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也是无法接受的。
  其实在这个时代,六十多岁已经算是高寿了,平均寿命仅仅只有三四十岁而已,更何况刘晋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吃苦受累太多,劳累过度,身体积攒下了大量的问题。
  也就是后来刘晋有出息了,这才能够好好的闲下来,不断的进行修养,否则的话,情况可能还要更糟糕。


第2007章 丁忧
  整个刘府一片寂静,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尽量的不敢发出什么声音。
  府上的老夫人晕倒,摔倒了,大夫说凶多吉少,这让辽国公,内阁首辅刘晋悲伤欲绝,一直苦苦的守候在自己母亲的身边。
  王氏一直昏迷了几个小时,到了晚上的时候这才醒了过来。
  “娘!娘!”
  看到母亲醒过来,刘晋顿时就激动的喊了起来。
  “晋儿,晋儿”
  听到刘晋的声音,再看看刘晋哭泣,伤心欲绝的样子,王氏吃力的身手去摸刘晋的脸,想要将刘晋的眼泪给擦干。
  然而却是始终无法伸出去自己的手,显得非常吃力。
  “娘!”
  “没事的,没事的,我已经让人去天下的名医过来,一定可以治好您的。”
  刘晋抓着自己母亲的手,整个人哭的稀里哗啦。
  大夫都已经请了一批又一批了,都是大明医学院,大明皇家医学院的教授,御医,连京城的名医都请来了。
  大家给出的诊断都是一样的,年事已高,早年气血亏空,劳累留下了无数的暗伤,现在出事了真的就是凶多吉少了。
  “傻孩子,哭什么呀。”
  “娘啊,这一生算是圆满的。”
  “你有出息,出人头地,又上效君王国家,下能够造福黎民百姓,为百姓谋福祉,当一个好官,当一个有作为的好官。”
  “家里面又儿孙满堂,一个个也都有出息,有能力。”
  “我也活到六十多岁了,也已经够了,自古以来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六十多岁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没有什么遗憾的。”
  王氏看着自己的儿子,再看看身边的两个儿媳妇,旁边站着的孙子,孙女,曾孙,苍白的脸上浮现出红晕,整个人其实早已经看澹了。
  “娘,不要说这样的话,你还要长命百岁,还要抱玄孙呢。”
  刘晋听到这样的话,更是哭的不行。
  “傻孩子”
  “无病无灾的走,那也是一种福气。”
  “其实啊,我最担心的还是你,你现在当官也都已经是内阁首辅了,人又还年轻,再加上我们家的产业也多,我就担心着未来的事情。”
  “依娘之见啊,差不多的时候你也该急流勇退,不要太过贪恋权势,能够功成身退才是圆满,自古以来,做到你这样地步的能够善终的是少之又少。”
  “其实我也知道,你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将刘达,刘诚他们送大明去,也是对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你自己也是要考虑清楚,什么时候急流勇退,及时的抽身,避免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王氏看着自己的儿子,她这一生是不幸的,早早的刘父就走了,留下她一个女流之辈独自抚养刘晋长大,还要供刘晋读书,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但她的一生又是幸福的,儿子刘晋非常的有出息,读书考功名一路都顺顺利利,当上了状元,做官也是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内阁首辅,还混了一个世袭的铁饭碗辽国公。
  这娶了两个儿媳妇也都是大家闺秀,生了一堆的孙子孙女,这天天叽叽喳喳的在身边,别提有多开心了。
  还抱上了曾孙,可以说这样的人生已经是非常的圆满了,是无数人向往的生活了。
  “孩儿知道,孩儿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计划。”
  刘晋连连点头说道。
  “你知道就好,知道就好。”
  王氏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再看看自己的儿媳妇,看看自己的孙子,孙女,曾孙,接着面带笑容的慢慢闭上了眼睛。
  “娘!”
  刘晋哭的撕心裂肺,伤心欲绝,很快整个刘府也是哭声一面,换上了白色的装饰和色彩。
  皇宫乾清宫内,弘治皇帝正在悠闲的欣赏着雪景。
  他现在的小日子是过的相当舒服,朝堂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他操心的,大明鼎盛无比,大明国富民强,既无外患也没有什么内忧,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疏也只有几十个,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休闲。
  自己家里面的事情也是没有什么要操心的,后宫就张皇后一个,不存在争风吃醋,让人烦心的宫斗什么的。
  儿子现在已经是完全放养的模式了,他爱干嘛就干嘛去,反正也已经30多岁的人了,再过几年的时候说不定就要当爷爷了。
  &自己孙子孙女一大堆,其中的嫡长孙,朱厚照太子妃夏氏所处的和朱厚照完全相反,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聪慧,上进好学的孩子,大明后继有人。
  或许唯一的烦恼就是给自己越来越多的孙子取名子的事情了,朱厚照生的实在是太多了,老朱家取名子又都是有着自己严格的规矩的。
  岁月静好,过得舒舒服服。
  “陛下,刚刚传来消息,内阁首辅刘晋的母亲逝世了!”
