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合理的东西。”
  “旧学延续千年的时间,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自然是有其值得去学习的地方,新学虽然出现的时间尚短,但新学发展迅猛,各种技艺层出不穷,极大的提高了我大明的生产力,便捷了我们大明的生活,也让我们大明变的更加强大起来,这是新学的优点,也是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
  “所以学问不分高低贵贱,就看你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
  刘晋看看众人,也是语重心长的说道。


第1865章 你祖上十八代都是农民
  “我不认可朱兄和刘兄的观点。”
  “这圣人之学自古以来都是正统,是历朝历代都尊崇的治国之道。”
  “现在的新学才多少年,又岂能和我圣人之学相提并论。”
  有人站出来表示了反对,此人叫黄熙,年纪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
  “是啊,旁门左道岂能和圣人之学相提并论,我等圣人门徒又岂可自甘堕落的去学那些下三流的东西。”
  “就是,就是,我圣人之学浩瀚如汪洋,穷其一生尚且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去学其它的杂学。”
  “学问就是有高低之分,我圣人之学岂能和那些旁门左道相提并论。”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点头附和道。
  “自古以来都是正统?”
  “儒家是在汉武帝时期才确定的,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而才有了儒家发扬光大的机会。”
  “在汉武帝之前,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纵横家等等,学派众多。”
  “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夏商周的时候又是什么家呢?”
  “在夏商周之前的历史,诸位又有谁知道?那个时候难道也是儒家来治国的?”
  刘晋看了看,一群人年纪不大,一个个却是跟酸臭腐儒一样,脑袋读书都读的死了,学问没学到多少,却是将儒家一身的酸臭迂腐学的干干净净。
  这让刘晋觉得很生气,年轻人嘛,应该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敢于探索和学习,敢于尝试和接触新鲜的事物。
  他们呢?
  一口一个圣人之学,一口一个旁门左道,将新学变的如此之低,纵然是很多儒门大家也都不至于如此,都能够看到新学的很多闪亮之处。
  “春秋战国?”
  “夏商周?”
  “夏商周之前的历史?”
  这些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皱起眉头了。
  “以前没有,但汉朝开始有了,这不正是说明我们圣人之学的伟大,说明圣人之学恰好是真正的治国之道,是正统,所以才能够被确立。”
  “其它的学派之所以不行,那本身就是说明了其不足,法家太过严苛、墨家只重技艺、道家太过无为、兵家穷兵黩武,唯有我们儒家才是真正的大道,最适合治国安邦,方可确定我儒家的地位。”
  胡宗溟想了想反驳道。
  “最适合治国安邦?”
  “适不适合这个可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而是要用看结果的。”
  “以前的时候,我大明内忧外患,内部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百姓生活疾苦,你们的父辈基本上也都是农民,也应该跟你们说过以前的生活。”
  “那个时候我大明北方还有年年南下劫掠的鞑子,辽东的女真、东南沿海横行肆虐的倭寇、西南的土司反复无常。”
  “那个时候新学未起,我大明上下都在尊崇儒家,那个时候的大明是什么样的?”
  “诸位再看看我现在的大明,无敌于天下,横扫四方,国土辽阔、太阳在我们大明人的土地上都永远不会落下。”
  “如今我大明百姓何等之富足,人人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你们也都还可以上学,在这里参加诗会,谈天论地,指点江山。”
  “为什么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还不是因为新学的兴起,新学的崛起,让我们大明人拥有了强大的武器可以扫平四方蛮夷,开疆拓土,为我华夏子孙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
  “还不是因为新学的兴起,让我们大明人拥有了强大机器,可以生产出来更多的商品和东西出来,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种上千亩的土地,一天纺织出上百匹的布。”
  “一个人开个大卡车一天可以运送几万斤的货物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去。”
  “如果没有新学,这些可能实现吗?”
  “不可能!”
  “如果没有新学,我们走路还要靠走路,因为马匹是北方游牧部族所控制,我们大明原先根本就没多少马匹,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马,连牛都很少有人有。”
  “如果没有新学,我们连黄金洲都来不了,因为以前的那些船只根本就很难安全的抵达黄金洲,而且没有新学的知识,在茫茫大海之上,你连方向都找不到。”
  “如果没有新学,我们就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轮船,更不说电报之类的了。”
  “如果没有新学在场的所有人,你们的父辈现在都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至于你们,哪里还能够在这里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说什么新学是下三流,是旁门左道,你们有资格上学吗?”
  “不是新学让我们大明富裕起来,让我大明百姓生活富足了,你们别说上学了,说不定早就饿死在那个角落里面了。”
  刘晋看着他们,用极其严厉的话狠狠训斥他们一顿,甚至于也是直接揭他们的老底。
  一个个装什么大尾巴狼啊,别以为穿的人模狗样的就牛气了。
  谁还不知道你们的祖先是什么情况?
  移民来黄金洲的人,基本上都是穷苦之人,父辈可能都是在田里面刨食的农民,他们移民到这里,这才有了你们这些人的好生活。
  “说的好!”
  周围看热闹的人当中有人忍不住叫了起来。
  “对,说得好啊!”
