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店小二一副理所当然的说道。
“五十五个大子?”
王大爷一听,再次吃惊的说道:“怎么便宜,还有一斤重?”
“绝对不会骗您~”
店小二拍着胸说道。
“来一把菜刀~”
王大爷点点头,反正付钱的时候只要价钱不对,他不买就是了,这货确实是好货。
卖完了菜刀,王大爷又在店里面随意的逛起来,反正闲着没事做,这一逛才知道,张氏杂货店里面的东西还真心都是价格非常的便宜,普通比其它地方要便宜一些,很多东西甚至要便宜很多。
于是跟在王大爷身后的店小二手里面的东西就越来越多,盐巴、菜刀、剪刀、香皂、蜡烛……原本仅仅只是进来看热闹的王大爷,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买了一堆的东西。
“感谢您的惠顾,总共是五百八十七文,我们店满一百文可以少三文钱,大爷您看看要不要再去买点东西,凑够六百文钱来,这样可以十八文,您现在这样结账的话,只有五百文可以享受优惠,还是要付五百七十二文钱。”
等来到收银柜台这里付钱的时候,王大爷一听,顿时整个人都吓了一跳,自己仅仅只是来看热闹的,竟然一下子就花了差不多六百文钱,顿时整个人就有点尴尬了。
想要不买吧,又怕没有面子,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质量好,价格便宜也都是日常需要用的,可是买下来的话,这回去指不定就要被来太婆唠叨一番。
但听到收银这边说的话,王大爷默默的算了算,又去拿了两块香皂,凑了六百文的总数。
出了张氏杂货店,王大爷脑袋依然还有点嗡嗡的,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只是进去看看热闹,最后竟然买了六百文钱的东西。
“回去肯定要被老婆子唠叨一番了~”
想到六百文钱,王大爷又忍不住一阵心痛,这钱也花的太多了,平时一文钱都恨不得当成两文钱话,这倒好,一下子花了六百文。
可是在看看手中的这些东西,似乎又觉得物超所值,更何况,这满一百文钱还剩下了三文钱,又总觉得自己赚到了。
“我去~要不要怎么夸张?”
王大爷回头看了看张氏杂货店,恰好看到一些进城来置办年货的山民,只见这些人一个个都一担、一担的挑着年货出来,箩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盐巴、茶叶、布匹、铁器、水泥、面粉、大米、针线、鱼干……各种各样的东西将箩筐堆得满满的,出门的时候还满脸笑容,一副大赚特赚了的样子。
“什么时候山里人怎么有钱了?”
王大爷抓了抓自己的脑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出来的人,几乎每个人手里面都提了很多东西,都和自己一样,似乎着魔了一般。
微微摇摇头,王大爷提着东西往回走。
这边张氏杂货店里面,所有的店小二都非常的忙碌,张天豪害怕有人偷东西,所以几乎每一处地方都有好几个伙计看着,当然也是可以方便推销下其它的东西什么。
偷东西没有发现,这一个店小二都是忙的不行,收银这里排起了长龙,买东西的人太多了,而且人人也都买了很多东西,以至于结账的速度都变的很慢。
“盐没了,赶紧补货过来~”
张天豪看着眼前火爆的销售,整个人都满脸笑容,一边在店里面巡视,一边哪里少货了也是赶紧吩咐店小二去补货。
销售非常的火爆,又是临近年关,来采购年货的人特别多,这里的东西又便宜,质量又好,还不会缺斤少两,再加上百货店众多货物一起销售的模式,也算是引爆了整个销售场面。
货架上面东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几乎可以说转眼间就被人抢的精光,以至于店小二不得不努力的补货。
卖的最好的就是雪盐和铁器,雪盐质量好,价格便宜,又没有渗沙子、泥巴,还不缺斤少两,来买的人本来只需要几斤盐的,可是一想到这样的好盐,如此的便宜,一个个又都忍不住多买几斤。
至于铁器,密云铁厂出产的铁器,质量没的说,光是听一听声音就知道,而且还用料足,关键是价格便宜,比起市面上的铁器普遍要便宜很多。
很多山里来的山民,镰刀、锯子、斧子、砍刀、锄头等等,那都是一买买个齐全,总觉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一般。
“这个锄头是我先看到的~”
“这个锄头还是我先拿到手的呢?”
