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17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的大臣们并不是很服气,一直以来被压制下去的派系斗争又开始了,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正德皇帝这几年的身体变得无比糟糕起来。
少了弘治皇帝的管制,他就开始完全的放纵起来,纵情声色,又大量的服用虎狼之药助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这一方面让正德皇帝的性情大变,整个人变的喜怒无常,最近两年的时间,内阁首辅和大臣犹如走马观花一般换的非常频繁。
时常因为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朱厚照不满意就直接让内阁大臣辞官回家。
这些内阁大臣和内阁首辅始终没办法像刘晋和王守仁一般得朱厚照的心,一出什么事情,朱厚照就会怪罪于他们,甚至于有次还将内阁大臣给打入了大牢,最后还是文武百官一起求情,朱厚照才放他出来。
熟悉的人接连离开了朝堂,再加上自己身体又不好,这些都让朱厚照变得越来越容易暴怒,越来越容易发脾气。
同时也是越加的放肆自己,谁劝说他都没有用,甚至于大臣们都不敢劝说他了,因为有几个大臣劝说之后直接被朱厚照给贬到了边缘地区去了。
另外一方面,糟糕的身体也是正德皇帝开始痴迷于仙佛,为此也是在宫中供奉了不少所谓的得道高僧,还学习这些和尚吃斋念经什么的。
也是找了不少的道士在给他炼什么长生养生丸什么的,搞的整个皇宫都乌烟瘴气的,不少的奸佞小人也是因此有了机会,这让朝野上下的忠正之士也是忧心忡忡,刘晋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来信或者是电话。
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希望刘晋能够出山来维持朝局,同时也是劝说正德皇帝,让正德皇帝不要去迷信那些和尚道士什么的,亲贤臣远小人之类的。
但刘晋显然是很清楚,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属于年轻人的新时代。
自己好不容易退下来了,哪里还会去趟这个浑水了。
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自己也不是万能。
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有所作为,有作用的。
到了正德皇帝这个时候了,刘晋很清楚,谁去劝说都没有用,自己去劝说都没有。
现在唯一需要去做的那就是去好好的辅左好皇太子朱载城,以朱厚照的情况来说,他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了。
即便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他自己这样瞎折腾的,一方面纵欲无度,一方面又去吃什么虎狼之药,还去吃什么养生丸、长生丹什么之类的。
刘晋估计着朱厚照也不会太久了,在这样的时候,自己根本就没必要去趟浑水。
该说的自己早就已经说了,该做的自己也已经做了,以后会怎么样那都不是自己所能够左右的了。
这大明朝是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还是说由盛转衰什么的,这些都不是刘晋所能够左右的,一切的、一切早已经有了定数。
大明帝国到了现在的地步,它已经奠定了全球最强大帝国的一切,即便是以后的风云如何变化,局势如何动荡,大明帝国依然会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只要这个不变,其它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
朱厚照虽然是刘晋的好友,以前也是君臣关系,但朱厚照会有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所造成的。
他自己放纵自己,谁说都没用。
性格决定命运!
朱厚照之所以会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相比起历史上的正德皇帝来说,他其实已经大赚特赚了,历史上他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因为一次落水死了,连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
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他不仅仅活到了现在,活到了六十岁的年纪,而且还子嗣绵延,多子多孙,这已经是巨大的改变了。
刘晋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其它的就真的没必要去做了。
故而即便是有很多、很多的大臣写信给刘晋,让刘晋去劝说正德皇帝,让刘晋出山主持朝局,刘晋那都是没有丝毫的回应和表示,也从来没有写信或者是打电话给朱厚照提这个时期。
即便是偶尔朱厚照会响起刘晋,给刘晋打电话,刘晋也是和他聊一聊南云省的美景、美食和美人,聊下以前的美好回忆,重来不会和他说这些让他烦恼的事情。
这就是刘晋的处事原则,在前往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该自己做的事情刘晋会去好好的做好来,不该自己去做,去说的事情,刘晋绝对不去参合,至于会发生什么,刘晋也不会管,一切都是如此。
“唉~”
想到朱厚照,刘晋也是再次叹息一声。
自己的自传里面,肯定是少不了有着朱厚照和王守仁的内容,该如何去写这两个人呢,刘晋的脑海中也是想了很多、很多。
王守仁还好一些,怎么牛叉怎么写,可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呢?
事实上,朱厚照确实是一位厉害的君王,至少在刘晋看来,朱厚照要比他爹弘治皇帝要厉害、要聪明,同时也是更懂的权谋之类的。
朱厚照也是一位天才,喜欢研究机械、研究电磁等等,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话,他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一定可以达到极高的程度。
但自从登基成为皇帝之后,他就很少、很少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了。
“老爷,老爷!”
就在刘晋思索之际,管家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说道:“老爷,京城传来消息,天子驾崩了!”
管家的话刚刚说完,刘晋手中的笔就掉落在书桌上。
刘晋整个人站了起来,看向东方,看向京城的方向,整个人久久不语。
“唉!”
