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这样做别无不妥。”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满意的直点头,护犊子那是必须的,更何况太子做的让弘治皇帝也是很满意,至于任用几个人而已,这算什么屁事,在这里上纲上线的,一个个都觉得传统的读书人很牛,真要是牛叉的话,让你们去搞这些系统性的大工程; 你们行吗?
  “陛下; 话不能这样说啊。”
  “城建确实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大量专业性的人才,但也没有必要任命为官啊,可以给小吏的身份,一样也是可以做这些事情的。”
  “是啊,陛下,给个小吏的身份就足够了,这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了,难道说管兵器制造的官员还要会制造弓箭不成?”
  “陛下,太子殿下的初心自然是好的,也是为了京城的建设,为了京城的百姓,这系统性的工程也是确实是需要专业性的人才。”
  “这当官也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我等读书人,寒窗苦读,四书五经才是治国之道,只有我等读书人才能够真正的治理好国家,才是最适合当官的。”
  谁知道,弘治皇帝的话刚刚落下,大臣又开始纷纷反驳起来,甚至于还用弘治皇帝的话来反对弘治皇帝。
  传统读书人才是最适合当官的,因为他们所学的四书五经才是真正的治国经典。
  听到这里,刘晋都想要吐了。
  要是靠那几本儒家经典就可以治理好国家的话,这历朝历代也就不会只有三百年的寿命了,这些传统的读书人要都是专业的当官人才,那大明就应该早就繁荣昌盛了。
  他们只不过是这个时代唯一掌握了知识的人,统治者除了使用他们来治国之外就没有别的人可以用了,并不是说他们就真的适合当官、会治国。
  现在新学的兴起,这掌握知识的人又不止这些传统的读书人了,新学的这些读书人比他们掌握的知识甚至于还要更多、更广,你要是比治国,他们未必就会比你们这些传统的读书人更差了。
  甚至于可以说,这些知识面更广的新学读书人,他们绝对可以干的比这些传统读书人更好。
  传统的这些读书人只学四书五经,除此之外其它基本上都不会学,除了能够写一手不错的漂亮文章之外,你指望他们能够有多少的才华?
  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等这些他们又懂多少?
  也只有少数一些读书人博览群书,多少能够知道一些,但也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肯定是不如新学的读书人。
  这些大臣倒好,现在竟然大言不惭,他们才是专业的当官人才?
  后世的公务员考试,题目设计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对天文地理等考试都是最基础的,更重要的还是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读四书五经,考八股文的读书人,你说他们最合适当官?
  以前或许是,因为只有他们会读书写字,但是现在嘛,新学兴起,他们就未必是了。
  “陛下,这自古以来,官吏、官吏,那都是泾渭分明,官是官,吏是吏,为吏我等自然是无话可说,为官却是万万不行。”
  “是啊,陛下,太子此举实在是不妥。”
  “陛下,臣以为应该将三人任为小吏,另外再任命官员。”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弘治皇帝一张嘴,哪里能够说得过如此多的大臣,一时之间也是只能够生气,却是无法去反驳。
  “陛下,臣以为,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我们不妨让几个朝中大臣去试试看,能不能对城市建设做好详细的规划,再让太子殿下任命的几人也一同进行规划,到时候我们一起看看,互相比较一下。”
  刘晋看看局势,想了想也是提议道。
  “陛下,此举不妥,我等读书人,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真正的治国之道,又没有学这些专业性的建筑工程之类的,又岂能比得过他们。”
  有大臣一听,当场就很有自知之明的表示了反对。
  这事情我们不擅长,比不过你们,但是当官我们很擅长,意思就是如此简单。
  这不是耍无赖嘛,你既然不行,那为什么就不能换有能力的上,非得要让人去做小吏,为什么不能他们当官,你来当小吏?
  “既然你们不行,又非要占着位置,那这城市建设规划还要不要做了?”
  “还是说一直就这样下去,就算了?”
  刘晋算是无语了,这些读书人,脸皮厚起来真的是无敌了。
  我虽然能力不行,但是我就是适合当官,他们虽然是有专业性的能力,但并不适合当官,只能够当小吏来辅导我们这些读书人当官。
  “刘公,城市建设和规划肯定要做的,也可以任命他们为小吏来协助官员去做这些事情嘛。”
  佀钟也是站出来表示反对了。
  “我以前当户部尚书,我也不会算账,但只要手下有会算账的小吏就可以了,何必每件事情都要自己会呢。”
  “是啊,是啊,佀公所言有理。”
  “这就好比天子治国,圣天子垂拱而治,群臣各司其职,自然可以国泰民安。”
  有大臣也是跟着点头,还上线到了天子治国,隐隐有抨击现在天子治国的意思在里面,说现在的天子不肯放权给下面的大臣,甚至于还将兵权都给收回去了,不信任他们这些专业当官的大臣。
  天子就应该是像个傀儡一样,只需要坐在上面,当个菩萨,什么事情都让他们这些文臣们去治理就可以了。
  “小吏?”