  这时有小黄门急匆匆的前来禀报道。
  “刘晋的母亲逝世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微微皱眉起来。
  按照大明一直以来的规矩,官员的父母如果逝世了,那是要回家丁忧守孝三年的,尤其是对于像刘晋这样的内个首辅来说,他的一言一行更是天下人的表率。
  大明一直以来以孝治天下,身为内阁首辅的刘晋肯定是要上书丁忧守孝的,而自己多半也是要批准的。
  一直以来弘治皇帝都是非常重视孝顺的,讲究百善孝为先,不可能说不让刘晋辞官回家守孝的。
  可是刘晋是内阁首辅,是当世治世之能臣,大明能够有今日,刘晋绝对是有着大功劳的,自己能够过上舒舒服服的好日子,也是因为刘晋的辅左。
  怎么多年来,弘治皇帝已经习惯了有刘晋的辅左,也习惯了听从刘晋的建议,这刘晋要是回家守孝去了,自己就等于是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左膀右臂了。
  内心深处来说,弘治皇帝不希望刘晋在这个时候离开的,尤其是现在的大明繁荣鼎盛,需要刘晋来继续辅左自己治理好,让大明的繁荣鼎盛继续下去。
  “传朕旨意,追封刘晋母亲为一品诰命夫人,赐鸾锦,玉轴!”
  想了想,弘治皇帝也是下旨道。
  刘晋母亲逝世的消息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传遍了整个京城。
  “刘晋的母亲逝世了?”
  王守仁的府邸内,王守仁和王华收到消息的时候,也是微微有些惊愕。
  “看来,你有希望做内阁首辅了。”
  王华听完,也是对王守仁说道。
  一直以来王守仁就被刘晋给死死的压着一头,科考的时候刘晋第一,他第二,这当官了,刘晋是内阁首辅,王守仁是次辅,也是一直被压一头。
  王守仁如果想要当内阁首辅的话,那就一定要等刘晋下去了才有机会。
  但是刘晋根深蒂固又深得天子的信任,自身又能力出众,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下台呢,关键是刘晋比王守仁要年轻十多岁。
  王守仁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刘晋才四十多岁,真要是比赛熬时间的话,王守仁肯定是熬不过刘晋的。
  这王守仁想要当内阁首辅的话,真的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希望。
  关键是王守仁也和一般的人不一样,这一般的官员如果想要往上爬,往往会使出一些卑鄙无耻的手段来,比如攻讦,诽谤自己前面的人来,又或者是拍皇帝的马屁之类的。
  但王守仁不会这样做, 他敬佩刘晋的才华与为人,更不削于为了更进一步去做这样有损自己羽毛的事情。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当内阁首辅的话,那真心是希望渺茫了。
  谁知道现在刘晋的母亲病逝了,这刘晋回家丁忧守孝的话,那王守仁就有机会当内阁首辅了。
  “孩儿对此并无太大的期许,当与不当其实也无所谓。”
  王守仁笑了笑摇摇头,当官做到自己现在的这一步了,也已经足够了。
  自己能够一步步的升迁上来,其实也少不了刘晋的提拔和推荐,现在刘晋家里面出了这样的事情,王守仁可没有什么心思去想这个事情。
  倒是王华对此执念比较深,毕竟王华也是状元,然而现在都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都不行了,可是也只混个南京吏部尚书的官做做。
  虽然也是六部尚书,可以说位极人臣了,但南京吏部尚书,那是养老的地方,并无实权,故此,他也是执念比较深了,相比之下刘晋这个状元就平步青云,完全不一样了。
  “我去刘晋府上一趟。”
  王守仁没有管自己父亲的想法,而是第一时间内准备去刘晋的府上安慰一番刘晋,两人虽然是同僚,但彼此也是多年的好友了。
  此时此刻,整个京城的官员也都很快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的官员也都在活动起来。
  这刘晋回家丁忧守孝,这位置空出来了,有人顶上去,那就意味着有人要入内阁,也有人要当尚书了,相应的位置变动,这可就关系到很多人的升迁了,这能不能高升一步,这可是关键的时刻了。


第2008章 有人搞鬼
  “陛下,臣恳请允准回家丁忧以尽孝道!”
  朝堂之上,刘晋不出意外的递交了要回老家丁忧守孝的奏疏上来。
  “嗯!”
  “你家的事情朕也已经听闻了,还请节哀。”
  弘治皇帝点点头,真打算象征性的表示不同意,夺情一次,然后等刘晋再次提出回家乡丁忧守孝的时候来恩准。
  这也是天子为了表示自己对一个大臣重视的一种方式了。
  所谓夺情,指的是古代大臣父母病逝之后,大臣按规矩是要回家下丁忧守孝三年的,但是大臣往往身居高位和要职,要辅左君王处理国家大事,有时候是离不开,脱不开身的。
  于是天子就会直接下旨取消丁忧守孝,这个就叫夺情,意思是剥夺了大臣回家给已故长辈尽孝之情。
  一般来说,遇到重要大臣或者是非常的时期,天子都会夺情,不能让大臣因为这样事情而真的离开朝野三年。
  要知道三年的时间,这可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朝野上下的事情瞬息万变,一个大臣离开朝野三年,可能回来的时候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了。
  以刘晋来说,这刘晋要是回家守孝去了,到时候别人当了内阁首辅,等刘晋守孝期满回来的时候,这刘晋该怎么安排?
  难道说让现在的内阁首辅不干了,换刘晋来干?
  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更何况,新的内阁首辅当了三年首辅了,这朝野上下可能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是他的人,谁还会替你说话?
  这权力的中心一旦远离的话,想要在进来就很难,很难了,一方面要天子的信任,另外一个方面朝野之中也要大量自己的人愿意支持你,这才能够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一般的大臣也都不愿意因为这样的事情真的说回家乡丁忧三年了。
  这好不容易爬上去,你一下子说回家待三年,这三年的时间一过,黄花菜的凉了,真的是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了。
  故而古代的大臣其实是很害怕出现这样的事情,尤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