良久,刘晋又是一声叹息。
朱厚照如果可以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以稍微听一听大家的劝说,他完全可以活更久的时间,至少来说,再活个十几、二十年肯定不是什么问题的。
然而,他太过于放纵自己了,所以这才早早的不行了。
尽管自己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也是预感到了这一天会很快到来,但真正听到朱厚照离去的消息时,刘晋还是不禁的叹息。
自己又失去了一个老友,在这个世上,自己的老朋友又少了一个,可以说说话,聊聊的天是越来越少了。
刘晋拿起笔,仔细的思索一番,随即也是开始洋洋洒洒的给朱厚照写悼文,详细的描写正德皇帝辉煌的一生。
尽管他在位的时间只有弘治皇帝的一半,而且弘治皇帝为正德皇帝留下来一个繁荣盛世,大好的局面。
但正德皇帝在位的二十年时间内,他依然做了很多的贡献。
首先一点就是他非常重视科技的创新与进步、重视教育,不仅仅在大明各省、各地创办了大量的新式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全部都是由大明户部这边直接拨款来创办和维持运用的,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科技与技术的进步。
同时也是促进了新学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其次就是在正德皇帝的力主之下,大明对传统的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革,不仅仅将大量的新学内容引入了科举考试之中,这让那些传统的旧学书院、私塾等等不得不开始传授新学的内容。
这对于普及和推广新学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是让旧学的这些学子们能够开拓视野和知识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儒家典籍。
还有就是在科举考试当允许新学的学生参加考试,只要考入了高等院校的新学学子就相当于获得了秀才的身份,可以直接去参加乡试。
只要乡试能够中举就可以成为举人,再以举人的身份前去参加会试,最终金榜题名,从此踏入朝堂,成为正儿八经的进士。
还有正德皇帝在位期间非常强调基础建设和民生建设,大力发展电气和电信,他在位的这二十年,电气科技和技术发展非常的迅猛,同时也是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千家万户。
电信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的迅猛,开始逐渐的普及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乡镇,甚至于每一个村落都有电话。
这些不仅仅便捷了大明的信息和交通往来,同时也是极大的加强了大明帝国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和统治。
即便是偏远的地区,一个电话都能够知道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能够迅速的调集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办一些大事。
此外,弘治朝一直都没有重视的乌斯藏地区,在正德朝就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正德皇帝朱厚照直接派遣大军出征乌斯藏,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彻底的解放了乌斯藏地区。
一方面削弱乌斯藏地区的土司制度,解放农奴,给予乌斯藏地区普通百姓自由和生存的物资、土地。
单单是这一点就让乌斯藏地区的无数百姓对正德皇帝感恩戴德,深感大明天子的圣恩,在家中将正德皇帝的画像高高挂起,每日为其诵经念佛。
另外一个方面是逐渐的剥离乌斯藏地区寺庙、宗教对政治的控制和影响力,改土归流,委派流官前往乌斯藏地区建立和大明其它地区一样的制度。
此外就是重视对乌斯藏地区的投入,交通和教育的投入尤为庞大,大量接受新式教育的乌斯藏地区百姓开始迅速的融入到大明帝国的这个大家庭之中。
可以说乌斯藏地区发生的巨变完全都是在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中实现的,让大明帝国真正对这片广袤的区域实现了有效的统治,也是让这片原先还是落后农奴制度的地区迅速地发展起来。
对外方面,正德皇帝也是有着大量的贡献和作为,首先一点就是朱厚照非常重视军事,也重视军事科技的发展。
为此也是特定的在五军都督府下成了科技军事衙门,专门召集了大量的新学科技教授、工程师等等研究各种各样的强大的军火武器装备等等。
朱厚照还非常重视大明对全球的控制与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大明帝国先后在全球各个重要的航线要点上设置军事基地,布局对全球各地的控制和影响力,让大明帝国的军队能够再48小时之内投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去。
同时热爱军事,从小就崇拜霍去病的朱厚照也是进一步的加强了军人的福利和待遇,让大明军人获得更多的保证和尊严。
或许唯一的遗憾就是他在位的这二十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大明帝国,以至于多年来,大明帝国空有百万大军,空有强大的军队,大量的战舰、大炮等等,却是犹如练了屠龙之术,毫无用武之地。
这让朱厚照非常的郁闷,他其实一直都很想找个对手好好的干一架,甚至于为此也是还扶持了西班牙,希望西班牙能够统一欧洲。
然而西班牙的查理五世虽然厉害,但却始终没有办法统一欧洲,只是占了西欧地区不少地区,却是始终没办法打败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也始终无法统一欧洲。
并且西班牙人也清楚大明帝国的强大,根本就不敢招惹大明人,更不会给大明帝国这边开战的任何理由,一直对大明帝国非常的友好。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生有太多、太多可以写的地方了,尽管他纵欲过度,非常的荒诞,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为这个国家所做出过的巨大贡献。
第2277章 坐看风云变化
正德皇帝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皇太子朱载城非常顺利的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改元永盛,炎黄历1771年为永盛元年,正式开启了永盛朝的历史。
朱载城的年纪也是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