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他还贪污一半上缴一半,最后李自成进京,严刑拷打之下,这家伙直接吐出了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
更可气的是,身为国丈,明朝灭亡之后,朱慈烺曾经到他家避祸,结果他转身就把太子献了出去。
这事虽然不一定是真实历史,但是凭借朱慈烺对于这位国丈的观察,他还真的能干出这事来!
周家因为出了一个皇后,有封了伯爵,一转眼就成了朝廷的新贵,这种暴发户一出场就是横冲直撞,视各种规矩如无物,把占皇家的便宜当做理所当然。
仿佛把闺女嫁到皇家,皇家就该把家产分他一半,他占的这一点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自己那几个国舅也是想尽办法的钻营,各种倒卖皇家贡品,担任买卖官职的掮客,帮人办案平事,各种踩踏朝廷底线的事情都干,就是正事没有一件。
朱慈烺生气的原因还是发现周家倒卖贡品的事情,这事查出来也没有几天。
从七月份开始宫中贡品消耗迅速增加,宫中的贡品有一部分是皇家特供的,而皇家特供的东西一般都是好东西。
朱慈烺都会送到皇后宫中,然后让母后分发到各宫里面,这也是为了彰显皇后威仪的一个小手段。
偶尔增加,朱慈烺也没有搁在意下,以为只是皇后赏赐的多了,反正只要皇后那边派人来要皇明特供一般都会及时送上。
不过七月八月到九月贡品消耗量竟然递增,大大超过了日常使用需求,朱慈烺就奇怪了,一番盘问下来才知道。
自己的国舅竟然买通了皇后宫中的侍女,私自多要贡品再倒卖牟利!
那宫女也是个傻子,国舅一句把你从皇后身边要来做个小妾,就把她迷得神魂颠倒。
结果真相大白,国舅拍拍屁股说磕俩头下次不敢了,这事也就揭过去了。
那个宫女就惨了,直接拉到午门杖毙!
朱慈烺稍微一算自己因为这一批贡品的事情竟然损失了超过六万两的银子,而自己这位亲国舅竟然只卖了一万多两银子,还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所以朱慈烺这次根本就没有一点好脸色给对方,这要是换了别人朱慈烺非要让他见识见识人体实验不可,为啥大明的皇亲就这么奇葩?
第176章 或许有吧
朱慈烺懒得去管周家那些破事,周家再怎么不是东西,他也是自己的亲族。
大明外戚虽然没啥大用处,不过要是朱慈烺先从自己亲戚下手,那名声就难看了。
而且这涉及的周皇后的脸面和心,为了不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最后还不是要从轻发落?那还不如不管。
挖大明墙角的有的是,周家算啥,除了那个撬墙角的和拆房子,在屋子里鸡鸣狗盗的不也多得是。
那些贪官污吏朱慈烺都能容得下,那些吃空饷杀良冒功的朱慈烺都没有管,怎么就容不下自己亲戚了。
有劲咱往外头使,先把这些家伙收拾了,自己家亲戚要是还不开眼,打一顿就是了,实在不行扔出去祸害别人去!
第二如朱慈烺所料一般,朝堂上开始暗流涌动,不少有资格角逐户部尚书的人要么冒头表功,要么就被弹劾针对。
那场面俨然是一部超豪华阵容的历史大剧,嗯!奥斯卡欠朝堂上所有人一个金人!包裹崇祯陛下。
这次据周奎又送进宫里两个绝色,朱慈烺看崇祯黑黑的眼眶,一副精力不济的样子,忍不住恶意揣测着。
父皇这怕是通宵征伐,奋战了一夜吧,要是照这个进度,估计自己当皇帝的子也就不远了。
崇祯没有精神打理这些朝臣扯皮,他现在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跟朝臣们斗了八年,朱慈烺又给他开了一个挂,所以崇祯以惊饶速度成长了。
仅仅九点到十点钟的样子,崇祯就示意边的太监下去收奏章,回头再看!
辞别了朝臣,崇祯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回头看着跟着自己的尾巴:“怎么?今有事?”
朱慈烺嘿嘿一笑:“有个事,就耽误您一会,父皇昨没有睡好么?为国劳,父皇也要多注意体。”
崇祯难得的脸红一下,没好气的道:“坐吧,什么事?吧!又有数据?拿来吧?”
朱慈烺把手里准备好的递上去。
崇祯翻看看:“这都是什么?《大明官员薪俸考证》,《京城一户五口之家基本生活开销调查》《地方官员薪水于当地物价差别》《大明库藏体系的弊端。》”
崇祯仅仅看了一下标题就打量起了朱慈烺:“皇儿对户部也感兴趣?”
朱慈烺点点头:“准确的,儿臣想把地方,上缴各部钱粮统一规划到一个部门,然后各部门在按照预算拨付钱粮。”
崇祯抽出相关的文章:“有什么好处?”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您执政以来,努力革除旧弊,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紧衣缩食,甚至数次降低宫中用度,用内帑补充国库空缺。
但是父皇,您知道您的钱花哪了么?您知道为什么大明一直钱不够花么?您知道究竟大明一年要多少钱才够开销么?您又知道大明朝廷下一年挣得钱究竟够不够开销?”
崇祯饶有兴趣的看着朱慈烺:“怎么,这些你能办到?”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父皇,儿臣就是为了这事来的,国库从户部独立出来,成立大明统计司,以后地方上缴一律送到此处,然后各部在根据需求上报今年的用度申请,和来年的预计花费,此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崇祯看着朱慈烺写的官员地方上缴浪费的奏章:“你这个地方上缴直接上缴地方国库,再由地方国库越京城,跟他们自己运输又有什么不同?”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地方根据远近,水陆旱陆不同,上缴的又是银两这种贵重物品,一路上运输保卫工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按照大明的规定,这些钱最后都要从上缴的钱里面扣除的,近的还好,一般都是一成,而偏远地区有的甚至要三成,四成甚至一半以上都用在路上了。”
崇祯还真不知道这么回事:“竟然有此事?”
