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老的城市透露出浓浓的大明味道。
  当然,要区分大明人和本地人的办法还是很简单的,那就是看气势。
  往往大明人都是趾高气扬的样子,一副高高在上,鼻孔朝天的样子,而本土的印加帝国人,即便是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和大明人一样,但是那种神态上还是要差不少的。
  这一点上面尤其能够在年轻一辈的身上所看到。
  很多的年轻人,在黄金洲本地出生的人,父亲是大明人,母亲是印加帝国人的混血后代,他们往往是最高傲的。
  来到自己外公外婆家的时候,态度那叫一个高傲,鼻孔都要朝天了,周围的印加帝国人对他们却是恭恭敬敬。
  虽然都是一样的面孔,但身份上却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大明人和印加帝国人,大明人是太阳神的子嗣,印加帝国人则是罪人,是亵渎神灵的人,不过只要努力赎清自己的罪孽,他们也是可以重新回归神的怀抱,成为大明人的。
  “陛下所言有理,毕竟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他们毕竟是殷商后裔。”
  刘晋想了想也是点头说道。
  没办法,忽悠着、忽悠着,自己也都信了。
  这样其实也挺好的,大明人接受这点,他们也相信这点,大家你情我愿的相处着,印加帝国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保留了自己的文明和传承,大明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两全其美。(未完待续)


第1851章 繁荣的蓬莱城
  西蓬来城的港口这里,弘治皇帝和刘晋站在大轮船的甲板上看着眼前繁忙的蓬来港,港口繁忙无比,一座座码头这里停泊着一艘艘大型的远洋船只。
  码头的工人们忙碌无比,这些来自阿兹特克王国或者是其它殷商后裔部落的人身体强壮,正在卖力的干活。
  他们给大明人干活,尤其在码头这里干体力活,每个月可以拿到几两银子的收入,这个收入足以轻松的养活自己和一大家子,在这蓬来城过上舒舒服服的生活。
  很多殷商后裔现在说着大明话,穿着大明衣服,早已经变的和大明人没有什么两样了,对于原先部族的生活,他们是再也不想回去了。
  在部族里面生活,虽然看起来更自由一些,但是生活却没有任何的保障,并且医疗也是一个大难题。
  在蓬来城这里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享受和大明人一样的待遇和地位,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家人,这里的医院和医馆都很多,看病治病什么都非常方便。
  再加上这里便捷的交通,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等等,生活到蓬来城的本地土着是越来越多了。
  他们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像东西蓬来城的码头这里就需要大量的码头工人来负责装卸货物,负责运输货物。
  另外蓬来城这里也是目前黄金洲最大的工业中心,在这里有很多大明人兴办起来的工厂,像水泥厂、钢铁厂、玻璃厂、纺织厂、四轮马车厂等等,工厂的数量众多,非常好找工作。
  因为远离大明,很多东西都需要依赖从大明运输过来,这也是让很多商行、工厂在这里开始分厂,以此来满足黄金洲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可以将部分的产品出口到欧洲、西非这边去。
  众多的工厂,再加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是蓬来城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到了如今,依然是成为了整个黄金洲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500万,即便是放到大明帝国本土这边去,蓬来城依然都可以算是一个大城市了,足以堪比京津淞沪了。
  蓬来城分成了东城和西城,东城位于蓬来湾(后世的墨西哥)旁边,西城则是位于太平洋东岸,整个位置是位于南北黄金洲最中间的狭窄区域,东西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300里,可以说非常的近。
  之所以会发展成为东西两城,主要也是跟这里的交通有关,黄金东西之间的往来,如果依靠船运的话,需要绕行整个南黄金洲,道路非常的远,时间非常的久。
  但通过陆上,通过蓬来城这里的往来,距离只有300里而已,并且中间还修建了宽敞的水泥马路连接,四轮马车、汽车之类的运输非常的方便,
  并且蓬来城还是规划着修建一条铁路连接东西两城,一旦铁路修通的话,到时候往来就更加的便捷、快速了。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也导致了黄金洲东西之间的货运都集中到了这里,从大明来的货物要在这里卸货,然后又要装上从东黄金洲过来的货物,有时候还有不少来自欧洲的货物运输回大明。
  这也是让东西蓬来城港口非常的繁忙。
  大明帝国在黄金洲的统治从一开始就是从一个个的移民据点、殖民据点开始,所有的移民点也都全部都是在海边,这也意味着黄金洲这里的大明人和船是密不可分的。
  无论是人员还是货物,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靠着船运,路上运输对于现在的黄金洲来还是不太方便的,因为黄金洲除了东西蓬来城之外就很少有道路了。
  本地的这些土着,除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有修建规定土路之外,其它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道路可言。
  “这就是西蓬来城啊,果然繁华热闹啊。”
  弘治皇帝满脸笑容看着眼前的一切。
