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1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
弘治皇帝满意的微微点头。
“陛下,臣以为成国公所言甚是!”
“奥斯曼帝国经过多年来的休养生息,实力已经逐渐的恢复、变的强大起来,又在两河流域这边接连打赢了奥斯曼帝国和埃及的联军,在西边又同欧洲联军打的平分秋色。”
“这让奥斯曼帝国内部自认为自己实力强大,再加上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赛利姆一世本身就是一位主张对外扩展和强硬的君主,所以现在对外非常的强硬。”
“同时也是在不断的试探和挑衅我们大明帝国,妄想拒绝履行当年签下的协议,甚至于妄想挑衅我们大明帝国。”
“如果我们大明没有任何的反应,放任奥斯曼帝国肆意挑衅的话,这只会助长奥斯曼帝国的嚣张气焰,同时损害我大明帝国的威严和利益。”
“臣以为必须狠狠的敲打一番奥斯曼帝国,让它明白和我大明帝国之间的差距,对于任何敢于挑衅我大明帝国威严和利益的,都必须予以严惩!”
刘晋站出来表态了。
作为内阁首辅,刘晋不开口的话,下面的这些官员就不好说话了。
“嗯。”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直点头,刘晋一如既往的是对外强硬的鹰派。
别以为刘晋是内阁首辅,是科举状元就将他归列为文官一列,事实上刘晋可以算是勋贵集团的代表,因为刘晋本身就是辽国公,靠自己打下来的世袭公爵,你说他是文官?
当然,他也是文官,状元出身,翰林院修过书,六部当过尚书,又是内阁首辅,这妥妥的文官啊。
刘晋这是文武双修啊。
“陛下,臣以为成国公和刘公所言甚是,必须给奥斯曼帝国以强硬回击,否则奥斯曼帝国还以为我们是波斯、埃及、欧洲小国一样好欺负呢。”
王守仁也是站出来表态了,他和刘晋差不多,都是文武双修的牛人一个,上马能够定天下,下马能够笔安四方,牛人一个。
同样也是一个对外强硬的主,赞同刘晋的主张,也是知道对外扩张的好处。
“陛下,臣等以为刘公、王公所言甚是,陛下对奥斯曼帝国予以强硬的回击,给予深刻的教训,当年埃尔津詹城一战,打的奥斯曼帝国十多年的时间对我大明服服帖帖,现如今也应狠狠的教训奥斯曼帝国。”
其他的大臣一看朝中大老表态了,而且弘治皇帝明显也是对外强硬的态度,自然也是跟着纷纷表示了支持。
“嗯,那此事就这样定了。”
“礼部这边向奥斯曼帝国发一份措辞强硬的外交通牒,要求奥斯曼帝国限期内支付战争赔款以及拖延的利息,要求其保证我大明商人在奥斯曼帝国的自由贸易。”
“五军都督府这般准备调兵遣将,调遣南云、河中、西域、黑土四省驻军前往南云省威压奥斯曼帝国,另外调遣黑海舰队、地中海舰队、红海舰队三支海军舰队前往支援配合,封锁奥斯曼帝国各大出海港口。”
“在联络波斯和埃及,告诉他们机会来了。”
弘治皇帝见大家的意见都出奇的一致,也是很满意,想了想也是立即下令道。
南云省、河中省、西域省和黑土省四个省的驻军总数超过40万,是大明驻军诸多的地方,也是大明百万大军当中最为精锐的大军。
这一下子就调遣四省兵力,至少也是可以抽调出30万大军出来对付奥斯曼帝国。
黑海舰队、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三支舰队,虽然不是大明的主力舰队,但是三支舰队的舰船加起来也是有上百艘战舰,横扫奥斯曼帝国的那些海盗海军是绰绰有余了。
除了自身的强大兵力之外,弘治皇帝还知道联络波斯和埃及,波斯和埃及可是奥斯曼帝国的死对头了。
在两河流域和奥斯曼帝国打的不可开交,一直以来都还打不过,现在如果大明帝国对奥斯曼帝国动武的话,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那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以大明帝国的强大武力,到时候必然可以牵制奥斯曼帝国大部分的兵力,甚至于极有可能可以将奥斯曼帝国的精锐大军给消灭的干干净净。
这就给他们很大的机会了,夺回两河流域的好机会啊。
“是~”
群臣一听,齐声的回道。
时隔三年的时间,大明帝国又要大规模的对外用兵了。
上次用兵还是扫荡东欧地区得到了黑土省。
大明帝国一直以来也是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传统,每隔几年就要对外大规模的用兵,一方面是保持大明帝国的威严和强大的姿态。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不断的锻炼和磨合大明帝国的军队,只有真正经历战火的军队才是强大的军队。
否则纵然是有着精良的装备也可能是乌合之众,像后世的沙特大军,他们的军队装备绝对是一流的,清一色美械装备。
然而这些王爷军却是连也门的游击武装都干不过,这就说明,军队装备并不是决定战斗力的唯一因素。
大明军队要保持强大战斗力,自身的武器装备更新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严格的训练,合理的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时不时的上上战场,见见真正的硝烟和鲜血才能够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大明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一个兵需要在军队之中服役五年的时间, 新兵训练的时间大概在2年左右,剩下三年是分配到各地去服役。
每年都有老兵退役、新兵服役,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就会全部换掉,除非是成为了军官才可以在军队之中一直服役到退休。
这样的一种机制之下,如果几年的时间没有打仗的话,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战斗力比起以前上过战场的老兵肯定是有巨大的下滑。
所以还是要定期的没事找事的去练练兵,不管是收拾谁,那也是要出动大军去练练的,真正上过了战场才可以变的更加强大。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给了很多普通出身的子弟以提拔和晋升的机会。
大明军中也是有大量勋贵子弟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军校之中学习,一毕业就是军官,前途无量。
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支撑起大明的军队来?