朱慈烺点点头:“其实真正的消耗并没有这么多,但是地方官员漂没已经成惯例,所以大明上缴京城的银钱仅仅路上就消耗掉了两成。”
崇祯生气的看了一眼王承恩:“此事东厂为何从未提起?”
王承恩真是躺着也中枪,连忙解释道:“禀皇上,此乃惯例,大家都是如此,所以无从查起,也不用查,这朝中官员无一不参与其中,所以奴婢才没有。”
崇祯还想继续,朱慈烺连忙道:“父皇,这个漂没的问题以后有了国库,至少能减少一半以上。”
崇祯立刻来了兴趣:“哦?如何能减少一半?”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儿臣计划,第一步以官员薪俸太低,又不实发为由,把地方上缴这一块从各部独立出来,到时候下边的人盼着涨薪俸,能极大的降低大家的抵触绪。
很多人以为只是多了一道手续,以前地方上缴多少再申请拨付给他们多少就是了。”
崇祯嗯了一声:“嗯,利令智昏,此举确实能降低这些饶警惕,但是官员薪俸这个问题有这么严重么?我朝优待士绅,朝中官员也没见谁家吃不起饭啊?”
朱慈烺指了指自己的调查结果:“父皇,您看,这调查结果显示,紧紧凭借大明的薪俸,在京城的七品官员紧紧和中下之家的收入持平,这些钱紧紧能够一家五口基本生活开销,节省一点还能请一个丫鬟。”
崇祯翻到《大明官员薪俸考证》,《京城一户五口之家基本生活开销调查》《地方官员薪水于当地物价差别》几篇仔细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惊讶的看着朱慈烺,似乎不太相信这个结果。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您看到的就是事实,大明的官员之所以现在能吃饱饭,一个是应为这些人都有其他收入来源,根本不靠薪俸过子,而靠薪俸的例如海瑞和李东阳,那活的都惨淡极了。”
崇祯疑惑的问道:“其他收入?你的意思是大明的官员都是贪官?”
朱慈烺摇摇头:“也不能这么,大明的官员兴许还有一两个不是贪官的呢,嗯,每个地方都有一两个吧。一年吃不起一顿的,或者饿的两眼发青的应该都是。”
第177章 又在偷偷的提升统计司地位
崇祯被朱慈烺这一下来气得笑了:“你这么还不如没有呢,朕看那些御史都是两袖清风,骨瘦如柴的,朕还以为他们是装装样子,原来他们是真的饿啊!”
朱慈烺玩笑归玩笑,不过他还是正经的回道:“父皇,其实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是贪官,但是要是当清官连饭都吃不饱,那不是着别缺贪官么?”
崇祯点点头:“是啊,既然有这个问题,跟大家有切相关,怎么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跟朕薪俸的问题呢?”
朱慈烺呵呵一笑:“第一个就是官员们个个都是学习孔孟之学,满嘴的仁义道德,羞于谈钱财这种事。
大明官员一项以贫穷为美德,特别是那些御史,唯一的好就是比穷,谁穷谁就是是好御史!
例如啊,大明的官场惯例,都是不修衙门,衙门越破就显得他越为民请命,越清廉,实际上他们贪污受贿的钱一年修几座衙门都够了。
在一个,父皇,能站在朝堂上的,有几个会担心吃饭问题?而那些真正只能依靠薪俸过活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话,您想,他连贪污的机会都没有,那该多补的势啊。”
崇祯一想,虽然出来不好听,但是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有需求的不会,朝堂上的官员收入虽然也不算多高,但是居高位之后吃喝用度还是不愁的。
朱慈烺接着举例:“还有一种况,就是上次儿臣跟您的投献问题,当了官之后,就可以免税免徭役了。
这些官员的亲属就可以把土地和户口投献到官员名下,那么大家就一起不用交税服役了,大家自然不能白占便宜,总要稍微表示表示。
这样官员无形中不又多了一块收入,就相当于本来应该交给朝廷的赋税,落到这些官员的腰包里,相当于朝廷拿赋税养着这些官员。
再有就是每年得冰敬炭敬,还有各种火耗收入这就导致有门路有权利的官员不缺钱花啦。”
崇祯嗯了一声:“那你有办法区分那些人缺钱那些人不缺钱么?还是每个人都发?那样那些不缺钱的也不会感激,白得了便宜。”
朱慈烺无奈的道:“这也没有办法,咱们也不能看着谁像贪官就不发给他呀,至于感激,儿臣倒是觉得,这样做是给大家一次当好官的选择,这个才是最主要的。”
朱慈烺想了想道:“父皇,其实儿臣还想推行官员养老制度,大明现在虽然也都是优养官员,官员年六十许回乡免税免徭役,确实生活困难可以每月领两石禄米。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门生故吏满下的封疆大吏,或者地方豪族乡党众多的县级以上官员回乡,那吃穿用度自然不愁。
但是那些底层人员,薪俸不足以养家,到老了依旧衣食无着落,您他们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想把法在任职的时候攒点家业,好防备老?”
崇祯默默地听着,本朝开始的时候,是沿袭前朝旧制的,但是老朱可是个底层出,最是讨厌贪官污吏,特别是吏,那是连编制饭碗都没给,更不要谈退休金了。
坐稳了江山之后老朱更是任的把退休年龄从唐宋的七十直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