“两位不要抢~不要抢,本店货源充足,我们马上就补货过来,尽管放心,人人都有。”
店里面还有人害怕没货发生了抢购的事情,以至于店小二一边擦汗,也是一边赶紧从后面的仓库这里补货过来。
很快,张天豪来到收银柜台,只见柜台下面放着的两大箩筐都已经装满了铜钱,同时旁边还要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置碎银子,这生意太火爆了,以至于收银的掌柜都忙的满头大汗。
“刘公子不愧是刘公子~”
“如果天天有这样火爆的销售,虽然单件赚的很少,但是这量大,也能够薄利多销。”
张天豪此时已经彻底的放下心来,原先所有的怀疑都消失一空,将众多的货物摆在一起,薄利多销竟然是真的可行。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接着张天豪又开始思索起这其中的道理来,只是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当然是很难想清楚这其中的销售原理了。
第324章 年终清算
京城刘晋府上书房之中。
太子朱厚照坐在椅子上面,翘着二郎腿,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任谁也不会认为他会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老刘,还真有你的,我一直以来这长芦盐场可能要赔本,没想到竟然还能够赚钱,按这趋势下去,明年差不多就能够将投资收回来了。”
朱厚照听完了李继业关于长芦盐场的产量、销售汇报,也是忍不住对刘晋竖起了大拇指。
长芦盐场投资巨大,更是每年需要上缴朝廷两百万两白银的税收,还想要盈利,无论是谁看来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刘晋就办到了,靠着晒盐法的强大和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让长芦盐场的产盐量完爆这个时代的煮盐法,质量那更是甩了不知道几条街。
“等明年开春之后,天气回暖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现在嘛,勉勉强强维持住开支吧。”
刘晋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接着对李继业挥挥手,对方也是立即识趣的离开了刘晋的书房。
“殿下你来的刚刚好,马上就要过年了,也到了年终清算的时候,这是账本,你看看。”
刘晋拿出一本账本递给朱厚照,两个人合伙做的买卖很多。
京城这边的玻璃厂、天津这边的水泥厂、天津港口、天津地产、天津造船厂、天津肥皂厂、天津制衣厂,这些都是刘晋和朱厚照两人合伙的,没有其它股东的生意。
除此之外,还有密云铁厂、长芦盐场这是大家伙一起合伙的买卖。
“嘿嘿,又是丰收的时刻,看账本我最喜欢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小眼睛都眯起缝来,也是连忙坐正,拿起账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其实关于麾下诸多产业的收益,朱厚照自然心里面是有数的,因为他太子府的人在诸多产业当中也是有人的,每个月他都可以收到相关的汇报,很清楚自己麾下诸多产业的收益情况。
效益最好的自然是玻璃厂,玻璃这个根本就不值钱的东西,经过了刘晋的一波运营,现在成了大明中上流社会追捧的东西,特别是镜子,大户人家嫁女儿要是没有一面拿得出手的镜子,那根本就不好意思见人。
再加上诸多其它的玻璃制品等等,京城这边的古今楼可谓是日进斗金,除此之外,随着海贸的发展,玻璃产业也是开始畅销到朝鲜和倭国,打开了海外市场。
算下来,单单是玻璃厂一年都盈利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朱厚照和刘晋两个五五开,每个人都能够分到上千万两银子。
“不错,不错~”
看到玻璃厂的账本,朱厚照满脸笑容的直点头。
他现在是真的富可敌国,比他老子弘治皇帝都更有钱,单单是一个玻璃厂每年都能够有上千万两白银的分红,这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朝廷现在一年的税银都还不到三百万两。
但数据偏不了人,每个月抬进他太子府的银子也偏不了人,只能说明大明确实是富有,只是银子都被埋在了地窖里面,也说明大明朝廷是真的穷。
除了玻璃厂,接下来就是天津造船厂、天津港口和天津地产,年初在天津这边的投资也是开始大丰收了,当然比起玻璃厂还是差了很多,但这些都是长远的买卖,玻璃厂的生意也就这头几年可以,后面其他人研究出了玻璃就会大幅度下滑,直到成为鸡肋。
天津造船厂全年的营收超过五百万两白银,但是造船厂这边的开支非常大,造船厂的师傅、造船的成本等等,算下来利润仅仅只有三百万两白银。
当然造船厂前半年都没有发力,真正发力是下半年,造船厂的运营越来越成熟,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造船的速度开始飙升。
所以可以估计,明年造船厂的营收可以超过千万两白银,而且明年造船厂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因为现在的订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造船厂现在的产能都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了。
天津港口全年的营收额也有一百多万两白银,和前面比起来,根本就是小意思了,但是天津港口的增长非常迅猛,因为船只越来越多,不单单是渔船、海船,南方这边过来货船等等也都会选择在天津港口停泊。
天津港口这边就是靠着收停泊费和服务费就大赚特赚。
天津水泥厂的营收也有二百多万两,但是利润率比较低,因为水泥的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水泥厂现在已经有几百家,虽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难免会形成一个竞争,所以利润率比较,算下来一年的利润仅仅只有八十万两白银。
看到这里,朱厚照就显得有些无聊,完全没有玻璃厂的生意刺激,但他也知道,这些生意和买卖才是正常的买卖,任何太过暴利的东西必然会引来更多的人进入,然后让这个行业的利润趋于普通。
其实算下来,这些买卖的利润都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增长极为迅猛,发展快速,都是下金蛋的母鸡,未来有着很大的潜力。
“哈哈,天津地产不错,不错~”
很快,当朱厚照看到天津地产的账本时,又忍不住笑着眯起了眼睛。
天津地产主要做的就是房地产,当初一个月亮湾小区硬生生的卖到了七十万多万两白银,接下来,天津地产也是接连推出了好几个楼盘,全年的营业额超过了四百万两白银,而且其中的利润非常惊人,竟然超过三百万两。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运用水泥建房,非常的快速,高效,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当初刘晋和朱厚照在天津这边拿地非常的便宜。
去天津的时候带着几百万两银子,刘晋可是大笔、大笔的买地,大部分的银子几乎都是砸进了买地当中。
当时天津这边的人都以为刘晋是傻子,靠海边的地有什么用?
不能用来种庄家的地都是荒地,都是没用地,所以当时刘晋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几乎横扫天津沿海地区的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