  “说的太好了。”
  “说的对。”
  周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也是跟着纷纷鼓掌起来。
  “这位公子说的好啊。”
  “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在20多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北直隶老家,一家七八口人就种了2亩地,每年产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每天都只吃两顿,饿的人是皮包骨头,全身无力。”
  “那个时候才叫累啊,一年到尾在地里面刨食,却是连饱饭都吃不上几顿,冬天的时候又冷的要死,一旦饥荒之年,粮商又故意抬高粮价,饿殍满地,人命如草芥啊。”
  “后来是当今的内阁首辅刘晋刘公他开始带着办工厂、办新学、去海外,这才渐渐的我们大明才富裕起来,强大起来。”
  “对外横扫了四方,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对内新学的兴起,带来了诸多先进的、强大的机械,新式的纺织机、织布机、蒸汽机、耕地机、火车等等,一直到现在的内燃机、汽车、轮船之类的。”
  “我们大明这才越来越强大,我也就是跟着移民到了黄金洲这里,这才在这里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如果不是新学的兴起,还是以前一样的所谓儒家的那一套,我估计着我可能早就饿死在老家了,哪里能够来这黄金洲过上好日子。”
  有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大声的说道。
  “是啊!”
  “胡宗溟,你爹难道没跟你说过以前的事情吗?”
  “你爹当初可是差点饿死了,要不是进了工厂做事,后来还进了航海学院学习,出海当海员这才有了你们胡家的今天。”
  “你以为你今天能够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是靠儒家的那些东西?”
  有老头认识胡宗溟,指着胡宗溟的鼻子都骂了起来。
  “李叔~”
  胡宗溟一看,顿时就缩起了脑袋弱弱的喊了一声。
  “你小子读书算是读死书了,还是要向这位刘公子学习,多学、多思,而不是读了点圣人之学就目空一切,看不到其它学说的优点。”
  “新学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兴盛起来,自然有其道理, 有其巨大的作用,别一天到晚在这里什么高低之分。”
  “你有什么高的,你也就是泥腿子的儿子,你祖上十八代也就到了你这一代才开始认识字,你能够读书,还不是因为新学让我大明人富裕起来,所以才有了机会读书。”
  “别什么都不懂就在这里胡乱的丢人现眼。”
  被他喊李叔的人也是对着胡宗溟一番狠狠的训斥。
  这黄金洲的人,年纪大一点那都基本上是受惠于刘晋麾下诸多产业出来的人,对于新学和新思想都是非常支持和接受的,之所以还有人将孩子送去读传统的旧学,主要是为了看看家里面有没有人能够考上功名去当官。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日子好过了就想着要朝中有人,家里面有人当官什么的,这样才更好一些。
  “这~”
  胡宗溟顿时就无语了。
  “好了~好了!”
  “今日是难得的元宵佳节,皓月当空,群星璀璨,大家又都是因为缘分才聚集在一起,彼此就不要去分什么旧学新学了,相识就是缘分一场。”
  “我看啊,大家还是来继续饮酒写诗,免得浪费了这大好的时光。”
  弘治皇帝看看众人,笑了笑提议道。
  “对,对,大家继续饮酒写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刘晋也是笑着举起手中酒杯说道。
  胡宗溟等人一看,也是脸色微微缓和了许多,也纷纷举起酒杯,不再谈什么新旧之学,喝喝酒,吟诗弄月,心情来了,又或者是高歌一曲。
  相对来说,这黄金洲的人还是要更粗犷很多的,写诗词、唱歌都是可以的,大家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1866章 男人三十一枝花
  蓬来诗会少了新旧之争,主题很快就回到了轻松愉快的喝酒吹牛、吟诗弄月、唱歌上面来了。
  一个接一个才子也是接连上去吟诵自己做出来的诗词。
  大体来说水平都是非常一般,稍微好一些的也不过是堆砌辞藻,空无神物,但也赢得了周围一片叫好声。
  就连那个叫蒙洋的新学学子也是站出来吟唱了一首最近新流行起来的新学诗。
  所谓新学诗和传统诗词有所不同,不太讲究字数、平仄的工整、一致和押韵,故而更加的自由发挥,注重抒情写意,字数没有要求。
  简单来说就跟后世的现代诗差不多。
  诸如我愿化身为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淋,只为等你走过。
  这样的诗词和传统的诗词有很大区别,不如传统诗词押韵、工整,但好处就是偏白话,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懂,纵然是普通人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也更容易去记。
  蒙洋写的这首新学诗也是挺不错的,念完之后也是获得了一片叫好声。
  黄金洲的人嘛,总体来说文化底蕴自然是没办法和大明本土这边相比的,老一辈移民过来的可能都不认识字,这新生代的也大多数都是在新学学校里面读书长大的,新学在这里的一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喜欢新学诗的人也有很多,特别是不少的怀春少女,相对而言更喜欢这种直白的新学诗,直抒心中的想法、表达内心之中的爱慕,敢爱敢恨,勇于闯荡这也是黄金洲这里大明人的一个共同点了。
  毕竟这里最受人崇拜就是探险家了,无数年轻人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之后成为探险家,能够四处探险。
  “朱兄,刘兄~”
  “两位兄台不知是否有什么佳作,不妨拿出来大家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