  港口繁华而热闹,一艘艘船只悬挂着不同商行的旗帜,看起来的时候彩旗飘飘,再看看眼前的蓬来城,沿着广袤的海岸线一直延伸下去,一栋栋大楼伫立,规划的整整齐齐,一条条道路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道路上面车水马龙,不仅仅可以看到大量的四轮马车,汽车、卡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也是非常多,很显然,这里的经济水平相当高,人们能够消费起这些新出来的产品。
  偶尔还能够看到一群群的孩子骑着儿童自行车成群结队的无忧无虑的玩耍,也能够看到一些少年骑着摩托车在哪里呼啸而过,惹得不少大人狠狠的一顿训斥。
  这是一座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城市。
  “陛下,这蓬来城算是黄金洲最大的城市了,人口超过500万呢。”
  刘晋笑着和弘治皇帝说道:“去年,整个蓬来城一个城市就为我们大明国库贡献了超过5000万白银的税收。”
  “呵,那还真是不得了呢。”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可不是嘛,这蓬来城啊,云集了整个黄金洲的有钱人,几乎所有的金矿主、银矿主都是居住在这里,同时这里还是黄金洲最大的工业中心,各种各样的工厂数量非常多,吸引了大量的殷商后裔前来这里工作,生活、定居呢。”
  “再加上这东西蓬来城的港口贸易非常火爆,这税银啊自然是收的多。”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走吧,去看看。”
  弘治皇帝来兴趣了,带头下了船,往蓬来城走去。
  和大明其它的城市有些不一样,蓬来城这里除了浓浓的大明风味之外,还夹杂着大量的殷商后裔的风格和味道在里面。
  能够看到库斯科城的很多艺术风格和建筑风格在里面,而且随处也能够听到本地殷商后裔们在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此外,给弘治皇帝和刘晋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的孩子特别多,随处可见的孩子,成群结队,嬉戏打闹,一伙又一伙,数量非常多,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他们玩耍的地方,有时候跑到路上,引得路人一阵训斥。
  除了孩子之外,女人也是非常多,几乎随处可见的女人,三五成群,聊着天忙着做事,非常的忙碌。
  男人相对而言反而更少见,似乎好像这里的男人都不知道去忙什么了一样,除了港口之中见到了不少干体力活的之外,其它地方就比较少见了,甚至于连这里所开的诸多店铺之类的,大多数竟然还都是女人在当掌柜。
  “找个茶楼喝喝茶,这里实在是太热了,这都马上要过年了,这里竟然热的跟夏天一样。”
  随意的走了一会儿,弘治皇帝和刘晋就热的不行了。
  蓬来城地处热带地区,天气炎热,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对于从小生活在凉爽北京的弘治皇帝来说,这大冬天的时候还热的不行,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
  “陛下,这里是热带,热带啊,一年四季都是差不多,都非常的炎热。”
  刘晋带着弘治皇帝往一处叫‘清凉阁’的茶楼走去,也是笑着向弘治皇帝解释起来。
  “以前我还总是不太相信呢,觉得全世界应该都和北京差不多吧,这亲自出来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这大千世界啊也是多姿多彩。”
  弘治皇帝笑着感叹起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出来走一走、看一看才能够真正明白这一点。
  没有真正出去走走看看的话,你是难以理解外界的世界。
  进了茶楼,这才发现茶楼里面热闹非凡。
  外面很少能够见到的大明男人,在这里竟然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点上一壶茶,来点小点心,一边喝茶也是一边谈天论地,实在是热闹。
  以至于弘治皇帝和刘晋竟然都找不到一个位置了,最后还是刚好有人要走,这才有一个靠窗户的位置,也是赶紧让店小二收拾干净,接着随身的小黄门细心的擦的干干净净,连带着凳子都给换成随身携带的凳子。
  “两位客官,您要点什么?”
  店小二看看眼前这两人的派头,真的是派头十足啊。
  两人在喝茶,旁边跟着十几个人站立的笔直,隐隐间将两人守在中间,还有几个专门的下人在旁边小心的伺候着,以至于周围喝茶的客官都非常的好奇,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如此大的派头。
  “上两壶最好的茶过来,另外有什么拿手的菜、小吃什么的都端上来。”
  刘晋看了看周围,笑着说道。
  “好嘞~”
  “雨前龙井、武夷大红袍各一壶~拿手好菜、小吃全套。”
  小二一听,顿时就高兴的唱了起来,这两人派头足,这点东西也是舍得,上来就要最好的茶,拿手菜和小吃什么的竟然都要。
  周围的纵然看看弘治皇帝和刘晋,见两人虽然派头足,但大家看过去的时候,也都是笑着点头,显的彬彬有礼,大家也是纷纷拱手致敬,接着也就各自喝着茶、吹着牛了。(未完待续)


第1852章 黄金洲的趣闻
  弘治皇帝和刘晋喝着茶、吃着小菜,再看看外面繁忙的城市,听听身边的这些人在这里吹牛聊天。
  “听说了吗?”
  “有人在极北的地方发现了一些自称是因纽特人的殷商后裔,他们生活在北极圈内,那种天寒地冻的地方,竟然还有人能够生存下来,真是不可思议,也是奇迹。”
  “真的假的啊?”
  “北极圈内还有人可以生存?哪里根本就没办法种庄家啊,而且那种地方即便是捕猎,似乎好像也是没有什么猎物可以捕猎的吧?”
  “对啊,我前几年的时候为了找黄金也是一直往北走过,三河口这边就已经冷的不行了,更别说更北的北极圈内了,哪里怎么可能生存的下来?”
  “我还会骗你们?”
  “是真的有人说在北极圈内发现了这些因纽特人,他们靠狩猎为生,冬天的时候狩猎海豹,夏天的时候捕三文鱼,鲸鱼为生呢。”
  “他们吃东西全部都是生吃呢,住是住在用雪做成的屋子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