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大明,它依然还有着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和坚硬脊梁。
  不像后世,经历了螨清三百年的奴性教育和愚昧无知的驯化,民族的精神和脊梁都被打断,后来又经历百年的动乱,面临新时代的科技大爆炸和发展。
  以至于我们丧失了越来越多的宝贵精神。
  南京。
  南京长江大桥这里,文征明、汤珍、陈淳、蔡羽几个人又一起游历到南京这里。
  上次的科考,不出意外,大家又都名落孙山了,连战连败,眼睁睁的看着曾经的好友唐伯虎都已经是香港总督,正四品的大员了,或许再干上几年的时间,唐伯虎都有可能可以身为三品大员了。
  祝枝山和自己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儿子中了进士而自己落榜了,觉得脸面无存,一气之下决定以举人的身份去做官了,现在人应该是在黑土省这边,在某个移民小镇移民署这里当着七品的小官。
  祝枝山好歹还可以去当个小官,虽然以后是升迁没有太大的希望,顶了天也就坐到州府一级的官员,但好歹也是官啊。
  文征明、汤珍、陈淳、蔡羽他们这些人可是连举人都看不上,一把年纪了,还仅仅只是秀才,连官都做不了,只能够去衙门里面给官老爷当当文书、小吏之类的,又或者是找个私塾去当个教书先生。
  毫无疑问,这两者他们都是看不上的,他们一个个自认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都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不顺,郁郁不得志,他们最喜欢的自然就是到处游山玩水了,这或许也是他们始终无法考上的原因之一了。
  传统的科举考试比起后世的高考还要更加的恐怖和艰难,三年一次的科考,名额非常的稀少,不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和态度来,你纵然是才子,你也要落榜的。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此桥真是雄浑伟岸,大气磅礴,宛如巨龙一般,当真是世纪工程!”
  文征明站在一起大桥上,看着江面,看着大桥的南北,看着大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时不时听到一阵阵的汽笛声,滚滚的黑烟之中,火车轰隆隆的驶来。
  再看看大桥之上,形人很多,有很多读书人和文征明他们一样,穿着长衫,手持扇子,竟然也是来这里游玩的,人数还着实不少。
  彼此遇见了,互相一报身份,赫然还都是江南地区赫赫有名的才子,自然是难免要惺惺相惜一番。
  只是一会儿的功法,在大桥上面赫然已经云集了几百个读书人,大家彼此之间刘兄、李兄、王兄、张兄的叫着,随即兴致来了,有人又提议着就在这大桥上面,大家以此桥为题来玩玩一些文人之间的文字游戏。
  什么对对子,吟诗题词之类的,这自然是赢得了这些文人骚客们的积极响应。
  古代的读书人,其实一个个家底都是非常殷实的,真正的穷书生是很少的,即便是穷书生,那也只是相对于有钱人而言的穷,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他们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是有钱人。
  纵然是什么事情都不做,风花雪月的寻找灵感和素材,他们依然是清高的读书人,走到哪里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一群人。
  这才有闲情逸致的去玩文字、玩诗词之类的,而不是像这大桥上面行色匆匆的过路人一般,在为生活不断的忙碌和奔波。
  一番对对子和吟诗之后,众人得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也在场,顿时就又嚷嚷着让文征明用笔墨画下眼前的这座南京长江大桥。
  而文征明对于这样的要求,一向都是难以拒绝的。
  当即令自己的书童准备笔墨纸砚,一卷长幅的宣纸铺开,文征明随即挥毫泼墨,一副大气磅礴、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桥很快就跃然于纸上。
  “好!”
  “当真是和这南京长江大桥一般大气磅礴,气势雄浑伟岸!”
  “文兄之才,我等佩服!”
  “今日能够得见此流传千古之佳作,实乃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文兄之画乃当世一绝!”
