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他们研究出来的先进耕地机,收割机,碾米机,面粉机等等也就不可能有我今日大明的亿万耕地,吃不完的粮食,百姓再无饥饿。”
  “没有他们研究出来的各种药品,治疗办法,我大明的人口就不可能迅速的增长起来,也就不可能会有今日我大明4万万同胞的繁华盛世。”
  “刘晋你的这个提议非常好,无论是朝廷,还是我大明的百姓都应该更加的忠实科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朱厚照对于刘晋的提议是非常支持和赞同的。
  他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搞研究,在电磁学领域和机械学领域,朱厚照都还是权威级别的人,所以他能够知道科技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当初大明第一台蒸汽收割机朱厚照也是有参与进去的。
  第一台收割机研究出来,效率非常高,控制机器能够非常轻松的完成收割,效率比起传统的收割办法要高太多了。
  一个可以驾驶机器在一天的时间内可以轻松的完成几百亩地的收割,而依靠镰刀来收割的话,即便是累死了,一天顶天了也就是收割几亩地。
  还有大明的纺织工厂,采用新式纺织机械的工厂效率非常高,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纺织出来的布匹是传统纺织车的几百倍。
  这都还是科技技术刚刚出来时的情况,发展到了现在,大明在方方面面的科技都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像医学领域,随着青霉素的出现,大明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孩童,婴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以前的时候十个能够养活一半都要烧高香了,随便一个肺炎,一个流感都可能导致夭折。
  但是现在,随着大明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青霉素的出现,这些疾病都已经不可怕,死亡率大大降低,大明的人均寿命都提高了20年。
  这些朱厚照都是看在眼中的,也是清楚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现在刘晋提议设置大明科学院,朱厚照那是非常的支持,还非常大方的从自己的内帑里面拿出了1000万两银子出来作为奖励,设置科技进步奖。
  “陛下圣明!”
  听到朱厚照的话,刘晋忍不住对朱厚照恭敬的行礼。
  这个朱厚照嘛,好色是真的好色,贪玩也是真的贪玩。
  但人是非常聪明的,同时在大是大非上面,他还是很清楚的。
  他知道什么对于大明来说是重要的,有益的,所以很支持刘晋的提议,还自己掏腰包来设置进步奖。
  “哈哈,刘晋你也觉得朕的提议不错吧。”
  看到刘晋如此的恭敬说自己圣明,朱厚照顿时就开心的咧着个大嘴巴。
  “诸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朱厚照又看向王守仁,钟藩,杨云,童瑞等人。
  “陛下圣明!”
  “臣以为这个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享受的待遇应该按照五品官员的待遇来,赐予举人的身份和地位,还可以从朝廷这边领取正五品官员的俸禄和待遇。”
  王守仁想了想也是补充道。
  “正五品的俸禄和待遇吗?”
  “倒是比较一般,不过也差不多了,就是这个举人的身份和地位有点低,其实以朕来看,可以直接赐予进士的身份和地位。”
  朱厚照一听,微微思索之后也是说道。
  “陛下,赐进士的身份和地位的话,恐怕天下的读书人会不服。”
  王守仁连忙说道。
  “不服就不服嘛,需要他们服吗?”
  朱厚照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现在朝廷之上守旧派的官员已经很少了,几乎是微乎其微了,基本上都是属于改革新派的官员了。
  不管不管怎么说所有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出身的,依然还都是传统的读书人,对此这天下的传统读书人是非常重视和在乎的。
  进士可是无数读书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几万名举人不远万里前来京城赶考,还不是为了能够金榜题名成为进士。
  然而这每一次的科举考试仅仅只有500多个名额而已,过独木桥都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这要是直接赐进士的身份和地位的话,天下传统的读书人确实是会不服的。
  赐举人的身份和地位就没有什么了,举人就多了,每个省三年一次的乡试都可以有很多,并不稀奇。
  “陛下,臣以为在院士的评选制度上还是要多加的规范,选出真正的有杰出贡献的人来才行。”
  钟藩想了想也是补充道。
  在大明这个人情社会,很多事情到了最后都难免沦为人情事故,这如果用在技术领域的话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制度上要加以完善,尽可能的去避免这方面的事情出现,让评选更加的客观公正。
  “可以采用推荐加评选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推荐上,需要有身份有影响力,有地位的人来进行推荐。”
  “比如现有院士的推荐,或者说各大新式学校校长,知名教授的推荐,也可以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推荐。”
  “评选方面应该交给皇家科学院的诸多院士,或者说召集相关领域的一些教授专家学者来进行讨论评选。”
  “如果在人数有多余的情况下,最终交由大明天子来评审!”
