的特就是不易防制,而很多造纸坊靠着纯粹就是靠着一种纸吃饭,所以他们的保密工作没有问题。
朱慈烺记得后世为了纸币防伪,很多纸币用纸都选用一地特有的木材,垄断了原料既能防制私自伪造,就算敌国想要伪造也很难获得原料。
朱慈烺记得后世有一个电影叫啥忘记了,上面讲一伙专门造假币的团伙作案,里面就介绍了纸币用纸。
其他的都不记得了,朱慈烺只记得后世华夏币用的好像是短绒棉加上木浆。
现在这两种材料都有,剩下的就是实验合适的配比,要是能找一家造纸坊得到一份特殊原料用纸的配方,那纸张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技术的限制,在朱慈烺看来,现在能用的粮票上的防伪技术除了纸张之外,还有彩色油墨配方、水印和压花工艺三种了。
其中油墨技术是报纸印刷过程中新掌握的一种制墨技术,由皇明商号独家掌握,水印需要专门的技术,从造纸的时候就制成水印,一般的规模盗印很难从造纸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