  身边众多的文人骚客一看,顿时就忍不住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起来,文征明的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或许还不如唐伯虎的画有名气,但其水平显然也是大家之水准。


第1818章 子女教育
  京城刘晋的府邸内。
  刘晋正在悠闲的看着报纸,享受着周末的清闲。
  自从入了内阁,刘晋就非常的忙,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处理国家大事还好一些,有些时候,勾心斗角、权谋算术之类的才是最让人头痛和伤脑筋的事情。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盯着的人太多了,想要取而代之的就更多了。
  好在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如果换一个皇帝的话,刘晋觉得自己干上几年,还是早早的退休养老算了。
  “南京长江大桥终于竣工、通车了,真是不容易啊;  在这个时代竟然也是玩出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样雄浑伟岸的世纪工程;  实在是不容易啊。”
  看着报纸,刘晋也是感叹不已。
  现在已经是弘治二十八年了;  算算时间,自己都已经穿越过来十八年了,自己也都已经三十六岁了,再过几年就四十知天命的年纪了。
  对于古代平均寿命只有不到四十岁来说,这过几年差不多都要当爷爷了。
  “父亲~”
  真想着当爷爷的事情,刘晋的大儿子刘信就找了过来。
  刘信是刘晋和徐婉儿生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刘家的嫡长子,在他下面还有好几個弟弟妹妹,刘达、刘诚、刘誉、刘仁、刘义、刘清,总共七个儿子,还有四个女儿。
  放在后世来说,刘晋这是妥妥的高产了,但对于这个时期的大名人来说,刘晋只能算算一般般;  毕竟只有两个女人,徐婉儿给刘晋生了五个孩子;  李贞给刘晋生了六个孩子;  达到了这个时期的一般水准。
  得益于大明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生育技术、观念的普及,大明人家家户户生的孩子都比较多,少则五六个,多的七八个,十几个都是很常见的。
  像朱厚照这播种机,女人多,又喜欢播种的,现在儿子都已经超过100个了,算是历朝历代当中,最能生的一个太子了。
  以至于弘治皇帝这边现在最头痛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孙子取名字了,没办法,老朱家取名字是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的。
  首先第二次字是必须要根据辈分来的,朱厚照是厚字辈,他的儿子根据当初朱元璋给各系子孙定下来的,那就是‘载’字辈了。
  接下来就是最头痛的事情了,明朝皇室讲究一个五行相生的原则,即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这个五行循环相生的道理。
  所以老朱家的子孙取名字的时候也是遵守这个原则,第个三字的时候;  必须带有相应的偏旁,或者是具有相应的意思在里面。
  比如弘治皇帝叫朱佑樘,他是佑字辈分,同时是木,因为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字带水,水生木,所以到了朱佑樘这里就是带木字旁了。
  而到了朱厚照这里,根据木生火的原则,所以朱厚照的第三个字‘照’字就有火的意思在里面。
  而到了朱厚照的儿子这边,根据火生土的五行道理,所以给朱厚重的儿子取名字的时候第三个就要带土了。
  也就是朱厚照的儿子基本上都是叫朱载什么的,带一个有土字庞的名字。
  也幸亏是带土字庞的字,土字旁的字还是非常多的,还比较好取,如果是带金字偏旁的字,估计着元素周期表都不够用了,因为这货实在是太能生了。
  但即便是这样,弘治皇帝现在也是头痛的很,朱厚照这个播种机,他只负责播种,取名字,带孩子什么的都是不关他的事情。
  “什么事情啊?”
  刘晋看看自己的儿子,随即示意他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说话。
  刘信现在也已经十五岁了,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长相上更像他母亲徐婉儿,眉清目秀,相对秀气了一点,缺少了一点男子汉的气概。
  不过人还是很聪慧的,他母亲徐婉儿又是豪门定国公府出来的,对于家里面孩子的教育一向都是极其的严苛,并不是慈母多败儿的那种,反倒是刘晋,相对而言更宠溺孩子一些,时常有空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出去看看球赛之类的。
  故而刘晋的这些孩子,一个个也都是家教极好,丝毫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习气。
  刘信恭恭敬敬的坐到一旁的椅子上面,他年纪最大,也最懂事,是家中的嫡长子,肩负起诸多的责任,将来还要继承刘晋辽国公这个铁饭碗,所以对他的要求,徐婉儿一向都是很严格的。
  “父亲,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其他人都是去书院读书,而我却是要去帝国理工大学读书?”
  刘信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一直以来刘晋在自己子女教育的问题上都是实行新式和旧式教育相集合的办法,让刘信、刘达、刘诚他们上的是新式的学校,而且还是和普通家庭的子弟一起上学,并没有将他们送去传统的书院读书。
  但同时又在家中为他们请了有名的大儒来给他们进行一些传统的教育,这其中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历史、书法、儒家的一些典籍、经典诗词之类的,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儒家传统教育去教的。
  在刘晋看来,新学有新学的优点,传统的儒家教育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很多思想和精神都是非常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刘信现在中学毕业了,面临着选择,是去传统的书院读书,走八股取士的老套路,还是说去新式的高校里面学习。
  而刘晋果断的给自己的儿子选择了后面的这一条道路。
  传统的八股取士,它极大的限制了人的思想,将人的所有一切都束缚在几本儒家的经典典籍里面,千年的岁月,它已经越走越偏,越走越尖了。
  刘晋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其中偏偏转转的走不出来,还是读新学比较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学到的东西也都是有用的知识和内容。
  至于说读了新学无法做官的事情,刘晋压根就没有考虑着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这大明朝去为官。
  自己弄到了一个世袭的国公铁饭碗,传给自己的儿子就可以了,有一个人在朝中就行,没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去朝中为官。
  这是天子所不允许的,要知道朝中的这些勋贵们,家族子弟基本上都是不在朝中为官的,只有世袭爵位的才会在朝中为官。
  不可能说让你有人掌握了兵马又在朝中当大文官,这样很容易就把江山改了姓。
  所以刘晋的打算是,将来除了长子刘信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弄到南非殖民地这边去,南非殖民地这边和大明是完全不一样的,既不需要科举考试,也不需要担心天子猜忌之类的。
  刘晋就是南非殖民商行的大股东,这南非殖民商行上上下下的人也都是各个股东家族出来的人,将来让自己的子女去这里,也是可以巩固自己家在南非殖民地的地位和控制。
  同样也是远离大明这个风暴权力中心,远离是非之地,在南非这边牢牢的巩固自己的地盘,这样才能够让家族长久下去。
  也就是在刘晋的规划中,未来家族是会分成两支,一支是刘信这边,在大明本土这边,继承自己的爵位,并且保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