  “我看你们是不是太小看了新学的那些读书人,他们可没有人愿意去当什么小吏的。”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了。
  新学的这些学生一个个都吃香的很,谁愿意去当小吏啊,当小吏收入低不说,还没有什么前途,这岂不是自毁前程嘛。
  自己办新学怎么多年来,各个高等院校毕业的新学学生已经有很多了,但是至今都还没做一个去做小吏的。
  大家宁可去商行、去工厂做事,也绝对不会去做什么小吏,更何况海外的殖民地、藩国之类的,去这些地方随随便便都可以当官,而且升迁都挺快的。
  随随便便小日子的都可以过的相当惬意,谁还来当小吏,受这些传统读书人的鸟气不说,还没什么钱途和前途。
  “没有人愿意当小吏?”
  “这怎么可能,当小吏虽然不说官员,但好歹也是吃皇粮,又岂会没有人愿意当小吏。”
  众大臣一听,顿时就纷纷惊诧的说道。
  “是啊,是啊,我等读书人,有些考不上功名的秀才,也会选择去当小吏的。”
  “他们怎么可能会不去当小吏,当小吏也是吃皇粮嘛。”
  “当小吏虽然没有什么前途,但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了,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要当小吏都当不成呢。”
  “就好像现在想要当捕快、官差、衙役之类的,那都必须是退役的军人了,普通人想要做这些可都已经没有机会了,这当小吏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就是,我才不信。”
  众多的大臣也是纷纷的表现了怀疑,在他们看来,当小吏对于学新学的读书人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好歹也是吃皇粮的,有什么不满意的,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当小吏都当不成呢。
  “诸位不信?”
  “不妨大家去试试看,看看各部能不能去新学学校这边招到人为小吏。”
  刘晋却是很自信的说道。


第1690章 谁会去当小吏啊
  大明建筑工程学院,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刘晋、佀钟等人漫步行走在优美的校园内,校园建的极其漂亮,宽敞的道路,绿化做的很好。
  随处可见的一处处草坪上三五成群的聚集着正在学习、讨论的学子们,一栋栋教学楼也是建的大气磅礴; 很是漂亮。
  “刘晋啊,在教育上你可真是舍得,就这所学校,估计着也是花了几百万两银子才建起来的吧?”
  弘治皇帝对于眼前的学校环境,那是相当的满意,比起传统的私塾、书院来,这种新式学校的环境更让人舒服; 当然也是需要更多的银子。
  “确实是花了不少的银子; 但这一切也是值得的,有了这所学校,我们大明每年都可以涌现出大量的建筑工程人才为我大明修桥铺路,添砖加瓦。”
  刘晋点点头回道。
  “是啊,我大明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依靠的不仅仅朝堂之上大众臣,更需要的是我大明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制造出更强大的机器、建造更多的桥梁、修建更多的房屋和道路,研究出更强大的火枪大炮。”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他现在算是明白了,整个大明能够迅猛的发展起来,所依靠的绝对不是朝中那些口口声声喊着忠君爱国的文臣。
  依靠的是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军人,依靠的是普普通通努力辛勤耕耘的农人,依靠是工厂里面忙碌不停工作的工人,也是一条条道路上面流汗苦干的修路工人。
  正是因为有这些普普通通的大明人; 有他们的努力工作和付出,这才有了大明现在的繁荣盛世; 至于朝中的大臣; 他们以前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并无什么实质性的转变。
  或许唯一的变化就是刘晋制定的诸多改革计划,让他们不得不去改变,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但本质上来说,他们还是原来的那些文官,并无什么本质的改变。
  “陛下圣明!”
  周围的大臣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回道,尽管很多人都不赞同弘治皇帝的话,毕竟一直以来他们所信奉的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天下是士大夫和天子说了算的,至于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甚至于都算不上民,只有士大夫才算得上是民。
  弘治皇帝却是笑了笑,这样的恭维之话听的太多了,现在都已经完全免疫了,弘治皇帝很清楚自己到底做的好不好。
  相比起历史上的帝王来,弘治皇帝觉得自己只能算是胜在一个勤字,除此之外,根本不算什么。
  既不会玩什么权谋帝王之术,也不懂什么真正的治国之道,唯一就是勤快,想着勤能补拙,靠勤劳来治理国家。
  至于别的什么,这圣明二字,那是离的太远了。
  “这位同学,你们毕业之后一般都打算去做什么?”
  弘治皇帝来到几个坐在草坪上聊天的同学身边,笑着问道。
  大家都穿着便服,也是为了不引人注意。
  李振、王世文、汤纪文、徐云鹏四人看了看弘治皇帝以及刘健、李东阳、刘晋等人,也是赶紧起身恭敬的行礼。
  弘治皇帝等人尽管穿着便服,但是一看就气度不凡,是贵人,再者众大臣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对长者有礼,这是读书人最基本的礼节了。
  “学生李振、王世文、汤纪文、徐云鹏见过诸位先生。”
  四人恭敬的行礼,也是让刘健、李东阳、佀钟他们满意的点头,至少来说还是有很有礼貌的。
  “学生毕业之后准备去宁国,宁王殿下求贤若渴,我们一毕业去了也能够当个七品的小官,另外还有诸多的移民优惠政策,还能够在宁国工部这边发挥自己的所学。”
  李振第一个站出来回道,对于自己毕业之后的去向,那是非常的明确,那就是移民去宁国这边。
  “移民去宁国?”
  “宁国这边一去就能够当官?”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等人一听,顿时就微微吃惊,这海外藩国竟然也到大明来招揽人才了,而且还是直接给官外加有力的移民优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