  刘晋一听,钟藩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
  这个院士的评选可是一件大事,毕竟涉及到身份地位荣誉以及真金白银的奖励,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还是靠大明的这些文官来定夺的话,最后还是会外行转导内行,陷入人情事故。
  所以刘晋也是将后世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给讲了出来。
  “这方法好,搞技术的还是让搞技术的人自己来互相评价,外行人根本就不懂里面的东西。”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拍案叫好。
  他自己就是玩技术的人,很清楚技术领域的东西,外行人是根本就不懂里面的情况。
  以青霉素来说外行人只知道这东西能够治病,貌似和其它的药并无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内行人却很清楚它的价值,清楚的知道青霉素意味着什么。
  还有很多其它的领域,比如电磁领域,可能第一个发现磁生电,电生磁的人,大家并不会觉得有多厉害,可是真正投身研究的人就会知道,想要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出来是非常难的事情。
  那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研究,细心的观察,才能够发现新的现象,然后加以利用,最终形成新的突破和发展。
  “陛下,科技进步奖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评选,先组一个评选委员会,委员会的委员进行推荐,或者是其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进行推荐,最终大家评选出三人出来。”
  “如果有争议的话,最终交由天子来评选。”
  刘晋想了想也是再次补充道。
  科技进步奖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奖项。
  按照朱厚照的规划,这每年可以有10万两白银用于奖励三名杰出的贡献者,10万两白银即便是三人平分,一个人也可以分到三万多两银子。
  这三万多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3000多万了,足够让人衣食无忧了。
  相比之下后世的这个奖项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几百万的奖励,在帝都,魔都这样的地方连一套房子都买不到。
  说实话,想要搞科技研究的人能够安安心心的搞研究,最起码来说要让人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吧,该大气一些还是要大气一些的。
  朱厚照相对来说还是很大气的,入选的院士一人奖励1万两银子,足够在帝都这边购买2套房子了,再加上享受正五品的待遇和俸禄,这至少来说生活方面肯定是有保障了,可以无忧无虑的去搞研究了。


第2156章 新学振奋
  “卖报!卖报!”
  “天子为鼓励科技创新,奖励科技进步,拟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
  “天子从自己的内帑拿出1000万两白银存入大明第一银行,以每年的利息,每年评选出30名杰出的科学贡献者入选皇家科学院院士,并且奖励1万两白银!”
  “同时设置科技进步奖,每年评选3名科技进步奖得主,三人将分享十万两白银的进步奖奖金!”
  “卖报!卖报!”
  “皇家科学院士可以享受举人的身份和地位,免除徭役和田赋,每年还可以按照正五品的待遇领取朝廷的俸禄!”
  清晨,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大明新的一天开始了。
  “给我一份报纸!”
  “给我一份!”
  “给我一份!”
  听到天子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和科技进步奖的消息,一时之间,报纸就被人给一抢而空。
  从大明早报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了,大明的老少爷们早已经习惯了早上看报纸喝早茶的生活习惯了。
  每当有重要大事刊登的时候,这报纸的销售就会非常的火爆,因为人人都会想要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这个大事。
  “大明皇家科学院?”
  “这还给举人的身份和地位,选上了不仅仅有1万两银子的奖励并且还可以按月领取正五品官员的俸禄?”
  “这样的待遇也太好了吧?”
  “这可真是了不得啊,这看来搞技术研究也是很有出路的?”
  “你这不算废话吗?”
  “即便是没有天子成立这个皇家科学院,这些搞技术研究的人也都过的很不错,这随随便便的一个发明往往都可以卖出高价,一夜暴富。”
  “更何况他们这些技术性的人才走到哪里都很吃香,无论是在学校里面当老师教授,还是去大商行大工厂当技术研究,他们的薪酬待遇可都是很高的,随便一个月几十两银子的都很多。”
  “可不是嘛,上次我们厂的机器出问题了,东家都急死了,找了很多人都修不好,后来找了机械学院的一个教授,他就是听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划一条线就收了我们厂足足100两银子呢。”
  “真的假的?这划一条线就收人100两银子,这也太黑了吧?”
  “黑?”
  “我们东家不仅仅非常开心的给了银子,而且还客客气气的请人吃了一顿大餐呢,用这个教授的话来说,划条线不值钱,值钱的是知道在哪里划线。”
  “我们厂的机器,这随便停一下就要损失惨重,区区100两银子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看来这新学也是有可取之处了。”
  “你这就是讲废话了,没有新学哪里来的机器?没有机器我们能够有现在的高效生产?”
  “就是啊,没看到报纸上所说的,这辽东,河东,黑土省等地区,一个农民靠机器都能够耕种几千亩甚至于上万亩的土地,这可都是靠机器的。”
  “我也知道,但是经常听到一些读书人鄙视新学,说新学学的东西是旁门左道,不入流的下三流。”
  “那些读书人的话你也信?”
  “他们也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书生罢了,可能考一辈子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也不能怎么说吧,传统读书人当中还是有很多厉害之人的,这朝野上下的官员也都是从他们当中出来的。”
  “反正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新学比较好,学出来的收入待遇都很不错,现在天子也重视,慢慢的身份和地位也会有的。”
  “是啊,是啊,他们那些有钱人才不在乎钱,所以可以送孩子去读旧学考科举做官,我们这普通的百姓还是不要去学比较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