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军官是靠着军功提拔上去的,保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有一定的鲶鱼效应。
另外,战争也是检验军火武器、军事装备的唯一标准,武器好不好,上战场使用一番就知道了,光是实验室测试什么的并不能说明问题。
大明的科技发展迅猛,武器装备也是发展极其的快速,大量的新式装备,新式武器都需要经过实战来测试。
还有海军和陆军之间的配合、后勤的补给保障,内部是否有太多的蛀虫以及蛀虫的危害等等。
这些平时看不出来的东西,通过战争都是能够发现问题的。
总之,战争才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办法,其它都是纸老虎。
第1890章 惊恐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的皇宫内,苏丹赛利姆一世正在看着世界地图,看着大明帝国那庞大无比的广袤疆土。
“整个亚洲,除了我们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两河流域这些地方之外,其它地方都是大明人的土地。”
“广袤无比的太平山他们的内海,黄金洲、澳洲,如此广袤的土地也全部都是属于大明人的,大明人在海外还有大量的藩国和殖民地。”
“为什么我们伟大的奥斯曼帝国却是仅仅只有怎么一点点土地?”
赛利姆一世看着世界地图上标志出来的属于大明帝国的疆土,再看看属于大明人的藩国和殖民地,也是不得不感叹,大明人几乎是抢占了全世界的土地和资源了。
现在也就剩下欧洲、中东、西非、北非这几块地方不属于大明人,其它的所有地区都已经纳入了大明人的疆土了。
“什么时候才能够替父亲报仇雪恨呢?”
庞大的大明帝国投射出庞大的阴影笼罩在赛利姆一世的心上,一直以来,他都和无数的奥斯曼帝国人一样,想要一雪前耻,找大明帝国报仇雪恨,将当年埃尔津詹城的耻辱加倍还给大明人。
这也是他父亲巴耶赛特二世的遗愿,他到死都对此事耿耿于怀,始终无法释怀此事。
当年的一战,直接将奥斯曼帝国给的骨头都差点打断了,差点就要灭国了,最后也是以屈辱的条约换来了大明帝国的停止进攻,这才慢慢的击败了东西两边的敌人,并且依靠掠夺欧洲的白奴逐渐的恢复元气。
但即便是奥斯曼帝国现在的实力比起以前来要强大很多,可是奥斯曼帝国也始终不敢正面去挑衅大明帝国。
巴耶赛特二世到死都不敢在对大明帝国开战,甚至于对于屈辱的埃尔津詹城协议都不敢有任何的不满和不执行的地方。
大明帝国实在是太强大了!
强大到让人感到绝望。
庞大的国土,上亿的人口,一年十几亿两白银的国库税收,每年产出来的粮食多到根本就吃不完,大规模的用来酿酒、饲养牲畜等等。
大明的铁路都已经修到黑土省去了,大明的公路四通八达,道路上跑着汽车、摩托车。
大明帝国拥有100多万常备的军队,完全脱离生产的军队,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训练、训练,关键是还装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大明帝国还拥有庞大的海军,全世界的每一片水域都有大明人的舰队,黑海舰队、地中海舰队、红海舰队、西非舰队、大西洋舰队、香港舰队等等,随便一支舰队出来都足以吊打其它国家的海军。
这样的大明帝国,全世界加起来也不是它的对手啊。
巴耶赛特二世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故而纵然是在他晚期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实力强大起来了,他也是始终不敢和大明开战,甚至于一直和大明帝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从大明帝国这边购买到大量的军火武器,接连打赢了几场重要的战争。
赛利姆一世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位战争狂人、侵略者,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统治之后,他就开始四处对外扩张,接连几次的胜利,也是让他有点飘了。
但他还是不敢直接同大明帝国开战,而是现在试探性的看看大明帝国的反应,如果大明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挑衅无动于衷,那他就会变本加厉。
如果大明帝国反应强烈,他就打算现在对大明帝国服软,该低头还是要低头,毕竟摆在明面上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了。
奥斯曼的帝国现在根本就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
别以为自己手中握着大几十万军队,似乎好像和大明帝国军队数量相差不大,但是装备上的差距根本就不是一星半点。
赛利姆一世虽然很想报仇雪恨,但却也是不敢轻启战争,和大明帝国的战争,赢了还好说,一旦输了的话,奥斯曼帝国极有可能会被灭亡。
要知道东边的波斯人、埃及人可是对自己恨之入骨,恨不能将奥斯曼帝国给直接灭了;西边的欧洲诸国和奥斯曼帝国可是有着天然的矛盾,彼此都已经接连打了好几次战争了。
奥斯曼帝国肆意掠夺白奴的行径早已经让欧洲人人神共愤,再加上宗教的冲突,两者之间就如同水火一般,互不相容,只要有机会,他们是不介意给奥斯曼帝国落井下石的。
“伟大的苏丹,伟大的苏丹,出大事了,出大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